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3530700000039

第39章 萨达姆核梦想的破碎——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自然容不得萨达姆拥有核武器,当萨达姆盘算着“一劳永逸地回击犹太侵略者”时,摩萨德的飞机也已经起飞,萨达姆的核计划最终被炸成了一堆废墟。

时间:1981年

地点:巴格达

人物:胡菲

关键词:轰炸

1975年,伊拉克开始引进核反应堆设备和技术。以色列情报机构分析,至1981年底,伊拉克便能生产核武器。随着由法国援建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即将竣工运转,萨达姆总统的口气变得越来越强硬:“阿拉伯民族不会永远软弱,他们将在适当的时机,一劳永逸地回击犹太侵略者!”以色列对此深感不安:要消除伊拉克对自己的核威慑,必须将其彻底摧毁。

打草未惊蛇

1980年9月,爆发了两伊战争。以色列军事情报部部长耶胡舒阿·萨吉在接受特拉维夫《晚报》记者的采访时说,他对两伊战争中有一事感到不解,这就是伊朗为什么至今不去轰炸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呢?有人也许对此话不在意,然而以色列特工组织摩萨德的首脑胡菲却非常清楚,此话有两个作用:一是向人们给予暗示,二是企图转移对以色列活动的注意力。也就是让人们清楚,如果有人轰炸伊拉克核设施,那肯定是伊朗干的,当然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就没人会注意了。

在提示性的发言后不久,1980年9月30日,两架涂有伊朗空军标志的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伊拉克的核中心,但核中心的设施只是受到有限的损毁。巴格达立即把此举归罪于伊朗。伊朗方面立即发表声明与其无关。其实,伊朗的飞行员的确是无辜的,萨达姆和以色列也都明白,这次空袭来自何方,萨达姆之所以归咎于伊朗,是想煽动国际舆论对伊朗进行谴责。

以色列对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第一次攻击未能精确地投中目标,实际是摩萨德有意在这次空袭中减低损毁程度,希望利用这次空袭作为一个警告,使法国以及意大利在这一空袭之后有所害怕而撤回所有的技术人员,以使核反应堆瘫痪。然而事与愿违,核中心的工作依旧紧张地进行着,到1981年的圣灵降临节时,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伊拉克的核计划。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摩萨德身上。于是,摩萨德的首脑胡菲一手炮制了摧毁伊拉克核设施的“巴比伦”计划。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以色列直接派出轰炸机,摧毁伊拉克的核设施。

萨达姆

磨刀霍霍向核武

要实施巴比伦计划,摩萨德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轰炸机要飞经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与以色列关系紧张的国家自然不会坐视以色列飞机自由地飞翔而不闻不问,此外,飞机还要一直飞过伊拉克大沙漠,直抵巴格达郊区,这就得有远距离飞行的轰炸机。最重要的是,要想炸毁伊拉克的核设施,首先要了解核设施的内部结构。

于是,以色列开始向美国寻求帮助,但由于伊朗发生革命后,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敌人,而这时的伊拉克正在和伊朗进行战争,美国当然站在伊拉克一边。所以,以色列的要求被拒绝了。

但摩萨德并没有放弃,他们找到了曾经风雨同舟的老朋友——美国中央情报局。经过耐心的工作,美国中央情报局私下向以色列提供了一卷有关伊拉克核反应堆内部设施的绝密照片。三天以后,他们在以色列与埃及接壤的奈格夫沙漠中建造了一个与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一模一样的同比例模型。然后,空军司令伊夫里将军着手挑选了20多名飞行员来执行这一任务,摩萨德首脑胡菲亲自指挥飞行员们进行轰炸演习。他们担心直接从高空投下炸弹可能会从核反应堆坚硬的水泥外壳上弹跳开去。于是,飞行员便练习低空飞行,以平直弹道扔炸弹,使炸弹能穿透外壁,在里面引起爆炸,从而把核反应堆的圆顶掀开,彻底炸毁里边所有的东西。

在找到能够进行远距离飞行的飞机方面,美国帮了以色列的大忙,几架最新式的F-16战斗轰炸机很快就交付给以色列使用,有了这种飞机,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就在航程范围之内了。而如何躲过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雷达追踪,就要靠伪装和飞行技巧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在摩萨德首脑胡菲将要把“巴比伦行动”计划付诸实施时,总理贝京却迟迟不下命令。因为这件事非同小可,若此举成功,可以提高他在解决黎巴嫩导弹危机中讨价还价的地位。可是如果失败,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他甚至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更何况,这次行动还关系到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问题。所以贝京不断地权衡利弊,举棋不定。

深知总理心思的胡菲给他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分析:“根据摩萨德得到的情报,两伊战争战事正紧,一旦核反应堆被炸,他们也腾不出手来报复。并且,两伊战争激发了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他们也不可能联合起来反对以色列。”于是,贝京痛下决心:立即执行“巴比伦行动”计划。

剑指巴格达

1981年6月7日,早已潜入伊拉克的摩萨德特工,在那个至今仍不为人知的秘密制高点上,距巴格达东南32公里处发来了“一切正常”的密码电报。“出发!”胡菲一声令下,8架F-16战斗轰炸机和6架F-15护航机冲出跑道,飞向了天空。6月7号下午2时45分。F-16轰炸机在以色列上空再次加油。然后紧贴近千公里长的约伊边界线南侧低空飞行,躲过了雷达的扫描。当编队机群沿沙特阿拉伯—约旦边境飞行时,被对方雷达发现,以色列军飞行员用极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约旦空军,例行训练。”由于以色列轰炸机全部涂上了约旦空军标志,沙特阿拉伯人员信以为真。巴哈里在确认沙特阿拉伯已经不再注意他们这批“约旦空军”之后,用“黄沙丘”这句暗语向总部发回了表示飞行顺利的密语电报。当约旦雷达站发现时,由于以色列机群以密集队形飞行,在雷达屏幕上呈现出一个大的模糊亮点,很像一架大型民用客机,以色列飞行员又用国际民航常用的英语回答:“尊敬的指挥官先生在雷达屏幕上看到的是一架大型商业喷气式飞机。”下午5时30分,偷袭飞机发现了坐落在巴格达附近的核反应堆,进入轰炸航路前,6架F-15跃升进行空中掩护,8架F-16爬高到大约610米高度开始突击目标。攻击的第一枚炸弹是由带队长机巴哈里上校投下的,炸弹垂直贯穿了敷在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的猛烈爆炸。紧随其后的另外7架F-16,依次飞过带队长机的中心投弹点,投下了1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

F-16轰炸机

如梦初醒的伊拉克防空部队这时才想起利用防空火炮开始还击。但一般的防空火炮对这样先进的飞机来讲根本没有威胁。附近伊拉克空军机场正在开晚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飞机升空至少要20分钟。于是,以色列飞机又从容地开始了第二轮轰炸,巴哈里把担任警戒掩护的另外6架F-15战斗机也投入轰炸编队。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堆附属设施进行破坏性的轰炸。下午6时45分,16吨炸弹被倾泻一空,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已经荡然无存。

随着巴哈里一声令下,14架飞机垂直升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归程,只留下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伊拉克核反应堆和萨达姆破碎的核梦想。

巴比伦行动后的地震

此次行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贝京在所有的部长召开的紧急内阁会议上冷冷地宣布说“我们在这里开会之前,我们的飞机正朝东向伊拉克飞去,去炸掉巴格达郊外的伊拉克核反应堆”时,部长们都愕然了。对以色列的这次偷袭反响最激烈的是阿拉伯世界,而以色列的这次行为也激起了阿拉伯世界极大的义愤,使他们感到消除分歧、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必要。以色列这种公然践踏国际法准则的恐怖行为,也使美国处于一种十分难堪的境地。因为这样不仅激化了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敌对情绪,而且使阿拉伯的反美情绪进一步高涨。48小时后,里根总统决定暂停交付原定于6月12日给以色列的4架喷气式战斗机。

不管事后各方面如何反应,“巴比伦行动”是摩萨德取得的又一次成功,它彻底摧毁了伊拉克的核能力,以军以14架飞机编队飞行,往返两千多公里,并出色地完成任务,引得举世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教科书上的经典战例。

在若干年后的美伊冲突中,当萨达姆被美国大兵打得东躲西藏的时候,他心里愤恨的应该不仅仅是美国人,还有把他那作为能与其他强国公然叫板的核设施炸得灰飞烟灭的以色列人。美国人则不会再对以色列的这次军事行动说三道四,而应该是由衷地感谢这次行动使他们在出兵伊拉克时可以无所顾忌。

谍海掠影

摩萨德充分信任自己的特工,千方百计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旦有人被捕,以色列方面总是不惜代价进行营救。1967年,以色列迅速攻占戈兰高地,是有赖于以色列超级间谍科恩的出色工作。1965年科恩因疏忽被捕后,以色列要用十几个叙利亚间谍和百万美元赎他,还动员教皇、英国女王、叙利亚总统私人医生等为他说情。另一间谍奇才洛茨在埃及被捕后,摩萨德用九名将军战俘把他换了回来。正是因为此,摩萨德特工才个个都拼死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