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口传书
3563300000025

第25章 成功教育(3)

一天,王安在一颗大树下玩耍时,突然掉在头上一个东西,他伸手一抓,原来是个鸟巢。他怕鸟粪弄脏了衣服,赶紧用手拨开。接着从掉落在地上的鸟巢里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非常喜欢那只小麻雀,决定把它带回家饲养。

王安走到家门口时,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于是他就先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了门后,然后急忙走进屋内,请求妈妈的同意。

在王安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出屋外拿小麻雀,但小麻雀却不见了,只见一只大黑猫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原来就在他向妈妈请求收留小麻雀的时候,小麻雀已被大黑猫吃掉了。

为此,王安伤心难过了很久。通过这件事王安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只要是对的事情,绝不能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 儿童更接近于动物。——本书观点行动。

企业家徐有庠也曾说过: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运。大胆放开孩子的手,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受到失败的伤害就不让孩子做任何尝试。孩子终究会长大,他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护翼下。唯有放开孩子的手,让孩子尽情地尝试、历练,也许他会经历很多失败,但同时也会有成功,而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才能有面对失败、承担责任的勇气。

给自己创造机会

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年轻时,离开四川老家到京都洛阳。虽然他才华出众,诗文写得很好,却无人赏识。

一天,踯躅于街头的陈子昂花三千钱高价从一位老者那里买下一把桐琴,并当街叫喊:“我叫陈子昂,明天早晨我将在宣德里为大家演奏此琴,请大家莅临指导。”

第二天早晨,宣德里来了很多听琴的人。陈子昂取出了桐琴猛地一摔,顿时弦断琴裂。正当人们惊异之时,陈子昂高声说:“我陈子昂从小饱读诗书、熟知经史,没有想到来到京城却屡遭冷遇,非常不平。今天我只不过是想以弹琴为由,请各位观看我的诗文。”说罢,从箱子里取出一大叠诗稿分给大家。大家读后,大加赞赏。

从此,陈子昂的名字传遍了洛阳城。

成功的机会需要我们去把握,有时更需要自己去创造。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给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取得 表扬孩子不要做过头,否则很容易让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卡尔·威特成功。

天堂鸟的魅力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孩。然而没过多久,女孩却患上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与家人一起外出乘船旅行,在旅行船上,女孩深深地被船长太太讲述的船长的一只天堂鸟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

保姆把女孩带到甲板上后,就自己去找船长。迫不及待想看天堂鸟的女孩强烈要求船上的服务员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服务员并不知道女孩行动不便,只顾带着她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女孩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着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女孩的病便痊愈了。

女孩长大后,又把自己的精力忘我地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最后她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而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忘我是对事物的一种挚爱,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人只有在忘我的情境中,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挖掘出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两把宝剑

一个铁匠打了两把剑,刚刚出炉时两把剑一模一样,又钝又笨。铁匠想把它们磨得更快一些,但其中一把剑想,钢铁来之不易还是不磨为好,于是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铁匠。铁匠答应了它。

铁匠去磨另一把剑,第二把剑并没有像第一把那样拒绝磨炼。经过铁匠长时间的磨砺,一把又钝又笨的普通剑变成了寒光闪闪的宝剑。

铁匠刚把两把剑挂在店铺不久,就有顾客上了门,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宝剑,因为它锋利、轻巧、合用。而没有经过磨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卢勤炼的那一把,虽然钢铁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充其量只是一块剑形的铁而已,无人问津。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告诉孩子,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像宝剑一样经过诸多磨炼,否则充其量就是一块剑形的铁。

目标要专一

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谆谆教导学生们做事要专心,将来才会有成就。为了具体说明专心的重要性,老师特意叫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双手各持一支粉笔,命其在黑板上同时用左手画方、右手画圆,结果学生画得一团糟。

老师说:“两种图形之所以画得都不像,那是因为目标不专一的缘故。追逐两兔,不如追逐一兔,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相互阻碍的目标的话,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想要取得成功,选定一个目标非常重要,咬住目标不放,锲而不舍。再硬的石头,水坚持滴也能穿破。所以,无论孩子将来是经商还是求学问,一定要选好目标。选定目标后,要更加勤奋努力,遭到任何挫折也不轻言放弃。其实,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放弃。人生就如爬山一样,必须一步一阶稳步前进,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而只要一步一阶,终能抵达山顶。

及早动手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紧接着是一天辛勤的工作。而蟋蟀呢?天天“叽叽、叽叽、叽叽”地唱个不停,过着游手好闲,养尊处优的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好吃的东西,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花儿,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威廉·詹姆士(美国心理学之父) 蟋蟀对在如此美好的季节里仍然辛勤工作的蚂蚁感到十分奇怪,就问:“喂!喂!蚂蚁先生,天气那么好,又有很多好吃的,为什么还这样努力工作呢?像我这样休息一下,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蚂蚁一边工作一边说:“在夏天里努力工作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作准备啊!我们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休息、唱歌以及玩耍!”

蟋蟀听了蚂蚁的话,不再理会蚂蚁,还不断地说着:“真是笨蛋,干什么要想以后的事情呢!”

快乐的夏天很快就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终于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飘着绵绵的雪花,而地上到处也都是雪,消瘦得不成样子的蟋蟀,找不到一点吃的东西。

“我如果像蚂蚁先生那样,在夏天里努力工作贮存食物该多好啊!”蟋蟀蹒跚地走在雪地上懊悔地想着,眼看就要倒下了的。

一直辛勤努力工作的蚂蚁,在夏天时积存了很多食物,并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即使严寒的冬天来了也不害怕。当蟋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蚂蚁的家时,蚂蚁们正在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快乐地唱歌呢!“蚂蚁先生,请给我点吃的东西吧?我快要饿死了!”蟋蟀哀求道。

蚂蚁们吓了一跳:“咦!你不是在夏天里见过面的那个蟋蟀先生吗?在夏天里你一直快乐悠闲地唱歌,我们还以为你到了冬天会在雪中跳舞呢!赶快过来吃点东西吧!等恢复了健康再唱歌给我们听,好吗?”

面对着亲切善良的蚂蚁们,蟋蟀感动得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也许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过孩子,做人要勤劳,不然的话,在别人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他只能忍饥挨饿。

可是,在家庭生活中,当年幼的孩子真的实施勤劳行动——洗刷碗筷、清洗衣服或者玩具熊的时候,父母却时常又因为担心孩子洗刷碗筷时割伤手指,衣服洗得不干净等原因,阻止孩子的实践和锻炼。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干活的,而父母也只有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孩子才能真正地勤劳起来,并形成勤劳的好习惯。否则, 交往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像维生素一样滋养着孩子们健康生长。——张文华(我国著名作家)只有言语的教育而没有真正的实践的话,就如同纸上谈兵,而没有任何效果。

如何面对困境

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天神面前说:“我非常感谢您赐予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以及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着问:“但这好像并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烦恼呢!”

狮子轻轻地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有很好的能力,但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吓醒。神啊!请求您再赐予我一个不再被鸡鸣声吓醒的力量吧!”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天神笑着说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有看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的声音。狮子加速跑向大象,却看到气呼呼的大象正在狠狠地跺脚。狮子问大象:“你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啊?”

大象拼命地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如此巨大的大象,还会怕一只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鸡鸣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与大象相比我可是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找大象应该就是想告诉我,任何人都会遇上麻烦的事情,而天神并没有办法帮助所有的人。既然如此那我也只好靠自己了!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这样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父母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并教育孩子怎样面对困境。人生之路的任何一个障碍,都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它都可以成为超越自我的良好机会。不要怨天尤人,每个困境都有它存在的正面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绿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了窗外的一棵树,树上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落下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色笔画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了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而恰恰因为这片没有掉落的“绿叶”,病人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希望是心中涌现的激情,是风雨不摧的意愿,生活中有了希望才能充满快乐,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希望才有前进的动力,才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孩子树立生活以及学习的希望,是父母应该努力去做的。

心中的顽石

从前,一位菜农的菜园里摆着一块大石头,到菜园的人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那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一天,儿子问:“爸爸,为什么不让人把那块讨厌的石头挖走呢?”

爸爸回答道:“你说那块石头吗?从你爷爷小时候就一 教你的孩子规矩勤劳,不要在穷苦中失措,败坏了品德而行为不检。——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世界初等教育之父)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挖到什么时候才能挖出来呢。没事挖石头还不如走路小心一点呢,这样还可以训练反应能力。”

几十年过去了,园子里的大石头留到了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儿媳妇,当了公公。一天儿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里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碍事,改天找人搬走吧。”

爸爸回答说:“还是算了吧!那块大石头非常重,可以搬走的话我小时候早就搬走了,怎么还会让它留到现在呢?”

儿媳妇心里非常难受,因为那块大石头不知道绊倒她多少次了。一天早上,儿媳妇实在忍无可忍地带着一把锄头、一桶水来到了菜园,将整桶水倒在了大石头的周围。十几分钟后,儿媳妇开始用锄头疏松石头四周的泥土,其实她早有挖一天甚至很多天的心理准备,但意想不到的是,几分钟就把石头挖出来了,看看大小,石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事实都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其实,有时候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以及思想中的顽石。如果抱着下山难的想法爬山,那就不必爬山啦。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想要改变你的世界,就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铁球

一位全国著名的即将告别推销生涯的推销大师,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将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演说当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大幕徐徐拉开,一个巨大的铁球悬吊在舞台的正中央。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身穿红色运动服、脚穿白色胶鞋的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舞台,站在铁架的一边。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了老者的面前。这时主持人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洛克(英国思想家和教育家) 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

很多年轻人站了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两个年轻人站定后,老人开始讲规则,并请他们用那个大铁锤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了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巨响过后,铁球动也没动,年轻人手抡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铁球,很快就气喘吁吁起来,但铁球仍然纹丝不动。

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把铁球打得叮当响,但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也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锤,然后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认真地用小锤敲了一下,停顿一下之后再一用小锤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敲一下、停顿一下地持续做着。

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骚动起来,还有人干脆叫骂起来,他们用各种声音以及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小锤继续不停地敲着,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的喊叫。一些人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