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练达术:掌控主动权的人际潜规则
3504700000023

第23章 经营人脉:掌控周围的人际关系(2)

如果你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或者彼此很忙,那么打电话、发短信就是最方便的联系方式。短信的好处是,可以表达某些当面或电话里不便说出的话,尤其在与好朋友发生矛盾、产生误会之后,一个短信,就可以让好友之间的误会消于无形,使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

与朋友的最佳相处之道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能够经常联系。这样可以让大家以最合适的尺度相处,否则,过从甚近或过远都不利于人脉关系的维护。

宽容待友,不记小仇

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能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然而,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谁也不是圣贤,和朋友之间难免会产生争执、矛盾。这些都不可怕,最怕的是互相之间不懂得宽容。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争执不是原则性问题的争执,只不过是冲动这个魔鬼引起的。一没控制好情绪,就会吵起来。对这种问题,不必细究到底谁对谁错,因为朋友之间通常并没有什么化解不开的矛盾,只是因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才产生了分歧。如果双方都是心胸比较开阔的人,不记仇、不报复,那么即使不去刻意和解,矛盾也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淡化。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的争执,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要让抵触情绪滋生、恶化。不要采取激烈的形式,并不是会吵架就有理,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不妨尝试一下,即使意见无法达成一致,也暂且把问题搁置,让时间来证明谁是谁非。

小黄跟小乐同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两人都很年轻,脾气相投,都属于那种很有创意的年轻人。两人在一起合作,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创意。他们工作时是好搭档,工作外是好朋友。

一次,经理布置给两人一个任务:为一家公司做宣传方案。领命后,两人分头行动。他们两人一贯的做法是首先把各自的想法列出来,然后讨论出一个最佳的创意策划。谁知在商讨方案的时候,两个人第一次发生了意见分歧,还吵了起来。

小黄这次的方案比较保守、沉稳,而小乐认为还是要激进、大胆一些,为此两人各不相让。争论中小乐渐渐占了上风,嗓门也大起来。两人火药味越来越浓,讨论完全变成了吵架,办公室里别的同事纷纷走过来劝解。小黄气呼呼地甩出一句,不如断交算了,拂袖而去。

小黄经过一夜的仔细琢磨,觉得小乐的方案其实是更出彩些。第二天上班时,小黄已经气消了。吃午饭时,小乐过来,像平日那样招呼他去吃饭,小黄就跟小乐一起走了。两人谁也没提前一天的争吵,一场风波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对待朋友要宽容,允许他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朋友的想法自有其来由,不妨站在他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或许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宽容就是不记仇,事情过了就算了。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导致不信任,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不妨先主动向朋友打个招呼、认个错,就释然了

有人认为先示好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在此后的交往中就会失去先机,面子上也过不去。其实,先伸出和解的手说明了你的大度,对方此时说不定也在后悔呢,而你的这种低姿态恰恰使你掌握了先机。争执过后,主动伸出和解的手,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约出来一起喝个茶、吃个饭,甚至一起抽支烟,聊聊私人的事情,本着双赢与合作的态度处理问题,诚恳坦率地沟通,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即使对方心里真的不愿意和解,也不好意思显得太小气。

宽容就是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宽容,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和朋友互换交际圈子

每个人从小到大,不管会不会交际,多多少少都会有几个朋友,有自己的交际圈子。要想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尽可能多交几个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只有朋友多了,视野才更开阔,生活才更充实,自己的帮手才会越来越多。大家现在都喜欢给“经济”前加个头衔,像人们常说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人脉经济。人脉广一些,成功就快一些。大家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有一个良好的交际圈,特别是高质量的人脉交际圈对于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交际圈就像手里的钱一样,不想办法增值,就会慢慢贬值。同样,如果将交际圈束之高阁,不想办法扩大,它就会慢慢变小。试想,圈中总是几张老脸相对,能帮你的早就帮过了,帮不上的无论如何也难帮得上了,这样的圈子还有什么价值?你要不停地交友,扩大你的交际圈。

那么如何扩大你的人际圈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朋友的圈子。你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这样,你就可以以朋友为结点,利用他们各自的圈子,织成属于你自己的关系网。同时,朋友也借你的圈子扩大了自己的圈子。平时,不妨常和朋友互通有无,带着各自的朋友加入联盟。这样交叉着,你的圈子扩张会很快,就能获得新鲜力量的帮助。

小江在一家外企工作,虽然他的专业背景很深厚,能力也很强,可就是语言不过关。那些英文字母分开他都认识,组合到一起他就什么都不懂了。主管找他谈过很多次,希望他能好好学学英语,那样对他个人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小江自己也明白,在外企工作,不会外语怎么能行呢?况且,长期无法沟通,不要说升职加薪了,很可能连日常的工作都无法完成了。

在一次大学同学的聚会上,大家都数年未见,纷纷互相了解近况。小江发现当年同班的小吴居然在一家职业英语培训机构做老师,于是就把自己的苦恼和小吴说了。小吴微微一笑,说好办。第二天,小吴根据小江的情况,给他推荐了一期课程,由于是熟人,培训费用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小吴由于工作原因,接触的都是外教,一有聚会,就带上小江,于是小江得到了很多免费练习口语的机会。不到半年,小江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其他同事看到了非常羡慕和好奇,纷纷向他打探秘诀。小江就将这些同事们推荐给小吴。小吴经过了解,为小江的这些同事们专门设计了课程,单独授课,也赚了一笔不小的学费。

物以类聚,人以“圈”分,一个人如果陷入一个圈子中总是走不出来,就会成为圈子的牺牲品。让圈子套不住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多个圈子。像小江和小吴这样朋友之间互相引荐各自的圈子无疑是最直接、最快扩大圈子的方法。

除此外,许多曾经与你共事的人都可以成为你交换的对象。比如和你一起参加某个行业会议的朋友;你的同事以及公司内所有接触过的人士;甚至还有离开公司的旧同事,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你用来扩大圈子的同志。

扩大朋友圈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和利用。只要认清了交友的秘诀,身边的机会还有很多,像健身俱乐部或者美容院,还有各种体育活动中心,都是你交友的场所,甚至连公交车上和咖啡厅里都能交到朋友。

总之,要扩大你的交友圈,就要随时随地结交新的朋友。这样,你的关系树才能根深叶茂,无论走到哪里都拥有无数的朋友,需要时才会有人相助。

朋友之间应该遵守的规则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则,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在规则内行事,不得越雷池半步,否则必将一事无成。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朋友相处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然朋友间的关系也难以维系。遗憾的是许多人不懂相处之道,常常把朋友这种本来就很脆弱的关系搅得尴尬非常。

朋友相交所求的是心灵的相通。人活在世,离不开友情,离不开互助,离不开关心,离不开支持,在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朋友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渡过难关、战胜困难。既为朋友,就意味着相互承担着排忧解难、欢乐与共的义务。唯此,友谊才能持久常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灵间的相互依存与默契,孤独的人生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而朋友关系一旦牵涉到“利益”二字,那迟早会做不成朋友。

小军和小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都有创业的想法,于是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家餐饮连锁公司。刚筹建时,小军提议签一个协议,于是找人帮着起草了一个协议,拿给小陈看。小陈说,咱们之间还用这个吗?小军一想,也是,都那么多年的朋友了,还能骗我么?结果两个人就没签。

他俩是这样约定的,组建公司需要的投资,小军出七成,小陈出三成,收益就按出资比例分配,三七分成。这样简单好算,而且公平。约定后,两个人就分头忙起来,很快前后有近20个商家加入了连锁公司。眼见赚钱越来越多,小陈提出收益要按五五分成,小军当然不同意。结果,小陈就说不合作了,并对加盟商说,公司倒闭了,不做了。这使得小军很恼火,一直忙着和商家解释,说他的朋友退出了,公司还在。现在这种情况,小军也拿小陈没办法,因为双方连个协议都没有。小军这次是接受教训了,生意就是生意,不管和谁合作都得按商业规则办事,要不到时麻烦的是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听起来冷漠,却说得很有道理。朋友之间原本是很纯净的关系,应当按友谊的规则行事。一旦有了利益关系,关系就复杂了,两个人除了是朋友,还多了一层合作者关系,处理一些问题还应当按商业规则行事。并不是说朋友之间不可以合作,而是说朋友合作,不要把对方当做朋友,要当做一个普通的合作伙伴,一切按通行的商业合作规则去办事,做到朋友是朋友,合作是合作,千万不要把朋友关系当成商业合作中唯一的关系。

朋友之间做上下级可以,但最好不要有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会使你们站到对立的两个立场上。作为老板时,你希望你的朋友不遗余力地为你工作,发挥最高效率,这时候,你对他与对其他员工没有分别;而作为员工时,你却只希望你的老板朋友能在工作安排、业务培训、工资收入、职业前途等方面给你更好的待遇。两个人,都是为了赚钱,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不要拿朋友关系做幌子,向对方提出超出身份的要求。朋友情谊永远无法创造出各自所追求的经济利益。因此,雇佣关系必定与朋友关系不能相容。

朋友间尽量不要谈钱,朋友间因借钱而反目的事已是不少。不借,大家都是朋友,总不好意思见朋友有难而不假援手;但借钱给你,你什么时候能还,甚至会不会还我心里都没底。借到钱的,总怕看到对方,万一对方开口要债就麻烦了,干脆绕道走。这样,搞得大家借与不借都难受。倒不如想借钱就直接上银行贷款,既省事又不用扭扭捏捏地感觉低人一等;被借的要么直接拒绝,要么就当是送给急需的朋友了,既仗义又不用整天再担心朋友有借无还。这样的朋友,不知要省去多少不必要的烦恼。

商有商道,钱有钱法,朋友之间如果掺入了别的关系,就一定要遵守相应的准则,这样才能交往得开心、长远。

任何时候,都不要乱发脾气

生活中,人们的脾气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变得日益暴躁,爱发脾气的人越来越多。现实的痛苦使人们产生不满,当这种不满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发泄出来,不然,长期的心理压抑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就像一个吹满气的气球,如果你不停地再往里吹气,就必须刺个缺口给它放放气,不然一定会爆炸的,人也是如此。可以说,发脾气是人们排遣不良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偶尔发发脾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可现实中,从没听说哪个爱发脾气的人会有好人缘,那么发脾气到底好不好?凡事无绝对,关键看能否通过发脾气达到目的、解决难题。如果在家发发脾气,或许家人不与你计较。如果在办公室里,你怒气冲冲地找上司或同事表示你对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满,很可能就把对方也惹火了。过于情绪化将无法清晰地说明理由,还使得对方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如此你也许就不得不另寻出路了。

倘若发脾气的时机和对象得当,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那些管理层人员来说,适度地发脾气有助于树立职场威信,如果新来的下属不听话,“发脾气”也许是最快捷、直接的解决途径。

某公司有位经理,平时性格温顺,对谁都很客气。上任之初,大家都怀疑他的性格能否震得住手下的人。可大家后来发现他工作时脾气变得很大,发起脾气来暴跳如雷,他的下属做事不得不小心翼翼。有一次他发现一个部下的错误险些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开会的时候,他便大发脾气,把在场的人吓得一言不发。不过脾气大归大,他的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做事让下属们心服口服,尤其是上任没几年就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扭亏为盈。

后来,由于表现突出,这个经理升任总经理,提拔了跟随他多年的副职任经理。新经理的脾气比老经理还要大,对谁都大呼小叫,语气强硬,有时竟然莫名其妙地对身边的职员发火。由于他这种性格很难让人接受,很多有能力的老员工觉得无法忍受,纷纷辞职离开了公司,搞得大家人心涣散,工作都打不起精神,效益直线下降。

总公司得知这种情况后,就将他撤职了。有一天,他去找老经理讨教经验,说:“您说我错在了哪里?”老经理意味深长地说:“你错就错在把精力都用在了发脾气上,不知发脾气是有分寸的,该发的时候发,不该发的时候不发,得恰到好处地发。当领导的发脾气也是一门学问,你不管青红皂白地乱发脾气,谁会受得了你呀,时间久了就是老婆孩子也会弃你而去的。”新经理听后满脸惭愧。

同样是经理,同样发脾气,新经理的水平就明显不如老经理高。老经理了解下属的性格,发脾气也是敲山震虎;而新经理只是一味发火,没什么技巧可言,越是发脾气,越容易引发大家的敌对情绪,最后连地位都无法保住了。可见领导发脾气是要把握火候的。

领导尚且不能乱发脾气,如果你是刚进公司的新人,就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对保洁员发火,也不应该。感到不公平、不满、委屈时,应当尽量先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遇事多思考,多想想事情的后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理。也许你已积聚了许多不满的情绪,但反复提醒自己:“千万别发怒,要冷静。”这样,就可以遏制情绪冲动,避免不良后果。

富兰克林说:“事情常常从愤怒开始,以羞辱结束。”保持心静如水,是一种极高的修养。这种修养会使一个人时刻避免“坏脾气”,从而踏平坎坷,转败为胜,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