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大唐王朝的第16任皇帝,公元846年走马上任。他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穆宗的异母弟。
李忱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由于其母亲仅仅是一位宫女,所以李忱在宫中诸王的地位非常低下,因此身为宫女的母亲就教导他一定要低调为人,否则可能会性命不保。
懂事听话的李忱不但做到了低调做人,甚至他还故意装疯卖傻,好让那些骄傲的诸王们对他放松警惕,他虽然是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但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敬宗、文宗还要小一岁。
当唐武宗李炎病重时,由于并没有册立太子,所以当时的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觉得李忱这小子傻傻的,比较容易控制,所以把他立为皇太叔。当武宗驾崩后,李忱登上皇位,是为唐宣宗,当时的李忱已经37岁了。
谁知道当李忱登上帝位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疯癫癫,沉默寡言,反倒是精神焕发,勤于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宰相李德裕以及他的一些朋党赶出朝廷,当时朝中的朋党之争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李忱果断的将该贬的官员贬出京城,一举解决了延续多年的朋党之争。
继而唐宣宗李忱还为在“甘露之变”中除过郑注、李训以外不幸死去的大臣们平冤昭雪。他任人唯贤,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官员,把皇亲国戚中一些没有才干却位居高位王孙公爵一一辞退。
唐宣宗李忱特别喜欢读《贞观政要》,他觉得自己应该也要向唐太宗那样,励精图治,勤勉于政。
李忱的铁腕政治不仅表现在对身边的人和事,也体现在他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打击。
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捷京师。这是继会昌时期大破回鹘汗国以后又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军事胜利,至此以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大中二年(848年),收复瓜州等失地。
大中四年(850年),收复肃州、兰州等十州。
大中五年(851年),收复沙州等十一州。
自此,除过凉州以外的河西地区,又重新回归唐王朝的怀抱。唐宣宗不禁感慨道:“宪宗常有志收复河西地区,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此外,在李忱的努力下,唐朝军队先后平定了安南,抚平了党项,使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唐宣宗李忱还特别爱读书,他还专门早了一座宫殿用于读书,每次下朝后,都要去专用的宫殿读书,有时候甚至读到深夜才结束,被称为“老儒生”。
生性仁慈的李忱对于自己兄弟子侄们也都是关爱有佳,有谁得病后都要亲**问,他也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郑太后,拜谒太庙看到自己父亲宪宗的灵位时,也不禁潸然泪下。
对于子女的教育同样是唐宣宗李忱的一大特色,他本来就是一位比较节俭的皇帝,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也都非常严格,当自己的公主女儿出嫁时,按照以前的惯例,是要用金银来做嫁妆,而到宣宗女儿这里,则改为了铜质的。他还教导女儿不能摆公主架子,要孝敬公婆,不能给皇室丢人。
就是这样一位好皇帝,最后还是没能逃脱丹药的魔咒,可能唐朝皇帝对丹药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吧。
在唐宣宗晚年,也就是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由于长时间的服用丹药最终导致李忱丹毒爆发,而后的一个多月都无法上朝。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病入膏肓的唐宣宗李忱驾崩,享年50岁,被葬于贞陵。
纵观李忱执政的十几年里,他对内结束了朋党之争,抑制了宦官权利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及外戚,对外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由于其一直以唐太宗为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都称之为“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