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口传书
3563300000014

第14章 学习教育(1)

海上行船

在浩渺的大海上,一艘货轮在空舱返航的途中突然遇到巨大的风暴。货轮在暴风雨中不停地颠簸着、摇晃着,水手们惊慌失措,只有老船长镇静地指挥着:“打开所有货舱,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听到老船长的话后面面相觑,不安和不解地问:“往船里灌水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坚固的大树被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树通常都是没有根基的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按照老船长的话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仍然是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一只空木桶是非常容易被风打翻的,但是如果木桶里装满了水,风是吹不倒的。同样,船在负重时是最安全的,而空船才是最危险的。”

许多孩子常常因为一点小成功、小成绩就沾沾自喜,面对此类情况,许多父母都明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道理,却苦于没有好的方式表述出来,而上述这一故事正是这一道理的最好注释,告诉孩子“一只空木桶是非常容易被风打翻的,但是如果木桶装满了水,风是吹不倒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定会更勤奋、更踏实。

达·芬奇

一个小男孩要去上学了,但是他的年纪是那么小,学校看起来却是那么大。

一天,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画画。”

小男孩心想:“好哇!”小男孩喜欢画画,还会画很多东西,比如:狮子、老虎、小鸡、母牛,还有火车、轮船等。小男孩开始兴奋地 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长成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凡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芭贝拉·罗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拿出蜡笔,径自画了起来。

但是老师却说:“等等,我们现在还不能开始。”老师停了下来,直到全班同学都非常专心地看着他,老师才说:“现在,我们首先来学习画花。”

小男孩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喜欢画花儿。小男孩开始用粉红色、蓝色、橙色蜡笔,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

但正在小男孩画得高兴的时候,老师又打断了大家:“大家先等一下,我来教你们怎么画。”于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花是红色的,茎是绿色的。“现在大家照着黑板上的这朵花,开始学着画吧。”

小男孩看看老师画的花,又看看自己画的,他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花儿。但是,他不能说,只能把老师的花画在纸的背面,那是一朵红色的花,带着绿色的茎。

又一天,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用黏土来做一些东西。”

男孩心想:“好棒啊。”他喜欢玩黏土,还会用黏土做许多东西,比如:蛇、雪人、大象、老鼠,还有汽车、货车等等,他开始兴致勃勃地捶揉球状的黏土。

这时,老师说:“现在,我们先来做个盘子。”

男孩心想:“我喜欢”。他喜欢做盘子,没过多久,各式各样的盘子便出笼了。

但老师却说:“大家先等一下,我来教你们怎么做。”老师做了一个深底的盘子。“现在,大家可以照着做了。”

小男孩看看老师做的盘子,又看看自己做的。他实在比较喜欢自己的,但是他不能说,他只是将黏土又揉成一个大球,照着老师的方法做了一个深底的盘子。 如果你放弃权力,放弃优越感,那么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黑尔加·吉尔特勒(德国心理学家)

很快,小男孩学会了等着、看着,模仿老师做相同的事情。很快的,他也不再创造自己的东西了。

一天,小男孩全家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而小男孩也只得转学到了其他学校。

第一天上课,老师走进教师,说:“今天我们来画画。”

小男孩想:“真好!”他等待着老师教他怎么做,但是他等了一会儿,老师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沿着教室走。老师来到男孩身边,问:“你不喜欢画吗?”

“我非常喜欢画画!今天我们要画什么呢?”

“我不知道,让你们自由发挥。”

“那我应该怎么画呢?”

“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说。

“可以用任何颜色?”

老师说:“如果每个人都画相同的图案,相同的颜色,我怎么分辨是谁画的呢?”

于是,小男孩开始用粉红色、蓝色、橙色画出自己的小花。

小男孩喜欢这个新学校。

看到这个故事,每位父母也许都有一些感慨。是的,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然而有些父母可能不理会这些,他们按照自己二十年前或者三十年前的成长经历去“理解”、“教育”孩子,用所谓“成人”的标准去判断甚至决定孩子的未来,这是危险的,也是不理性的。

特长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勤于修剪。——教子格言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每年校长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

去年,校长隆重介绍的是一位会做香蕉饼的女同学。

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香蕉饼的同学呢?

最后,校长自己揭开了谜底。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入学统计表格上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之类的,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香蕉饼为特长。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工业时代,它的特征就是复制,而教育也不幸地被卷入了这一漩涡。从诸位家长争先恐后地为孩子报班开始,每个孩子都被纳入到了商业性极强的“特长培养体系”中。然而,特长多了也就不再是特长。当身边的孩子一个个都是钢琴七级、八级的时候,父母们是不是还有当初为孩子报钢琴班的热情呢?

这是一个注重个性的时代,每位父母都需要在孩子成长之前懂得这些。

但愿每个孩子不再背负重重的书包,也愿每个孩子也都不再千篇一律地拥有画板或者琴盒。我们不再吃“大锅饭”,但愿孩子也不要吃。

凭智慧战胜对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冠军。

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听到他的回答后,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是在故弄玄虚。众所周知,马拉松比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实在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此次,他又获得了冠军。

记者再次请他谈取胜的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这次记者在报纸上没有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更加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二个标志 我在孩子面前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罗斯福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一幢漂亮的别墅......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了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样几个小目标后轻松地跑完了。开始,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学习更是一个需要智慧的事情。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不妨学习一下山田本一跑步的方法,把那些看似难以实现的学习目标划分成经过自己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的小段,当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个小段的时候,那么最终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个在山上工作的年轻人,每天都要到森林里砍柴,而且每天工作都特别努力。当别人都在休息时,他也不肯停手,而且干活非得干到天黑,否则绝不罢休。年轻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能够超过那些老前辈。但是,半个多月过去了,他竟然没有一次能够赢过那些老前辈。年轻人心里非常困惑:我一直都非常努力,而且在他们休息的时候,我还在继续干活,为什么我还是不能赢他们呢?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自己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

结果,令年轻人更加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更差了。正当年轻人闷闷不乐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说道:“小伙子,过来歇歇,喝杯茶吧。” “慈母败子”。家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隐于大恶,人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

年轻人心想: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哪有时间休息喝茶啊?于是,便大声回答说:“谢谢!我也想休息啊,但是我没有时间!”

前辈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柴,都不磨刀,成绩当然会不好了。”原来,老前辈们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也一边在磨刀,难怪他们很快就

能把树砍倒。

老前辈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道:“年轻人要努力,但是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千万可别用蛮力呦!哈哈!”老前辈晃了晃刚磨好的亮闪闪的砍刀。

会休息才会工作,而且在休息之余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父母在督促、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一定的“喝茶”、“聊天”以及“休息”的时间,让孩子懂得自我学习、预习,这样,一方面孩子能够从中得到学习之乐,且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等到上课的时候,又会因为事先做了预习而增强信心。

苹果里的一颗星

一天,小孙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大声叫着:“爷爷!爷爷!”

“怎么了?小乖乖。”爷爷疼惜地问。

“爷爷!今天我发现苹果里有一颗星!”

“那没有什么稀奇的啊!你每次吃苹果最后剩下的核,就是苹果的心啊!”

“爷爷,不是!我是说苹果里面有一颗小星星!”小孙子急着澄清此星非此心。

爷爷正色说:“不要胡说!苹果里面怎么会有星星呢?”

“爷爷!是真的!苹果里面真的有一颗星星!”

由于拗不过小孙子的撒娇,爷爷终于和颜悦色地问小孙子:“那你可不可以把苹果里的星星找出来给爷爷看呢?”

“好啊!但是,爷爷您要先帮我找一个苹果和一把刀!”

爷爷一面为小孙子准备,一面叮咛:“好的,但是要注意安全哦!”

“我知道啦!”小孙子一面回答,一面把苹果横放在桌面上,正要举刀切苹果时,爷爷忍不住叫了起来:“不能这样切苹果!”说着把苹果抢了过来,重新直立在桌上,然后告诉小孙子,“切苹果要从上往下切才对!”

“爷爷!让我照我自己的方法切好不好!”小孙子又开始撒 年轻的妈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卢勤起娇来。撒娇本来就是全世界最温柔、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小孙子一撒娇,爷爷的坚持又慢慢开始融化了。

“好啦!好啦!那就照你自己的方法切,但是要小心哦!”爷爷关心地说。

小孙子重新把苹果横放,然后朝着中央切了下去。刹那间,苹果被分成了头尾两半,而在苹果中间的五粒种子,恰好整齐地在这两半的中央构成了一颗美丽的星星。

爷爷看着星星,不禁紧紧地搂着小孙子,因为这辈子吃了这么多苹果,直到今天爷爷才发现原来苹果里还有一颗那么漂亮的星星!

不知道您平常是怎样切苹果的,是不是和爷爷一样呢?其实几乎99%的人都像爷爷一样,先把苹果直放在桌面上,让苹果先四平八稳地站好,然后再一刀切下去。也许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这样切苹果,习以为常后,就会像爷爷一样,慢慢地就把这个习惯的切法,当成了“唯一”的切法,所以当看到小孙子没有按照“传统习惯”的方法切苹果时,爷爷就立刻阻止了起来,爷爷是不是正是传统教育的一面镜子呢?

为何而学

有一个人一心一意想着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了白头,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此人因此非常不快乐。每次想起来时就会掉眼泪,有一天竟然在办公室号啕大哭起来。

办公室新来的一个年轻人觉得奇怪,便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说:“我怎么能不难过呢?年轻时,我的上司喜欢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写文章。但是想不到刚有点小成绩,又换了一位喜欢科学的领导。于是,我急忙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但是领导却嫌我学历太低,不够老成,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的这位上司,我自认为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这个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眼看着我年龄渐高,就要退休了,却还一事无成,你叫我怎么不难过 六个字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那就是:“我爱你”、“你真棒”。——本书观点呢?”

研究学问、学习技能,应该是为充实自己。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不要让其成为学习的奴隶,否则痛苦的不只是父母,更重要的是孩子!

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笑笑今年五岁了,开始学电子琴。每次爸妈叫她练琴,都是心不甘情不愿。

笑笑是个贪玩的孩子,一边练琴一边想着怎么玩。后来妈妈为了鼓励她练琴,采取让她扮演各种角色练琴的方法。笑笑一会儿是比卡丘,一会儿是小海豚,一会儿又是小恐龙,然后妈妈对她的各个角色评分,告诉她哪个角色乐感好,哪个角色指型好,哪个角色乐谱记得牢等等。弹完后,再让她玩一会儿琴。孩子对面板上的各种键都非常好奇,让她玩玩,感受各种节奏、音色,她觉得很神奇。慢慢地,笑笑就接受了每天都要练会儿琴,练得好,妈妈还会奖励她一个小小的粘粘贴。当然,基本上每次都有奖励。笑笑把她的奖品小心地用一个小盒子收藏起来,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她就会拿出来,向朋友展示她的奖品。

笑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琴、练琴,基本上爱上了电子琴,吃过晚饭后经常主动要求弹琴。而且现在也不用扮演各种角色了,她自己能看着时间,告诉她可以从八点练到八点半或者八点四十五,由她自己决定。有时累了,她就练到八点半,有时心情好,练到快九点了还不歇。

练完琴,她自己玩琴也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她经常会惊呼:“妈妈,我又发现大海的声音了,好象是海浪呀。”当然,每次笑笑练琴时妈妈都会告诉她哪里好,哪里不是很好,还顺便告诉她,她练琴时就像个小公主,告诉她家里有了她的琴声,爸妈听了,一天的辛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且,笑笑不弹时,妈妈也会去弹一会儿,也许没有她弹 成人应该让儿童觉得他是个有爱心的、开明的引导者。——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好,但是妈妈这样做至少向笑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妈妈也是爱弹琴的,弹琴是件很快乐的事。

学习一项新知识,新技能都要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孩子贪玩或者不太愿意学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培养孩子对所学事物的热爱,适当地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孩子提升学习的兴趣。

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现在豆豆去快乐岛学习跳舞已经不再哭了。上课前,她都会开心与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一会儿游戏,或者去跳远的沙坑那里练习一下跳远。这几次豆豆的情绪都非常好,只是在妈妈离开教室前仍然会不厌其烦地嘱咐:“妈妈,一会儿下了课,你要第一个进来接我,排在第一名哦。你要排在佳佳妈妈的前面。”

妈妈问:“那,妈妈第二名进来可以吗?”

豆豆想了想,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