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3566400000007

第7章

这一年的“五一”黄金周着实让歌迷们过了一把瘾,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五一”前夕拉开战幕,一连演了八场,每天在央视黄金时问段播出,能不过瘾吗?和众多歌迷一样,我一场不落地看到落幕,再仔细回昧比照一下,似乎缺少闪光的亮点。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人们还记忆犹新,从军营走来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以一曲《三峡,我的故乡》倾倒了亿万听众,夺走了大赛惟一的“特别奖”。几乎是一夜之间,李琼--这位初出茅庐、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女兵成了人所共知的小明星。接下来,她成了中央电视台的签约演员、武警文工团专业歌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和“心连心”艺术团的大型演出……李琼哪里去了?歌迷们在关注她的成长,在搜寻她的新歌。

经纪人李南告诉我,李琼很忙,实实在在地忙,忙得身不由己,忙得日历上的安排拥挤不堪:下部队演出,必须参加;去录音棚录音,不得有误;到电视台排练,要准时到场。“五一”期间,有两场公益演出,应邀担任湖北电视台歌手大奖赛评委,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华夏英才”的命名。我耐心地排着长队等候,直到“五一”长假之后,才给我安排了会面的时间。那是一个周末,她刚从外地回来,笔者驱车前往她的住处。

汽车在长安街上缓缓行驶,街道拥挤,心情拥挤,拥挤得让人烦躁不安。司机打开车载录音机,耳边顿然传来一支熟悉的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歌声像一泓山泉,奔腾着、跳跃着奔来,自然、清冽、透明……这是李琼的歌。未识其人,先闻其声,这歌声浓得。像一杯湘泉酒,醉人!

站在笔者面前的李琼脸上还带着没有驱散的倦意。她说,昨天是很晚才到京,今天晚上六点还要进棚录音,为给中国男足出征世界杯助威呐喊,她准备了一首名叫《男儿今出塞》的新歌。我看了看表,也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交谈。为了节省时间,我拧开了数码采访笔……

我的故事我的歌

有人说,李琼是艺苑星空中的一颗启明星,一出现就是那么耀眼。的确,她一现惊人,达到了令人炫目的亮度。有人说,李琼是艺苑天空中的一道彩虹,一出现就是那么亮丽。的确,她一曲成名,令无数歌迷为之倾倒。

有人说,李琼是楚天飞来的一只黄鹤,一出现就引人注目,扶摇直上,飞到了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处。

更多的人说,李琼是一个谜,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被众星托月般地捧上中国最大的舞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惟一的一首独唱歌曲由她演唱。她不负重望,艺压群芳,成为歌坛新“霸主”。

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她摘取桂冠,捧走了中央电视台十六年虚席以待的“特别奖”。她靠什么一举成名?靠天赋?靠运气?靠素质?把这一个个问号拉直,也就找到了谜底。

李琼说,黄鹤楼是她的故乡,那里有她儿时的故事、儿时的梦。

父亲李祖勋是湖北楚剧院一级演员,母亲胡汉华是国棉二厂纺织工人,她有一个温馨的家,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亲给她取名琼,一块精美的玉。

她出生在一个多雨的夏季。在那张她自己保存的生日照片上,她自题小诗:接受世纪老人的请柬,我来了!阳历6月10日,农历五月初八。

奶奶说,这孩子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哭得响亮

医生说,这孩子嗓门大,说不定将来能成为歌唱家。妈妈说,没想到,医生当年的那句话真的应验了。李琼说,她是独生女儿,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自从她降生后,母亲便辞去工作,她没有进过幼儿园,一直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长大。父亲是一名演员,毕其终生的精力雕琢艺术的象牙塔,他希望女儿秉承父业,延续他那条艺术生命。

丝竹声声,锣鼓锵锵。李琼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对音乐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四岁那年,她首次登台演出。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大雪天,爸爸背着她到少年宫演出,那段路很长,爸爸一路走一路给她唱歌,她问爸爸唱的是什么,爸爸告诉她唱的是《白毛女》。她问爸爸什么叫“白毛女”,爸爸给她讲“白毛女”的故事。到了演出场地,她才发现自己成了“白毛女”。爸爸对她说:“李琼,如果你将来有一天出了名成了家,别忘了是爸爸在一个大雪天把你背上舞台的。”

十四岁那年,湖北省艺术学校招生,李琼报名应试。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参加专业课考试,她翻唱了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孩子嗓子不错,适合唱曲艺,可我们没有这个专业。”

“这孩子嗓子好,悟性高,模仿力强,有培养前途。”

尽管评委们意见出现分歧,可最终还是招收了她这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