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3562300000059

第59章 后记

这是我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我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自从1959年2月在《萌芽》杂志1959年第3期发表我的第一篇评论文学至今,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紀以来我从亊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紀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

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

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现代文体学的建设,并尝试着进行文体批评,但时做时极,收效甚微。此辑收入的十篇文章,或长或短,大体可以看出我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我是比较珍视这一辑的文字的,也想在正在写作中的专著《小说文体学》中进一步展示现代文体学研究的成果,祈望广大读者再等上一年半栽。

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有宏观的某些创作问题的探讨,也有微观的作品评论。此辑共收入十九篇文章,可以说是这部文学评论集的主体了。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茅盾文学奖”的设立与开评以来,我由于工作的关系,就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转向长篇小说的阅读、评论与创作研究了。这方面发表的文章较多,大致有数百篇,达百余万言,这十九篇便是从中精选出来的,大致可以看出我在这方面耕耘的足迹;某些专题性的评论,也许对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其实这方面也曾发表过不少文章,有一些文章也是值得收入的,但限于篇幅,只能收入这么几篇了。

感谢作家出版社给予我加入这套丛书的机会,也感谢这套丛书的策划、责任编辑黎云秀女士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此书的编辑过程中,我的妻子汪蕾,我的挚友大山、黑丫夫妇,还有我们家的小朋友王笑博、冯莹,为电子版的录入制作、编辑校对等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何镇邦

2008年9月11曰于北京亚运村之望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