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幸福经济
3516400000036

第36章 皆大欢喜(1)

——双赢是幸福的归宿

必须以“员工为先”,充分尊重员工个人尊严,明察其责任感、信用、共事态度、成事能力、发展潜能、自勉精神等。公司必须真正关心员工的一切问题,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管理文化方面。这些都是建立在真正把人力资源视为重要资产,而且是与日俱增的资产的基础上的。

共生多赢

——同一切有利害关系的人搞好关系

佳能公司提出“共生”的理念,是其在长期的企业发展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战略措施。佳能公司产品的75%要销往海外市场,所以对海外依存度相对较高,因此,佳能公司必须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友好地交往,同一切有利害关系的人都搞好关系。特别在日趋激烈的技术革新竞争中,积极主动地消除越来越严峻的贸易摩擦,佳能公司才能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贺来龙三郎曾经提出“企业发展五阶段学说”,指出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初级资本主义公司的起点,资本家是管理者,他的管理形式是剥削职工;第二阶段是建立职工与企业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企业管理者重视职工,职工把企业看成自己命运的共同体,职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第三阶段是企业面向利害关系者,搞好职工、股东、承包厂商和社区的关系,并为他们做出贡献;第四阶段则是企业为全世界人类做贡献,即“企业与世界和人类共生”;第五阶段,是企业对社会上所有问题都能发挥它的影响力,企业不仅要发展生产,为发展经济做出贡献,而且在社会上积极行动起来,对政治、官僚体系、土地问题以及有关国际纠纷等都具有影响力。贺来龙三郎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企业最终必须履行的责任。

佳能公司从“共生”理念出发,将科学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的灵魂,以“企业全球化”、“经营多样化”、“研究开发科学化”作为经营管理的三大支柱,最终使佳能公司成为“真正的全球化的企业”。佳能公司建立了三个相应的管理系统,分别称开发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佳能公司还实行了TQC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在生产工序中严格成本计算,从而创造了惊人的生产力。为了达到目标成本,他们改变实现功能的手段,利用电子方法控制照相机的功能,减少机械零件,以降低成本;引进自动装配技术,通过提高零件精度使装配工序固定下来,无须进行装配后的调整;大幅度引进工程塑料,减少零件的加工工时,并使产品轻量化。

由“共生”理念衍生了“全球化”思想,最初是把在日本制造的商品输往海外,即向海外市场输出日本商品;继而是企业在海外设点,通过当地代理商开拓市场;接着是在海外经选择的地区设立工厂,由海外的制造厂向海外输出商品。日本劳动力不足,工资相对较高,所以在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设立工厂是非常经济的。1970年,佳能公司就在台湾设立了台湾佳能照相机生产线。以后又在欧美、东南亚等地设厂生产。在当地开发技术,使之实用化,再在当地生产,然后向世界各地销售产品,这是佳能公司“共生”理念的典型体现。

1988年,日本制造的线型网点打印机,大量向海外输出,在欧洲被控违反“反倾销”法。当时欧洲只有几家生产线型网点打印机的公司,由于日本产品便宜,占领了整个市场,使当地产品无法上市,因而提出了诉讼。包括佳能公司在内的日本十几家制造商败诉,被处以反倾销税。一些日本厂商不得已在欧洲当地设厂生产。佳能公司从“共生”的理念出发,从欧洲退出线型网点打印机,本着“绝对不能与异国产业展开不合理竞争”的原则,没有在欧洲当地设厂制造线型网点打印机。

佳能公司在中国不搞合资建厂,也不搞技术援助形式的合作,选的是独资建厂。1989年9月在大连技术开发区设立佳能大连办公用机械有限公司,1990年在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珠海有限公司。建立独资工厂是基于以下考虑:为了在中国培养“佳能式”生产体系和管理方式,推行“佳能式”的工厂管理体制和技术运用,以确保生产出有输出竞争力、成本低、质量好的世界通用的产品。运用世界通用的技术力量,可以使中国人领会到“佳能”的想法和生产管理方法,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基于“共生”的理念,佳能公司通过在中国创办两个理想的独资工厂,然后,再考虑与中国企业合资办厂。到那时,让在独资工厂中体会到“佳能式”生产体系和工厂管理方式的人,参加合资、合办的公司,并完全按照已经掌握的技术和作法,生产出世界通用的产品,在中国国内销售。

按照“共生”的理念,佳能公司不断向用独特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开发性事业参与资本,研究开发全球化项目。目前,佳能公司出资设立的研究开发公司,在美国有三处,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各一处。

基于“共生”的理念,佳能公司为了应付贸易摩擦,在贸易摩擦发生之前,就在那里建立据点,实现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1983年8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设立了法国的布列塔尼公司,在这里生产复印机合成品、激光束打印机、无线电传真机、电子打字机等。

基于“共生”的理念,佳能公司坚持与竞争对手合作,将独自的开发技术制成优秀产品,请竞争对手代售;佳能公司也出售竞争对手用独自技术制成的优秀产品。

基于“共生”理念,佳能公司致力于改革生产系统,用小型独立系统取代流水作业线,取得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显著效果。将原始的流水式作业线改为一个个独立的超小型组装工作室,这一点也许是世界许多企业所没有的。这种被称作chie(或智慧)的生产组织,意味着佳能公司不是片面追求新颖,而是不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

1998年,佳能开始以“蜂巢式的单元小组”系统取代传统作业线的改革。以组装复印机为例,佳能公司不再采用冗长的作业线,而是将每六名员工编为一个小组,在一个小工作室中合力制作一台复印机。工作室里的生产设备更为轻便、易于拆装,便于使用。这六名员工合力组装包含1万个零件的复印机,所有的工作都在这个小工作室内完成。这种生产组织,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工人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工人为“感光鼓”配上保护盖,然后将“感光鼓”装入复印机内,以避免灰尘和光线对其造成损害。在这种系统下,六位员工的生产力,等同于旧式生产线的30名员工。佳能公司在日本的29个工厂,全都采用这种操作系统,公司在海外的15个工厂,也在逐渐转换中。

基于“共生”理念,佳能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专利,强调产品“与众不同”和“在技术上做到不可超越”。根据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2年,佳能公司共获得1893项专利,排名仅在获得全球专利最多的IBM公司之后。过去10年当中,佳能公司在美国获取的专利合计数量也是仅次于IBM公司,雄居世界第二。自1987年“佳能”率先发明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并取得成功后,其“高速、安静、高质、全彩色”的产品在各国市场都深受欢迎,始终走在喷墨打印机技术的前列。至今,“佳能”的BJ系列喷墨打印机已累计生产超过1000万台。

技术共享

——最有生命力的合作方式

1968年2月,现代汽车与福特签署了协议:福特为现代机动车零部件工业提供技术帮助,福特不参与管理,也不拥有公司的部分股权;由福特生产零件,然后运到韩国做最后组装,现代汽车成了福特的零件组装者。其中,零件的供应福特负责70%,剩下30%的零件由现代负责提供。在两年的合作中,福特的工程师教会了现代汽车从头到尾的业务,包括调度、计划、组装零件、检查和质量控制。

合作两年后,由于韩国政府坚持要求提高采用当地原料比例——从30%增加到60%,现代汽车就和福特商议,一起合办第二个公司。1970年11月,一个新公司成功建起,双方各占50%股份。但很快,因为双方争夺管理控制权,这一合作开始限于困境,最终在1973年3月,资本合作宣告结束。虽然在合作结束后,现代汽车继续组装了多年的福特款式的汽车,但这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引进,不涉及资本合作了。

当现代汽车与福特的合作关系破裂后,现代汽车仍在继续寻求外国帮助,它迫切需要其他的技术来源。现代汽车在与通用汽车谈判破裂后,公司的领导总结说:“我们要按照我们的方式经营公司,而通用希望以他们的方式经营公司,这就是矛盾所在。”后来,现代汽车又找到了大众汽车公司和阿尔法?罗密欧公司,但都没有结果。这些公司都不愿意给现代汽车所需要的自主经营,它们都有一个很好的理由:现代汽车很快将成为它们自己市场的竞争对手,它们不可能花巨资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现代汽车公司开始逐渐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公司,如果想成为一个自主经营的生产商,它必须在成长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汽车制造商直接竞争。最后,现代终于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来源:日本三菱公司。三菱集团是日本最大的集团之一,但是在日本国内,其汽车公司却一直受到日产和丰田的压制,它急于找到一些合作伙伴来分担它的基础开发费用。在与三菱的合作协议中,作为一个先进的汽车国家里的弱势竞争者,三菱为现代汽车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三菱为现代汽车提供各种技术,但只占有现代汽车15%的股份;现代汽车只要支付技术使用许可费用,就可以通过使用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日本的技术,来生产自己牌子的汽车,同时不限制现代汽车利用三菱技术制造的汽车产品的出口。

1973年,为了设计出一流的汽车造型,现代汽车公司与意大利设计公司签订了设计合同;同时,现代汽车还雇佣了前英国利兰公司的总经理乔治?特恩布尔负责制造技术和汽车厂建设。乔治?特恩布尔雇了6名欧洲高级工程师,包括2名底盘设计者、1名车身设计师、2名产品工程师和1名检测工程师。在Pony车的开发中,他们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当时现代汽车缺少复杂设计的专家,他们为现代选择了一套相对简单,但不是第一流的设计方案。此外,三菱公司最初打算,只为现代汽车公司提供低水平的发动机,而特恩布尔坚持要最先进的发动机,并且还坚持要三菱提供发动机需要的备用零件。

1975年,现代汽车成功推出了韩国的第一个本土车型Pony(小马),它的成功使得现代占据了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在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后,1976年开始,Pony正式生产并取得了很大成功。Pony及它的变型产品生产了10多年,成为了韩国第一个国民车。

现代汽车在生产从AO-C级各级别的车型是,采用的策略是从技术含量最低的AO级开始自主开发,技术复杂的B、C级初始先采用引进技术生产,在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自主开发。

2000年6月,韩国的现代汽车公司与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及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已建立战略性联盟,以联合开发一种世界级新型小轿车。这种小轿车以现代汽车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环保型小轿车为基础,其车身长度不到3.8米,发动机的排气量为1—1. 5升。预计在2002年至2007年间将销出500万辆,销售额400亿美元。

不是同林鸟

——同舟共济同欢笑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惠普公司的用人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公司明确规定: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份永久的工作,只要你表现良好,公司就不会辞退你。早在公司创业初期,戴维和比尔就决定采用这项很有胆识的决策,公司不能“急于用人时就雇佣,用人减少时就辞退”。1970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惠普公司销售收入急剧减少,但是他们没裁一个人,而是采用全体员工一律减薪20%,减少工作时数20%的应急措施。结果,惠普公司保证了全员就业,惠普的这一决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履行了不解雇一个员工的承诺。

为了使全体员工都能够同舟共济谋发展,惠普公司重视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员工适应环境和为公司做贡献的能力,形成一套有效的培训制度(包括专业、技术、市场、管理等诸多方面)和鼓励创新的人才机制。惠普认为,在所有的资源中,人是最宝贵的,教育好自己的员工,一个企业就能得到长足发展。惠普每年投入大量财力进行员工培训,并制定员工发展计划,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其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支持员工的自我发展。惠普的创业人士大多出身于斯坦福大学的特曼实验室。惠普公司和斯坦福大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惠普产品和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提供了保证。1954年,惠普与斯坦福大学共同制定了“优秀人才合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扩大了这种联系:惠普公司的合格工程师可以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包括不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其他各地年轻的高水平的大学毕业生。这项计划为惠普吸引来不少优秀的人才。惠普公司每年耗资数亿美元,用于员工在职培训,并支持员工的再教育。目前已有数百名工程师通过这个计划获得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在惠普公司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惠普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关键时刻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1950年,有人出价1000万美元收购惠普公司。在这重大关头,惠普首先权衡的是员工的甘苦。考虑并构之后,公司的员工必然会落入一群陌生人手中,而那些人当然是以金钱私利为先了。为了员工的利益,尽管对方出价颇为诱人,惠普还是断然拒绝了。还有一次,惠普公司有意收购另一家工厂,但那家工厂的企业文化与惠普存在着很大差距。那家工厂的主管有华丽的套房,办公室和实验室都装有空调,但生产部门却没有。当时,惠普还没有全部安装空调,对于把空调只装在办公室而不在工作场所安装的做法很以为然。几经考虑,惠普终于放弃了收购的念头。另据传说,二战期间惠普公司有机会获得一项极其重要的军方合同,但要履行合同公司得多招聘12名新员工。惠普首先考虑的不是公司能赚多少钱,而是这12名新员工在这项军方合同结束后,还有没有他们的工作位置。权衡再三,因为以后无法妥善安排这12名新员工,惠普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份军方合同。

惠普公司不仅将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共渡难关,而且尽一切努力与员工有福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