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凭实力说话
3457700000009

第9章 好性格有好命运(1)

众所周知,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有天生的成分,而后天的塑造也有决定性的作用。性格所产生的力量极其巨大,它好比一个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好性格能提供正确的能量,让人行进在奋斗的道路上,获得一个又一个收获,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不同性格造就不同人生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那一张张各具特色的面孔背后,也隐藏着各种各具特色的性格。如果说容貌是人与人之间的外在区别,那么性格则体现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气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

城里有个穷苦的苦力,名叫阿达。他每天出外给行人背东西,以此挣钱糊口。

一天,阿达背着沉重的东西步履艰难地走着,

忽见前面有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

阿达太累了,他决定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歇一歇。

他刚坐定,一股浓郁的馨香便随着清风袭来,接着一阵美妙的音乐传到他耳朵里,阿达简直陶醉了

一会儿,他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举头仰望天空,叹道:“眼前这家主人享尽了荣华富贵,而门外的我,则到处奔波,整天累得腰酸腿疼不说,一天到晚,还得不到别人一句好言好语。上帝啊,我希望您处事公平!”

正在这时,宅内走出一个年轻仆人,说是主人请阿达到里面坐坐。阿达走了进去,主人热情欢迎他,亲切地与他交谈,并请他一起进餐。

在座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与阿达攀谈起来。主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事的?”

“先生,我叫阿达,靠给人家搬运东西为生。”

主人笑了,说:“真奇怪,阿达。你和我的名字完全一样。我说老弟,刚才你在我家门前石凳上的自言自语,慨叹命运的安排不合理。这些话你能够再给我们说一遍吗?”

阿达只好又说了一遍、

主人略有所思地对阿达说:“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段离奇的经历,如果你了解我从前的种种遭遇,就会知道,我今日的富有都是经过艰险和困苦换来的。

“我曾经为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经历了长达30年的奋斗,而每次挫折都可写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想象,可那确实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在危险艰难面前曾犹豫过、胆怯过,但是上天扶助我渡过了难关,使我顺利地到达了幸福的彼岸。

“没有昔日的艰难就没有我今日的幸福。只有经受过生活颠簸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我今日的安宁来之不易。”

听完主人阿达的故事,苦力阿达激动地站起身,说:“先生,你是真正的大丈夫,你使我懂得了幸福是由奋斗得来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两个名字完全相同的人,性格则迥然不同。富有的阿达执著、勇敢;而贫苦的阿达狭隘、平庸,缺乏挑战自我的性格。

人生目标塑造坚强性格

一位成功人士如此昭示世人:“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生命才会有价值。

有人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用竹圈去套前面地上的圆柱。学生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该站在哪儿投掷呢?”实验者回答道:“没有规定,由你自己选择。”学生们听后觉得奇怪,他们起初站在距圆柱很近的位置去投掷,成功率很高。可投了几次之后,便觉得那样做没有意思,于是,自行退到较远的位置,结果命中率自然降低。就这样一会儿靠前,一会儿靠后,学生们最终确定了最适当的位置,那就是投掷命中率约在50、左右的地方。

这个实验给我们一些启示:人们固然盼望成功,但太容易得手的事情没有挑战性,即使成功,也没有成就感。而太困难的事又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人们也不愿因此浪费精力。只有成功与失败各占一半的事情,才能引起人们的最大兴趣。同样的道理,人们在确立行动目标时,还要看目标对自己而言能否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自觉地从事活动,从而塑造出坚强的性格特征。

所谓坚强就是能够与环境抗争的性格。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能使坚强的性格有所表现。

只有强者,才能在磨难和挫折中生存,才有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才有毅力去战胜逆境而获取成功。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

第二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

第三个回答:“我既要承担生活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的幸福。”上帝给前两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

人既要承受痛苦,也要享受生活,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有个叫阿瑟的警察,在执行任务中,被歹徒用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半年后,当他从医院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的英俊小伙子却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当地政府和一些其他组织授予了他许许多多勋章和锦旗。

一位记者曾问他:“你以后将如何面对你现在遭到的厄运呢?”阿瑟说:“我知道歹徒到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在这以后,阿瑟不顾他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跑遍了整个城市,甚至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而独自去垃圾场寻找。

半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当然,阿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

很多媒体称赞他是整个城市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阿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失去一只眼睛,或者一条的腿并不要紧,但倘若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目标,那就预示我们已失去了一切。

想办法使自己更坚强

人生的任何转变都会促进个人的成长。

在个人成长而有了理想之后,还应该再想一想为实现理想必须做些什么,然后确定想做哪种人。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一位拳击手参加比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败给了对手,和冠军奖杯擦肩而过。

拳击手找到自己的教练,一招一式地将对手和他搏击的过程演示给教练看,并请他找出对方招式的破绽,以便于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

教练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拳击手挠破头皮,也无法使地上的线变短。无奈之下,他只得转向教练请教。教练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短了许多。

教练说:“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想办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拳击手此时才恍然大悟。

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也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和征服。只有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知识、智慧和实力上全面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样,从前的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耐磨的性格使人能经受很多打击

人生如同一个舞台,而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所担任的角色,必然要经过各种人生演绎的考验。

坚持自己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地拼搏进取,就一定会迎来别人的掌声。

张余福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

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5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20世纪80年代,农田开始承包到户。张余福把一块水洼建成池塘来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

他只好无奈地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别人的笑柄。在他人眼里,张余福是个想发横财但又愚蠢的人。

事后不久,张余福听说养鸡能赚钱,随后便向亲戚借了900元钱,养起了鸡。

可是一场洪水过后,鸡患上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9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只靠5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可谓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张余福的母亲因受不了这个打击,竟然忧郁而死。

后来,他又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直到35岁时,张余福仍没有娶到媳妇。即使离异的女人也看不上他。

张余福只有一间土屋。土屋很旧,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中倒塌。一个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被人看不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

不料,驾驶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人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一个残疾,而那辆拖拉机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做废铁卖掉。

人们都说张余福这辈子完了。

但谁都没有想到后来的张余福却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上竟有一个亿的资产。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

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在困难面前一次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开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随后他的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

他说:“即使有5个人在场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于是,人们记住了这段绝妙的对话。这样的人在困难面前使终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只要他还有一条求生的生命……

有毅力的人能成大事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意志刚强、坚韧执著、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而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的人,无法做到善始善终,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由此看来,毅力就是善始善终的首要条件。没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只有毅力,才会帮助人们最终走向成功。

毅力,这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奋斗目标,而没有毅力到达目标的人,远不及那些有毅力的人大有作为。

取得成功的人不仅在于他们超人的智力,还在于他们那超人的毅力。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无所建树,值得悲哀的不是自己没有选准目标,而是自己没有坚持到最后的毅力。

世界上只要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兢兢业业、不骄不躁、踏踏实实,既不在同事间过分表现自己,也不在暗地里向领导伸手要好处,而是耐心等待机遇,在水到渠成时自然而然地得到提拔重用。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前程如同树上的青枣一样,由小到大,由青到红。只要自己有毅力,那么生命的果实就一定会红的。

正确的人格造成好命运

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不可否认,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也可能遭遇厄运和不幸。但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宁可遭遇厄运和不幸,也绝不会放弃高尚的人格,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才保持高尚的人格。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文章讲道:扶风之地有个姓马青年,他说自己十五六岁时曾与许多孩子在凉亭玩耍。有一天,忽然从天降下一个奇妙的姑娘,周身光芒四射。她披着内有白色花纹的青色风衣,头上戴着一顶一步一晃的“凤冠”。那些富家子弟见了很是骇然,然后是喜悦,渐渐地向她围拢过来。

这个姑娘板起脸孔,大声训斥道:“你们不得胡来、我原来住在玉皇大帝的天宫,往返于星辰之间,呼吸的是阴阳精气。我鄙薄蓬莱,轻视昆仑,都不屑于到那里去。玉帝认为我太狂妄,把我贬下尘世,七天之后我自当返回天宫。今天,我虽然含辱跌落于尘世,但决不能与你们同流合污,你们再这样,回到天宫后,我必降罪于你们!”众人听她这番义正词严的话,都给震慑住了,面面相觑,一个个地溜掉了。

这个姑娘随后走进了一座佛寺。7天后,她取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呼出的气变成了缤纷的云彩,然后她把风衣翻过来穿好,刹那间变成了一条白色的龙,飞腾直升天空,不见了踪影。人们不清楚她到底去哪儿了,都觉得十分奇怪。

故事结束了,柳宗元在文章最后写道:“假如这位神女被贬落尘世后,心灰意懒,对前途毫无信心,必与世间污垢同流,苟且偷生。那样,只有在凡间了此一生,岂不可惜!”

这则故事是一个寓言,但以此为镜,可以折射出做人的真实。就像在灾祸中必须镇定自若一样,人在不如意的困境里也要保持人格的健全,决不能丧失信心,随波逐流。若在恶劣环境中沉沦,无异于降低了生存的境界,更不要说提升人生的质量。

徐悲鸿19岁时到上海去谋生,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1年,他到法国去留学,有个外国学生向他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进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爱国心强烈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看最后我们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徐悲鸿进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既学习油画,掌握人体素描的技巧,又研究马的生理结构,画了一千多幅活马速写。在校头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费拉蒙先生的好评。在多次的竞赛中,他都获得第一名。1924年,他在巴黎举办了画展,所创作的油画《潇声》《琴课》等,轰动了当地的美术界。那个曾经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要有高尚人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心胸要宽厚,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不能刚愎自用。

2、要有开创性,能扩展事业,不落于人。凡事要当仁不让,要勤劳。

3、要说话算话。人无信则不立,人除了要守信用之外,还要坚守道义。

4、要能够担当。古人说,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不足以存。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失误,不足以亡。

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高尚的事业。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高尚的命运。

学会听取劝告

战国时,秦国国富民强,气势最盛。秦武王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一位谋士见势不妙,便向武王进言道:“《诗》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凡事要坚持到最后。今天的霸业是否能成,还得看各方诸侯是否出力。然而,大王现在就沾沾自喜,以骄色见人,而忽视图霸的准备,若让他国知道了,受诸侯攻击的恐怕非楚而秦了。”秦武王没有听取意见,他虽精于政治,其霸业也却只维系了短短的4年。

有一分谨慎就有一分收获,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丢失。

许多人在办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就容易疏忽。生活中不是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教训吗?很多困难的出现,还不是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吗?如果不想失败,处事就要谨慎。尤其在事情进展到尾声时切记疏忽大意。

在施政方面,真正做到居安思危的,要数唐太宗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