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3540700000019

第19章 地质研究

第二天,也就是6月30日,早上六点钟我们就出发了,继续下降。

我们还是按照熔岩的暗道前行,这暗道的斜度有点让人想起老式楼房的楼梯。12点的时候,我们才追上汉恩斯的脚步,他停在那里等我们。

“哈,我们到了,这条路终于走到头了。”叔叔兴奋地喊道。

我看了下周围的环境,发现有两条路在这里交会。两条路同样黑暗狭窄,该走哪条路呢?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这个问题在叔叔眼中非常简单,他好像不愿意在我们面前表现出犹豫,不假思索地指着东边的路说,就走这条。很快,我们便钻进了这条狭窄阴暗的道路。其实犹豫也没用,因为这个时候你只能靠运气行事。

相比之前走过的那条路,这条路的坡度小多了,但是每走一段都会遇到一个不小的落差。有时候我们面前会突然出现各种相互串联的拱门,像极了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我想中世纪修建教堂的建筑师可能来过这儿,受了不少启发。往前走了一英里之后,那些看上去满是浪漫风的拱顶,横插进岩壁的石柱,迫使我们不得不低头前行。其中一些路段,我们甚至得爬行才能通过。

这里的温度还是不算太高,我一边穿行其中,一边想象当年岩浆经过这的时候,想象当时这里会有多少度,以及当时有多少蒸汽积聚在这里。我甚至想,这座火山已经如此高龄,可千万别现在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雄风,决定再玩一次。

我觉得叔叔不会理解我的这些想法,所以我也没有告诉他。他脑子里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向下,向下,继续向下,他那种执着的信念会让每一个人敬佩。

这天的行进还算是顺利,到下午六点钟的时候,我们总共向南行进了六英里,向下走了四分之一英里。叔叔示意休息,大家没有人说话,吃晚饭之后便睡了。

我们把毯子裹在身上,身体蜷缩,很快就能入睡。在这里睡觉不用担心寒冷,也不用担心别人的打扰。那些到非洲去的人,或者去其他地方开拓新世界的人,晚上都需要有人值班,但是这里不用,你不用担心有野兽或者野人。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感觉这一觉睡得非常舒服,整个人也变得十分精神,我们再次踏上旅程。虽然依旧是沿着熔岩暗道在走,但能明显感觉到不再下降,而是平行向前,甚至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上升。上午十点,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我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十分疲倦,前进的脚步越来越慢。

“你怎么了?”叔叔有些不耐烦。

“没什么,只是有些累。”我回答说。

“这么平坦的路才走了三个小时,你就受不了了?”

“路确实很平坦,不过我也确实很累。”

“好了,我们什么都没做,只是单纯地向下走路,你就……”

“什么?向下?你是不是说错了?我们明明是在向上走。”

“向上?”叔叔无奈地耸了耸肩。

“没错,是在向上,半个小时前坡度就变了,这样走下去,估计我们会重返冰岛地面的。”

叔叔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他示意继续前进,但是我能看出他不像之前那么有信心了。他保持沉默,但是心里肯定憋了一肚子火。

我鼓了鼓气,背起行李,跟在汉恩斯后面,重新上路。此时叔叔走在最前面,之后是汉恩斯,我在最后。我和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不会让他们脱离我的视线,一想到在这样的地下迷宫里丢掉了伙伴,我就浑身发冷。

向上走让我倍感疲劳,我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判断,那就是我们正在重返地面。这样想之后,我反而觉得踏实了。再说,想到自己重回地面后将见到亲爱的克劳班,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到了中午,过道两侧的岩壁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灯光照射上去不再像之前那样光滑明亮。岩壁上的熔岩镀层消失了,被裸露的岩石代替,这些岩石的形状时而倾斜,时而直立,这一切都表明这个地方正处于地质转变时期。

“再明显不过了,这些片麻岩、石灰岩和页岩都源自第二海洋沉淀,我们要走出花岗岩层了!我们就像是汉堡人要去吕贝克,结果却走向了反向的汉诺威!”

我应该谨慎些,不乱发表意见的,但是地质学上接受的训练使我没忍住,不自禁地喊出了自己的发现。

叔叔听到了我的话,问我:“你说什么?”

我一边用手指着那些片麻岩、石灰岩和页岩,一边对他说:“看吧!”

“怎么了?”

“我们所处的这个地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动物和植物了。”

“你是这样想的吗?”

“你也看一下!”

教授按照我说的,提着灯观察了一番岩壁。观察完之后,他默默向前走去,什么都没说。我有些失落,我原本以为他会说些什么。

我说的那些话他赞同吗?还是说他要面子,不好意思承认自己错了,他毕竟是个学者,同时还是我的叔叔;他打算继续把这次冒险进行下去吗?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已经离开了曾经流淌过岩浆的通道,我们不可能到达火山喷发的中心了。

我又想,是不是我太武断了,太过相信岩层的变化,如果我上面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这里应该会出现一些动植物的化石才对,如果找到这些化石,那就证明我是对的。

于是,我开始低着头找化石。我向前走了不到一百步,就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我的双脚原本已经适应了坚硬的熔岩,但是却突然踩到了某种东西的碎末上,我发现那是一些植物和贝壳类动物的碎末。要知道在志留纪,海水中的动物和植物有超过1500种,现在我就能在岩壁上清晰地看到海藻和石松类植物的痕迹。叔叔不可能看不到,也不可能不认识它们,但是他还是装作看不见,踏着原有的步调,向前走着。

我被叔叔的顽固不化惹怒了,失去了耐心,捡起一块保存完好的鳖类动物甲壳,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你看这是什么?”

“很好,这是一种古代动物的甲壳,这种动物已经灭绝了,它叫三叶虫。仅此而已。”

“没有了吗?难道这不能说明什么吗?”

“你想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正在离开熔岩层和花岗岩层?说明我们之前的路都白走了?我确实这样想过,但是,答案是什么需要我们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才知道。”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受到什么威胁的话,我想我会同意你的想法的,还会钦佩你的勇敢。”

“什么威胁?”

“缺水。”

“既然如此,阿克塞,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进行配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