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李唐王朝二十帝
3487000000027

第27章 女皇武则天(荣登女皇)

在新太子李显当了几年太子后的公元683年,这一年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在这年的年末,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驾崩。

我们来看看高宗李治的一生吧,李治的一生,那可是耐人寻味的,从登基到逝世,在位共35年。

有人说李治是个很平庸的皇帝,也有人说他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在位时的一些政绩。

先从国土面积来看吧,唐朝的国土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一直变化着,但在高宗时期时是最大的:东起朝鲜半岛,这个半岛在哪儿我们也都知道;西临咸海,还有的说是里海,反正这俩海离得不远,国境线就在那块,这咸海、里海到底在哪呢?这么说吧,它们现在处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上;北边到了贝加尔湖,这个湖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也是全世界最深的湖泊(普及一下地理知识);南边至越南的横山,横山在今越南中部地区,大致地方我们也能想到。总得国土面积差不多在200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000多万,在当时的世界那绝对是超级大国。

再从经济政治上来看,当时的唐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不仅从军事上,而且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远远地超过周边国家,西域的诸国纷纷前来朝贡,还有我们的近邻RB韩国,当时都是哭着闹着要来中国学习的,RB的遣唐使不就是做好的例子吗?哦,对了,当时还不叫RB当时应该称作“倭国”。

还有好多方面,都是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总之,在李治执政的这35年,唐朝的国力是蒸蒸日上的。在李治执政的前期不是还有“永徽之治”一说吗,尽管那是沾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光,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政绩表现。

但李治这个人性格懦弱,没有什么强硬的手腕,凡事都听老婆的,算得上是位妻管严的模范型好丈夫,但作为一位非常出色的君主就稍欠火候了。其实李治这位帝王也是一个算不得昏庸的皇帝的,他不大兴土木,也不信四方术士的丹药(好多皇帝都吃这个吃死的),反正人格上还算可以。

好了,这就是李治,唐朝的第三位皇帝,56岁离世的,葬于唐乾陵。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在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登基为帝,是为唐中宗。话说这唐中宗呐,也是个苦命的主儿。他的妻子韦氏,在他当上皇帝后,也顺利接任了皇后一职,而这新皇后的老爸,也就是现任皇帝李显的老丈人韦元贞,那也是朝中的大臣,不过当时的级别还不是很高,所以呢,这李显就要提拔提拔自己的丈人爹。

但中宗李显忘了,虽然自己现在那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但手上的实际权力还很小,大全还都掌握在他的母后,现在的皇太后武则天手中。原来啊,在这个李治临终前,已经将后事安排好了,让宰相裴炎辅政,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遇到什么重大的难以抉择的事情,由天后来拿主意,这无疑还是将大权交由武则天了。

可能还是李显太年轻,此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好冲动,他执意要经自己的老丈人提拔为侍中,也是个宰相级别的高官,但顾命大臣裴炎极力劝阻,大致意思是这样:“陛下呀!您这才当上皇帝,就要将韦元贞提拔到宰相的位置,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裴炎的话是好意,道理大家也都懂,像李显这样的任人唯亲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他是皇帝,理论上的权利是无边的,但凡事过于心急就不好了,心急吃不上热豆腐嘛。

但咱这新皇帝他就是个不爱吃热豆腐的人,面对裴炎的劝阻,他很是不以为然,而且非常愤怒,心想:我这皇帝连这点儿决定权都没有那还能行?我得要能镇得住底下的臣子才行。抱着这样也算合理的心态,李显对于裴炎的劝阻这样反驳道:“我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嗨我这暴脾气,信不信我把天下都给韦元贞,一个小小的‘侍中’我会在乎吗?”

裴炎听后摇了摇头,很无奈,但他心里想:我管不了你,会有人来管你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此时身为皇太后的武则天。

当裴炎把这些情况都告知武则天后,武则天非常生气,顿时就萌生了废掉李显的皇帝之位的想法,没过几天,还真就将李显给废了,公元684年年初,继位36天的唐中宗李显被废,贬为庐陵王,离开了京城。

废完李显后,武则天又立她的第四子,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李旦为新任皇帝,是为唐睿宗。这李旦呢,虽然被立为皇帝,但却居住在别的殿内,不能参与政事。这无疑就是武则天为自己的皇帝梦所下的一步棋,睿宗李旦不过就是她的一枚棋子,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而已。

就在中宗李显被废后,就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支持李显的旗号,以武氏篡权的名义开始起兵闹事,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以徐敬业为首,他纠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征兵买马,而且反响还很强烈,十多天就聚集了十多万部众,难道这个徐敬业真的要改变历史了吗?

不!他没有改变历史,起兵造反的结局是很清楚的,尤其是在一个国家国力正旺盛的时候起兵造反,那更是只有一种结局,就是失败。虽然徐敬业有十万大军,但武则天立马派大将李孝逸统兵三十万,征讨徐敬业,徐敬业是九月起的兵,十一月的时候他就兵败自杀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国力是很强大的,要不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剿灭了十万叛军。但也可以从中预见到,当时的全国各地的一些人士还是不能够接受武则天当政的,如果此时的武则天选择登基为帝,肯定会有很多的反对力量,至少那些个被分封在各地的李氏宗亲们是绝不会答应的。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接下来的事情也好办多了,在实际上掌握着皇帝权利但又不是皇帝的武则天心里,产生了要为成为真正的皇帝而扫除异己的想法。李氏诸王和那些个豪门大族不是反对自己当皇帝吗?好,那就将反对者杀无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武则天重用酷吏来俊臣、周兴等人,开启了一段以告密为手段,杀人为目的的阴暗历史。在这期间,大臣们每次去上朝都要和家人不舍的告别,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这种告密的制度为武则天扫除了一些真正的腐败官员,但同时也冤枉了不少正直的官员,如我们都知道的唐代名相狄仁杰,也是因为有人诬告而被抓进大狱的,但总的来说,这种令人畏惧的行动还是为武则天称帝扫清了一些障碍,尤其是那些李氏的亲王公爵们,更是在这一时期被打压的缓不过来神来。

不过令人觉得可笑的是,以周兴和来俊臣为首的这些个酷吏,其内部也是很不团结的,因为周兴就被来俊臣给整死了,说到这里我又要给大家普及普及成语知识了,因为酷吏周兴的死也为我们汉语的成语做了一个贡献,他贡献的这个成语是“请君入瓮”,相信大家都听过的。

话说呢这周兴呢,虽然自己就是整人的,但难免也会被人所整,朝中有人就给武则天举报他有罪,而这有罪就得查呀,但让谁来查呢?武则天思来想去,就交给来俊臣来办吧。

来俊臣接到任务后,那也是非常的敬业,而且手段还非常的刁钻,他没有直接将周兴抓起来问罪,而是邀请周兴到他家去吃饭。周兴受到邀请,心想:这感情好啊,请吃饭谁不去呢。所以周兴就屁颠儿屁颠儿的来到来俊臣家,乐滋滋的与来俊臣套笼着关系,但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也许是他的最后一顿美餐了。

在宴席间,周、来二人觥筹交错,畅饮的正尽兴呢,来俊臣突然问了周兴一个问题,来俊臣这样说:“周兄,如果一个犯人他不肯认罪该怎么办呢?”

周兴听后,大笑道:“哈哈哈哈,这还不简单,如果犯人不认罪,你就支一口大缸,并在缸底下燃气大火,然后让这个犯人进到缸中,看谁还敢不认罪!”(好歹毒的方法)

来俊臣听后,立即让手下的人抬来了一口大缸,而且点篝燃火,随即对周兴说道:“有人举报你有罪,上面派我来查你,好了,周兄,请进到这口大瓮中吧!”

此时的周兴一下子就懵了,深深地叹了口气,道:“我认罪!我认罪!”

“请君入瓮”就是这么来的,也由此看来,在当时的各种酷刑下,就算再怎么无罪的人,那也是被折磨的认了罪。

不过这些个酷吏那都是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办事儿的,武则天当时正要铲除异己,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呢,就算冤枉几个好人,她老人家也是不会在意的。

这不,公元690年,时机成熟了,登基吧!

公元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宣布登基为皇帝,改国号周,定都洛阳,改元天授。武则天也成为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而在这几年里一直扮演傀儡皇帝角色的唐睿宗李旦,被拉下了皇帝位置,不过武则天还是将他立为了皇储,这倒霉的孩子,人家都是先当太子后当皇帝,而他是先当皇帝再当太子,还挺与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