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3561600000029

第29章 幸福就在你的眼前(4)

金·奥特雷便开始注意他的口音,力图彻底消除他口音中的得州味。但是他的做法受到不少得州人的批评,而且一些城里人也开始取笑金·奥特雷的虚伪。

金·奥特雷难堪之余,醒悟过来,他停止这种徒劳的努力,而是开始利用自己的音色,唱西部歌曲。结果,多年后人们都知道了这位带有得州口音的歌星,他成为全世界电影和广播中着名的西部影星、歌星。

美国着名的作曲家柏林刚刚步入音乐圈的时候,收入很低,只能勉强生活下去。但困苦的环境并没有压垮他,他在陋室中创作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但由于他没有名气,创作的曲子少有人欣赏,也卖不出去。当时有一位着名的作曲家奥特雷在国内很有名望,他十分欣赏柏林的创作天才,就找人转告柏林,如果同意他愿意聘他做秘书,给予月薪800美金的高额报酬。

奥特雷与柏林进行了一次交流。奥特雷对他说:“如果你能协助我工作,我可以让你成为第二个奥特雷。”

柏林毅然拒绝了奥特雷的好意。柏林说:“我不想模仿谁,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流的柏林。”多年后,柏林终于成功了,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与奥特雷分属两个流派。

对于渴求成功的人来说,模仿成功者几乎是一种天然的定数,但结果却丧失了最为宝贵的本色。一个人要模仿别人,即使实力超出被模仿者,也无法逃脱别人的阴影,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被模仿者作免费的宣传罢了。

保持清醒

在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都能够主动寻找他们要的时势,若找不到,他们就自己创造出来。

--萧伯纳

车祸中受伤的汤姆逊被送进邻近高速公路的乡村医院时,已是生命垂危。医生在迅速查看孩子的伤情后,说:“孩子颅内大出血,要尽快动手术。”说完就开始叹气,因为当时医院里根本没有主刀大夫,可最近医院的医生赶来也需要五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医院连普通的强心药品都没有。孩子处于极度昏迷状态,随时都会因中枢神经失去知觉而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时,汤姆逊的父母异常沉着地告诉医生:“我们的孩子很勇敢,一定能坚持到主刀大夫赶来!”

漫长的五个小时过去了,主刀大夫及时赶到医院,成功地为汤姆逊做了手术。半个月后,汤姆逊竟死里逃生般地清醒过来,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为之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孩子靠什么撑过了那休克状态的五个小时?这时候,汤姆逊的父母早已是泪流满面,原来,在没有任何药品辅助救援的情况下,为了儿子的神经中枢系统不死于极度昏迷,每当儿子的心电图屏幕上所显示的心跳变弱时,做裁缝的母亲就狠下心拿起一支缝衣针,用力地扎向儿子的血肉之躯,居然激活了汤姆逊渐渐休克的中枢神经,使他的心跳又一次恢复,一针针扎得父母肝肠寸断。看似残酷的方法,却成功地帮儿子度过了生死攸关的五个小时,儿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汤姆逊的父母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孩子需要的就是随时保持清醒,不能有丝毫的麻木。”而在那特殊的环境下,唯一能保持清醒的东西就是一支缝衣针。

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一时半刻的疏忽和麻木,使自己功亏一篑。此时,如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开始麻木颓迷,要毫不犹豫地把那支缝衣针扎向最痛的地方。

懂得人生的意义

想象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因发现第二种中微子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利昂·莱德曼,曾给一批颇有抱负的大学生作了题为“低报酬、超工时”的讲演,畅谈科学生涯的乐趣,深受听众欢迎。

几天后,一个听过演讲的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工作努力,学业不错,但至今未能显出任何真正有希望的成绩。我虽已尽了全力,但看来也只能落在平庸之辈中。我常自问:为什么我要设法进研究生院去苦苦求读,然后进政府研究部门或其他学术研究机构,顶多就是发现一两件别人也可能发现的东西。我何不只拿一个学士学位,然后去当个保险统计员,九点上班,五点下班,工资还很高。”

“在我看来,‘胜者王侯败者寇’,生活似乎只青睐于少数幸运者--我们的社会只表彰那些已经获得的成果,而不表彰导致这些成果所付出的艰苦劳动。那些辛勤劳动着但不曾成功的人并没有受到表彰,这一点使我感到沮丧!”

莱德曼为答复这位学生的问题而写了回信,信中希望该生考虑考虑“自己的处世哲学和生活动机”,“什么使你觉得真正快乐?在这个星球上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自认为是“平庸之辈”的大学生所表白的实际心态确如莱德曼所言,与人生观有关。正因为“平庸”,所以就普遍。这个“平庸之辈”的不甘平庸之心,多少反映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寻常人的复杂情绪。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毕竟没有“秀才”多。

科学界也好,其他行业也好,平凡人应该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寻找自我,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不断地引起人们新的思索。

未来就在于今天

作为青年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应该正确认识;不管处在顺境或逆境,都要有取胜的决心和行动。

--李昂斯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一句话,这句话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着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闻名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他死后,记述他一生经历的两大卷书达1466页。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1871年春天他看到的那句话帮助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这句话就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是汤姆斯·卡莱里所写的。

四十二年后的一个温暖的春夜里,在开满郁金香的校园中,威廉·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讲演。他对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像这样一个人,曾经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书,似乎应该有着“特殊的头脑”,其实不然,他的一些好朋友都说,他的脑筋其实是“普普通通”的。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认为是由于他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在去耶鲁演讲的几个月以前,他曾乘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他看见船长站在驾驶舱里按了一个按钮,在一阵机器运转的响声后,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了--隔成几个防水的隔舱。

奥斯勒爵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你们每一个人的机制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而且要走的航程也遥远得多。我想奉劝诸位:你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中,才能在航行中确保安全。在驾驶舱中,你会发现那些大隔舱都各有用处。按下一个按钮。注意观察你生括中的每一个侧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诞生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埋葬已经逝去的过去,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

未来就在于今天,从来不存在明天,人类得到拯救的日子就在现在。精力的浪费、精神的苦闷,都会紧紧伴随一个为未来担忧的人。

至高境界的宽容

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罗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了用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三十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三十年前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时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所有的鹿肉,但我也知道他那样做是为了活下来见他的母亲。

此后三十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真正的幸福时光

有趣极了,我们一整天都在向彼此求婚。

--梅利莎·埃里科

那是图森一个典型冬日的中午,天气寒冷而阳光灿烂。在贝丝就读的学院附近一家三明治店,她跟她的男朋友共进午餐。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紧,所以吃得很快。杰夫还得回去工作,他下午通常很忙。分手之前,杰夫问贝丝晚上是否想去“幸福时光”餐厅。她同意了,于是他们吻别。

那天下午的生物课结束得很早。贝丝跳进汽车就往家开,打算在约会之前换换衣服,也好梳洗打扮一下。快要驶上通往高速公路的坡道时,手机响了。

“我今天下班早。得先去一下邮局和银行。”杰夫解释道。他的车在贝丝前方只有几分钟车程的距离。

“太棒了!我们制订了计划,而我们今天都能这么早就下班了!”

“你在哪儿?”杰夫问。

“在你后面还有几英里远。”贝丝告诉了他自己所在的十字路口。

杰夫突然插话道:“很抱歉,我最近不是很浪漫。”

“是的,我想你是这样,”贝丝同意他的说法,“不过,我们都很忙,这没什么。”

“情人节快到了。我保证做点浪漫的事,至少送你一张卡片。”

“那是个挺不错的开始。”

“你现在到哪儿了?”他问道,声音显得更加焦急。贝丝看了看街上的路标,念给他听。

“噢,快--点。我想去‘幸福时光’。”

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着什么急啊?他今天的行动如此奇怪。

“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在餐厅门口见你。”贝丝建议道,“或者,如果我们在家里会合,然后一起开车去,可以延长我们共处的时间。”他同意了,他们挂了电话。

贝丝的手机再次响起来。

“贝丝,我刚到家。车库的门是怎么回事?你今天早晨把它弄坏了吗?”车库的门是他们进家的主要通道。

“我出门的时候它还好好的。是不是你的遥控器失灵了?”几分钟之后,贝丝把车开进车道,停靠在杰夫的车旁。她反复按车库门遥控器按钮。没反应。她耸了耸肩,朝前门走去,转动门把手。

当贝丝走进起居室的时候,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眼睛也瞪大了。突然,照相机的闪光灯一闪。

此时的贝丝徜徉在一片气球的海洋里。地板上、天花板上到处都是气球,几十个几百个色彩缤纷的气球,爵士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演奏着。

等贝丝的眼睛对这一切适应过来之后,她看见杰夫坐在长沙发上,手里拿着照相机。他说:“你也认为我最近不是很浪漫,所以我决定制造点气氛。”

尽管仍沉浸在刚才的震惊里,贝丝还是费力地穿过地上的气球去拥抱他--感觉自己仿佛在进行慢动作表演。

杰夫朝咖啡桌点头示意:“有样东西要你打开。”桌上有一个小桶,里面放着一瓶冰镇香槟,两个细长的水晶香槟酒杯、两支蜡烛,还有……一个蓝色的盒子,用一条蓝色的丝带捆扎着。

贝丝拿起那个盒子,慢慢拉开丝带,里面是一个戒指盒。她打开盖子,发现里面……竟是一枚金的装饰别针!她扬起眉毛望着杰夫。

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在沙发上往后靠了靠,露齿微笑:“看来你要捅破一些气球喽。”

“什么?”贝丝环顾了一眼房间,“噢!”

贝丝一分钟也不耽搁,抓起别针开始刺气球。她一边刺一边笑个不停,一心想找到“那个”气球。可是,有这么多气球,后来贝丝就开始挨个儿摇晃,然后把确认不是的扔到一边。

“别忘了天花板上还有哦?”杰夫提醒她。她仰头观看。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贝丝摇到一个红色的气球,里面有什么东西哗啦作响!当她用手中的金别针把它刺破时,闪光的心形五彩纸屑像瀑布一样撒落在她身上,一个蓝色的戒指包落在地毯上。

贝丝颤抖着,小心地把首饰包打开,一枚戒指掉进她掌心。杰夫轻轻地拿起它,催促她坐在沙发上。

“你了解我一定要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办这件事。”他单膝跪下,那双棕色的眼睛盯着贝丝的眼睛,他请求贝丝做他的妻子,并且把那枚公主款式的钻戒戴在了贝丝手上。

在贝丝急切地回答“愿意”以及无数的亲吻之后,杰夫说:“噢……可……我忘了告诉你……我们不准备去‘幸福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