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凤凰涅槃:唐山
3566700000024

第24章 爱心潮涌幸福之都(1)

2007年1月26日,在****唐山市委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赵勇提出了实施十大幸福工程,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即实施扩大就业工程、社保扩面工程、安居工程、教育扶助工程、全民健康工程、文化繁荣工程、蓝天碧水工程、政务创优工程、平安创建工程和民主参与工程。这十项工程件件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十项工程的提出充满着民本思想,充满了亲民、爱民,为民的理念。

2008年1月3日,赵勇同志在****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发出铿锵踅言:开放创新,富民强市,为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而奋唐山要建幸福之都。一位网友在人民网留言:唐山是河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不久的未来,唐山更会成为中国和东北亚地区资金、物流和劳动力最活跃的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长三角之后,年轻人实现人生梦想、百姓追求人生幸福的一个好地方。

唐山人无不为幸福之都而憧憬,经历过大地震创伤的唐山人,他们理解的幸福又多层内涵:感恩。

为了这两个字,他们做了太多太多。

一、军民鱼水话深情

1976年10月,救灾部队陆续撤离唐山。成千上万的唐山人涌上街头为解放军送行。路两边沸腾了!孩子们不停地挥动花束,喊哑了嗓子:闻讯赶来的群众丢下自行车,拼命往里挤,想和亲人解放军捤一下手,举若鸡蛋、黄瓜、西红柿的大妈,流着眼泪迫着车跑,她想让亲人带上她的一颗爱心走,抱着孩子的大嫂哭着跟孩子一起喊: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七尺汉子站在风尘中目送着亲人远走,默默地泪流。他们想挽留,他们想报答,他们想倾诉唐山已泪如雨。

欢送的人群中,有两个人,他们都是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是解放军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从那刻起,报恩的念头确立,报恩的行动伴随广他们的后半生。

魏淑岙,唐山卞新纺织厂女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夺去了魏淑香的母亲和丈夫。地震次口,100多名解放平官兵靠人抬。肩枉,将压在她身的7块水泥板移开,把她从废墟中解救出来。

她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太阳,而是亲人解放军帽户上的红五星。1978年,魏淑香与被同一部队救出的芾政府机关干部王荫盛组成新家庭。红娘就是这个部队的团长工其安。1979年,两口子再次来到隶属干沈阳军X的这个部队,为二女儿挑选了一名军人做女婿。次年,为纪念与军队的深情厚谊,她为新出生的外孙取名:李军。

这以后,她拖若一条残腿年年到驻唐部队慰叫。1984年,魏淑香退休,担任机场路丙五居委会中一任。她了解到,不少军人忙十战备任务,竟把年幼的孩+丢在家里没人照看后,就和街道大妈们一个拥平幼儿得知还有部分军人子女放学后在外面野跑,就把这些孩子接到銜道,督促他们写作业。她这个幼儿园,军人子女来閱不受时糾限制,孩子生病有人护理,衣服破有人缝补銜道离驻军油料库很近。在她牵失下,12个街道老大妈成立摻柞英护油库小分队。毎年除夕,老姐妹都担着水,在油库周闹站岗,防止发生火灾。孩子们拿着鞭炮跑来,都被魏姥姥轰得远远的。魏淑香已不记得为战士做了多少件衣服,缝制了多少床被褥,去军营慰问过多少次。30多年来,她收到2000多封来自祖围四,八方的退伍军人的信。她说,这是她最宝段的财富。

如今,77岁的魏淑香已经叫此同堂,每3说起她和军队的故事。她都会说:我的命是解放军给的,我幸福的家庭是解放军帮助建立的,至死我也不会忘记他们。我希望我们家和人民子弟兵的感情会一直延续下去。

另一位是滦县戊子村农民马勇。老马有着一张典型的冀东农民的面孔,肤色黝黑,头发花白,为人朴素。他说1976年大地黨,我老伴和三个孩子都是解放军扒出来的。这种感情是什么也换不回来的。

马勇的驴吉普拥军生涯,是从1983年开始的。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勇有了时糾,忙完农活就到附近的驻军部队找沾下。常常大小亮就赶着驴车进军营,帮战士打扫卫牛运走垃圾。然后再把粮禽、蔬菜由仓库分送到10多个伙房。有时忙完这些后,还主动帮战士到市场去买粮买菜,接送家属,常常一忙一整无。

23年来,部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马勇拥军热情不减。他用自家的小驴车无偿为部队拉粮运煤,清运垃圾,接送官兵家属。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歇。23年时间,马勇为部队运出的垃圾可以堆成小山,运送的粮食足有3000吨,坐过他的驴吉普的官兵和家厲成百上千。老马先后用坏了6个车篷架、20副轮胎,换过5头毛驴。

到2006年,马與71岁。尽管年逾古稀,身体不如从前了,但他仍坚持往部队跑。他家的5辆自行车、辆农用三轮车,都成广备用拥军车。马勇除了自己拥军,还带出广一个拥军家庭。开修车部的大儿子马福生,常常义务给战士们修理自行车,部队车坏了,也帮忙修理。二儿子马福良,带着自己的机器去部队,义务加工面条、磨豆腐。老伴孙宝玲身体不好,也经常带着两个儿媳为官兵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十来年下来,洗衣缝被也有2万多件多年来,马勇先后十几次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和唐山军分区评为爱国拥军模范。1977年,他家还被唐山市妇联命名为拥军之家。

23年时间,马勇用自己朴素的情感,执著的精神,碾出了一条拥军路。马勇夫妇义务拥军23载,家里条件却不富裕。村里大多数乡亲都盖起了新房,他们仍住在震后建的低矮的三间平房里。四壁空空,只有挂满半面墙的拥军奖状。2006年,军分区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全体官兵发出广为拥军老模范马勇捐款建房献爱心的倡议,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捐款24700元。同时,市政府出资3万元捐助老模范建造新房。

2006年5月25日,对老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他和老伴告别了居住20多年的旧房,喜气洋洋地搬进新家。乔迁这天,唐山市党政军领导专程来马勇家祝贺,还为他送来价值近万元的家具、彩电和冰箱。

村民纷纷拍手称道:老马拥军儿十年,好人有好报呀!

民拥军,军爱民,驴吉普的拥军故事还在延续着像魏淑香、马勇这样的事例何,上一两件!每个唐山人的心目中,都珍藏着对人民子弟兵的特殊感情。袋后30年,不少唐山人已从单纯的报恩升华到用实际行动感谢党、解放军和全围人民对唐山的无私支援。2007年8月14日上午,****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唐山考察调研时,专门亲切接见了全国拥平模范常玉珍。徐才焯对常玉珍说:你的名字和爱国拥军的先进事迹,我们早就知道了。胡****总书记称赞你是功臣的好女儿和孤儿的好妈妈,江****同志也对你的事迹给予过高度评价。你勤劳致富后,不忘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特别是你多年如一照顾柴退军人和家属,为党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很人的贡献,你的先进事迹体现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带头践行广社会中义荣辱观,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代表中央军委对你多年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时间回到2001年5月1311.母亲节。

这天,唐山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说特殊,是因为新人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开外。新郎,是常记功臣幸福院的8位老功臣,新娘,是勇丁冲破旧观念束缚的普通妇女。而操办这场婚礼的,就是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常玉珍。

常玉珍,1978年靠卖豆腐脑、炸油饼起步,逐渐成为拥有同定资产7000万元的私荇企业家。她致當不忘拥军,投资460万无建起常,12功伍幸福院,免费供养37位立过战功的孤老复员军人;出资300万元在迁西建起功臣疗养院和军人度假村,无偿接纳革命功臣和军人避涛疗养,她还在公证处公证,表示百年后要将财产全部献给国家。有两件事对常玉珍影响很大,一个是父亲去肚,一个是唐山大地霖。她的父亲常殿普曾足一个地下工作者,十年****时被诬为待务,含冤而死。临终前,他把不到20岁的长女常玉珍叫到跟前嘱咐说:玉珍啊,不管到啥时候,都要相信党,要记住和爸爸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是国家的功匝啊!

唐山地霭时,常玉珍住的郊区梁家屯公社新艾庄灾愔严茧。她亲眼看到那些年轻的战上为救人晕倒在地,醒来后继续在废墟上扒人。从那时起,她对人民军队更加允满敬慕之情。

正是这个因素,常玉珍毎年都要去军营慰叫解放军。1996年7月,她买了数十头内条猪、几百斤活龟连同9999元现金送到唐山军分区。同年9只,她听说解放平255医院因经费紧张没钱装修7问老干部病房、添置相应设备时,飞次进京花费5万多元购进130多件设施送到医院。她不仅把儿子送到军营,二个女儿择偶时,她也定了一个标准:女婿必是穿过军装。有过军旅生涯的人。

1996年,在庙山的支持下,她迚起常记功臣幸福院,陆续从各县光荣院接来了19位老功臣。当老人们进入各自的笮人房间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沙发、彩电、电磁、收音机、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就连花镜、掏耳勺、老头乐这些小物件都为他们准备好了。

常玉珍心很细,一方面为老功臣们调剂伙食,一方面带他们游览唐山市容,去北京看升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老人们战争年代九死一生,没能本受到家庭的温暖。常玉珍接他们进功臣院时,对他们承诺说:等过几年条件好了,女儿给你们毎人说一个老伴。一晃网年多过夬了,老功臣们和幸福院收荞的另外13名革命老区孤儿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渐渐淡忘这件車,可常玉珍却一直记在心上,她决定面问社会为老爸们征婚。

她泎征婚启节中特别加上了一条:与老功臣成婚者,请她住进幸福院,跟老功臣一样待遇。幸福院负丧养老送终。

这就引出了前面的倾城婚礼。5月13日上午8时,化妆完毕的新人从唐山市圆梦婚纱影楼依次走出。这足常记功臣幸福院8位老功臣和;他们喜结连理的知心爱人。新娘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已年逾花,她们手掉鲜花,身着中次红缎夹祅、红纱裙,由一身绿军装的新郎搀扶,在花团锦簇的文化路上柏照留念。

8时30分,在市交鳘支队一辆色鹜车引异,一辆敲锣打鼓的佗车和8辆红色捷达等组成的功臣婚礼车队,驶过西山追、建设路。10分钟后,婚庆车队到达庚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在身肴国防绿的常记功臣幸福院女员工的搀抉下,8位老功臣和他们的爱人拾阶而上,在杭露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广场鸽管理的张彦特地放飞上西只鸽子,为这场婚扎增添了热烈喜庆气氛。广场一的游人自发围拢过来,与新人们合影留念。

常记功日,幸福院洋溢稃热烈莴庆的气氛。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院中临时搭设的礼台上,礼台正中一个大人的家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大红横幅上骂着革命功臣集沐婚扎。10时30分,在婚礼进行曲中,对对新人沿纟,地毯步入会场。几百名來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婚礼上常玉珍喜极而泣,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常玉珍收养的孤儿5岁的党庆、党港、党归,把一束康乃馨献给了常妈妈;其他孩子把手中的鲜花献给新婚的爷爷奶奶,并齐声祝愿一祝爷爷、奶奶健康寿!

2001年9月和2002年,常玉珍又为丼余几位老功臣操办了集体婚礼。老人们终,在暮年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老功臣王贵说:亲友们为我们总结三条:第一满意,第二放心第三享福。

曾以一曲《我是一个兵》闻名的作家陆原和老战友茁田为这件事写一首新歌《大喜临门》。陆原说:我是一个老兵,有责任、有义务把常玉珍的拥军事迹写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唐山人民与子弟兵的鱼水深情。

2008年3月20口,全国人人代表、拥军模范、唐山常记商场总经理常玉珍在与出席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团交谈时,透露了自己的新打算:筹资建立一座战友纪念碑,比人家铭己为闻家和军队建设做出过贡献的革命功臣和那段壮烈历办2009年是建围60周年,将在市内建一个烈士蜡像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2年中,唐山人民始终得到子弟兵的无私支援。他们发扬攻坚克难精祌,承拫了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在南部采煤下沉区改造中,驻唐部队主动请缨,令拣硬任务,啃硬骨头,立了首功。近年来,驻唐部队出动兵力2万多人次,车辆1000多台次,支援唐山经济建设。驻唐部队还与地方携手,结成1200多个军民共建点。尽管部队它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共建文明小区、共建文明单位、共逑文明学校的工作从未间断过,浦现模范共违点300多个。

在唐山,有一项荣誉,不仅唐山市委、市政府非常看重,唐山人民也特别放在心上,这就是全国双拥模范城。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唐山已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岁月留痕,鱼水情浓。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唐山拥军不断,贫绎着动人的故事。

二、一座留住雷锋的城市

在唐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说雷锋没户口,庳山雷锋大天有!1990年年初唐山市税务局路南分局职工张启忭,在风雪中奔波了4个钟头,将一名迷路的5岁男孩送回家,由此获得唐山市学雷锋,一佳称号。从那时起,唐山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历时18年不间断的颇有特色的月评学雷锋十佳活动。

1989年年底,唐山委作出了《关干在全市进一步掀起学习雷锋活动新热潮的决定》。随后,布文明办起草一个学雷锋意见,第一次提出只评学雷锋十佳活动。在囤际、国内逬德建设中独树一帜,受到中央领导好评,被选入《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方法100例》。

18年里,唐山城乡共评出学雷锋好人好事百万余件,突出事迹10万多件,市级学雷锋十佳事迹1800多件。通过评选十佳,培养树立了一大批学雷锋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激励机制。勇救遇险群众的刘風忠父子,19年蹢养孤寡老人的部俊华,甘于奉献的好军嫂******,新时期矿工的榜样赵国锋一桩桩生动事迹感人肺腑。十佳来自群众,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群众反映说,先进典型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真实亲切,可敬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