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3530700000034

第34章 失踪的“响尾蛇”——克格勃的得意与失败

苏联被以色列人偷去一架飞机让一向强势的克格勃颜面无光。为了挽回苏联的颜面,克格勃把目光盯上了西德的“响尾蛇”导弹,但他们干得却远没有以色列人漂亮。

时间:1967年

地点:联邦德国

人物:兰明戈

关键词:偷窃

1967年9月,联邦德国泽勒空军基地,温暖的阳光慷慨地洒向大地,警卫们懒洋洋地靠着墙根晒太阳。离他们200米远的跑道上静静地停放着一架F-104G“星”式战斗机,几名军械师正紧张地为其挂载AIM-9E“响尾蛇”空空导弹。

这时,在跑道附近的杂草丛中正鬼鬼祟祟地猫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中等身材,其貌不扬,上身套着一件非常不合身的基地工作服。此人就是本文的主角之一——约瑟夫·林诺斯基,一个技艺精湛的修锁匠。如果林诺斯基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修锁匠,那么他来这军事重地的目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混入基地的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投桃报李”的计划

1967年3月,莫斯科。位于卢比扬卡广场一侧的克格勃总部内,科学技术局(克格勃内专门窃取先进技术的部门)负责人奥涅金眉头紧蹙,痛苦地在办公室内踱来踱去,耳边仿佛回荡着上司的严厉斥责:“……1966年8月,以色列人明目张胆地偷走了我们生产的米格—21,可你们呢,连颗美国的螺丝钉也没搞到!”奥涅金暗暗发誓,一定要拿出点像样的东西让他们看看!几天后,他得到一份来自联邦德国因格尔施泰特的情报:“……泽勒基地的保卫工作太落后了,任何一个晚上你都可以轻易偷走一架战斗机。”这个消息让奥涅金喜出望外。他知道,位于因格尔施泰特的泽勒基地驻扎有西德空军第74战斗机中队,而该中队几个月后将率先换装80架先进的F-4E战斗机。F-4E是F-4“鬼怪”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最大作战半径为1200公里,装有多种先进设备。“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何不……”想到这里,愁眉不展的奥涅金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

很快,克格勃总部的有关部门就向隐蔽在因格尔施泰特的“鼹鼠”小组发去密电,要他们隐蔽待命,伺机行事。

在因格尔施泰特做卧底的总共有3只“鼹鼠”:建筑师曼福列德·兰明戈,此人于1963年加入克格勃,是这次行动的直接领导;西德第74战斗机中队飞行员沃尔夫·戴瑟德·诺普,他对泽勒基地的武器装备情况了如指掌;修锁匠约瑟夫·林诺斯基,波兰人,精通溜门撬锁。这个间谍小组的“业务水平”是不容置疑的。1967年春天,林诺斯基就在诺普的帮助下进入了基地的仪器仓库,窃取了一个绝密的陀螺导航仪。之后,他们俩又联手在汉诺威工业展览会上偷走了一个价值10万美元的导航仪。

这天下午,兰明戈正琢磨着行动计划,诺普突然兴冲冲地闯了进来。“嗨!曼福列德,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诺普异常兴奋地喊道。紧接着他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原来,第74战斗机中队新近装备了一批AIM—9E“响尾蛇”空空导弹。“响尾蛇”导弹是一种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由美国雷西昂公司、福特航空通讯公司及雷诺公司联合研制。联邦德国空军使用的AIM—9E是AIM—9B的改进型号,该导弹的热电制冷硫化铅探测器使其导引头的跟踪角速度提高到每秒16度,导引头视角则达到40度。此外,它还采用了全新的电子元件和引信系统。这些改进措施使“响尾蛇”导弹的低空攻击范围大大增加。

飞行员出身的诺普当然知道AIM-9E的价值,所以才急不可耐地把这个情报告诉了兰明戈。

“曼福列德,你觉得弄枚导弹怎么样?我认为照咱们的水平应该不成问题。”诺普咽了口唾沫,然后满怀希望地看着兰明戈。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兰明戈确信这个“顺手牵羊”的行动非但不会影响他们窃取F-4E战斗机,还能给远在莫斯科的同志们带来不小的惊喜。于是,兰明戈领导的克格勃小组未请示就擅自制订了偷窃“响尾蛇”导弹的计划,并立即开始了准备活动。

AIM—9响尾蛇导弹

偷“蛇”行动

诺普先对导弹库的周围环境进行了观察,然后乘人不备溜到库房,仔细研究了各道门锁的情况。为了行动方便,诺普还给林诺斯基搞到了一张可接近导弹仓库的通行证。此后的几天里,林诺斯基和诺普几乎走遍了泽勒基地的每个角落,窥探其保安措施和相关情况。

机会终于来了。由于泽勒基地老鼠泛滥,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基地决定在1967年10月7日的晚上展开“全民灭鼠运动”,统一投放毒饵消灭老鼠。为防止意外,当天晚上所有的狗都要关起来喂养,这意味着兰明戈小组可以自由出入基地而不必担心那些警惕性极高的猛犬。第二天下午,林诺斯基先拿着通行证进入基地,诺普则在天色擦黑之后偷偷摸摸地溜到了环绕基地的围栏旁,迅速剪开一块事先选好的铁丝网,然后将其恢复原状。在杂草的掩护下,有谁会想到看似戒备森严的空军基地此时已被人偷偷地开了“天窗”。

夜,像一口黑色的大锅扣在因格尔施泰特的上空。喧闹了一天的泽勒基地早已沉沉睡去,而兰明戈小组的行动却刚刚开始。诺普和林诺斯基像猫一样疾步潜行,悄无声息地摸向了导弹仓库……望着近在咫尺的库房大门,两人心中一阵窃喜。突然!一道明晃晃的光柱从后面直射而来,走在前面的林诺斯基心中“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麻烦,他随即面对墙壁,装出解手的样子。

一个拿手电的警卫慢慢地靠近林诺斯基,警觉地问道:“老兄,你躲在这儿干吗?”

“我不过……不过想方便一下,刚才我……我喝的啤酒太多了。”林诺斯基答道,同时像变魔术似的取出个小酒壶,把里面的黑啤酒全倒在了大腿上。看着跟前这个酒气熏天的醉鬼,警卫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警卫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惊魂未定的林诺斯基赶紧掏出撬锁的家伙,迅速打开库房大门。进入仓库后,他们才发现所有的“响尾蛇”都被牢牢地锁在了托弹架上。林诺斯基当机立断,砸开了一枚导弹的固定锁。诺普知道,克格勃需要的是位于导弹前端的导引头,而不是体积庞大的推进系统(即弹体),可他们俩谁也不会拆导引头,只好费劲地把长3米,重达74.5公斤的庞然大物整个抬上推车。林诺斯基和诺普迅速把“响尾蛇”导弹推出仓库,锁好大门,并抹去了所有的指纹。当他们将导弹运到铁丝网的缺口处时,兰明戈已经按原计划守候在那里,旁边停着诺普的马帝拉塞牌汽车。三个人齐心协力把这个宝贝疙瘩运出基地,小心翼翼地装上汽车。由于弹体长达3米,小小的马帝拉塞根本容纳不下,诺普只好忍痛把后车窗打破,让弹头伸出车外。之后,他又找了块毛毯,把破窗而出的弹头包裹起来。

一个小时后,诺普的马帝拉塞车已经离开因格尔施泰特,奔驰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一路上,兰明戈总感到心里不踏实,因为这辆用破毯子做伪装的“导弹运输车”实在太惹眼了,“如果在白天上路,一定会有许多人向我们行注目礼!”兰明戈心想。

经过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兰明戈小组来到了小镇克雷斐尔德的一所旅馆。在租来的套间内,他们将“响尾蛇”卸成两块,分装在两个大木箱中。为了掩人耳目,诺普还在箱子外面贴上了表示普通商业货物的标签。然后,诺普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基地。而兰明戈和林诺斯基继续驱车前往一个叫杜塞多夫的机场。在那里,他们俩办好了将木箱经哥本哈根运往莫斯科的托运手续,兰明戈本人也随机前往。

克格勃乐极生悲

收到兰明戈小组的“礼物”,莫斯科真是又惊又喜。虽然前苏联科学家早在1958年(一说为1959年)就根据初期的“响尾蛇”导弹仿制了AA-2“环礁”近距空空格斗导弹,但这种俄版“响尾蛇”的性能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而现在,一枚最新型的“响尾蛇”导弹竟赫然摆在苏联人面前。得知这个消息后,奥涅金激动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兰明戈小组的此次行动确实为克格勃挣足了面子,因此总部特地奖励该小组

3万多美元的“活动经费”。然而,这次看似天衣无缝的偷窃行动还是露出了马脚。就在“响尾蛇”导弹失窃后不久,一个在基地服役的军医在摘野菜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那块被豁开的铁丝网,军人的职责使他立刻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在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基地发现一枚最新型导弹被窃。经过调查,联邦德国谍报机关把诺普列为头号可疑人物并立即传讯,而原本是个花花公子的诺普没等用刑就供出了全部同伙。

兰明戈小组被一网打尽,三人均被指控犯有间谍罪,其中诺普被判刑3年,林诺斯基则被判了4年,而最惨的就是小组长兰明戈,被判7年监禁。

谍海掠影

普韦布洛是美国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称,被美国第七舰队用来命名它的一艘20世纪60年代装备的大型电子侦察船。该船共有船员82人,基地在日本,其任务是在日本海一带巡弋,收集北朝鲜和苏联太平舰队的情报。1968年1月5日,普韦布洛号离开日本横须贺军港,开始了例行的搜集情报的活动。1月23日中午时分,当多数船员在餐厅用膳时,三艘北朝鲜鱼雷艇赶来了。普韦布洛号这时想逃,但船前方不断被北朝鲜的鱼雷艇拦截,船速极慢。船长立刻命令销毁机密材料,美国船员匆忙烧毁文件,用锤子和斧头砸机器,实在来不及处理的就往海里倒。接下来,北朝鲜海军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普韦布洛号,将船上人员蒙上双眼,反捆起来,船由北朝鲜水手操纵驶向朝鲜的元山港。普韦布洛号并没有来得及销毁全部,船上只有部分电子设备被毁坏,部分机密材料被销毁和倒入海中,船上的值勤日志完好无损,所有个人资料丝毫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