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李唐王朝二十帝
3487000000003

第3章 唐高祖李渊(河东不能丢)

就当秦王李世民在于薛氏父子作战的同时,中原地区的形式也是瞬息万变,先是李密率瓦岗军击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被迫逃走,然而打败宇文化及的瓦岗军也元气大伤,又被王世充率军击垮,一些大将如单雄信等也都归降王世充,李密也只好率残部来到长安降唐。

到现在,唐朝所要面对的军阀主要有西北一带的李轨,中原的王世充,华北一代的窦建德和刘武周,还有江南一带的萧铣等。

由于李密的来降,唐高祖李渊很是高兴,但也仅仅是李渊对李密有好感,其余将臣们都不太理睬李密,因为李密此人并不是一个好人,其性格诡诈,为人也不是很好,他的瓦岗军领导地位还是他杀死前任领导翟让所得,由此可见此人的品质实在不怎么的。

李密见在长安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连自己带来士兵的粮饷都供给不齐,所以李密奏表李渊让自己重回鲁地好招降在山东的一些旧部,这自然是个阴谋,是个连傻子都能看得出的阴谋,朝中官员门斗极力反对,但唐高祖李渊却同意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果然不出所料,李密在离开长安后,很快就反水了,但不久后就在当年年底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时年38岁,连年都没过成,唉,好可惜。

李世民在平定陇西的薛氏父子后,一刻也没停闲,又转战关中东北方的太原,太原本是李唐王朝发家的地方,不过在太原镇守的齐王李元吉没能好好地完成皇帝老爹下达的任务,在自己的疏忽大意下,太原沦陷,被刘武周占领。

李元吉也只好率部撤走,其实这也不能怪李元吉,毕竟当时他才十五六岁,还未成年呢,对于失败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再者说太原距离关中也不是很近,各项的军需补给都很费劲,加之刘武周早已对太原垂涎三尺,太原的失守也是一个必然事件。

这河东地区由于各路反对势力的攻击,基本上全部沦陷,消息传到长安后,整个朝野都震惊了,老家都被人占领了,这可是个很严重的事情。

唐高祖李渊被迫下令,“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这句话大意是:我们应该放弃山西一带的疆域,只要好好把守住关中这一片就行了。

这显然是个不怎么好的策略,但能怎样啊?如今这刘武周等军阀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贸然派大军去征讨,弄不好连老本都搭上了,划不来。

大臣们肯定也有反对此做法的,毕竟太原那是咱的老家啊,就这么丢了还行?秦王李世民这位骁勇的战将自然也是主张夺回旧地的。

于是,李世民上表劝阻他老爸说:“太原乃是帝王大业的根基所在,是国家的根本,山西地区物产丰富,有京师所需要的物资。如果就这么给放弃的话,我们这些臣子的脸往哪搁?我们也会非常愤怒的。所以我愿意率领精兵三万,一定能够平定SX收复太原的。”

李渊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李世民遂率军自龙门关乘坚冰度过黄河,把军队驻扎在柏壁,与刘武周的主力宋金刚的大军形成对峙,宋金刚也是一名农民起义军领袖,却无奈被王世充打败,只好投到刘武周麾下。

此时李世民部与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直逼宋金刚的部队,这时,李世民手下的诸位将领们纷纷要求出击,对李世民说道:“大元帅啊!我们此时兵强马壮,敌军也刚好处在我们的攻击范围之内,我们应该出击攻打敌军才对。”

然而李世民却轻轻地摇了摇头,因为在李世民看来,此时的刘武周大老远的来占据着太原,宋金刚又孤军深入,粮食肯定没带多少,他们也肯定急于开战,我们此时与其开打,不是没有胜算,但损失指定不少。

所以李世民将这些情况告诉那些要求出战的将领们,并且下令大军闭营不出,养精蓄锐。

李世民还令总管刘弘基率兵2000前去截断宋金刚的运粮通道。又派出小股部队乘机偷袭宋金刚的后方,这有点儿打游击的意思。

被骚扰的宋金刚自然是顾头不顾尾,非常气氛。

恰在这时,唐高祖李渊也不能干等呐,还有别的部队可以调集不是吗,于是李渊派永安王李孝基率兵攻打X县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身在X县的守将实在抗不住了,于是向宋金刚求援,宋答应了,派出了手下大将,谁呢?尉迟敬德,此人应该是大名鼎鼎了,唐朝著名的猛将,不过现在暂且还与唐朝对着干呢。

猛将就是猛将,话说这尉迟敬德一来X县就大败唐军。

眼看自己的兄弟部队被打,李世民能坐视不管吗?所以他立刻派兵部尚书殷开山率军拦击尉迟敬德部,并且将其打败。

但顽强的敬德兄台并没有丧失斗志,作为机动队的他这一干人马又继续去援助别的地方。

此时,李世民亲率3000步骑,连夜前往截击,这次将尉迟敬德部悉数奸灭,只有尉迟敬德和几个将领只身逃走。

形式一片大好啊!敌军的猛将都屡屡败于我军,看来决战的时候到了,所以这会儿又有不少将领请求李世民下令与敌军决一死战。

这次李世民还是没有应允,这次对部下说的理由是:“宋金刚的部队不远千里来到本属于我们的SX大地上,他们来也一定是带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和将领,然而宋金刚的老板刘武周占据太原,也完全依靠宋金刚这支队伍来拱卫。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其实是很空虚的,毕竟他们远道而来,粮食肯定没带多少,等到他们粮食吃完后,自然就会选择撤退的,到那时我们在乘胜追击,必能大胜。”

如此,唐军坚守不战,一直拖到第二年四月,也就是武德三年(620年)四月,与唐军对峙达五个月之久的的宋金刚大军终于由于粮草不济,开始撤兵。

李世民遂即率军跟踪追击,大败其军,又乘胜继续追击,一昼夜行进了200余里长的路,与宋金刚部交战数十次,此时的唐军也都是非常疲倦了。

总管刘弘基劝诫李世民让部队休息休息,待后续部队和粮草到来之后在进行决战,但血气方刚的李世民却没有采纳刘宏基的建议,他说:“宋金刚此时败退之际,正是他们军心涣散的时候,机不可失,我们要乘胜追击,不能给他们以喘息的机会,否则就很难打败他们了。”

历史证明,李世民的决策时正确的,他率军继续追打宋金刚的主力部队,在一天之中交战了八次,八次都取得了胜利,唐军士气一路高涨。

在这期间,李世民两天都没吃饭,三天都没解甲,亲自督率将士奋进。追至介休城下,宋金刚见已无退路,索性率余部2万精兵,出西门背城布阵,要与唐军决一死战。

这时,李世民派上了去年从王世充部归降的程咬金和秦叔宝,这俩大将也是比较有名的,但似乎唐朝的这些大将都不是从开始就追随李唐王朝的,但这不重要,这就好比是我们现在的公司员工一样,老板待遇不好或是发现该公司没什么前途,就果断跳槽,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跳槽的程、秦二人自然也要好好表现一番,就在对宋金刚的战役中,二人表现勇猛,与其他唐将一起围歼宋金刚。

在这里,李世民有耍起了以前攻打薛举父子的策略,他命令正面部队在对宋金刚的战斗中,只要遇上不利状况就稍稍后退,而此时的宋金刚误以为是唐军抵不住攻打而后退的,自然乘机反扑。

而此时的李世民则率军从宋金刚背后进行攻击,斩杀敌军3000多名。宋金刚逃走,与其老板刘武周一道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而宋金刚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寻相等以介休、永安二城降唐。

此战役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告终,李世民收复河东之余还得到了大将尉迟敬德,这下好,俩门神都聚齐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