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7S倍速考试法
3546900000019

第19章 S倍速复习法(3)

为了将桌子固定在墙上,请找一把木钻和一个螺丝刀,还需要一个打孔机和一些木头楔子。另外,你所需要的简易桌子的规格大致是这样的,桌面约100—120厘米长,60—80厘米宽,两条腿分别为70—80厘米高,为把桌面固定在墙上,两个角要留有约25厘米长的斜边。椅子要力求舒服,高度应合适,因为你天天要坐在这里学习。如果你的下颚刚好碰到桌面,写字时必须吊着两只膀子,你的横杠运动项目肯定会得5分,作文的成绩就不见得有这么好了。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一看见你的写字台,你就会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产生学习的要求,形成条件反射,学习起来比以前也轻松多了。

(第3节)高效复习有方法

全面复习法

日本的骏台学校在世界上颇有名气,它主要培养复习生参加考试,而经过它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可以考上名牌大学,负责人介绍经验时说:“如果认为我们是传授什么特殊诀窍的学校,那就错了。建校至今,我们始终强调的都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如果基础不扎实,怎样拼命努力也是学不好的。”

复习要对全部基础知识加以系统复习,基础知识不牢固,解决具体的问题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基本功,基本功强了,既可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帮助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基本功不到,解决起问题来会捉襟见肘。

要想复习好,必须紧紧围绕着复习大纲,从课本复习下手。复习大纲是按照总复习的要求,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必须要清楚它的实质内容,遵照它的具体要求,用来贯穿整个总复习。

有的人复习,不是从课本知识着手。基础知识还没有复习扎实,就去找一些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迷信这些“灵丹妙药”,耽误了对书本基础的把握,这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考试大多是围绕着课本知识展开的,课本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就去找各种试题来做,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只有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以后,才能再去涉猎一些试题汇编,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精选一些辅助材料,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找来就用,所选择的材料必须配合课本中的内容,加深课本知识体系的理解与把握。

在这个基础上,多做一点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可能有的人会想试题现在越来越难,综合性也越来越强,主要精力用来抓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大恰当,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从根本上看,无论有多大难度,多强的综合性,都不会超越基础知识,根本还是在书本的基础知识上。当然,仅仅掌握基础知识的复习还不够,还要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进行较高难度的综合练习,适当地提高自己把握知识的能力。

但是,不抓基础知识,追逐高难度的综合题,那样会得不偿失。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考试时候要用用不上,不用又做不了。所以要从基础知识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基础知识理解了、掌握了、融会贯通了,就可以在基础知识之上高屋建瓴、整体把握,这样就会收到好的复习效果。

在复习基础知识时,要重理解,而不要死记硬背,文科也好,理科也好,都要深刻理解,理解了的内容记忆牢固。尤其是要把具体知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而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的东西容易忘记,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而且总复习面对的内容较多,时间也相对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死记硬背下来,所以理解是根本,并且运用好的方法、科学的记忆,对整个知识体系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把握,为考试奠定雄厚的基础。

循环复习法

对于整个复习的内容进行总复习,通常采用循环复习的方式,而不是现在有的人士提倡的几轮复习或数轮复习。几轮复习或数轮复习的概念是第一轮解决某些问题,第二轮解决某些问题,依次类推。对于全脑学习来说,我们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循环性。这是一个复习系统,总复习中套着分复习,部分内容围绕着全体内容,由前向后滚动,在这种复习策略的指导下,再对知识进行一轮一轮的复习。

依据复习纲要所提出的要求和规定的范围,由教师帮助,对整个基础知识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应考者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抓住薄弱环节,然后展开全面系统的总复习,文科科目重在复习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理科则重在基本概念、公式、定律,并且复习和再做一些曾经做过的典型的基本练习,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体内容,总揽大局,对知识有总的理解和记忆,为下一步复习打好基础。

由教师带领,依据复习大纲的要求和规定,每个部分和单元一一加以复习,同时做一些综合练习题,要抓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中的重点内容,找出各知识内容中的内在联系,可以较为系统地把握基础知识,然后加强基本训练。重点练习类型综合题,让思维活跃起来,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相对有重点地加以复习,对重点内容深入理解。

除了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多做些练习,不过不能大搞题海战术,尽可能精选习题,争取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第二步复习是很重要的。要下大力气、大功夫,它不是对第一步的简单重复,也不能和第一步复习脱节,就是说应该与第一步的复习衔接起来,并且不断地加以提高,深化复习。

采用综合复习和练习。首先是基础理论,要依据复习大纲,依据教材中的顺序将本学科基础知识有机连接,尽量全面、系统、深刻的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再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对过去做过的题系统地加以整理,从中发现解题的某些规律以及各种习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解题提供经验方法,还要进一步进行综合练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这时可以参加校方、教师安排的模拟考试,也可以参加考试训练营,特别是可以自己进行模拟考试训练。

在总复习中应该分清轻重、主次,步步为营,层层递进,把知识全部过一过,这时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认为有的地方不重要就赌一把,这种赌徒心理是绝对要不得的。

对于学生来说,课本上安排的基础知识通常都是必须掌握的,只不过有所侧重,但考试时没有规定只考重点地方,而不考非重点的地方,有时甚至非重点的地方正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对知识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和掌握,再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网络建立起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步步深入,形成心中一盘棋。

全脑复习提倡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相互兼顾,平衡发展。绝不能搞押宝的游戏,这种赌徒心理用在学习上是非常有害的。俗话说:几多耕耘,几多收获。没有汗水也就没有成果,想少花气力去押宝,想要高分数,那是铤而走险的事情,尤其是参加一些重大考试,靠的是真刀真枪,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当然了,在大考之前请有经验的辅导教师讲一讲,做个大体的估量是可以的,但只能把它作为整个复习中的一个环节,而不能把它当作主要的复习手段,否则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这时,随便翻开教材某一部分,就可以带动一大片知识,类似于钓鱼,钓杆起处就是一大串知识;也有点类似于串糖葫芦,用一根签串起一个个糖葫芦,一旦出现某个问题就会迅速展开围攻,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形成一股风暴席卷而来,扑向这个问题,直到彻底解决,这种情况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胸有成竹或烂熟于胸的境界。达到这一程度,下一步的考试则成功率就会很高了。

复习也要以人为本,以应考者为主体,教师加以指导。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教师教得再好,也要靠自己去掌握,要通过自己的刻苦找出知识中的规律并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尤其是用全脑获取、复习、检验知识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来武装自己,切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持续地、不断地用功,同时,我们强调在复习时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四程序复习法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的内容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及时复习。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有效的复习方法——四程序复习法。

所谓“四程序复习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上下之间存在程序关系的四个环节。

1.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上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

尝试回忆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要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为了正确地检验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听课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听课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尝试回忆的效果会更好。

提高记忆能力

由于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是有利于记忆的保持的。

提高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对于那些想一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培养思维的能力

尝试回忆时会反省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经常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认真读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尝试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候的读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读书和思考相结合

所谓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认真真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绝对不马虎,要全面过目,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要重点突出

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思考。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的时候,不妨可以边读边划。

重在精读、熟读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

适当看一些参考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结合课本的内容去读参考书的内容。

3.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资料。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考试前的复习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发现

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上面,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的问题。

以上学习方法仅供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脑筋转个弯

以1981年为数学

1、9、8、1,4个数在+、-、×、÷等运算符号的组合下,可算出其1~10的方程式。

现在作一个例,即如下图所示,若无法求出,也可用代用,只是+、-尽量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