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人生叫快乐
3560600000006

第6章 转换术——人生就是不断换身份的过程

人生的成长、成熟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换身份的过程!

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身份——你是父母的孩子,可你又是自己孩子的父母;你是你丈夫(妻子)的妻子(丈夫),又是他(她)母亲的儿媳(女婿);你是一群人的上级,又是另一群人的下属;你是这些人的朋友,又有可能成为另一群人的敌人……

今天你是这样的身份,明天又转达换成另一种身份。也许不等到明天,一会的工夫你的身份就变了。因此,我们必须接受角色转换这一谁也无法更改的事实。人一生中,谁都无法死守一个角色不变。

如何在这些身份中游刃有余的转换,还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一不小心可能把对下级的情绪带给了上级,又一不小心又把对婆婆(丈母娘)的怨气发在了丈夫(妻子)身上,再有一个不小心让朋友误会了你对敌人的假意微笑……

人的一生中究竟要扮演多少种角色,可能自己也数不清楚,也没有办法数清,更没有心情去仔细思考。只能自愿不自愿,自觉不自觉的去乐在其中或是痛在其中,高兴与痛苦只有自己才知道。每当回头想想自己曾经扮演的角色,或是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可能都会感慨万千,有激动,有悔恨,有悲伤,有兴奋,有痛苦……各味在其中,人生的好大一笔财富。既然是财富应该值得去珍惜,珍惜过去的,珍惜即将到来的,珍惜所有的一切!

可是,有的人一但转变角色,换了一种身份,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样的换位思考。其实,顺其自然就会很好,会让自己的开心,让自己快乐。

角色转换对健康至关重要,若转不过这个弯,心理就会失衡,失衡就会生出疾病。下面这个故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

狒狒是猴类中体型最大的种属。跟绝大多数动物种群一样,每个狒狒群里都有一个首领,它的地位最高,享有很多在种群里至高无上的特权。比如,它们中的母狒狒,别的公狒狒是不能碰的;吃东西的时候,它要先吃,吃剩下的东西其他狒狒才可以吃。

有一个在狒狒身上做的实验。实验者将狒狒首领和一只小狒狒分别关在两个铁笼子里,吃东西的时候先不给这两只狒狒吃,只让它们看着铁笼子外面的狒狒吃。结果,狒狒首领异常生气,它跳跃、咆哮,甚至还试图咬破铁笼子。不久,这只狒狒首领就患上了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一年后就因心肌梗死死掉了。而那只小狒狒却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

实验者认为,狒狒首领被关进铁笼子以后,丧失了它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专属的特权,心态失去平衡,导致健康状况恶化,最后死亡。而小狒狒本来地位就很低,不在乎是否最后一个吃食物,角色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表现。

可见,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角色转换对于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办,这就要求学会快乐的转换术。

转换术,具体地说,是指身份转换、角色转换、权力转换、价值转换等等。不学点转换术,你就无法面对已经变化的真实世界,你就会冲突不断,痛苦烦恼!

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新陈代谢是社会的常态,堂屋里的椅子轮流坐,他方下场你登场,你刚谢幕他又登场,人生就是一场流动的电影。当你适应了一个角色,现在一下子要去适应另一个角色,如何才能成功转换呢。比如,如何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社会青年,又如何从一名员工,成为一名管理者,等等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转换。相信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特点,那我们如何能从心里和实际行动上去接受自己去承担这样的角色呢?

◆承认变化,适应变化

要使自己快乐起来,就要从接受现实,承认变化,进而改变自己,使自己适应变化开始。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

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

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

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俯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个洞!”

通过这个故事,也许可以更深地理解,《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给我们的忠告:“因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这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想要的奶酪:事业、家庭、爱情、朋友等等,我们追寻它、渴求它,因为它会带来幸福和快乐。一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我们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庸。这时如果突然失去它,或者奶酪被人拿走,我们会感到受了莫大的伤害。然而,不管多好的奶酪,都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人选择抱怨,有人选择浮躁,有人选择等待,但我们是否想到选择积极适应?

毕业生小王签了个不错的外贸公司,可是去实习后却很不能适应,小王说之前更多的是和课本进行交流,在老师的布置下做实验写作业,可突然间要与许多人接触,独立承接业务单,“别人都把她当大人看了”,她感到不知所措,小王还很担心“言多必失”,在单位话不敢说事不敢做,每天神经紧张甚至经常失眠。结果实习不到一个月,掉了好几斤肉,人也变得郁郁寡欢。

不懂得如何与同事沟通当上独行侠,成天担心做错事说错话而三缄其口,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关口却患上了“失语症”。目前,不少高校毕业生已陆续开始在签约单位实习,但不少准上班族们因为面临角色转换而难以适应,以至他们整天忐忑不安,原本开朗的同学也变得沉闷起来。

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几乎全是正面的、健康的教育,所以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比较顺利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所以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上往往表现出较为理想化倾向。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他们既看不惯,又无能为力,经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很难使自己理想化的观念与现实社会达成一致,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理想化的行为习惯与职业角色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和认真对待这些矛盾和冲突,大胆面对现实,努力克服不适应的因素。

NBC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琼斯早期专门报道奥运会中的田径项目,干得非常出色。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诉他,下届奥运会将派他去报道游泳和跳水。听到这个消息,琼斯既吃惊又难过。因为他对这两个项目完全不熟悉。后来,他尝试着适应变化,下功夫熟悉游泳和跳水。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新的岗位上可以做得更好。老板也发现了这种变化,于是交给他更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后来,琼斯成了美国“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

还有则寓言说:一只鸟儿单独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株枯树上,这是它唯一的栖身之所。有一天,骤起的风暴刮倒了枯树,可怜的鸟儿悲痛不已,只得飞到百里之外寻觅栖身之处。来到一片森林后,它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天堂。

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潜能,而所开发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人直到临终未必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最拿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的每一次变化,恰恰是一次挖掘自己、证明自己的良机。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过程,与其怨天忧人,何不用心去享受和体味每一次变化带来的挑战和乐趣呢?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懦弱者为此惶恐,善变者为此欢欣——因为,就在这变的瞬间,世界已然是他们的了。

◆从容的体验角色变化

前越南主席胡志明有一句名言“处事从容日月长”。它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含着健康快乐的奥秘。

从容概括为舒缓、冲和、泰然、大度、恬淡之总和。人生需要从容。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当你驾驭生命之舟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滚滚激流或惊涛骇浪,这就需要从容把舵,战胜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从容是一种人生修养,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经历坎坷却仍然从容对待,不断取得成就的人,使人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一家高科技企业老总在接受访谈时,曾动情地说:“我要说说我的四个10年。那是个不断寻找,不断变化,再不断重新追寻的过程。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我看重的是这个过程,追寻梦想比实现梦想有意义得多;寻求变化比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刺激得多。人生就是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枉在人世间走一遭。”

这位老总在他19岁时,就响应号召,奔赴遥远的北国边陲扎根种地当农民,充满豪情地寻找当时他心目中的“奶酪”——革命理想。他深入研读《资本论》、《******选集》;他主持的一个知青写作小组,给权威的报纸、杂志写政论性的文章,写文艺评论,写通讯报道,写小说、诗歌,最后写出了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都要调他去……大大的“奶酪”在等待他,但他放弃了。

当时他心目中的“奶酪”是种地当农民,后来他回忆说:“当时的放弃,是盲目的、无知的,却是最纯粹的,没有想过放弃之后想要得到什么,没有权衡利弊的挣扎与失落。”

他在当地的一所只有几个班的中学教书,教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甚至音乐。他能弹手风琴、电子琴,吹口琴;他会打篮球、排球。1977年恢复高考,他以全地区总分第二的成绩报考上海复旦大学文艺评论专业。结果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被取消了录取资格。这是一次充满希望的寻找,却眼看着到手的“奶酪”被人毫不费力地拿走了,并被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前后一折腾,正好是第一个10年。

后来,他回到上海,在一所中学总务部门管管全校的桌椅板凳、窗帘和日光灯,修修厕所里的抽水箱。一日,他跑到校长室,要求能允许他进教室听其他老师上课。那年,他已经29岁。后来回忆起来,他说:“自己那是在争取新‘奶酪’,不过当时不很明确,只知道我能当老师,而且比许多人都干得好。”

反正后来他就慢慢成了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直至有一天校长找他谈话,告诉他已把他列为第三梯队副校长的人选。

而就在此时,他准备走了,去寻找他的新“奶酪”。这一段经历,也正好是第二个十年。

他的新“奶酪”其实很小,味道也不怎么样——一张没有刊号的专业小报,就他一个光杆司令,一张办公桌,一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他为此奋斗了第三个10年,结果把这块“奶酪”做得很大很大,生出了子报,养了一大帮子人。

正当人人都喜不自胜地享受着“奶酪”的美味时,他却一直在给自己敲警钟,他说他经常感到这块大家赖以生存的“奶酪”或是“蛋糕”的味道已经不对了,它似乎开始变质了,因为想拥有它的人太多,而这些人并非在想如何才能为它创造更多的利润。所以,他打定主意,从现在起,他要时刻保持警觉。他要期待着发生变化,而且要去主动追寻变化。他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做好了准备去适应这些变化。

变化终于来了。他转眼成了一家高科技股份制企业的老总,当了名副其实的老板。不过,他并不讳言这个变化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去适应它是艰难的。因为相比以往的三个10年,他必须放弃更多的东西,一些常人看来可能一辈子也得不到的东西——地位、荣誉、高薪、职务、安稳、人际关系网……最重要的是,放弃你一手创造的东西。不过,这仅仅是一种思维,另一种思维是这样的(而他采用的恰恰是这一种):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天空,摒弃原来国营单位的一切弊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的崭新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行与不行,都在你自己,没有任何客观理由。他雄心勃勃地又给自己准备了10年的时间,再一次闯荡一番。因为他发现那些他曾经觉得是最美好的时光,其实正是他一个人艰苦奋斗,寻找成功与梦想的时候。

这位老总的故事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船停泊在港湾是安全的,但船的用途并不在于此。人如果躺在地上,就不会跌倒,但这也并非人活着的目的。有一首诗这么写着:“坟墓是幽静的地方,不受干扰;但我想:没有人愿意在那里休息。”人生在世,就是要去体验。只有勇敢迈向未知的领域,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才能学到经验。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代社会里,需要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有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