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的一天,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大家在互相传递着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当天晚上要举行一场西洋音乐会。在当年,要听一场音乐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西洋音乐会。
音乐会要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演奏者,是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乐队——第一支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西洋乐队,而指挥,是萧友梅。
音乐会还没有开始,大礼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了。音乐会的前半场是独奏和独唱,下半场则是贝多芬的《第五大套曲》,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音乐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当下半场开始的时候,只见乐队队员们拿着提琴、铜管和木管乐器上场了,但是,他们穿着的,却是中国的长袍马褂,而且只有十六个人。
指挥萧友梅上场了。他穿着西装礼服,戴一副黑边眼镜。只见他手中的指挥棒一挥动,美妙的音乐就从他们手中流淌而出。虽然当时由于演奏员太少,乐器不全,不足的声部全由钢琴补上,但这支“马褂乐队”的演出还是非常成功的。乐曲刚刚结束,全场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支马褂乐队由萧友梅组织,并且亲自指导,在1922年到1927年的五年时间里,共举行了四十二场音乐会,演奏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格里格等许多西方音乐家的作品,为介绍和传播西洋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