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在星光璀璨的深邃苍空中夜航,象进入了一个忽明忽暗的巨大水晶宫,令人种往遐想。飞机刚从首都机场起飞,我正凭窗俯瞰着北京美丽的夜景,那灯光闪烁的海洋……
“傅先生,请!”世界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先生的秘书,向我们打了个招呼。
“谢谢!”我们从飞机的后舱,跟随秘书走进前舱。
这时,已是夜里十点多,同机的阿里夫人等随行人员及香港丽的电视台记者们,都已陆续进入睡乡。周围一片寂静幽暗,我们在一支小小的灯光下,同阿里先生开始了亲切的交谈。
去年十二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我在报社食堂用饭时,同桌的一位国家体委国际司的翻译同志,无意地同我谈起了美国的世界拳王、黑人阿里即将来华访问一天的消息,谈到了阿里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声望,远远超出体育界,比世界足球王贝利的名气大得多。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我曾经听到新闻界一些老前辈说过,一位党的新闻工作者,头脑里不应该有上下班的概念,记者的工作绝不仅仅是八小时上班时间,而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那怕是上街散步,买东西,到公园游玩,去朋友亲戚处做客,都应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作出敏快的反映,这是一个真正的记者应尽的责任。当然,这样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有点儿“自找苦吃”的劲头。这次要采访世界拳王,对我来说,面前是有许多困难的,例如我国没有拳击项目,加上国际体育新闻上的闭塞,我虽是一位体育记者,对阿里却是毫无了解,但我想到这是难得的新闻线索和锻炼机会,如果事先作好充分准备,进行一次“闪电”采访,还是可能成功的。
作为一位记者,在珍贵的新闻线索面前,敏锐果断,动作快速,是十分重要的。我立即向领导同志汇报了自己的建议。他问我:“只有一天时间,你打算怎样进行采访?有没有把握?”我回答:“阿里在北京的一天活动日程,已排得满满的,专为记者安排采访时间是不可能的,只有打他在飞机上的算盘了。前几个月美国布莱特篮球队访华时,我就试探性地在北京飞往上海的空中一小时多中,比较完满地采访了其队长韦斯·昂赛尔德,当时是在事前对韦斯一无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我们还有较充足的时间,可以先从有关的国内外报刊中查阅一些阿里的资料,然后利用阿里从北京返广州的空中飞行间隙,进行采访。如没有特别意外情况,估计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领导同志听了我的想法后,很感兴趣,极力支持,随即决定由我随飞机采访。
我觉得,资料搜集工作做得好坏,对我的这次飞行采访关系重大。我订购好与阿里先生同班期飞往广州的机票后,便抓紧时间去搜集资料。但一开始很不顺利。第一天,我到人民日报的城内和东郊图书馆,整整一天翻阅了香港《七十年代》十年近百本刊物,却没有查到多少有关阿里的材料。我顿时觉得象海底捞针,又累又急。难呀,我深怕万一阿里来前查不到较为有用的材料,采访时如再遇到意外困难的话,自己累得要命,又不能写出象样的文章,不就枉费心机、白花旅费吗?这时,我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好象快要绷断了。这一天夜里,我几乎没有入眠。我的头脑里曾经闪出一个念头:“何苦呢!又没有人指定我非去承担这难缠的差使,干吗自我麻烦呀!”但又想到一个记者,不能总是等待领导派任务才去工作,既然已经“上马”了,要“下马”也难,只好横下心,闯下去。第二天,我又继续去翻阅资料。在人民日报图书馆同志的热情帮助下,我总算从香港的其他报刊上查得了一些材料。接着,我又匆匆赶到北京图书馆报刊部等单位,花了两三天时间,翻阅了东南亚各国的华侨报刊,摘录了阿里的较为详尽的经历和一些故事情节。接着,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写出了详细的采访提纲。
十二月十八晚上,按阿里预定抵京的时间,我和几位摄影记者驱车前往北京机场迎候,没有料到,老天爷作难,偏偏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冷的天,我们在机场候了几个小时,扑了个空。因为天气原因,阿里先生没有如期从广州起飞。他明天会来吗?不知道。我的采访计划可能落空。直等到半夜十二时左右,与广州的长途电话联系接通后,才得知阿里翌日上午飞京。由于不能按期于当天下午返程,阿里先生决定晚上包专机返穗。
我们征得有关接待部门的同意,将搭乘阿里的专机,进行采访。第二天上午,我赶到民航局退了机票,飞快赶到机场。巧得很,天晴了,正是雪后的一个艳阳天。上午十一时许,阿里和他的夫人一行准时到达,在机场候机室里,他被中外记者团团围住,我只能从旁观看一些情景,记录一些杂乱的问答对话。下午,阿里一行参观故宫。因为不好影响客人的参观,我只有瞅空问个片言只语,细细地观察阿里在参观中的每个细节、言语、表情、行动,以便在将来的文章中,更好地表现阿里先生对中国的反映和情感。
下午五时许,******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阿里先生,我没有能得到参加的机会,只好求助陪同翻译的帮忙。我事先同翻译打了招呼,事后采访到的实况动态材料,还是较为详尽完整,这对我后来写好文章起了很大作用。
晚上九时半,我们到达机场。即将上飞机时,体委接待组的有关负责同志突然对我说:“阿里今天实在太累,刚才吃烤鸭时,已经打瞌睡了,你们晚上是不是不要采访了吧?”
“这--”正象一瓢冷水,浇在我的心上。我想:“怎么办?前头作的多少努力,不是就要付之东流了吗?多可惜呀!”
我经过一番沉思,鼓起勇气,用商磋的口气说:“机会难得呀,让我们直接同阿里先生商量商量吧?”
“那也好。”
我和翻译同志找到阿里先生,他爽朗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现在想起来,当时我如果稍微迟疑退缩一下,这次采访可能就会中断、落空。在情况突变时,我们果敢地作出反应,越过意外障碍,才使采访工作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飞机越过华北平原,飞过黄河、长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我一方面希望能完成采访计划,一方面又担心阿里先生实在太疲劳,影响他的休息。我竭力抓紧时间,抓住主要内容,进行采访。
已是深夜,阿里先生和蔼热忱地回答着我提出的每个问题的细节。他谈到,他喜欢在每次比赛前写一首小诗,表达他的自信和决心,六十年代他在反对美帝国主义者侵略越南的时候,也曾用诗歌进行战斗。这时我心头一动,立即把我的采访本递了过去,请阿里先生为我即兴题一首诗。他略加思索,便在我的本子上写了下面的诗句: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
人生应尽的职责,
是为大众服务,
为正义斗争……
我们结束这次交谈,飞机抵达广州时,已是午夜十二点半多了。我虽然又困又累,但顺利完成任务的内心喜悦和“苦尽甜来”的轻松的感觉,使我的精神反而格外兴奋。
次日上午,阿里先生飞返香港,我也返回北京。我为报纸写了一篇短通讯《世界拳王阿里在北京》后,便着手为我们自己的《新体育》杂志写一篇人物通讯。初稿一万多字,文章大而全,显得一般化,呆板,不活泼。于是,我断然把第一稿扔到一边,另起炉灶。我综合了领导和同志们看初稿后的意见,经过两天两夜的构思,决定以空中飞行采访散记的形式,适当倒叙阿里先生在京一天的活动,灵活插述阿里的出生成长、拳坛生涯及社会活动等内容,写一篇通讯。这篇通讯题为《与世界拳王阿里相聚的时刻》,刊登在《新体育》杂志今年第二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