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健康,全家快乐(男士版)
3534100000025

第25章 男人独挑大梁时更需防范自我(6)

①利用对比来认识自己。要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对比才有进步。因此你要利用对比来认识自己,在对比中要 “知己知彼”,不然对比就失去了意义。对比要考虑到背景、知识、机能、投入等诸方面,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但要注意,对比是真实的认识自我,唤醒自己,而不是攀比。当自我被唤醒时,浮躁也就消除了。

②要调整好心态。心有所想其实十分重要,有时在影响着人的言行。而浮躁是一种负面情绪,一旦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话,就会受它的控制,这是十分有害的,你必须要调整心态,当你心理总是想着自己应该充满活力和力量去认真工作生活的话,你就会有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浮躁就会从心底消除。

③充满务实精神。浮躁的表现之一就是急功近利、妄想不劳而获,但这往往是做不到的,因此你要静下心来,努力开拓,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真正的价值。

④要善于思考。不要盲动,要善于思考。要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方式。你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随众,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做到站得高看得远,做个实实在在的人。

22.紧张对你可医治

每个人都会有紧张的时候,如果紧张的程度不高的话,属于正常情况,甚至对身体会有益,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带来刺激,增添生活的情趣。但过于紧张的话,就会影响到你的精神和情绪,并带来一系列生理反应,像容易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的增加、血压上升和心跳加速等。要是血液中所含的糖分进一步上升的话,就会危害一般人的健康,如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危险就更大。

可见精神紧张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过,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医治的。

(1)认识到紧张产生的原因

人是肉体和精神两个层面,况且人的精神活动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处于统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因此生命主体对存在的客观环境如何做出反应,如何控制住自身的情绪和感情,如何使生命的主体趋利避害,都要依赖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今的生活压力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压力下男人要肩负起过多的责任,往往就会产生精神紧张的状况。具体地讲,在日常生活中,你会不断遇到精神紧张的情形,像交通堵塞、看到不利的新闻、听到不愉快地事,手头工作不能按计划完成、家庭出现经济困难、人际关系遇到难题等等。当你遇到这些情况,会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绷紧状态时,紧张就出现了。

(2)紧张可带来的危害

由于精神紧张,人体的一般反应就是分泌激素,因而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并使人的精神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可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①肥胖和糖尿病。精神紧张可引起内分泌失调,脂肪重新分布,是腹部肥胖增加的原因。你的生活紧张、事务繁忙,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会大幅度增加脑力劳动时间,这样就减少了体力劳动时间,也就减少了脂肪消耗的机会。因此容易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②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主要与人紧张度和食用油炸食品有关。人体紧张时,就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最终表现为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异常,再加上油炸食品中热变质物质的不断堆积,会引起食物中毒和一些潜在的危害,最终导致炎症性肠炎。

③心血管疾病。在精神紧张的状况下,可诱发血压急剧升高,成了除高血压之外,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信号。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人在精神紧张时都会伴有血压的过度增高,血清肌酐水平也会更高,会导致血管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损伤。

④过劳死、猝死。精神紧张反过来又会导致人的压力增大,要是过度操劳的话,就有可能引起过劳死或猝死,不能不引起你的过分关注。

(3)精神紧张的医治

精神紧张是“上班族”的通病,可以用缓解紧张的办法来医治,但首先要松弛神经,你可从以下方法中进行选择:

①笑。笑一笑,能使你的心、背、四肢均得到刺激,尤其是自然地笑可产生自然的放松,有利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

②倾诉。紧张往往是有一种压抑,要是把引起你紧张的事情说出来,让亲朋好友一起来分担你的紧张或忧愁,你的心情会开朗许多,紧张也就消失了。

③洗温水澡。紧张时可洗温水澡,能使你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松弛,尤其是在你睡觉时会睡得更香甜,也许一觉醒来紧张就消失不见了。

④积极休息。你要积极主动地休息,从休息中你不但会获得体力和欢乐,而且还会获得生机。

⑤用性生活减压。适度健康的性生活是男人重新获得信心和感到宽慰的有效方法,性生活后紧张就会得到缓解。

⑥散步。时常出去散散步,看到的景致会使你的心情不一样,平静下来感受一下新鲜空气吧。

⑦倾听音乐。音乐能陶冶你的情操,尤其是听听轻音乐,可以使你心态稳定,血压和脉搏正常。

⑧烹饪。男人也到厨房去,练两手。通过切菜、调料、煎炒等操作,使脑力得到休息,忘却很多烦恼。

⑨简易气功。做做气功,可使你的头脑排除杂念。在做腹式呼吸时,促使横膈膜上下移动,可让你心情恢复平静。

⑩瑜伽。这种运动可使你舒展筋骨、调节呼吸及冥想,有助于松弛神经和加强意志力。

除了以上几点,你还要注意减压,因为紧张一般会和工作效率低下有关。效率的低下,花费工作时间就长,此时你就要学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的方法,你可以试着掌握一下,如重新安排工作次序、处事果断等,当工作效率提高之后,紧张的情绪自然就会缓解。

23.你的心胸回避狭隘

心胸狭隘的人容不得人,也容不得事,往往生性多疑,害己又害人,千万要不得。你的心胸要想回避狭隘的话,你就要了解以下几点:

(1)要看出心胸狭隘的表现

①别人不能比他强。在心胸狭隘者眼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比他强,在这类人的心中只有一条,自己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别人比他强时,他就觉得自己成了别人的附属,这是怎么也不可能的事,因此就会心神不定、烦躁不安,简直没了活头儿。

②想方设法消灭对手。一个真正的强者,在心理上也许同样不能容忍有别人比自己强,但强者要采用光明磊落的方式,去击败对手。但若是放在心胸狭隘者身上,情况就不是这样,会是他本人知道自己并不是强者,但却不能接受在自己视野范围内有人会比自己强,要是出现这样的人,心胸狭隘者就会想尽办法去消弱或消灭对手,而不是从提高自己身上做文章。

③有极强的报复心理。心胸狭窄就意味着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也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己无意的侵犯与伤害,更不会以开朗的心态去对待问题,而且会有极强的抱负心理,会令你防不胜防。和心胸狭隘的人一起处事,让你感到可恨而恐怖,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他,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报复你,所以胸狭隘者会失去朋友,受到人们的冷落。

(2)给心胸狭隘者分分类

当你能看出心胸狭隘者的表现时,自然要给他们分分类,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识别。按照各种人的不同性格,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心理承受力差的人。这类人最忌讳的是别人说他的不是,也难以接受别人比他强的事实,往往具有嫉妒、焦虑、自负等心态。

②心眼较多的人。这类人喜欢勾心斗角,不随意去信任别人,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好像别人心眼也和他一样多。这类人心理的产生,多半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也不排除从小受生活氛围影响。

③喜欢谋功的人。这类人城府很深,极擅长精打细算,能精确计算出个人所得利益,表面看上去很和气,可目的往往在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要取得尽可能大的成功。

(3)学一些治疗心胸狭隘的方法

心胸狭隘百害无一利,根据以上可以总结出,会使受挫折能力降低,情绪低落,无法结交真心朋友等。要改变这一不良的性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①必须确立一个积极的目标。从即日起必须确立一个积极的目标,把眼光放久远些。当有了新的目标之后,在追求的过程中,你就不会顾及眼前的得失了,遇事不会斤斤计较,还会想到别人的利益。

②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自然在人际关系上就能接受强者,就不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与人相处只有开阔心胸,坦诚交友,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支持,自己才会发展进步。

③自我暗示,厌恶猜疑。当你怀疑别人在背后说你坏话、看不起你时,你可以在心中默念“猜疑是不可取的”、“我不该怀疑他”、“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等,如此反复给自己灌输这些思想,久了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

④敢于袒露心底想法。在你对某人有看法或猜疑时,你要敢于找到对方,用坦诚的方式和对方交换下意见,再诚恳地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也许谈话的气氛就不一样,对方也会心平气和地和你交谈,当疑团解开时,自己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舒畅。

此外,你要多注意修养,多看一些名人名言,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格,相信你的心胸就能够做到回避狭隘 。

24.你的情绪排除恶劣

情绪有好有坏,好的情绪往往是善良的、阳光的、能使人发奋向上;坏的情绪是低调的、消沉的、甚至是恶劣的,令人萎靡不振。当然都希望自己有好的情绪,但人一生不可能总是保有好的情绪,因为人的喜怒哀乐在影响着你的情绪,即便情绪有多坏,你的情绪也要排除恶劣,做不到也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加强意识,说不定你就能做到:

(1)恶劣情绪可带来的疾病及排除办法

①恶劣情绪容易产生敌意。“敌视情绪”会引发焦虑和悲观,长期郁积的话,会破坏男性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受损。排除办法为你一定要修身养性,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

②恶劣情绪易产生悲伤。科学地看待悲伤,是由于人体内氨基酸长期不平衡所致。另外,身体缺乏镁元素,也是悲伤的潜在因素。排除办法为补充维生素C对抑制悲伤有所帮助,悲伤一缓解情绪自然会好。

③恶劣情绪会让人多疑。多疑使心理的安全指数降低,引起猜忌,生出不少的麻烦,还会让人寝食不安,会引发食欲不振和出现营养问题。排除方法为适当吃些肉类和海产品对抑制多疑有作用。

④恶劣情绪产生的恐惧。男人会因为职业发展和工作压力产生恐惧。另外,当男人失去独立能力,必须由别人来照顾时就会出现恐惧,要是健康出问题,会比女人还感到恐惧。排除办法为多于亲朋好友交流,在交流中为自己减压,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