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青春在疼痛中成长
3544000000003

第3章 忆念那时黄昏(3)

当我通知同学的时候,有些人总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于是凑了很多人,让我很有满足感,本以为可以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地玩,可每次到了集合的前天晚上,我就非常害怕手机会响,因为多半是有事去不了了。

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次,而在炎热的夏天,理由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太热了,不去。生活便是这样,总有着许多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无奈。

那些许下的承诺,随风而飘,无影无踪不留一丝痕迹。

我想,所有的组织者都有这样的无奈与失望吧!当自己的信心与热情被一次次失约的冷水浇灭,那种感受就是非常信任一个人,但他却欺骗了你,你的内心一落千丈,犹如从高空跌入悬崖,那是一种多么痛苦的心灰意冷。

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尽力去实现。或许你对于许下的诺言并不在意,但别人可能铭记在心,不要辜负了别人的期待。

临时有事当然可以谅解,可有的人经常说话口无遮拦、不经大脑、一概答应,这样的人是最没有诚信的人。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对于“信”这个字理解还不够透彻,没有牢记并遵循它。

成事者信守诺言,一诺千金。富兰克林曾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本。

季布是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他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掩护他,使他顺利渡过难关。最后,季布凭借自己的诚信,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

失去诚信的人,同时也会失去朋友,失去别人的信任,甚至会遭受同样的报应。

我的一位好友,和我关系非常铁,她说话每次都很随便,最近,我约她去看电影,她一口就答应了,她托我先帮她买好票,我便很开心地相信了。当我到了电影院,她突然来电说有事,这让我很气愤,决心再也不要和她做朋友了。后来听说,由于她经常随意许诺,别人也很随意地骗她,放了她的鸽子,她很伤心,却不知道为什么。

诚信是一个人最美丽的外套,是一个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一股清泉,会洗去世间的肮脏与丑恶,让整个世界变得纯洁与美好。

如果每个人都丧失诚信,轻易许诺,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会变得多么丑陋,到处充斥着欺骗与狡猾,终日人心惶惶。

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下诺言,凡出言,信为先。

保持生命应有的姿态

饭桌上,看到母亲又炒了一盘豆角,想起已经连着吃了三天,不禁疑惑地问道,怎么天天吃豆角啊。母亲微笑地说,现在正是豆角下来的时候,新鲜又便宜,最重要的是切一盘子的量炒出来的还是一盘子,不会贬值,准能喂饱一家人。从小娇惯的我对做饭没有经验,又一头雾水了地问道,难道还有切一盘子炒出来不是一盘子的?母亲被我逗得直乐,当然有了,丝瓜啊葫芦啊,买回来个头挺大,切了一大盘子,可是当把它们放进油锅一炒,盛出来的时候往往比生的时候要少很多,因为丝瓜水分很大,一下锅水分就全流失变成汤了,一盘的量也就变成了半盘。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看着盘子里翠绿坚挺而饱满的豆角,夹一个进口,脆脆的很有嚼头,一种扎实的感觉油然而生,无论经过多么高温滚烫的热油翻炒,仍然保持生命应有的姿态,不贬值不缩水,毅然决然地沐浴滚滚热油而没有一丝退缩与怨言,像一个个英勇壮烈的斗士,赶赴一场声势浩大的惨烈的战争。

而丝瓜外表饱满又鲜翠欲滴,手捏上去有柔软的感觉,切成片放进锅里,一大锅登时有要满出来的样子。然而经过热油翻炒后,水分迅速流失,一个又大又圆的丝瓜片萎蔫成了软绵绵的一小片,层层叠叠在一起黏糊着。筷子一夹,像无力的投降者伸着脆弱的胳膊,像扶不起来的瘫倒的老人,显示了一种软弱者的姿态。

亲爱的读者,你是豆角还是丝瓜?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就如同油锅里滚烫的热油,瞬间将你浸没,令你喘息不得,你的躯体里是否掺杂了多余的水分,令你平静祥和时显得光鲜亮丽、饱满坚挺,一旦遭遇人生的考验,便会迅速丧失水分,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只待油锅将自己所有理想所有斗志消磨殆尽?

无论一生中有多少不能承受的痛,都请你像豆角一样,保持生命应有的姿态,不掺水的生活,不贬值的生命,微笑从油中出浴,告诉别人我依然很好。

快与慢

在大街上骑车子,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有一类人是“慢”人,耳朵里塞着耳机,神情悠闲地骑着单车,眼神时不时落在路边美丽的风景上,或惊喜或沉思,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从来不担心时间的流逝。还有一类人是“快”人,他们背着厚重的背包,眉头紧皱,额上浸着大滴的汗珠,见人就超,紧张焦虑地飞速疾驰,似离弦的箭,“嗖”的一声,射出好远。

可是一旦遇上红灯,再奔驰的汽车也要刹紧车闸。于是那些“快”人用手擦擦汗,嘴里抱怨着该死的红灯,而那些“慢”人则悠闲地荡到了和他们一样的位置,依旧哼着小曲。

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你不能“一时多用”“一目十行”,是很难取得成就的。于是有人开始喊:“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许多人加快了步伐,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像一台一台机器匆忙运转着。他们匆匆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可是,谁也无法预料到生命中的变故,与其匆忙赶路,不如放慢脚步欣赏风景。

就像教育改革,有的人拼命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考试不考死知识了,他们傻眼了,所有的努力似乎都白费了。

可是世界上的“快”人都意识到了“慢”的优势,大家纷纷效仿,工人慢腾腾地干活,学生懒洋洋地学习,社会上多了些游手好闲的懒人。就像人民公社,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大家都吃大锅菜。那么,这个社会还能继续吗?国家如何富强?答案可想而知。

鲁迅说:“我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与抓紧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快可以提高效率,是自己永远跑在别人前面,成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好处。“快”似一曲高亢激昂的摇滚乐,“慢”似一首舒缓优雅的钢琴曲;“快”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慢”像轻快悠长的山间溪流;“快”如紧绷的神经,“慢”如平静的呼吸。

“快与慢”就像一对反义词一样,水火不相容吗?

其实不然。

“快”与“慢”好像人们的左右手,谁也离不开谁。该快的时候抓紧时间,该慢的时候好好放松。

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必须要有速度,这是为了祖国的荣誉;欣赏风景的时候要慢,这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大自然,使身心放松;解放军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这是为了挽救生命与财产;文学创作必须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为了得到更加完美的作品。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快慢结合,既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一味地放慢速度,凡事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快”与“慢”就像是一曲交响乐,正确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才能奏出最和谐的篇章。

常怀一颗随喜的心

新家装修,陪父母一起去看看,刚进门,就听见一阵轻快的口哨声,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戴着耳麦一边往墙上贴瓷砖一边哼着歌,头随着起伏的旋律晃来晃去,沉浸在自己的音乐梦中,脸上时时挂着喜悦的笑,那些洁白的瓷砖仿佛沾染了灵性,从他的手上乖乖地跳到墙上,然后服服帖帖地躺好。偌大的屋子就他一个人,未免有些孤单和寂寞,可是他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在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仍能常怀一颗随喜的心,将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高三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就骑上单车奔向学校,总能在路边看到一辆公交车,司机是一个中年妇女,戴着套袖用抹布认真地擦着车身,一脸虔诚,令我想起了一步一叩去西藏朝拜的人们,脸上散发出神圣光芒。仿佛那一刻世界停止了转动,她只知道认真地擦洗完自己开的公交车,她只知道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日复一日,从不停歇。她曾是激励我走过高三那最黑暗的一段时间里的动力,每天清早看到她热情洋溢的生命,不时地向熟人打招呼,仔仔细细用抹布一点一点抠玻璃上最难擦掉的污渍,仍然是一脸快乐,好像她不是在完成擦车这一件枯燥无趣的工作,而是在完成一件高雅的艺术品。在看到公交车焕然一新时,我能感觉到她心里洋溢的欢喜之情,她仿佛看到了一个个乘客坐在整洁的车厢内的安心舒适,看到了一个个路人惊叹公交车在阳光的照射下玻璃散发出的美好的金黄色光芒。

我被她的心态所折服,内心登时充满了对她的尊敬与崇拜。我也像她一样每天做好手头的作业,课余帮同学打水,扫地也变得勤勤恳恳,以前懒惰的我不再,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充满对劳动枯燥的怨恨,不再整日抱怨无休止的课业,一颗随喜的心渐渐养成,看什么都是那么的美好向上,浇花的时候也能静下心对着初绽放的花朵微笑,秋末的落叶纷纷扬扬,一边打扫一边也能生出悲壮的伤感。

现代生活是快节奏的,每个人出门都步履匆匆,工作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更别提享受了。其实,只要我们常怀一颗随喜的心,处处都能发现工作的乐趣,感恩工作,工作也会报你以感激。

常怀一颗随喜的心,即使身处悬崖峭壁也能关注一株小草的顽强生长,即使身处冰天雪地仍能欣赏自然冰雕的奇特。让我们的心不被生活打磨得失去了应有的滋味,而变得麻木,常怀随喜心,对生活对工作持乐观向上的感恩的态度,定能收获甜美的一生。

塑料袋一年多少钱

妈妈是个环保主义者,出门买东西总要随身携带一个袋子。

周日我跟她去市场买菜,正值中午,人很多,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了一个摊位前,挑了一大堆新鲜的蔬菜后,妈妈一摸兜,发现忘了拿袋子,坚持要回家一趟。虽然我们家离菜市场很近,步行一两分钟就到了,可我还是很不解地问:“卖菜的不是有嘛,又不是不给你,何必跑一趟呢。”妈妈只是笑笑,说让我继续挑几个西红柿,她一会儿就来。

我满脸不情愿地等着,心想以后再也不陪她买东西了,和她出门就是麻烦。很快妈妈来了,手里拿着那个熟悉的绿色环保袋,她交了钱,一边将袋子递给卖菜的女人,一边笑着说:“不用拿袋子了,我这里有。”

那个阿姨接过后,满是感激地说:“你真是个好人啊,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自己带袋子,我们要省多少钱啊。”

我听到后一愣,有些不相信地问:“塑料袋有那么贵吗?”

阿姨说:“你猜猜我们卖菜的一年的塑料袋要花多少钱?”我摇摇头。

她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百?”

“五千!”

我的天!我的嘴巴张得老大,妈妈也很惊讶,毕竟这对于一个做小买卖生意的人是一笔不小的数据。

“一天有将近一百人买菜,一个人买的多了,好几个袋子就出去了,太沉的菜还要套两个塑料袋,二十块钱一包的袋子几天就用光了。没办法,虽然实施了什么限塑令,可是没有袋子谁还来买啊。”阿姨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们走的时候,阿姨拿出一小把香菜,“看你们是要炖菜吧,香菜是送你们的。”看她执意往袋子里面塞,我和妈妈也不得不收下了。

回来的路上,我们又去买馒头,同样的,妈妈这回从兜里拿出一个食品袋,是在超市买点心用过的,卖馒头的大叔表扬了妈妈,连声道谢,我自己也不禁变得很开心。

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用意,一个小小的好习惯,竟然会让这么多人受益。我们有多少人知道,卖菜的一年要花多少钱在塑料袋上,他们不会赚大笔大笔的钞票,起早贪黑为的只是养家糊口,我们多为他们考虑一下,也许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欣慰。

限塑令是一件好事,可是管理起来却很麻烦,老百姓用惯了塑料袋,一时间很难改变,毕竟没有比这更方便的东西了,塑料袋、塑料饭盒、一次性筷子……这些东西我们都知道不环保,可是真正忙起来,又有多少人会拒绝它们。当我们买完菜回到家,那些袋子是不是随手就被丢到了垃圾桶?我想大部分人是这样做的。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降解,渐渐地,所有人这不经意的举动,就会使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

现在我也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塑料袋重复利用,只要没有变得特别脏,稍微抖抖其中的食品渣,还是可以用上很多次的。我们每个人从幼儿园就知道了要环保,真正做到的有几个人?只有亲身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让每一个人自觉行动起来。

下次买菜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自己准备一个袋子?我想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他人的感激,更是地球母亲从心底发出的由衷的赞美。

重视细节

前几天,和同学逛街买了一双乳白色蝴蝶结娃娃鞋,试穿的时候很好看,也很舒服,于是当即就买了下来。第二天聚会去公园玩,我便穿了一条淡色的裙子,搭了这双鞋。谁知,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我觉得脚腕后面有点疼,我坐下来一看,已经磨破了一层皮,露着红红的肉。好友看到了,惊讶地大呼:“你怎么不穿袜子啊?这种鞋最容易磨脚了。”我一头雾水,“怎么,难道还要穿上袜子?那多难看啊。”好友便支了一招:“电视上说过,只要在磨脚的那里贴上一块创可贴,就可以放心穿了。”我谢过之后,又开始艰难地迈着步子。

回到家,妈妈让我抹上药,我不以为然,还坚持天天洗个澡。直到有一天,我和好友去健身房上动感单车,我穿上了运动鞋,骑着单车的时候脚腕一点都不疼,可下了课,连路都走不了了,只要一动,就撕心裂肺地疼。我把鞋和袜子脱下来,发现结的痂已经掉了,还肿了一个大包,红红的,有点泛紫。我的泪水就在眼睛里打转,但是在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面哭,于是便装作很坚强的样子,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出了门。

我终于忍不住了,倒在沙发上便放声大哭,妈妈一边上药,一边抱怨我的粗心大意,我嗷嗷直叫。于是,一连好几天,我都要在家里养着。

悲剧的发生,都源于我的不在乎。假如我早点抹药,假如我在家里养着,假如我不逞强说自己没事,也许,我可以快点好。

我们总是忽略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总是不在乎,却不知,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你的整个成败。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将军;少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吧,正是由于忽略了细节,于是导致整个国家的失败。

任何小事物都是不能忽视的,它们往往蕴藏着伟大的力量。一张柔软的纸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手指划破,一滴温柔的水可以把坚硬的磐石滴穿,一只弱小的蚂蚁可以啃掉一块骨头。以柔克刚,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