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北京的梦影星尘
3559700000046

第46章 火车站

出前门,在丁字路口的东侧,有一幢风格古旧的建筑,系北京铁路分局职工俱乐部。门洞上方有金属的字牌。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从其门前路过,却不大在意。后来无意间从史料里发现:这原来就是清末和民国期间的北京火车站。不禁肃然起敬,同时又责备自己有眼无珠,不识泰山。前门在清朝时又叫正阳门,前门火车站被称为正阳门站,它于1901年建成。算是位世纪老人了。

二十世纪,构成中国大动脉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一有霸主的风范。可是中国的铁路史荣辱俱备。1880年清朝政府批准了洋务派李鸿章修筑唐山一一胥名庄铁路的申请,第二年唐胥线便竣工通车,火车一这工业时代的巨人,终于奔跑在中华大地上。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中国,修筑了二十年的铁路全部被列强瓜分。1901年2月21日,北京至山海关间的铁路正式被英国接管,原设在马家堡的车站被延伸到北京正阳门。这也是城下之盟的一项结果。不管怎么说,火车站离北京城更近了,仅仅几步之遥。紧闭的国门,还是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

发展到民国,前门火车站是平汉、北宁两大干线的起点。据尚锡裕先生介绍:“一切设施较齐全,旅客运输堪称便利。供旅客上下车的站台有三座,其中两座有风雨棚,一座没有。候车室在车站两端,普通旅客在站内大楼等车,头、二等客人则另有客厅候车。问事房、客票房、行李房分设于车站西端等处。旅客用的公用电话、厕所、无线电报等,亦均完备。北平是中外人士汇集之地,故客运发达,每日上车旅客二千人左右,一个月约六万人,据统计,民国二十一年到二十三年的三年中,每年最高六十九万七千多人,最低也有六十二万二千多人。客运收人比货运高四至五倍。故该站以客运为主,货运次之……”前门外本是商业繁华区,加上火车站又坐落于此,南来北往的旅客络绎不绝,因而更显得热闹非凡、人海茫茫。多少外地的有志青年投奔北京,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巍巍的前门火车站而一走出月台,又能目睹到经常被印在香烟商标、年画上的大前门。据说从湘西来的沈从文,在前门下了火车,一躲脚:“我是来征服你的,北平”沈从文一生,是否箅得上征服者,尚不好说一因为他晚年基本是在“接受劳动人民的教育”中度过的,甚至放弃了文学的阵地,改行研究起古代服饰了。但是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仍然令同样是坐火车来北京的我辈热血沸腾。只不过我下火车时已不在前门,而是在解放后兴建的新火车站了。业已退役的前门老火车站哟,是否还记得那位湘西口音的沈姓青年?

新火车站(即北京站)在前门往东两公里处,建于五十年代末。前门站卸下了重负,被改建为北京铁路分局职工俱乐部幸好仍然与铁路有缘)。在我眼中,这饱经风雨的老式建筑,堪称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说,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以实物的形式纪念着沧桑的岁月。

许多年轻人都不识前门火车站的真面目了一我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大家印象中的北京火车站,就是那座有钟楼、有广场的新火车站,它仿佛是惟一的一而不知前门火车站是其前身。金北京西客站,一副新责的模样。

几十年过去,新火车站已不新了。九十年代,北京又兴建了现代化设施的西客站。西客站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尤其是它那琉璃瓦的屋顶,作为民族传统的象征之物,令人仰目一当然,也有人提出非议,说这是建筑美学上的一项败笔。意思是指:既然要追求现代化,干嘛非要戴一顶旧帽子一一这终究是革新不彻底的表现。帽子虽旧,帽子下的世界却是全新的。在门前有立交桥的西客站赶火车,最能体会到时代的节奏:本次列车的终点,没准就是21世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