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3566600000019

第19章 翱翔吧,展开你歌声的翅膀(1)

--记******

庆祝伟大的共和国诞生三十五周年的《中国革命之歌》大型歌舞,正在首都新建的国家歌舞剧院公演。

舞台在旋转,剧情在发展。

……

结束了十年****的祖国土地上,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再度玉门关,山河一片生机勃然。

《春回大地》的字幕打在舞台的天幕上--

欢快的人们簇拥着一位独唱演员走上舞台。伴随着乐池里飞出的悠扬乐声,《春雨春风又回到我的心中》的旋律,在四周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响彻云霄……呵,她那载歌载舞的演唱,激动着数千观众的心,人们的视线集成一束无形的聚光,投射到她的身上……

她的歌声,甜润圆亮;她的舞步,翩翩欲仙。她的身上汇集了艺术的精灵……

她是新近几年在歌坛上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来自山东的姑娘--******。

第一个音符

鲁西南的微山湖畔,有一个小小的郓城。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月儿格外明,星儿格外亮。一个女婴在这里呱呱落地。

小名“丽丽”的小彭,幸运地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当县文化馆馆长的爸爸彭龙坤,有过一付好歌喉,可算得上是个业余男高音;在县豫剧团里的妈妈李秀英,扮相好,唱腔美,是远近闻名的旦角。遗传与环境影响,悄悄地向小彭的意识储库注入了活跃的音乐细胞。刚刚懂事的小丽丽,象是妈妈的影子,尾随在排练房内外,在舞台上下,在演员们中间,蹦跳,追逐,嬉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她小小的心田里,播上了一颗艺术的种子。唱几句京戏,哼几声吕剧,来一段豫剧,对这个仅有四、五岁的小女孩来说,已成了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她的柔美动人的歌声,受到阿姨叔叔们的异常赞赏。

对如何培育这颗艺术幼苗,在彭龙坤这对年轻夫妇间,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跟妈妈学唱戏?”

“还是学一种乐器好。”

“学柳琴?学扬琴?”

“学手风琴吧。”

“……”

然而,还没有来得及为孩子确定什么发展方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艺术与人生横扫得七零八落。爸爸进牛棚了,妈妈被下放了……

小小年纪的丽丽开始跟随在县城附近乡下的姥姥过日子。一个新的天地扑到了这个小女孩的面前。姥姥是一位质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她教给小外孙女学会了针线活,缝衣做鞋,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善良勤劳的人。而那大自然的温暖怀抱,更是无私地拥抱和亲吻了可爱的小丽丽。她喜欢沐浴在阳光下,奔跑在田野上,她常常如痴如醉地凝望着眼前的一幅幅美景。那清澈闪亮的流水,那轻轻吹拂的春风,那沙沙吟唱的树叶,那嫩绿滴翠的青草,那眨巴眼睛的露珠……都象是一支动人的歌,都在她心中激起了一串串优美的旋律,她的脆亮的歌声,在田野上飘飞,在蓝天下回荡……

“姥姥,我唱得好听吗?”

“好听,好听。俺丽丽有一个金嗓子,象银铃一样。”

“那我将来也要唱戏。”

“作孽!没见你妈妈唱戏落个什么下场!”

“唱戏又不犯法!”

“唱戏可苦啦!”

“不怕!”

“你妈妈过去练功苦着哩。白天练,晚上在月光下还练……”

“我也要象妈妈那样!”

父母的祈祷

小丽丽在长大。社会的****也有所变化。县里有了一个宣传队。爱唱爱跳的小丽丽幸运地成了宣传队的编外队员。县文化馆新来的一个艺术指导,特别欣赏小彭的歌喉,热心为她弹钢琴,指导她练唱。小彭的歌喉宽厚圆亮,大人唱不上的高音,她滑溜一下就爬上去了。

宣传队有一台节目要演出,其中有小彭的一个独舞独唱的节目。刚从乡下回来的妈妈十分兴奋。她精心地为女儿化装,巴不得把女儿打扮成“小仙女”一般。小彭穿着妈妈做的红褂绿裙,象一支绿叶扶衬的红花,风一般轻盈地飘上舞台。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小丽丽的优美歌声震惊了父母,震惊了听众。小城冉冉升起了一颗小歌星。

爸爸妈妈渐渐地悟出了女儿的天赋,可心里异常矛盾。自己一代的遭遇,使他俩很不情愿女儿再走这条艺术之路;可对艺术的本能追求和热爱,对女儿前程的憧憬,又驱使他俩常常祈祷奇迹会在女儿身上出现……

在部队当干部的叔叔回来探亲,听了侄女的歌声,也极为赞美。可他感叹地摇摇头,表示小彭再有天资也没用。爸爸被激怒了。他俩一边喝着酒,一边激烈地争论起来。

“丽丽一定会有好前程。”爸爸坚信不移地说。

“不可能!”叔叔反驳着,“在这偏僻的小城,会有什么机会?再加上这乱世!这父母、这家庭政治上……”

叔叔的话似乎有些应验了。有一年,丽丽报考省艺术戏校,专业科目成绩甚为优秀。可一政审,她就被刷掉了。

夜晚。妈妈双眼挂满泪珠,朝门外走去。爸爸急忙示意丽丽尾随着她。这些年,政治上的受迫害、压抑,使妈妈在精神上受到莫大的摧残。这回,女儿的落第。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世道太不公平!妈妈拉着女儿的手,在昏暗的天幕下,漫无目的地朝前走去。她眺望前方,是一片漆黑。她多么希望远处能有一点光亮,能神奇地出现曙光……呵,……妈妈又在心里暗暗为女儿祈祷了……

福音

福音的使者终于悄悄来到了小彭的身旁。一九七七年夏天,山东省歌舞团等单位的一些文艺工作者来到郓城蹲点,在县城开办了歌舞培训班。小彭成了一名学员。她的表演天才,引起省文艺工作者的注视。这时,十四岁的小彭已经出落成个俊俏的大姑娘,苗条的身段,红润的脸蛋,明亮的大眼睛,无不透露出一种迷人的艺术气质。省歌舞团的余立丽等三位艺术家十分欣赏******:“小彭条件很好,独占歌唱、舞蹈两方面的天赋。”

在培训班的汇报演出中,******唱了一支歌,跳了两个舞蹈,把前来看演出的省文化局局长也征服了。他兴奋地问:“这孩子是谁呀?”

“一个中学生。”

余立丽把小彭带去见文化局局长。局长亲切地鼓励小彭说:“你的条件很好,要好好练。”

“将来我能当演员吗?”小彭喜出望外地问。

“当然。”局长又对余立丽说,“省艺校招生时让她去考。”

“可她--”县城里有人吞吞吐吐地对局长说。

“她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呀?”

“你别问,成份不好。恐怕政审通不过。”

“不怕。他们不要,可以到我们团里来。”余立丽坚决地说。

福音的曙光开始照亮丽丽的心坎。她是那样地感激省里来的艺术家们,感激局长,感激余立丽。她盼望着,艺术的朝阳有一天会突然在她的眼前升起。

从末尾到第一

一辆墨绿色的旧货车,在古老的黄河故道边的公路上奔驰。货车上挤坐着的小彭和教她音乐课的高老师,蒙上了一身一脸的尘土。这是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的一天。接到余立丽老师从省城的来信后,音乐老师开了介绍信后,便匆匆带着小彭赶路去专区所在地济宁报考。当时,爸爸仍然在受审查,没有自由;妈妈因为弟弟生病发烧,脱不开身,都不能陪小彭去投考。

音乐老师把小彭安顿在一家小旅店,便赶回郓城,因为学校还有工作等着他。第一次出远门的小彭,人地生疏,没吃晚饭便和衣上床,冷清、孤单、渴望、紧张,使小彭一宵没有睡好觉。翌日清晨,她无心吃东西,但妈妈的嘱咐她记住了:“不吃不睡一两天还行,不喝水可不行。得保护好嗓子呀!”小彭猛猛地喝了一壶水,空着肚子,就觅路步行去考场。

考场门前,来来往往的男女青年,不是父母领着,就是老师陪着。只有小彭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可她却憋足勇气,决心要闯过这一关。考生们出出进进,一个个考过了。小彭从早上七时等到十点多,还不见叫她的名字。

十一点过了。考生们走光了。屋子里才传出一个不紧不慢的叫声:“还有一个叫******的吗?”

“到!”

小彭快步走进门去。考场里空荡荡的。她是最末一个考生。据说,考场的“筛子眼”只留下两个考生,有的老师在这两个名字上,还打了个问号。小彭把准考证朝前递的时候,老师用不屑一顾的眼光扫了她一下。单薄的身子,穿一套土气的大花格衣衫,着一双自家做的圆口黑布鞋,一切都那样地不起服。大约他们以为,郓城这个偏僻落后,只产地瓜和风沙的穷地方,不会飞出什么百灵鸟的吧。他们已经站起身来,收拾着自己的文件夹子,准备离开考场,象没有眼前这个考生似的。小彭的心里好不服气!

“你站到那边去唱。”一位老师指了指前面的一架钢琴,蛮不在乎地说。

“你们瞧不起俺,俺倒要亮一手给你们瞧瞧!”小彭面对墙壁,背对主考席,亮开了歌喉。

“太阳最红,太阳最亮……”

清脆圆润,嘹亮的歌声,一下子把老师们吸引住了。

“请停一下。小彭同志,请转过身来。”老师们认真起来了。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小彭取得了最高分数,从末尾一名变成了第一名。老师们上前来与她热情握手,向她表示歉意,表示祝贺!

离开考场时,已过晌午时分,小彭拖着沉甸甸的双腿,步行回小旅店。

天哪,那是妈妈!妈妈迎面走来。妈妈放心不下女儿,第二天一早出发赶来了。一时,委屈、欣喜、疲累、苦涩,一齐涌上心头!小彭拼命朝前奔了过去,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辛酸的泪水扑簌簌地往下掉……

六个月的政审,六个月的等待,把小彭和她的父母折磨得精神都快支持不住了!好在省艺术学校的伯乐们识见千里马,敢于顶风浪,好在郓城一中的校长和一些老师心眼好,勇于伸张正义。******终于被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