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生活叫低调
3560700000014

第14章 低调做人的职场法则(3)

最后,让对方知道你非常需要他。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调起对方的积极性。当然,你是否真的需要,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这样的一种接纳,抬高对方的自尊,对方一高兴,就可以避免把谈话激化,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将来的敌对怨恨。你可以提到,自己工作中的两三个方面,需要你的同事提供意见或指导。如果你要把这些方面进一步加以确定,你的同事大概也不会太反对。

10、多多赞美你的下属

对于一个低调的管理者来说,对待你的属下,仅仅是少用或不用批评、责骂,其实还远远不够。

1921年,当查尔斯·史考伯成为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时,他就得到了100万美元的年薪,钢铁大王卡内基为什么肯给他如此高薪?史考伯说:“我得到这么多的薪水,主要是因为我跟别人相处的本领。我认为,我那能把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说,再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赞美也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心理距离。所以,作为一个低调的管理者还应该主动找出下属的优点,给他们诚实而真挚的赞美。他们必定会咀嚼你的话语,把它们视为珍宝,一辈子都在重述它们。即使你忘了他们之后,也许他们还在重复着。所以请记住这条原则:热情、真心的赞美下属,欣赏下属。

表现优异的下属应该赞美,但那些工和差劲的下属也不应该忽视,而应用赞美或赞扬鼓舞他的信心!

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摇摇摆摆的站起,向前挪了一小步,又跌坐下来。“哦,好棒!”他的父母会如此大声地说,“再来,再试一试,小宝贝!”他的父母会跪在那儿,为小孩走出的每一步鼓掌。小孩一再受到赞美,直到他真正学会走路为止。

婴儿从无意义地呀呀学语,进展到真正意义上的说话,也是如此,当婴儿拖长声音口齿不清地说:“达—达"”,做父亲的马上就会翻译成为“爸爸”。“你听到了吗?”骄傲的父亲兴奋地叫道:“她叫我爸爸了!”于是他抱起陔子,搂她亲她。“真乖,爸爸好爱你啊!”由于赞美,这个孩子受到鼓励去学讲话,后来就学会讲话了。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能不了解赞美别人可以使人成功的道理:赞美是一种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力量,它就像沙漠中的甘泉一般沁人肺腑,往往会比金钱更能激发人的潜能。

台下的观众热烈地欢呼鼓掌是对演员精湛演技的赞美;

一枚闪闪发光的荣誉章是对出生入死的将军赫赫战功的赞美。

正是赞美使他们甘于付出,而他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金钱而已。

以一个管理者来说,赞美是鼓励部属的最佳方式。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掌握责备和赞美两种方法良好运用。苛责过分,下属会认为你不近人情,缺乏理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消极怠工,不愿干出成绩;感情输入得过分又会使你显得比较软弱,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下属也会对你的命令或批示执行不力甚至是置若罔闻。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度呢?

要记住扬是必要的而且有效的,哪怕是下属只是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对他表示你的赞扬和认可;赞扬要简短,不要说起来不停,那样就会失去赞扬的应有作用;在下属处境不妙的时候,赞扬更有力量,更能激发人;别忘记赞美你的下属,否则下属也将忘记你的存在!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并给予赞美。身为管理者,应适时地给予鼓励慰勉,褒扬下属的某些能力,引导他们顺水行舟,更加卖力地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还说:“通常的与应有的成就相比,我们只能算是,‘半醒者’,大家往往只用了自己原有智慧的一小部分。”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称赞和激励部下,让他们了解自己所拥有的宝藏,善加利用,发挥它最大的神奇功效。

11、虚心接受批评

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经常要遇到批评与对待批评的问题。勇于接受批评,正确对待批评,不仅有利于改进工作,完善自我,顺利而健康地成长进步,而且还反映了一个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格。

追求晋升的过程中,有人充满信心,有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训斥,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要处理得好,首先要搞清楚上级批评你什么。

有人说得好:领导批评或训斥部下,有时是发现了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部下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有时“杀一儆百”、“杀鸡骇猴”,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其实还有一层“代人受过”的意思……搞清楚了上级是为什么批评,你便会把握情况,从容应付。

受到上级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最让上级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旁风”。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领导。

批评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更何况,受批评才能了解上级,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级的尊重。所以,批评的对与错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错误的批评吧,你处理得好,反而会变成有利因素。可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当然,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会给自己造成波动。但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做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靠公开场合耍威风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换取别人的顺从,这样不聪明的领导是很少的。其实,你真遇到这种领导,更需要大度从容,只要有两次这种情况发生,跌面子的就不再是你,而是他本人了。

和领导发生争论,要看是什么问题。比如你对自己的见解确认有把握时,对某个方案有不同意见时,你掌握的情况有较大出人时,对某人某事看法有较大差异时,等等。

但是,切记:当领导批评你时,并不是要和你探讨什么,所以此刻决不宜发生争执。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

受批评,甚至受训斥,受到某种正式的处分,惩罚是很不同的。在正式的处分中,你的某种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剥夺。如果你是冤枉的,当然应认真地申辩或申诉,直到搞清楚为止,从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是,受批评则不同,即使是受到错误的批评,使你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在周围人们心目中受到一定影响,但你处理得好,不仅会得到补偿,甚至会收到更有利的效果。相反,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宜,反而会使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误解。

一些人经常害怕批评或不愿接受批评。有的对待别人的批评,表面上接受,心里头不痛快;有的对指出的问题满不在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有的强词夺理,无理也要争三分;还有的甚至对批评者心怀不满,打击报复等。这些都是在对待批评上的错误态度,是一种不自知、不道德、不文明、缺乏修养的表现。

总之,接受批评是一种美德。虚心、诚恳地接受批评,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爱护。因为这是一种自知自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是一种豁达、开明的思想境界,更是一种可贵的美德。

12、给属下留面子

面子在中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句老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学会让别人保住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可以说,你每给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会增加一个朋友;你每驳一次面子,就可能失去一个朋友。

作为一个低调的领导者十分清楚,面子是每个人一种表面上的荣耀感,一种自尊心的满足,一种尊严。人们对面子有一种本能的保护反应,对于伤害自己面子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敌意,对于维护自己面子的人有一种本能的好感。因此,低调的领导者往往不会太过苛求下属,适可而止,为下属保留面子。

有一个职员匆匆忙忙由客户的公司返回自己的公司,正巧在大厅中碰到正要外出的上司,他立即将前往客户处的经过,向上司做了个简单的报告。

上司听了他的报告,很不满地痛斥了他一顿。而这天他原本约好女友外出,所以只好委曲求全地不断向上司说报歉。尽管周围的人皆以异样的眼光瞪着他看,但由于约会的时间迫在眉睫。虽然没有受辱之感,他只好匆匆逃离现场。

他先回到办公室。再回到大厅时,正好看到女友的身影,一问之下,女友说:“刚好顺路,所以来得早些。”此时他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刚才的情形一定全被她看见了,此种想法甚至使他不敢再与女友约会。

由于心里存在着阴影,约会的光景对他们两人而言,只有沉默与无聊。自此不久,他便与女友分手,并且断然辞去了工作。

仔细问他,才知道他的女友根本只字没提看到他出丑的事。事实上,即使女友自到当时的情形,也未必如他所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可想而知,他所受的打击相当大,因为他认为自己最难堪的情形,正被所爱的人看到了。

要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总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公司里,必须扮演符合自己职位的角色;在家中,则必须扮演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每个人也都保持默契,而“撕破脸皮”,将对当事人产生最坏的影响。

例如当受到上司毫不留情的责骂叶,如妻子儿女正好在一旁,此时,当事人必然听不到责骂的内容,只认为目前所扮演的角色正处于情况最恶劣、最危急的时刻,强烈的羞耻心会涌上心头。

无论如何,如果你身为上司,那么在看完以上的例子之后,你应该有所领悟。那就是:不要在客人或第三者面前指责下属,也就是要给下属留面子,这一点对于建立彼此间的信赖关系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所谓“脸”,就是人的自尊。人如是没有了自尊,那便无药可救了。没有自尊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失去的,一种是叫人给毁伤的。对前一种人,领导者可做的努力或许很少,但后一种情况,当领导者的却要千万注意。不少人的自尊心恰恰是被领导者给毁伤的。

有些人由于工作上能力较差,时常做不好事情,反而给领导添麻烦,于是每个单位都想将他调走,似乎又没有地方肯接纳他。有的领导便会对人说:“他要是能走,我磕头都来不及!”这种话便是伤人自尊心的。

事实上,即使是在工作场所中被视为无用的人,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与自尊心。他或许看似低能,却在某一方面潜藏着特长;也许,他一无所长,但他却也因此比别人更勤奋卖力。偌大个单位,总该有适合他的工作可做,而不应对他报嫌弃的态度。

有的人本身并不低能,但因为做错了事,也会引得某些领导说出伤人自尊心不顾下属面子的话来。比如:“你是什么东西?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老底吗?”或者说:“你这种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话一出口,不是叫人心灰意懒,就是引起大吵大闹。

当领导的必须明白,自尊心是应该受到保护的。不伤害人的自尊心,不仅是尊重人格,而且对搞好企业大有好处。人有了自尊心,才会求上进,有上进才会努力工作。

调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很强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后于人。明智的领导要保护下属的自尊心,还要想方设法加强下属的自尊心。比如,注意礼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与上级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使用适当的褒奖,让他们有荣誉感,等等。

著名的心理学者崔教授,针对上司对营业人员的态度和销售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在生人面前赞美——销售量增加20%—50%,在生人面前斥责——销售量减少20%—增加10%。

·私底下让下属丢脸——销售量减少30%—增加5%。

·在生人面前让下属丢脸——销售量减少10%—60%。

·私底下斥责、警告——-销售量增加10%—30%。

该项调查中上司的态度(赞美、斥责、让对方丢脸)和结果的关系,还包括市场影响、员工个性等因素,所以数字的绝对可靠度并不高。

但有趣的是,让下属丢脸几乎是无法增加销售量的,尤其在生人面前让下属丢脸,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也就是说,赞美、斥责、警告等措施,对结果会有正面的帮助,但是让下属丢脸这种作法,不仅不会有任何一点点效果,还只会让下情形越来越糟。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处理方式绝对是下下之策。

所以,领导对于下属要低调处理,杜绝不顾及下属脸面就加以训斥的行为,要知晓利害,学会自我控制,与下属打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铸就一个强有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