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管向前奔跑
3459900000022

第22章 从前,是一道无解的方程(5)

“完了,若是被告到学校去,肯定得挨严厉的处分甚至可能被开除,大学的梦想也许就此断了,下岗后脾气变得更加暴躁的父亲会狠狠地揍自己一顿,当保洁工的母亲会更伤心地抬不起头来。”他万分沮丧地双手捶头,懊悔不该受了同桌的一再怂恿,让自己陷入这样无法挽回的窘境。

那位老教授走过来,拣起那几个刺目的柿子,伸手将他拉起来。他就那么乖乖地跟在老教授身后,走到对面楼的一间办公室里。

“吓着你了吧,孩子?”老教授轻轻拍拍他的肩膀。

“我……我……我……”他嗫嗫地不知该说什么。

“谢谢你啊,帮我摘了这些柿子,我这两天正想品尝品尝它们的味道呢。”老教授微笑着。

“我……我是第一次……”他紧张得手足无措。

“看出来了,连这个没有熟透的都摘下来了,有点儿可惜了。”老教授把洗净的柿子放到一个盘子里,放到他面前。

他羞红着脸:“太紧张了,只顾着挑大的摘了。”

“哦,这一方面你可就不如我了。当年在农村当知青时,我们好几个人一起去偷生产队种的香瓜,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我摸回来的个个都是熟透的香瓜,那叫人羡慕的技术啊……”老教授呵呵地笑着,仿佛在讲着别人的故事。

他被逗笑了:“就因为这个,您不打算惩罚我了?”

“惩罚?你想让我怎么惩罚你啊?找你学校、找你的家长,弄得满城风雨?”老教授严肃地盯着他的眼睛。

“您辛辛苦苦做的试验成果,我不该……”他知道遇到了好人,内心里更愧疚了。

“知道就好了,你现在帮我一个忙,尝尝这个柿子味道怎么样?”老教授挑选了一个最红润的递给他。

他轻轻地咬了一口:“真好吃!比市场上卖的甜多了,皮薄,肉也厚。”

“这可是我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还没有命名呢,你是第一个品尝者,得帮着我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啊。”老教授慈爱地望着他。

再后来,他考上了研究生,做了老教授得意的弟子,培育出很多的蔬菜新品种,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年轻科学家。

他常常向人们讲起那个夏夜发生的故事,他说老教授递给他的那个柿子有着一种特别的甜味,会甜润他的一生。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次学术报告会刚刚结束,观众们正沉浸在那闪烁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当代科学大师霍金面前,怀着深深的景仰之情,向这位被困在轮椅上长达三十多年,却始终未曾停止过深邃的科学思考,并以一长串辉煌的业绩展示与世人的科学巨匠,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

此问一出,会场内在骤然鸦雀无声,人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再次投向这位当今的智慧英雄。

霍金脸上依然挂着恬静的微笑,他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的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于是,肃穆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人们纷纷拥上前台,向这位坦然面对磨难、挑战艰难并不断铸就辉煌的人生斗士,致以深深的敬意。

“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轻轻地诵读着霍金先生那简单而隽永的人生赠言,我的心灵被震颤了,望着荧屏上霍金那并不高大的身影,我恍然读懂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命题――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至今仍生活得十分困顿乡下的老者,他辛辛苦苦盖起来的三间砖房,几乎花掉了他半生的全部积蓄,却在一个傍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面对赶来救灾的乡邻,他竟面带微笑,挺着瘦骨嶙峋的腰板,不无感激地反过来安慰他人:“大人和孩子的命都保住了,就谢天谢地了,再好好地干几年,就不愁再盖新房。”这位老者是我的一个远房叔叔,今年秋天一家七口仍借住在两间简陋的土坯房内,可在跟我谈话时,他的脸上分明洋溢着一份真实的满足,甚至可以说是惬意。他那直面艰难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我所知道的那些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是的,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处,无论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经历,只要你胸中时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源源不断地涌动的诸如渴望、自信、坚定、认真、执著等等这些美好的人生品质。

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的不如意,甚至有许多是猝不及防的灾难。这时,不妨转念一想,想想不曾失去的那些东西,不妨将目光转向命运垂青的那一面,多看看那些让人心情愉快地方,以感恩之心,去重获信心,再鼓勇气,坦然地将所有的苦难与艰难都坚韧地熬过去。

至于生活慷慨馈赠的那些成功与收获,也应该心怀感恩之情,感恩某些机遇的惠顾,感恩他人善意的关心和帮助,感恩自己不懈的努力。会感恩,才会珍惜每一次希望的播撒,才会重视每一次汗水与心血的倾注,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

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人,懂得把感恩的种子撒进生活的土壤,必将拓宽人生的境界,必将拥抱芬芳的人生。

爱意永远年轻

在众多的校园类期刊上,有一个非常活跃的名字——阿梅,她那些朝气蓬勃的美丽的青春故事和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精美短文,频频地被各类文摘报刊转载,连自诩为“校园写作高手”的我,也不禁心生敬慕,我想象她肯定是一个很聪颖、很青春的女孩。

这一天,受一家校园杂志社的编辑委托,我去给杂志写一篇阿梅的人物专访。

乘车欣然来到那座小县城,我扣开阿梅家的门,迎接我的竟是一位白发苍苍老奶奶。见我一脸的惊讶,老奶奶哈哈地笑了起来:“阿建,你肯定把阿梅想象成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女孩了吧?”

我笑着点点头:“曾读过您许多清纯的文章,我还一直以为您和我一样年轻呢。”

“哦,可能是我犯了一个方向错误吧?快70岁的我,是不是该给《老年之友》一类的杂志写写稿,不应当再冒充少男少女了?”阿梅老师的幽默,一下子冲淡了我的拘谨。

随着亲切的交谈,我更惊讶了——阿梅老师原来曾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她是在退休后才开始创作的。她告诉我,偶然的一天,她翻阅了孙女带回的几本杂志,看到上面刊载的几位中学生倾诉的成长中的苦恼,而编辑的解答却显得很简单、很空洞,她便萌生了写些美丽的故事,把深邃的生活哲理融入其中,更加形象生动地引导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健康地成长。

没想到,她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有激情,尤其是众多读者那纷纷而至的来信,更让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

阿梅老师的孙女告诉我,阿梅老师几乎每天都忙碌着给各地读者回复着一封封来信、来电,耐心地解答着同学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帮助他们走出情感的误区,在热情的关心中,真切地感受着他们的快乐与烦恼。就在我们交谈中间,阿梅老师就接了三个外省读者

打来的电话。

看着她洋溢一脸的幸福,再看着她的桌子上摊满的读者来信和没写完的稿件,我恍然大悟——阿梅老师能写出那么多令少男少女喜欢的好文章,是因为她心里盛满了对年轻人真诚的关爱。

正如一位诗人所写的那样——“眼睛也许会苍老,但爱意却永远年轻。”阿梅老师用朴素的行动,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那一声重若千钧的叹息

中文系治学最严谨、对学生要求最严格的就是许达然教授,虽说从他那里拿到一个学分相对而言很难,但选修他专题课的同学却非常多,因为他渊博的学识令人佩服。

大四最后一学期,已经修足学分的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他的课,并被他任命为课代表。

那天,他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小论文,要求一周内完成。恰巧,那一段时间国内和国际足坛精彩赛事频繁,临近毕业的同学们,总算找到了一次轻松的机会。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时间和热情都交给了痴迷的球赛,只有我一个人忙里偷闲完成了许教授的作业。

一想到许教授上课要发火的,同学们便赶紧商量应对之策,最后决定告诉他――这两周同学们都忙着赶人才招聘会,都还没有做完,以便让他“法不责众”。

上课前,许教授问大家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大家都低头不语。

“难道都没完成吗?谁完成了?请举手。”许教授一脸的严肃。

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一个人举手。

“真的都没完成吗?”他又追问了一句。

依然是沉默。我也低垂着头,和大家一样,等待着他疾风暴雨般的训斥。

忽然,他点到我的名字,问我是否没完成了,我略一迟疑,还是摇了摇头。于是,我听到了一声叹息,那极其轻微的一声叹息,从许教授的口中徐徐传出,却重重地扣动我了的心扉。

继而,他语气平静地说出一个令同学们意料不到的处罚决定——每位同学平时成绩加十分,只有我减十分。

同学们不解地望着许教授,他却不做一丝的解释,接着讲课。

后来我们才恍然醒悟,许教授的处罚是多么的英明:他以表扬同学们诚实的方式,婉转地批评他们未完成作业;对我则是在肩头猛击一掌,让我明白――有时坚持正确的,比附和错误的要困难得多,但不管怎样,都不应放弃最起码的诚实……

擦肩而过的感动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人流涌动的一家超市门口,一身粗衣的他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书,很认真地教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识字。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铁盒里,散着可怜的几枚角币。

我不禁好奇地走近那对年轻的父子,冲那位正旁若无人地教儿子识字的父亲微微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这时,我才发现他失去了一条腿,那只空荡荡的裤管,似在无言地诉说着他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