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3471900000003

第3章 向《本草纲目》学习不上火的智慧

生活中,你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最近超级上火,嘴角都烂了,脖子还长了一个大痘痘!”“上火,严重上火,最近老想发火,发得我嗓子都吼疼了!”一旦上火,你就会觉得世界很糟糕,觉得什么都不顺心,进而影响你的工作。那么,该如何防治上火呢?防治上火最有效的办法是平衡阴阳。

《本草纲目》中有关去火的学问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多篇关于去火植物的介绍,这部医学圣书会怎么教给我们有效去火呢?本小节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去火的良药或食材。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介绍的去火的良药或食材主要有萝卜,蕲竹,金银花,草莓等。

1.萝卜驱邪热气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极力推荐,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驱邪热气”。

为什么李时珍这么推崇萝卜?古人的饮食完全是靠天吃饭,不像现代人,能随时吃到这么多反季的寒凉蔬菜和水果,而且当时科技不发达,体力劳动较多,易产生内热,而萝卜顺气、理气、消内热的作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比用清热、解毒、败火的药物对身体的伤害要小得多。

冬天更应该多吃萝卜,因为人们在冬天里的饮食多以温热为主,易上火,而萝卜特有的消食、化瘀、理气的作用能消解食物的火性,同时又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但吃萝卜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在现代社会里,大量降温设施的运用,各种寒凉食物的长年食用,使人们体内的寒湿特别重,如果过量吃萝卜,对身体的作用就是寒上加寒、虚上加虚。

老人、身体虚弱的人以及孩子最好还是少吃萝卜,特别是已患有头、面部疾病的人,就不能再吃萝卜了,以免加重病情。

2.去火良药蕲竹

另外,《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一种去火良药——蕲竹。蕲竹药用有清热、去火、熄风等作用,并按其形态、功能称“桃枝”、“堇竹”、“笛竹”。入药用堇竹,次用淡苦竹,蕲竹为竹类入药首选品。

蕲竹是湖北蕲春县主要特产之一。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蕲竹,亦名笛竹,以色莹者为簟,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因为它产在蕲地,其性能状态与一般竹子不同,故名蕲竹。

3.金银花解毒消火

金银花,又叫银花,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称其“凌冬不凋”,冬天人都冻挂了它都不掉。

据《本草纲目》记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治肿毒”。多用于清热解毒凉血,亦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对外感风热引起的身热头痛、心烦少寐、神昏舌绛、咽干口燥等都有一定作用。还可以凉血止痢,对热毒痢疾、下痢脓血、湿温阻喉、咽喉肿痛等有解毒止痢凉血利咽之效。

4.草莓能补血兼去火

《本草纲目》中记载,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补血、去火,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是滋补的佳品。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因为它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宜春季养生食用,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季第一果”。

人体内有小阴阳,保持平衡别失调

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那么我们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

所谓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的相互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人体的生命过程中,气的升降运动,血液的循环,物质与能量的代谢,精与气的转化,都是时刻不停顿的。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整个宇宙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但这种不停的运动变化必须有一种自控机制,以使其自律而不至于过度运动或过于静止。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只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才有可能。如果事物内部的阴阳双方永远处于消长转化运动中,永远没有均势、相持、稳定和平衡,那么宇宙就会处于瞬息万变之中,生命就不可能产生和存在,人体健康的维持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有阴阳二气相反相成,相互作用和消长转化,才能维持宇宙万物整体协调平衡,才能构成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同样,由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的对立互根,相互作用和消长转化,才维系了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

那么,我们怎样维持生命阴阳平衡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任何生命包括一个人,能量的储备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要合理地安排,生命好比是燃烧着的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我们生命养生,维护生命阴阳平衡要注意节能养生这个问题。节能养生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

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它能够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延缓早衰增长寿命。我们静养首先要先心静,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心先静下来,生命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呼吸心跳血压什么都能够减慢,才能够降低,总的来说要让心静,人体的生理代谢,阳气和阴精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那么我建议大家做五分钟的静养功,这个静养功我们可以在工间操、课间操或者是睡觉前下班后都可以做。它的方法呢,就是说可以采取半坐或者躺下来平卧,然后,眼睛半闭,两臂自然下垂,然后把意念集中于下丹田,下丹田就在脐下三寸,正好就是三个指头。然后我们做深呼吸,想一件美好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丹田,以一念代万念,如此静养再加上深呼吸,有节奏的慢呼吸,五分钟就可以见效。

慢养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绝招。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呼吸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那么生命的长短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越慢,寿命越长,呼吸频率越快,寿命越短,可见慢养生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么做到慢养生呢?首先我们要做到心慢,心慢下来呼吸心跳才能慢得下来,这样才能达到减少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上班族,上班的时候当然要进行快节奏,因为社会是竞争的,不能慢,慢了就要落伍。但是下班以后就应该转入慢节奏,可以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洗澡、慢慢地带孩子,跟上班的时候应该要有鲜明的不同的节奏,先快后慢,这样让人体的能量节约下来。那么总的原则是有快有慢,有紧有松,有忙有闲。

低温养生,它可以降低代谢,降低代谢的速度,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那么我们怎么样做到低温养生呢?冬天,我们室温不能过高,暖气不要开得太大,这不利于低温养生。另外我们要多接地气,多吸阴气,多饮地下水。另外,低温养生还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说水稻,越冬食物如冬小麦、大白菜,冬生水果如冬梨、冬枣等等。

另外,维持阴阳平衡还要增加“生命储备”。决定生命储备的有三个方面。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睡眠、一个是性,这三大本能是增加生命储备的三大要素,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食养生就是对生命的营养。食养生首先要通过补和泄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我们人从生下来,五脏就在不停地消耗,不停地损耗,所以我们要不停地补充营养,这就是补。另外,就是要泄,泄就是要清理垃圾,人的一生在不停地产生垃圾。所以,我们要铲除生命垃圾。

对青少年来说,人处于阳长的阶段,就应该补阳为主,多吃一些动物蛋白,可以多喝牛奶;中年时期,阴阳消长是持平,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并重;老年阶段是阴长阳消的时候,就应该以养阴精为主,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那么多喝豆浆,可以降低血脂,所以我们饮食营养非常重要。

饮食一定要全面不能偏食,就是说什么都要吃,才能够补偏救缺,那么才能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我们的主食应该是米和面为主,其它的豆类玉米小米只能为辅,不能颠倒过来,否则我们也要犯矫枉过正的毛病。

如何通过饮食来调整人们的阴阳,我们主张要吃时令菜,什么时令出什么菜,我们就吃那个菜。比如夏天的西红柿、黄瓜是质量最好,营养价值最高;冬天的白菜和萝卜营养价值最高,我们冬天就应该吃,就不要反过来,为什么呢?因为季节菜就是时令菜它是和自然界的阴阳气化相顺应的,它得天地之气最浓厚。所以营养价值也最高,夏天我们看,夏天的白菜远远不如冬天的白菜味好,冬天的西红柿我们看虽然红红的很好看,但是质地和营养就不如夏天,为什么呢?就是它和阴阳气化有关系,所以反季节菜我们要不要吃,反季节菜我们也可以吃,因为可以调调胃口。但是,不能够以反季节菜为主。

除了饮食之外,就是睡眠,睡眠养生是对生命的充电。睡眠的目的也是在于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生命的涵养的储备。我们提倡要睡子午觉,子午觉是什么?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睡,为什么?子时是23点到1点,这个时候呢,是夜晚阴阳大会,按照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就是说子时的时候,23点到1点是阴阳大会,这个时候,称为合阴时间,万民皆卧。你在这个时候进入熟睡状态对养生的效果是最好的。

性养生的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得好,衰老就能够减缓,寿命就会延长。实践也证实,家庭幸福、夫妻恩爱的寿命都偏长,反之家庭不幸、夫妻不和的少有长寿的。可见性养生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性养生?夫妻性生活切忌过度,因为过度则容易使肾精损耗太过,导致肾亏。

所以,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是生命的节能养生;食养生、眠养生、性养生是生命的储备养生,互相结合,互相配合,对维护人体的阴气和阳精的平衡,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这些生命阴阳平衡好,那么我们就能够健康一生。所以总的来说,我们的养生原则是通过各种方法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我们的养生理念是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上火是内部阴阳失衡的警示灯

快节奏生活,竞争压力,常致人机体代谢紊乱,一时间,一种亚健康现象——“上火”,成为都市流行语。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这个时候“火”就来了,中国人称为“上火”了。

人为什么会上火?我们的老祖宗喜欢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阴、阳”是哲学术语,是指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就人体来说,“物质”属阴,“功能”属阳。正常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但是,如果平衡被打破了,就会出现上火现象。

传统中医论的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

其实,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超过正常范围的火就是邪火。邪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常见的“上火”症状由以下几种“火”引起:

1.心火。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常用黄连、莲子芯等药物清心泻火。

2.肝火。古人云:“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小,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中医常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调治,可获良效。

3.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清火。

4.肺火。产生肺火的原因,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稠痰,甚至痰中带血。

上火是常见的小病,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上火的情况,但在一些人群,上火的几率高于普通人,他们是:

1.婴幼儿。婴幼儿容易肺生火,其原因,一则因为小宝宝自身免疫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二则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2.老年人。老人的机体调节能力差了,一有个什么应激原,就让机体的阴阳失衡了,代谢紊乱了。外出旅游的老人,旅途劳顿,如果机体没有很快适应,调整过来,很可能会上火。

3.特殊时期的女性。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内分泌处在调整期,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容易上火。

4.上班族。上班族压力、加班、出差等都是导致上火原因。

上火不是十分可怕的病,有时候它完全是人们不规律的生活造成的,要想减少上火的痛苦,我们平常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1.随时补充水分

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即使常待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毫升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也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如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2.作息时间要规则

很多彻夜狂欢或通宵赶工的人,第二天都会觉得特别劳累,口气也特别污浊,甚至浑身乏力,这都是“上火”的表现。其实,夜晚休息不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因此,作息时间规则是预防“上火”的重要措施。

3.提升睡眠质量

睡眠就像计算机关机休息,睡不好会造成身体过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颠倒更是大忌,许多轮夜班的人,几乎都有火气大的问题,而从事脑力密集工作的人,血液循环会集中在头部,导致疲累却睡不稳,这时可用足浴把火气往下带,让人好睡。

4.饮食清淡

一旦吃了辣椒、大葱或煎炸食品,或遇到好吃的大快朵颐之后,就要考虑如何面对“火气”的骚扰了。其实,饮食应注重平衡和清淡,即尽量做到肉、蛋、奶、蔬菜均衡摄入,不要暴饮暴食,因为食物积聚在胃肠道更容易“上火”。

5.增加体表散热

常到户外运动、踏青,多流汗,提升体内废弃物代谢速率,人会比较清爽舒服。

自我平衡,浇灭身体的“邪火”

春夏之交,气温回升,人体内热较旺,各种火气容易乘虚而入,如不注意饮食和规律生活,极易“引火上身”。当上火的时候,就要吃一些消化的食物,这样既营养又治病。

上火重在预防,日常生活中可以结合自身体质进行相应调节、调理,从而避免上火症状的反复发作。具体来说,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胡萝卜、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等,有条件的也可以适量进食一些甲鱼。再者,具有清理胃肠湿热功效的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荠菜、韭菜、芹菜、菠菜和香椿等,日常买菜烧菜时不妨多选择一些。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将香菜、葱、姜及适量的醋熬成汤服用,能起到发散内热的作用。

不同的特征的上火症状,有不同的食疗方法,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对号治疗,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火,再通过饮食调节,针对不同的火,有如下特效食物:

1.莲子汤去心火。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梨水去肺火。食疗法:梨2个、荸荠2个、藕一小段削皮切块,冰糖适量,加适量清水炖服。

3.绿豆粥去胃火。食疗法:粳米、绿豆各适量,煮粥食之。

4.菊花去肝火。食疗法:决明子10克,白菊花15克(用纱布包好),冰糖适量,粳米一握,共煮至粥熟,吃粥。

5.猪腰去肾火。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药各30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6.火龙银耳雪梨。

主料:火龙果、银耳、木耳、雪梨。辅料:冰糖、青豆、枸杞。做法:银耳、木耳用开水泡开、摘洗干净,火龙果取果肉,果壳待用,火龙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匀的块;将切好的火龙果、雪梨块同银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满水用文火熬制一小时。与此同时,将青豆煮熟备用;将炖好的汤盛入火龙果壳中,撒上青豆、枸杞即可。

上火“发物”须知的禁忌

发物是“诱发、引发、助发”某些疾病的食物。《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会,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因此,食用这些食物一定要小心。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

1.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2.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3.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发物这类食物,在古医籍中虽描述生动、形象、具体,但从概念上讲尚缺乏系统、完整、准确的理论阐释。一般多习称为辛热物、海鲜物、腥发物等,其致病具有发热、发疮、发毒、动火、动风、助湿、生痰、动气、积冷和发痼疾的不同的特点。总结起来,发物一般分为七种类型:

1.动火发物。多具辛热燥烈之性,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不宜食用。

2.动风发物。多具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内风亢逆,邪毒走窜。如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疔疖、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痹证等不宜食用。

3.助湿发物。多具胶着粘滞、肥甘涩腻之性,能阻脾、助湿、恋邪。如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湿热病、黄疸、淋证、痢疾、带下、疟疾等忌食。

4.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苋菜、莴笋、柿子等。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阳虚水肿等不宜食用。

5.动血发物。多具活血散血、作用峻烈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慈菇、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烧酒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崩中漏下、痔疮、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衄、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忌食。

6.动气发物。多具滞涩阻气、固硬难化之性,能壅塞气机,妨碍脏腑运化功能。如黑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豆类及某些瓜果。食积、诸痛、症瘕包块等实证患者不宜。

7.动病发物。多具较强刺激之性,能诱发痼疾,突发诸症,常受一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鱼、蟹、贝、蛋、蘑菇、椿菜、木耳、苋菜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

按发物的来源,发物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葱、蒜、韭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獐肉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发物确有引起发病的情况,但食用发物不一定发病,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比如生痰性发物,如牛、羊肉,配上萝卜利湿化痰,就可以不至于发病。动火动血类发物,如狗肉、黄鳝,如能配上寒凉的豆腐、茼蒿、白菜,就可制约其热性,让疾病不“爆发”出来。

那么,该什么情况禁忌发物呢?当食物易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就要忌口。在吃饭时,当所吃食物的作用与药物产生的作用一致时,就会减弱、抵消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妨碍疾病的治疗。如《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李时珍说得很有道理,如食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枯梗等忌食猪肉,鳖甲忌苋菜,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等。

当食物对病后调整康复不利时也要忌口。大病初愈,消化力弱,正气未复,饮食失当,可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疾。如鱼、虾、蟹、贝、椿芽、蘑菇以及某些禽畜肉、蛋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又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后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油腻厚味之物。

同时,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因此,不要对禁忌食物的范围过大。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

泥鳅滋阴去虚火,效果特别好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具有较高价值,中医认为,泥鳅味甘、性平,具有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滋阴去虚火等功效。

泥鳅亦称“鳛”,又叫“鳅鱼”,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铁、磷、钙等。其中,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有促进精子形成作用,可以调节性功能,因此,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泥鳅还是一味良药。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泥鳅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补益肾气,既能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可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溃疡病、结核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小儿盗汗、水肿、结核病、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病后虚弱、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阴去虚火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鳅特别肥美,为炎热夏天的良好药品。

泥鳅也是儿童的天然药品。已为人父母的可能都经历过孩子睡熟后出虚汗的状况,这时,就可以给孩子煮泥鳅汤喝,具有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的功效,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而盗汗的小儿食用,可以一周吃2~3次,有助于生长发育。具体做法是:取泥鳅3~4条,按照上面的方法洗净后,放入油锅内榨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煮汤就可以了。

既然泥鳅有滋阴去虚火的功效,当你上火的时候,不妨尝尝泥鳅的美味。那怎么做生泥鳅才能吃的干净吃的放心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的介绍。

1.泥鳅买回来后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养上一周,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才可食用。

2.将泥鳅破开后,将泥鳅的头、肠子去掉,在流水下冲洗几分钟,彻底洗干净后再在干净的砧板上剁碎,生泥鳅没有任何异味,可以直接生吃。

3.生泥鳅不能多吃,毕竟寒凉,只要火消了就不要吃了。一般来说,肝火旺的人只吃1~2条就能消了肝火,量很小,是不易患上寄生虫病的,如果吃了3~4条生泥鳅后还是虚火大,就不只是肝火的问题了,说明内热大是身体里的寒湿重,经络不通引起的,就不要再用生泥鳅祛火了,这时候要用各种祛寒湿的方法,再配合食疗补血,火会慢慢消除。

4.泥鳅的生存环境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和污染,尤其是脏水中生长的泥鳅,不仅容易寄生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病原体,还会沉积重金属。我国就曾经出现过吞食活泥鳅而导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所以一定要注意生吃泥鳅的潜在危害,不要贸然尝试。如果要吃泥鳅一定要彻底清洁和加热,充分蒸熟,千万不要害怕破坏所谓的活性成分而不进行消毒和烹制。

泥鳅是很好的美食,吃了它不仅滋阴去虚火,而且味道鲜美,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下面就介绍几道泥鳅的美食。

1.老锅泥鳅

选用上好泥鳅,以洋葱辣椒等作为配料。用大料调制后再用生铁锅烧制。大火烧,小火收,最后用铁干锅盛起出锅。

2.生姜泥鳅汤

泥鳅250克,姜5克,植物油10克,盐3克,白酒5克。

做法:先将泥鳅放在水中,滴少许植物油在水中,使泥鳅吐出泥土。再把鱼切好洗净,下油锅煎至呈金黄色;用适量清水和酒,以慢火蒸煮,至汤呈现奶白色,加入盐、白酒调味即成。

3.手撕泥鳅

主料:泥鳅辅料:香菜,泡椒

调料:花椒粉,葱,姜,老抽,白糖,醋,料酒,鸡精,食用油。

做法:将泥鳅放入水中加入几滴油,让其游动自然除去泥垢,排尽肠内杂物,再剪去头部和内脏,洗净沥干用酱油、料酒涂抹表面和内脏;坐锅点火放油,油6~7成热时放入泥鳅炸至外表起脆壳捞出沥油;锅内留余油放入葱姜、泡椒丝煸炒出香味,倒入泥鳅、酱油、白糖、盐、高汤待锅开时,加入醋、鸡精收干汁,撒上花椒粉淋入香菜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