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自由叫解脱
3560800000030

第30章 从机械中解脱出来(1)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机械的人,他们总是守株待兔,或者刻舟求剑,将他们在学习或书本上的知识强行地挪用到现实工作、生活中来,结果导致失败叹息。

所谓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就是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味用自己固有的思维、观念去框别人,框事物的。万物都在运动,彼此之间相互进行着能量流动,你要想把握真相,你就只有回到运动中去把握,那才能准确地了解真相,把握真相。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说的此理。天下书有只有两本,一本是学校偏执教育的有字书,另一本是社会运作的无字书。当然,你读那有字书,目的也是为了读懂社会这本厚重的无字书。我从《庄子,逍遥人生》一书中读到,有字书是写书人写成的,是过去的无字书。而现实的无字书,总是同你今天息息相关的,是有别于从前书中的环境的,过去的书只对过去有实用价值,但对今天就只剩下了参与价值。

一个人如果将以前的有字书的实用价值用来解决今天环境变化了的具体问题,即将实用价值仍然当作实用价值,而不当作参考价值本套用,自然你就成了那个刻舟求剑的书呆子。

你上次用这个方法赚了钱,但并不能保证这次又用这个方法再赚到钱。就算你两次都兼了也不能确保第三次使用此法依然能赚到钱。当然你可依此类推,你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尝到重复出现的事物上,否则你就得了机械病。

为什么人总在现实操作中得这种病呢?

是我们过分地夸大了偏执教育的作用,具体说来是无限地夸大了教材书本的作用。我们太信书,因此不觉中走向了机械运动之中。

书是什么?书是前人对客观真实的经验总结,当然我这里是讲真正的书,市场上能算得真正的书的,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这是我在书店,图书馆作的基本调查,很多书是东挪西抄,是一洞之见,是空发议论,是无稽之谈,是闭门造车,是做梦的产物,我讲的百分之五还是过高估计了的,那绝大部分书都只是垃圾,都只是浪费纸张。

不过在这百分之五的书籍中仍有许多观点早已不符合今天的大环境大气候了,最多只能用于考古还差不多。所以,这剩下的百分之一的精品书,我们再来看看它能传递的价值。

书是用文字表达的,那么,文字又是不是万能表达者呢?它是否能表达一切观点、思想、艺术和各种真善美呢?显然,远远不能。它太有局限性,也就是说,书是无法真正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的,生活中真正的艺术一闪即逝,是任何文字无力追及与充分再显的。

所以说,一切表达了的都只是剩下了的形式和框架,形式和框架并不能代表灵气、灵魂和真正的本质性的内涵,它只是一个标本,一个死灵魂,一个僵化了的模具。这就是文字最大的遗憾,自然也是教材偏执教育的遗憾。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某日,齐恒公在大堂读书。正聚精会神时,突被他请的一个做车轮的师傅说话打断:可乎问您正读何书?桓公说:记录圣人言论的书。“圣人还在吗?”“死了。”既然这样,那君王所读的便是古人经验的糟粕了。桓公很不高兴,拉下脸说:我读书,你一个手艺人怎可妄加评论,你得说清楚,若有道理那就算了,无道理那就得杀头。那师傅不慌不忙道:我是拿我手艺来看的。我帮您削轮子,要是榫太松了就不牢固,太紧了就打不进去,或者干脆打坏了材料,只有不松不紧才得心应手。不松不紧说来容易,四个字,但实际操作却是没法说出来的。你说没有决窍,为什么我总比别人做得又快又好又轻松呢?可见这当中窍门是实实在在有的。而且这决窍我无法告诉我儿子,我儿子也没办法从我手中接过去。我已告诉他要怎么怎么做,我是决不会隐瞒真相的。但他们知道决窍后并不能像我一样做得很好,那么我告诉他们的决窍又有什么实际价值呢?也就是说那些决窍又算什么决窍呢?我活了七十岁了,以前也崇拜过许多师傅,但他们并没有叫我学会得心应手,那些师傅们都死去了。我的决窍是从自我切身操作中悟出来的,它近乎一种感觉,又有谁能将那个微妙的感觉传递出来呢?没有人做到,所有书本上都找不到那个微妙的感觉。所以,一切书上的内容,都只不过是一些失去灵魂的形式而已。齐恒公诧然。师傅继续说:为人处事,真正的决窍像酒,随着人的行动一同出现,一同消失,说出来的只可能是糟了,无非闻到一点酒味儿,让人想到是什么酒而已。这就是书的真正作用。当然,我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有字书一无用处,而是说我们要执行它的参与价值,不能死守权威理论,而不知变通,一味坚持死书上的条条框框,而不去把握千变万化的无字书,这就把本和未倒置了。

我们的偏执教育并没有向每一个学生表达清楚它自身的不足,反而它总是在显示它的优点,而不是谦逊地摆出自己的缺点、弱点,而做到提醒每个学书之人。

这正如一个推销某种不合格的手枪的人,它总是强调某某已购子五把,某某也购了三把,某某又用枪打了多少猎物获得了多少利润,而他从不提及这种枪不合格弄,不好会枪管爆炸、伤杀自己。是的,这个社会被书本促成成功的人的确不少,但相反被偏执教育不足杀害或伤害的人更是遍地皆是。如今,除了少数能从有字书中读出灵魂来的少数之外,剩下的全是被偏执文化、极端偏执教育伤害或毒杀了的人。你不信,你可以走进单位看有多少领导失误是因为主观和机械,有多少同事在机械地处理问题,你走进生活,你会看到多少人在模式化的生活着、标准化的生活着。这一切注重形式的表达式生活,都只不过是上了偏执教育的当,上了书本的当而已。试问天下又有多少被杀害的孔乙己之流呢?

机械思维的危害?

一是导致必然失败。

我举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此理。从前有一只白兔跟着妈妈学会了本领,于是开始独立生活了。妈妈告诫它一定要注意老虎之类的凶猛动物,否则只要被它们发现就死于非命了。一天,小白兔正在一山隙外面玩耍,不小心被一只老虎悄然盯上了。老虎朝这边猛扑过来,小白兔一时被吓坏了,它本能地朝旁边的小小山隙之中,老虎面对岩石也无能为力,盯了一会毫无办法自然走了。小白兔经此一吓之后,胆子大了起来,因为它并没有被凶猛的老虎吃掉,老虎也没有妈妈讲的那么厉害。从此以后,小白兔就天天在这一带游玩,再不把老虎放在眼里了。光阴似箭,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小白兔长得又肥又大。老虎这段时间也未光顾这一带。一次,大白兔正在对另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小白兔在吹牛,吹牛它是如何战争老虎的偷袭的。正吹牛之间不巧老虎突然从天而降,这一群小白兔吓得立即连滚带蹿躲进那段小小石隙之中。那只大白兔见小白兔被吓得纷纷逃避,心中正在鄙视这些小白兔,它想,它有对付老虎的经验,怕什么,我离岩隙仅一滚动滚之间,待老虎近身时我都来得急。老虎很快就扑向了这只大白兔,大白兔不慌不忙的优雅就地一滚,刚好滚到石隙之边,它在努力钻入石隙,但石隙哪里还能容下它又长得又肥又胖的身子呢?自然,很快它被老虎抓了个正着。大白兔伤心地哭起来。但它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是为何死在老虎铁爪之下的。

故事很明显,正如刻舟求剑者一样,时移势移,原有的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它自己还以为只是一只小白兔,岂不知自己在三个月中已长成了大白肥大的大白兔了,这样无视时空变化的机械乐观主义,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惨重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