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伦·巴菲特全传
3454200000048

第48章 股神的黄金搭档:查尔斯·芒格(2)

正是芒格与巴菲特的合作以及高价位买进优质企业这一理论的引入,使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日趋完善,创造了伯克希尔的投资神话。

芒格与巴菲特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都讨厌那种不假思索的承诺,我们需要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阅读相关资料,这一点与这个行当中的大多数人不同。我们喜欢这种‘怪僻’,事实上它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他们经常互通电话彻夜分析商讨投资机会。

两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搭档,他们曾经创造了不少傲人的战绩。比如先后购买联合棉花商店、伊利诺伊国民银行、茜氏糖果公司、维科斯金融金融公司、《布法罗新闻晚报》等企业就是二人联手的成果,当然投资于《华盛顿邮报》,并创立新美国基金会也是二人的杰作。

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在过去40年里,伯克夏股票以年均24%的增速突飞猛进,目前市值已接近1300亿美元,拥有并运营着超过65家企业。

智慧锦言。

可以说,芒格的到来令巴菲特如虎添翼。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查尔斯.芒格,沃伦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沃伦。

智者的投资思想。

1、芒格的辛酸经历。

芒格曾经说过:“我还不知道谁可以称作是智者,如果他有着绝对充实的生活,而且不是一个博览群书的读者。”

事实上,芒格正是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知识.虽然他的人生很是艰辛.

芒格的个人生活曾经很艰难,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凄惨。他几乎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和不幸。

年轻时草率的婚姻,使他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

刚刚离婚不久,儿子泰迪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巨额的医疗费用、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折磨着他。

芒格管理的合伙投资公司遭遇了1973年至1974年的股市大跌,损失过半。

1978年,芒格因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导致左眼完全失明。

因为左眼被摘除,芒格平时总戴着一副又厚又结实的黑框眼镜。不过左眼失明这一缺陷丝毫没有对这位贪婪的读者产生任何影响。

2、广泛的阅读。

他读过的书包括《巨人》、《基因组》、《自私的基因》、《影响》、《我的生活方式》、《冰川时代》以及《费尔马最后定理》。

每天用完早餐之前,他都要读《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以及《纽约时报》。此外,他还看《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以及各种学术资料。

他看的自传足有一吨重,还有大量的叙事性材料。芒格就是通过阅读,使自己成为投资界的智者。

智慧锦言。

作为律师、商人、教育家以及投资家,芒格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他的投资纪录仅次于巴菲特。芒格以商业法律的视角审视投资这一金融领域,他懂得内在规律,能比常人更迅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任何一桩买卖。

关于价值投资。

1、芒格的价值投资。

在2002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芒格对价值投资作了更为简单地说明:“任何一个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投入的少,获得的多。投资就是先找到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企业,然后安安稳稳地坐等结果。

芒格思维敏捷,常常是妙语连珠。他还经常总结出一些关于价值投资的警句:如果你想避免一次愚蠢的借贷带来的损失,你的第一个机会就是不去借它。没有第二次机会。”

查理.芒格的关于价值投资的经典语录:

我认识一位制造钓钩的人,他制作了一些闪闪发光的绿色和紫色鱼饵。我问:“鱼会喜欢这些鱼饵吗?”“查理”,他说,“我可并不是把鱼饵卖给鱼的呀”。

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与此何其相似啊。

我喜欢资本家的独立。我素来有一种赌博倾向。我喜欢构思计划然后下赌注,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泰然处之。

一个素质良好的企业和一个苟延残喘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企业一个接一个轻松地作出决定,而糟糕的企业则不断地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择。

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本·格雷厄姆有一些盲点,他过低估计事实,而那些事实值得花大本钱投入。

我从不为股票而支付内在价值,除非像沃伦·巴菲特那种人所掌管的股票,只有很少人值得为了长期利益投资一点,投资游戏总是蕴含考虑质量与价格,技巧就是从你付出的价格中获得更好的质量,很简单。

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夏·哈萨维是一个教导性的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

所谓投资这种游戏就是比别人更好地对未来作出预测。你怎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出更好的预测呢?一种方法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个领域当中。如果你花费力气想要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情,那你尝试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而走向失败。

我与巴菲特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他总是自觉地从决策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数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

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宜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便能一本万利。

人类并没有被赋予随时随地感知一切、了解一切的天赋。但是人类如果努力去了解、去感知—通过筛选众多的机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错位的赌注。而且,聪明的人会在世界提供给他这一机遇时下大赌注。当成功概率很高时他们下了大赌注,而其余的时间他们按兵不动,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2、芒格的成功投资理论。

关于价值投资,芒格对高价格买进优质企业有独到的见解。

提到高价格买进优质企业这一理论的成功,不得不提到伯克希尔的一个转折点:买入喜饴糖果公司。

该公司的买入价高于它的实际账面价值,结果它获得了预期的成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折扣价购买的一家百货连锁店豪克斯切尔德一科恩却无所作为。

收购喜饴糖果公司的价格,相当于它的账面价值的3倍,这远远超过了巴菲特和芒格通常情况下的购买价格。但是,喜饴公司能提供上好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多年来,它给伯克希尔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芒格曾经说:如果能从大笔资本上得到高收益,也会促成良好的结果。伯克希尔在《华盛顿邮报》和可口可乐的投资即是很好的例子。

芒格的这一投资理念对巴菲特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2002年威斯克的股东年会上,芒格说:“沃伦·巴菲特承袭了本·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本.格雷厄姆在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时期,经营着一家盖革计数器公司,当时股票价格低得可笑,格雷厄姆购进的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企业.但在股票价格反弹之后获得了20%的收益。

沃伦按照这种方法投资,同样也赚到了钱。所以,虽然我已经意识到,只有购买那些能长期获得较高资本收益的大企业才是赚钱的最佳途径,沃伦却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这一观点。

“我们一直运用着格雷厄姆的基本思想,但现在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些被低估了的大企业。这一概念对本.格雷厄姆来说显然是陌生的。”

巴菲特曾经说过,“本·格雷厄姆教导学生说,要买进低价位公司,但查理却强行迫使我不再局限于此,这也是他对我真正产生影响的所在。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使我认识到格雷厄姆的局限性并且有所进步,那就是查理的头脑。他使我的视野变得开阔。”

查理一直都在强调,我们应该收购那些真正优秀的企业,巴菲特曾经这样说。过去我总是把精力放在“烟屁股”上,自然浪费了不少时间。有很多次.我看中了某一家公司,只因为它的卖出价格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但查理深谙其中的优劣,觉得那并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最终放弃了买入该公司的计划,而查理是促使我做出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长期以来他们两个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把握着投资动向。特别注意以尽可能适当的方式处理事情,以及保持公司没有负债。早期时,巴菲特总想着买进价位最低的企业。他也曾经说过,是芒格多年来不断地对他强调购买优秀企业的重要性.虽然多花了一些钱.但这是长远的利益所在。

巴菲特曾经说,他已经不再完全拘泥于格雷厄姆以廉价为根本的投资策略:“本.格雷厄姆希望一切都达到量上的合算。我却希望从未来流人的钞票这方面来看.它能达到量上的合算。”

芒格谈到过内在价值投资的原则,这是本·格雷厄姆长期以来奉行的。而与此相对的,是以较高的价格买进优质企业。

3、与众不同的芒格思想。

芒格促使巴菲特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不再只盯着那些廉价的企业.而是开始注重以稍高的价格买进那些有定价权、有品牌、经营质量高。而且持久性强的优秀企业。

巴菲特甚至抱怨自己思想转变的太晚:开始不购买那些商业贴纸公司、铝公司、纺织公司或风车公司,而是定位于优质企业的话,伯克希尔会比现在更好。

芒格常常站在投资理论系统之外想问题,他的思维与众不同,使他经常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他们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那些初步涉入、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如先从指数基金入手,因为它们是由公共机构管理,个人化的因素少一些。一个投资者应当掌握格雷厄姆的基本投资方法,并且对商业经营有深入的了解,并要树立一个观念:对任何价值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价值载体之间的优劣,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知识架构。”

芒格大体上同意“市场是有效率的”这种说法,“正因如此,成为一个聪颖的投资者就尤其艰难。但我认为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因此这个部分的有效性就能够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令人咋舌的投资纪录很难实现,但绝非不可能,也不是金字塔顶尖的人才能做到,我认为投资管理界高端30%~40%的人都有这个潜力。学院派赞美多样化的投资理念,这对优秀的投资者是一个伤害。伯克夏风格的投资者极少尝试多样化。学院派的观点只会使你对自己的投资纪录与平均水平相差不远、感受好一点而已。”

芒格认为,有时投资会使人逐渐丧失理智,因此,不断保持自己的理性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会把450亿美元随便撂在那儿,但你必须能判断出那个高科技股票直蹿云霄的癫狂时刻并控制自己远离。你挣不到任何钱,但却可能幸免于灭顶之灾。”

“对于被动式投资者而言,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他们有不同的亲和特质。有些是可信赖的,比如美国市场,有些则充满不确定风险。我们很难量化这种亲和特质和可信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就自欺欺人。这很危险,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这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芒格认为,从一大堆官方的经济数据中根本无法清晰判断美元与欧元之间汇率走向这样的复杂问题,“经济学家斯坦恩曾说过,如果某些事物不能永远长存,那么它终究会停下来。”

芒格认为,深刻理解怎样变成一个卓越的投资者,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经营者,反之亦如是。“沃伦经营产业的方式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敢打赌我们一半的生意巴菲特都不曾涉足,但这种轻松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绩效却有目共睹。巴菲特是一个从不介入微观管理的优秀经营者。”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体验:“许多智商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性情缺陷。我认为优秀的性情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4、芒格的贡献。

芒格在某些方面很像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比如他们都很崇拜一个偶像,那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众所周知,富兰克林是美国19世纪最优秀的作家、投资者、科学家、外交家和商人,还对教育及公益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很显然富兰克林的很多思想影响了芒格,比如一定要变得富有以便为人类做出贡献。“富兰克林之所以能有所贡献,是因为他有资金自由。”他说,“我常想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而不愿死得像一个守财奴一样。但有时,我离这样一种思想境界还差得很远。”这坚定了芒格的信念,他深知要为人类做出贡献,就一定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财富,而要真正地富有,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

他和巴菲特共同缔造了伯克希尔这个如今企业界、投资界的楷模。对于社会,他也有鲜为人知的贡献:

他在多年前发动了那场使堕胎在美国合法化的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

1989年他给美国储蓄机构团体写了一封信,抗议该组织不支持储蓄和信贷业的各项改革并于当年退出该团体,此举引起强烈反响。不久,储蓄和信贷业爆发了危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丑闻之一。

智慧锦言。

芒格说过:“我和巴菲特总是不由自主地对人们趋之若骛的事情表示怀疑。很早以前,当我明白拥有某种性情可以使人成功时,我就努力强化这一性情。就金融业来说,性情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智商。做这一行,并不需要你是个天才,但确实需要你具备适合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