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民国匪王
3488900000123

第123章 :整顿俘虏兵

“杀!”一千多骑兵健儿遇敌,奋不顾身的冲进敌群。敌旅长万选才刚有团长代理旅长,此人性格强悍、浑身是胆的洛阳人,对军事颇有建树,他指挥部下就地防御、朝骑兵部队射出无情的子弹。

腾格尔看到前边的战士接二连三的被打下马来,知道这一仗不会顺利。命令部队加速回退,在远处利用自己仅有的六门迫击炮朝王选才的部队打去。

万选才一面还击、一面有分出兵力,企图绕到腾格尔的背后进行偷袭。恰好石小涵带着神龙大队二百五十个健儿赶来,从敌人背后猛烈开火,击退了敌人的阴谋。

“狙击手各自为战、打击敌人的指挥官和机枪手,突击手抽冷子厮杀,不要与敌纠缠!”石小涵手里的望远镜没有放下,他在注意敌人的变化。

“是!”潜伏的狙击手自由的打击着敌人,枪枪命中敌人的要害。欧阳文亲自操作者神龙大队带来的迫击炮,在石小涵提供的方位准确的发射着炮弹。

万选才看到部下营长、连长被射杀无数,命令部队不要出击,等待敌人进攻时再开枪射击。战斗进入相持阶段。腾格尔一看手表,恼怒的面孔慢慢舒展:“这样最好,坚持到天黑我们就算完成了任务。”

党玉良也在拼命的抢时间,他知道骑兵的压力有多大、而且是连续作战。深受其害的泾阳县城居民自愿的加入进运输队里,时间被提前一个多小时抢运完成。

下午三点多,党玉良发出了总撤退的信号。腾格尔一看时间尚早,怕万选才跟着朝礼泉县进攻,命令部队慢慢撤退,在有利的地形把时间消耗掉。

万选才也不笨,他没有追随骑兵,知道那是徒劳,而是带着人赶到泾阳县城。城内居民十去九空,只有一路洒在地上的粮食还在炫耀的朝他示威。

石小涵和腾格尔汇合,听说骑兵营损失三十多名战士时,惋惜的说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好好安葬他们,都是好样的战士。”

党玉良把死去的骑兵战士交给部下去埋葬,带着石小涵、腾格尔走进自己的团部:“石大队长,我们缴获了一批文物,这是你们的功劳,请把这些东西代为转交给柴永波县长。”

石小涵一看,整整五个箱子里全都是贵重的文物。他笑着说:“这些东西很值钱的,你就不可惜?”

“可惜!可是没有你们别说这些文物,就是粮食和枪械我们也得不到。无以为报,你们就收下吧。”

“好!还有一个问题,把俘虏交给我,我要训练一下帮助李子高他们守城。”

“可以,我再送他五千支步枪、十挺机枪。子弹随他要。”

“呵呵!你成了大财主了。”

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柴永波听说骑兵受到损失,发电报安慰腾格尔。对石小涵训练俘虏一事表示赞成:“不要怕牺牲,继续对敌打击。”

在卢氏的神龙队员和凤凰战队在七月二十三日晚上全部空降到西安城内,并且把李子高目前的情况和杨虎城通了消息。

杨虎城听说自己的部下不仅没有损失、而且在不断壮大,感激的对柴永波发电致谢。柴永波回电表示:“西安之围一日不解除、自己将不断提供物资,希望守城士兵不要再干抢劫民粮事情。”

杨虎城看到电报,苦笑道:“我会认真处理,没有老弟的支持部队难道饿着肚子守城?抢劫之事确实发生过,但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城内的大户,他们囤积粮食看着我们饿肚子难道不该杀吗。”

李虎臣这个时候赶过来:“东门刘镇华又开始进攻了。”

“命令冯钦哉带领第六旅严密防守,今晚卢氏会派精兵赶来。”

“精兵?多少人?”李虎臣急切的问道。

“大概有七百多人,是石小涵的部下。”

“可惜!如果有一个师这样的部队,咱们就可以打刘镇华一个反击。”

“一个师?我的老哥,这可不是捏糖人,是精兵!我有这样七百人,情愿去当这个营长的官职。知足吧,柴永波为我们已经把最精良的部队全部派出。”

六千俘虏在礼泉县城成了压力,是放是杀意见统一不起来。石小涵要改造俘虏的消息在四个营长中各有不同的想法。

“土匪!这群俘虏都是土匪!”党海楼没有继续深说,但表达无疑是:“土匪能改造好吗?”石小涵笑道:“我们卢氏军里很多将领都是土匪出身。比如说现在的正副司令陈长风、梁大勇,我们的骑兵营长腾格尔是俘虏兵、我也是。”

腾格尔大言不惭的说道:“我们县长从小就是土匪,连他的义父都叫他匪崽。神龙大队几任大队长那个不是?说句心里话,大家都想过上好日子。可是谁给他们出路?过去不是有句话叫有奶便是娘,这就是当兵的和当土匪一样的道理,你给我好处我就干。”

石小涵点头:“应该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党玉良读过书,石小涵这句话他深感精碧绝伦:“高论!这样吧,全权交与你们两个处理,我们只看效果。”

集中起来的俘虏在低声的交谈着:“礼泉这些人会怎样对待我们?”

“不知道,反正不会让我们好过。”

“会杀我们吗?”胆小怕事的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会。你看两位长官都带笑站着,不像是要杀人的样子。”

“弟兄们!”石小涵开口了,他喊了一声稍一停顿,在用目光观看着场下:“当兵吃粮!我想大家都是这个想法。为什么称当兵为“吃粮”?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吃饭问题应该是一个最普通,也是最严峻的问题。一有灾荒,人们就不得不流离失所。那时最好的、也是最无奈的出路是去当兵。也不知道为谁打仗,只是职业性地参军就可以有饭吃。所以当兵就成了“吃粮”。

《全唐五代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四十五上战场,手执长枪,低头泪落悔吃粮。)意思就是十四五岁就到了边疆当兵,手执长枪东战西杀。虽然有了饭吃,可是想到离乡背井,生死未卜,不免低头落下了眼泪。”

石小涵说到这里,看到很多人在仔细的回味着自己的讲话,也有一部分人掉下眼泪。他要趁热打铁,把工作继续下去:“大家想过没有?应该吃什么样的粮?是国家发的还是在百姓口里抢的。我们当兵干什么?是为了糊口还是为了报国。难道我们就这样祖祖辈辈抢下去,把中华大地杀的人绝地荒、便宜给列强那些强盗吗?”

石小涵没有再继续讲下去,他把俘虏分成十五人一组:“今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只为糊口的我可以安排你们到一个地方去,凭你的本领施展你的才华养家糊口。愿意继续当兵者想清楚自己为谁打仗,最终自己能得到什么。”

石小涵把看守全部撤走,场地上的俘虏自由的讨论起来。天黑了,一担担大米饭送到场地上。腾格尔在高声的喊着:“随便吃不许抛洒,不够我们还继续做。”

俘虏们一看,这是逼着他们表态。没有明确的答复,今晚只怕难以睡觉了。大家自觉的端起碗筷排成队列打饭打菜,吃着、谈着,不知不觉填饱肚子。

“报告!”一个俘虏站起来朝腾格尔请示着。

“这位兄弟想说什么?”

“投靠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待遇?”这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声音洪亮,而且被俘虏们称为半吊子。

“公平!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能力,和我们一样。”

“我能参加你们的骑兵吗?”

腾格尔笑眯眯的看着他:“当一个骑兵首先得会骑马、打枪、用刀,你会吗?”

“会!我是西宁藏族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

“那打枪、玩刀呢?”

“小意思,我想和长官比一下。”

“呵呵呵呵!想法很好,明天上午我会在这六千弟兄面前给你一个表演的机会。但我首先需要批评一下自己,不知道人群里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同袍,你们的生活习惯应该特别照顾。”

“长官,我们是俘虏!”

“俘虏怎么了?俘虏也是人,也和我们一样是父母养的!”石小涵走进了院子,这句话在大家听来既亲切又真实。

“你!过来!”石小涵指着说话的大汉,厉声喝道。大家担心的望着,心里不住的起毛:“要动手修理他吗?”

大汉走出来,脚步稳健、挺胸昂首的站在石小涵面前。石小涵暗暗夸奖:“确实是个汉子!”但他不动声色的盯着对方:“受过正规的骑兵训练吗?”

“报告长官!没有!”

“岁数!”

“十九。”

“文化程度!”

“没有读过书。”

“这样的兵我们不要!”

石小涵一句话把场地上的人说的垂头丧气:“完了!人家看不上我们这些泥腿子。”

“但你可以学习、可以接受训练,一切条件在你争取!”石小涵接下来的话使大家燃起一丝希望:“是啊!不识字可以学、没有经过训练可以接受训练,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