书城文学我们·逆行
3569000000002

第2章 影像记录之1: 暖阳

和平

去外地演出结束回北京,团队的大伙儿在机场就各自散了,陪同许巍的只剩经纪人,行政助理,还有要搭顺风车的我。首都机场人来人往,他戴着耳机,自顾自听着音乐,在人群中自在地等候在行李传送带旁边。

等行李用了挺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行李箱刚出来,许巍自然而然就上前拎了,四个人的四个大箱子分了两辆车,他和男助理一人推了一辆手推车就往停车场而去,而我,因为是女生的缘故,被勒令不拿任何重物,徒手跟着。无事可做,我于是按平日习惯,有意落在后面拿出小相机胡乱拍摄记录。到了停车场,男助理去寻找接我们的司机,他便一个人守在行李车边,从头到尾自然轻松,安享当下,并理所当然地负担了女生的所有行李。

那个守着行李车的背影,突然又让我想起刚下飞机的那一幕。飞机落地离航站楼有些距离,我们拿好行李下飞机走向摆渡车的时候,看到许巍已经很自在地坐在摆渡车尾部的座位上,我背着十多公斤的摄影包刚过去,他已起身让我坐下,并很自然地伸手帮忙接过了摄影包。而落座后我悄然问他:“许老师,您怎么没有乘那小车先走呢?”他一脸坦荡地回答:“团队都在后面,我等你们一起走啊。”

是,在他的心里,团队,是自家亲人。

无数次,我听到他念叨:“团队那么优秀,大家能在我身边,是我的福气。”我说:“我们会聚集在一起,都是因为您啊。”可他对我说:“你错了,是因为咱们团队,是因为你们大家,我才能在这里。”去年四月,在西双版纳拍摄新专辑的户外同期录音,回城的车上他突然转头对坐在后座的我说:“和平,你加入我们团队,咱以后一起玩儿。”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当时懵懂不知内情的我尚不知道这一两年他为“团队”二字已努力筹划许久,也没意识到这个团队要做的将是什么,更不知道“团队”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而现今,到写这篇文字的今天,他的“此时此刻”巡回演唱会,即将演到第七场,在这几个月追随拍摄的过程中,我参与着也感受着,目睹并日渐明白了“团队”二字在他心中分量之重,也看到了他和这个团队为着同一个音乐理想做的所有努力,更看到了这中间一般人难以知解的曲折,才感慨“把最好的一切献给热爱音乐的有缘人”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这世间人人觉得舞台上聚光灯下那个人星光闪耀无限风光,却不知这信仰和理想的道路艰难险阻,并不容易。

而这个团队,拧在一起,为同一个理想,慢慢亲如一家。

许巍在近郊租了一院子,修了个排练棚。其实每次都是音乐上的排练,但经常我一到排练棚就发现,排练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呼啦啦一群人,全来了。排练的排练,不排练的就琢磨着晚上给大伙儿弄啥好吃的。排练棚的冰箱里永远各种饮料塞得满满,柜子里也是各色零食,想吃什么?自己找去。每次结束排练,冲进厨房,我常笑言回到了以前单位大锅饭的感觉:一大长条的桌子两侧坐满了人,其余的人就端着碗站在桌子边,个个心满意足吃着,人人把这儿当一个自在的家。

有晚我甚无聊,发短信给音乐总监李延亮,也只是无厘头嬉闹的短信,亮哥很快给我回复:“哎,好久没见,我心里甚想念咱们蓝团队。”而当时团队各自分散忙碌其实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却对这心情感同身受,因为无论何时,我出发去和团队会合,心里都是即将见到家人的无言欣喜。

每每思及至此,在感恩之余,我总不停激励自己:一定要更谦逊,才不枉这彼此亲近和照拂;一定得更努力,才能跟上如此优秀团队的步伐。

写这些,未敢用带感情色彩的字眼,只是撷取我跟随他这些时间里经历和观察到的事实,如实平常道出。他如此真实,我笔下的文字,不愿把任何修饰加在他身上。我更不敢妄自揣测读者的反应,唯一明白的是我自己的个中感受:从业多年,合作过各色人,却唯有在他身边,因受他言行举止的感染,一次复一次地升起对这生活的无限感恩以及对未来的具足信心。

也愿看这篇文字的你们,如同此刻冬日暖阳煦照,心存温暖,自在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