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我最想要的常识书
3457600000029

第29章 科学常识(1)

飞机拉的尾烟不是烟

在地上看,天空有飞机飞过,后面总有云一样的尾烟,飞机拉的尾烟不是烟,而是水汽。飞机飞行时留下的痕迹是飞机排出来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航空飞行界和航空气象学上称之为飞机尾迹,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飞机拉烟”。

按成因,飞机尾迹可分成废气尾迹、空气动力尾迹和对流性尾迹。废气尾迹又可分为废气凝结尾迹和废气蒸发尾迹。

在以上的各种尾迹当中,人们最常见的是废气凝结尾迹。飞机飞行时消耗大量的燃料,所产生的水汽和部分热量随废气排出飞机体外,进入大气层,并与周围环境空气迅速混合而形成凝结尾迹。

环境空气温度高时是不利于凝结尾迹形成的,只有当环境温度相当低(通常在一40℃以下)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

飞机尾迹出现的季节变化不很明显,总的说来,冬半年出现的次数多于夏半年。尾迹层的厚度平均在1~2千米,下限高度冬季最低,夏季最高。

有机玻璃不是玻璃的一种

有机玻璃具有很多的优良性能,这使它的用途极为广泛。除了在飞机上用作座舱盖、风挡和弦窗外,也用作吉普车的风挡和车窗、大型建筑的天窗(可以防破碎)、电视和雷达的屏幕、仪器和设备的防护罩、电讯仪表的外壳、望远镜和照相机上的光学镜片。

用有机玻璃制造的日用品琳琅满目,如用珠光有机玻璃制成的纽扣,各种玩具、灯具也都因为有了彩色有机玻璃的装饰作用而显得格外的美观。

有机玻璃与普通玻璃看起来像是一家人,事实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家。普通玻璃的“父亲”是硅酸盐,但有机玻璃的“父母”

却是****、甲醇、硫酸以及氰化氢。有机玻璃的真名字叫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个名字念起来相当别扭,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因此人们笼统地把它叫做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性格一般比普通玻璃倔犟得多。它的密度尽管比普通玻璃小一半,但不像玻璃那样容易破碎。它的透明度很高,晶莹剔透,并且具有很好的热塑性,经过加热,就能任意把它塑成玻璃棒、玻璃管或玻璃板,正由于它有惹人喜爱的外貌以及性格,所以它的用涂很广。

高度透明性。有机玻璃是目前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透光率达到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

机械强度高。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万,是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形成分子的链很柔软,因此,有机玻璃的强度比较高,抗拉伸和抗冲击的能力比普通玻璃高7~18倍。

重量轻。有机玻璃的密度小,同样大小的材料,其重量只有普通玻璃的一半,金属铝(属于轻金属)N43%。

易于加I。有机玻璃不但能用车床进行切削,钻床进行钻孔,而且能用****、****等黏结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也能用吹塑、注射、挤出等塑料成型的方法加工成大到飞机座舱盖,小到假牙和牙托等形形色色的制品。

子弹肯定比声音“跑”得快吗

子弹和声音谁跑得快?一般的枪弹射出口时,子弹的瞬间速度通常为710一1000米/秒,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为340米秒,于是便有人说:“子弹的速度是声音的2倍多,因此肯定子弹比声音跑得快。”结果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一定。因为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发生变化。

第一个阶段,从子弹离开枪口到600米内的距离,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50米/秒,子弹跑得比声音快得多,遥遥领先。在这段距离里,如果听到枪声,子弹早已越过了你,飞到前面去了。

第二个阶段,从600米到900米的距离里,由于空气的阻力使子弹的速度减慢,子弹已经不及声音跑得快了,这时,声音逐渐赶了上来,两个赛跑者几乎肩并肩地到达900米的地方。

第三个阶段,在900米以后,子弹越跑越慢,声音后来居上,终于超过了子弹。距离1200米的地方,子弹已经精疲力竭,快要跑不动了,声音却远远地跑在前面了。这时候,如果你听到了枪声,子弹还没到你的面前哩!

由此推出,距离大于900米后声音要快于子弹。

钻石是矿石中孕育而成的吗

所有的钻石均是在地壳深处经高温高压条件形成的,经火山喷发带至地表。

钻石在地下160~480千米处形成。大部分钻石被发现位于一种称作“金伯利岩”的火山岩中,这种岩石埋藏于火山活动依然活跃的地带。其他任何被直接发现的钻石,都是经其他作用而直接从原始的金伯利岩中分离出来的。

世界上产钻石的国家有20个。南非是第五大钻石生产国,前四位依次是:澳大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博茨瓦纳共和国和俄罗斯。

月球上其实有水存在

1994年,人们从月球无人探测器发回的信息中,惊奇地发现在月球的南极可能存在冰层。这消息对太空学家来说,无疑是个大喜讯。

因为月球水的存在,对未来开发月球来说,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1998年1月,美国无人驾驶的“月球勘探者”号飞船发现,在月球的北极和南极都存在水冰。不过,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形成厚厚的极地冰盖,而是以非常低的浓度和月球尘土混在一起,贮存在南北两极的大量陨石坑的坑底。据专家估计,在月球北极区,月球共有水1lOO万~3.3亿吨。

月球水冰的发现,大大激起了人们开发月球的热情。

不过,月球之水和我们地球上的江河湖海中的水,在性质上大不相同,因此,要开采这些月球水并不容易。它不仅不是液态水,而且和普通冰也不同。已知月球的两极地区,温度低至零下200Y: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冰冻结得坚如磐石,硬似钢铁,并早已与周围混生的沙壤一起固结成真正的岩层,其硬度比起花岗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低的温度环境里,冰的物理性质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没有适应这一特殊低温环境的技术措施,开采月球之水真是无可奈何。

天空不是蔚蓝色的

当雨过天晴,人们会发现,天空异常湛蓝,那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越是晴朗,蓝得越澄澈。也许有人会想大气里面可能包含着一种蓝色气体,或者大气本身就是蓝色的。

其实不是这样,大气中并没有什么蓝色气体存在,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天空的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经过大气分子和其他微粒的散射作用所造成的。

我们知道,太阳光的主要部分是由七色可见光组成的。太阳光波进入大气圈以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冰晶、水滴等,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是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每一个大气分子和微粒就变成了一个散射光的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出散射光。

在太阳光谱的可见光波中,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波因散射小,所以透射力最强。它们能透过厚厚的大气层,并保持原来的辐射方向,而波长较短的紫、蓝、靛等颜色的光波最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出来。

这样一来,光波的分离作用就此发生,而使天空呈现蔚蓝色。

但是蓝天的高度是有限的,超过1万米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主要是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就越小。

海水的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原始的海水并非一开始就充满了盐分,最初它和江河水一样也是淡水。但是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每年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其中部分水分通过大气运动输送到陆地上空然后形成降水再落到地面上,冲刷土壤,破坏岩石,把陆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带到江河之中,江河百川又回归大海。

这样,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便成了溶解一切盐类的收容所。而在海水的蒸发中,收入的盐类又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海洋之内。如此周而复始,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海水也就变得越来越咸。

指南针-定指向正南方吗

大家都知道指南针指向南方,可是,用指南针真正测一下,却发现指南针并不指向正南方。许多观测表明,指南针两端不是指向地理上的南北极,而是在偏一点的地方。

指南针是依靠它具有的磁性来指示方向的。地球是一个具有磁性的物体,它有磁性相反的两个极: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这南、北磁极靠近地理的南北两极。指南针的两端也是两个磁极,磁极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所以指南针的两端分别被地球两个磁极吸引,表现出近似南、北的两个方向。这就像地心有一根巨大的磁棒,不过,这根磁棒并没有完全和地球的南北轴重合,所以,当磁针由于受地球磁性的吸引而指向磁极的时候,就与真正的地球南、北极有了一个角度的差异。

近年来,有些科学家还发现:两个磁极的性质还发生过多次颠倒互换,7600万年来,这种颠倒就曾发生过100多次。譬如,距今最近的磁极颠倒事件,发生在2万~3万年前。再譬如,最近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云南元谋猿人发源地的地层时,确定在158万~312万年前,曾经有过11次磁极颠倒事件。这使一些依靠磁极辨别方向的动物灭绝,一些动物由此改变了生活的习性。

海与洋指的可不是同一回事

平常,人们把海和洋合在一起叫海洋,认为海跟洋指的是同一回事,其实海和洋是有区别的。洋一般远离大陆,由半岛、岛屿、群岛同海划开,水域面积非常广阔,水深超过2000米。洋水的性质是比较稳定的,盐度一般稳定在1000克洋水溶解的盐类在35克左右,变化很小;大洋水呈蓝色,透明度高,有独立的运动系统,不受大陆的干扰。例如,亚洲东部,以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一线把洋和海划开,东面为大洋,西面为大海。

海是海洋靠近大陆的部分,内侧是大陆,外侧是大洋,中间以群岛、岛屿为界,水深在20007长以内,面积比大洋小得多。温度、盐度受大陆影响大,经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盐度普遍比较低。海水透明度低,没有独立系统,还有季节变化。海底地形以陆架、陆坡为主。

不过海和洋是相互连通的,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海洋”一词代表着这个整体。

但是,在美洲西海岸的广阔水域,洋和海之间并没有岛屿和群岛分布,这种情况便根据海底地形来划分,陆架和陆坡所占据的水域为“海”,海以外的水域为“洋”。

海水不只是呈现蓝色

在电视或电影中,海水是蓝色的。我们到海边,看到的也是蓝色的海滩。很多人就认为海水只呈蓝色,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北部之间,有一个狭长的海域,海水呈殷红色,这就是有名的红海。

据科学家研究,这是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和盐度都比一般海水高,非常适合一种叫蓝绿藻的海藻生长繁殖。这种藻类的名字虽然叫蓝绿藻,然而它却是一种红色的海藻,它在这特有的暖水环境里繁殖生长,年复一年,它细胞里的藻红素就把海面染成了红色。

在欧洲东南部和小亚细亚之间有一个内海,那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海水的颜色是黑色的。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一黑海。

黑海海域辽阔,但它的出口却只有一处,由土耳其海峡同地中海相连,使它形成了一个孤立的“海盆”。土耳其海峡中有的地方又窄又浅,最窄处只有700米宽,最浅处只有33米深,海水流经这些地方时,流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上层水温较高,且堆积着大量的淡水。而200米以下的海水层里,却是温度低,盐度大,上下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屏障,叫做密度沃层,它使得上下层海水不能发生交换,处于跟外界隔绝的下层海水,氧气奇缺,加上硫细菌的作用,高浓度的硫化氢体把海底淤泥染成了黑色。

“北京时间”是来自北京吗

“北京时间”不是来自北京,它来自陕西省蒲城县境内的“中国时间城”--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

“中国时间城”是由******总理于1966年3月26日亲笔批准建立的。这在当时,属于绝密档案,对外只称“3?26工程”。新中国成立前,旧中国分别设置了五个时区,即中原时区、陇蜀时区、新疆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新中国成立后,由******总理提议,我国采用以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通称为“北京时间”。从1955年起,中科院开始规划在甘肃兰州设立我国授时中心,后经苏联专家考察后,认为兰卅属于地震多发区,不适于建天文台。1958年,北京天文台建立,把兰州准备的仪器和人员移向北京,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独立建立的功能齐全的北京天文台沙河授时站。1961年,上海天文台联合紫金山天文台实用组、北京天文台沙河授时站和后来的武汉测地所时辰站组成了世界时网,研究确定我国综合时号改正数订定的方法,于1963年获得成功。从此,我国世界时服务的精度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最终,定下来建设“中国时间城”的“点”,是在陕西关中地区。陕中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千米,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196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1970年12月15日,时间城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

木化石不是木头的一种

木化石又称硅化木,属隐晶族,硬度:5.5-6.5,比重:2.65~2.66,折射率:1.54~1.55。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树木经历地质变迁,最后埋藏在地层中,经历地下水的化学交换、填充作用,从而这些化学物质结晶沉积在树木的木质部分,将树木的原始结构保留下来,于是就形成了木化石。古代的树木被包含二氧化硅的水所淹没,木头里的细胞被石英家族的石髓、蛋白石等所置换,所以虽然还保留着木头的外观,但实质上已经是百分之百的石头(石英)了。西方的神秘学家们认为,原本腐烂的木头,在经过石英置换后,竟然变成不朽的宝石,因此,认为木化石具有永恒、长寿、永生的能量特性。

小提琴琴弦是用猫肠做的吗

小提琴的琴弦不是用猫肠制成的,从来都不是。这种荒诞的说法源于中世纪的小提琴制作者。他们发现羊肠十分适合制作琴弦,而当时人们认为杀害小猫会带来霉运,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发在1750年前,所有的小提琴用的都是羊肠琴弦。羊肠必须从羊体内趁热拿出,剔除脂肪,在水中搓揉浸泡后,选择最好的部分切成带状,反复进行弯曲和刮擦,直至得到合适厚度的琴弦。

现在,制作琴弦,除用羊肠外,还引进了尼龙和金属。但一些羊肠琴弦发烧友认为,只有羊肠琴弦才能奏出最温暖的音调。

苏格兰短裙是苏格兰人发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