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口传书
3563300000012

第12章 自立教育(2)

坐享其成到最后只能吃到烂果子。孩子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也掌握在父母手里。如果不希望孩子日后吃坐享其成的亏,那么,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断了他这个坐享其成的机会。

命运在自己手中

一次,去拜访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婚姻也非常美满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

我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

他说:“当然有啊。”

我继续问道:“那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既然一切都已命中注定,那辛苦奋斗又有什么用呢?”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先让我给你看看手相。”随后,他给我讲了一些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等诸如此类的话。

然后他又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

只见他举起左手,慢慢地并且越来越紧地握起了拳头。最后,他问:“握紧了吗?”

我有点迷惑,答道:“握紧啦。”

他接着问:“现在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继续追问:“命运在哪里?”

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他平静地说:“无论别人怎么跟你说,也无论‘算命先生’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小部分没有被握住,还留在外面,这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小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只要父母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孩子就有救。——铃木镇一(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 争取。”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如果你不张开手,那么,再厉害的算命先生也算不准你的手相。

命运在自己手中,把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

狐狸的成长

森林里,一只母狐狸养了一窝小狐狸,待小狐狸长到能够独自捕食时,母狐狸就统统把它们赶了出去。

小狐狸恋家,不肯出去。

母狐狸毫不留情,对小狐狸又咬又追。

小狐狸中有一只瞎了眼睛,但母狐狸也没有给它任何特殊的照顾,照样把它赶得远远的。因为母狐狸知道,没有谁能永远养育它们。

从这一天起,小狐狸们便长大了,那只瞎了眼睛的小狐狸也终于学会了靠嗅觉来寻找食物。

动物的世界是一种生存的世界。老虎的孩子是老虎,仍然会扑食其他动物。人却不一样,富不过三代,父母的优良品质也许并不能很好地遗传给孩子——为什么?根据目前的情况看,父母往往是溺爱有余,自立培养不够,因此,还是需要多放手、放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一些聪明的大臣,并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留传给子孙。”

聪明的大臣们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最后把一本洋洋12卷的巨作交给了国王。

国王看了看,说:“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但是它太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就厌倦了,你们回去再把它 我制造火药的兴趣是从我父亲那里来的。——诺贝尔浓缩一下吧!”

聪明的大臣们又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几经删减后,将书变成了一卷。但是,国王还是觉得太长,又命令他们浓缩。于是,大臣们又把一卷书浓缩为一章,然后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就变成了一句。

国王看到这句话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高兴地说:“各位先生,这真是古今智慧的结晶啊!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了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儿女教育问题上,我们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向父母们建议: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使他们具有独立性,这是对孩子一生负责,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请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父母的勇气

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勇气的考验。如果父母自己都对困难和一些危险性的活动非常害怕,那他们又怎么能培养出勇敢的孩子呢?

有时父母不想让孩子面对一些困难,仅仅是担忧孩子的安全,为了以防万一,却牺牲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更多的是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带来的沉重打击,为了保护自己的情感不受到伤害,就加倍地保护孩子,使孩子变得缺乏勇气。

孩子因着凉得了感冒,父母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说,孩子需要打针,说话时,医生当然很平静,因为他每天都要给许多病人打针。但是,孩子的父母却不由自主地皱紧了眉头。还要打针,孩子多么可怜啊!虽然孩子是第一次听说“打针”,但是一看到父母紧皱的眉头和一脸的紧张,再看一眼忙碌着摆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教子格言弄着针头和药品的医生,孩子的心猛地抽紧了,哇哇地哭了起来。

等医生一针扎下去,孩子顿时哭得更加厉害,因为父母的表情告诉孩子这件事特别严重,而孩子也就是在父母不停的关怀和呵护声中哭得死去活来。

其实,如果父母对打针这事表现得非常平静,那么孩子也极有可能不以为然,表现出勇敢的精神。如果父母告诉孩子打针并不可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结束,而且打完针之后身体就会康复,孩子是可以从容地接受这一事实的。

在爬一个小山坡时,儿子显得特别胆小,他一步一回头,不停地看着他的爸爸,特别想让爸爸抱他上去。爸爸似乎有意要锻炼他一下,并不看他,只是埋头继续向上爬。因为爸爸明白,虽然这是儿子第一次爬坡,但他能够爬上去,这是锻炼儿子胆量和技巧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但是,妈妈却不同,她担心儿子会摔下来,又害怕他磨破了细嫩的小手。妈妈一会儿嘱咐他一声,一会儿看看儿子,一会儿又让走在前面的爸爸慢点儿等等儿子。

最终,儿子害怕了,不再往上爬了。最后,还是由爸爸把他抱了上去,他没有达到试着爬高的目的。

其实,儿子本来是能够胜任的,如果他的妈妈不是提心吊胆地显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儿子是能够爬上去的。这是一次让儿子自己认识自己能力的机会,但却被妈妈无意识地剥夺了。

正如我们成年人厌烦被约束一样,孩子有时候是很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他们。他们希望父母不要老是过分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这样在别的孩子面前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甚至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感到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用不着过分地担惊受怕,孩子也用不着父母过多地给予呵护,后退一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只需要鼓励尊重,让孩子懂得父母很相信他们,父母会随时给予孩子爱的支持。

要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自身的勇气的考验。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们去做他们能做的事,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有信心,这样,他们就能成为勇敢的孩子。 父母要试着鼓励孩子探索一些未知领域。——爱迪生

变长的线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根线后,说:“哪位同学能够在不动这根线的基础上,让这根线变短一些呢?”

学生们苦思冥想,不觉都皱起了眉头。

“既要把这根线变短,又不能动这根线,这怎么可能呢?除非上帝亲自来。”调皮的孩子们笑着说。

“不用上帝亲自来,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老师平静地说。

“我们都可以做到吗?”孩子们有些诧异。

“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着,老师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更长的线后,问:“现在看起来,原来的那根线是不是短了?”

“是啊!这真有意思。”同学们说。

“同学们,记住,让别的线变短的方法就是变长自己的线!”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约瑟夫的怪异发型

一天,11岁的儿子约瑟夫对美国著名教育家芭芭拉说:“妈妈,我想把头发的一侧留成双条式的发型。”

作为一位比较传统的妈妈,芭芭拉非常不喜欢儿子留那样的发型。但她知道,一个发型并不危及儿子的道德、健康甚至生命,而且头发剪掉还会重新长出来的。于是,她平静对儿子说:“说实话,我不喜欢那种发型,而且凭妈妈的经验,我觉得周围大多数人也不喜欢那种发型。不过,如果你已经决定了,我可以忍耐。同时,我也希望你知道,你可能需要忍受其他人对你发型的非议。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并鼓励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皮尔·卡丹”

于是,芭芭拉就带着儿子去了理发店,在美发师给约瑟夫洗头的时候,美发师还不住地夸赞他的满头金发非常漂亮。当约瑟无描述完他想要的发型后,美发师非常惊奇地问芭芭拉:“把您儿子的头发的一侧剃成双条式,能行吗?”

芭芭拉回答道:“我并不喜欢这种发型,但他已经决定了。”

就这样,美发师剃去了约瑟夫一侧的头发,保留了其中的两条,并尽量使发型在第一天看起来好看一些。但是,第二天早晨,约瑟夫就试图恢复原来的正常发型。可想而知,他在第一天的遭遇肯定并不愉快。但是,约瑟夫再怎么努力,也已经无法改变现在这种怪异的发型了。后来,他的姐姐只好费力地给他的头发喷上发胶和摩丝,尽力帮他能够出去见人。在那一年中,约瑟夫又换了六、七种怪异的发型,不过,到了第二年,他就开始留传统的发型了,并且再也没有换过。

孩子必须学会自立。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学习“自食其果”,是孩子学习自立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