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才女的爱情往事
3452000000001

第1章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1)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人们知道徐志摩的时候,便也知道了林徽因。大家总是在说,他们一个才子,一个佳人,只是偏偏相遇的不是时候。然而林徽因的一生,与徐志摩的交集仅仅只是风月杳然,转瞬即逝。关于她详尽的故事,还得慢慢说起。

1904年6月10日,那个叫做“林徽音”(后来改为林徽因)的女婴降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的一所普通住宅里。那真是一个大家族,她的母亲是她父亲的第二任夫人,即之前人们所说的“妾”。她的母亲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普通女人,这个女人在她的生命里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倒是她大姑母的到来替代了母亲的位置。

童年时候的林徽因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但是由于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也算是小妾,因此她是庶出。在那个大家族里,林徽因起初并没有什么地位,她与妈妈以及妹妹一直饱受大娘的欺负和打压。直到1909年,她5岁的时候,搬到了蔡官巷的一所宅院里,和一群表兄弟、表姊妹住在一起。这里就是她祖父的大院子,当时她的姑母也在这里居住,并且给她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在这所大宅院里,她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无忧,同时也产生了大户人家少爷小姐的优越感。她的大姑母即使出嫁之后依然常年住在这个大宅院里,因此对她的教育一直督促得很紧,这无疑给林徽因后来具有扎实的学识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林徽因从小就是一个很好强的人,也许是家庭原因,也许是个人性格的原因。等到她逐渐长大了之后,便显露出了超群的才气。当常年在外奔波忙碌的父亲回到家里,发现她不仅能够很好地料理家庭琐事,而且还才华横溢,便决定要好好培养她。更为重要的是,林父还带她认识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那一年,林徽因只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青春少女。

1920年春天的时候,她的父亲要去英国讲学,便带着她一起去了英国,于是她在那边读中学,并且度过了幸福的少年时光。更为幸福的是,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个对她的写作生涯影响特别大的人——浪漫诗人徐志摩。他们一起在国外的日子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那仿佛只是文学作品里才能够看到的。多情的诗人遇见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便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他甚至愿意为了这个十六岁的少女,坚决要与自己尚在怀孕的发妻张幼仪离婚,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作为父亲,林长民虽然没有直白地表明同意他们交往,但是也没有提出反对。然而,当林徽因与徐志摩已经到了谈论婚嫁的阶段,林长民便把女儿带回国了。他们先从英国到法国,然后再乘“波罗加”船回到上海。一回到上海,梁启超便派人把林徽因接回北京,并且进入培华女中继续学习。即使回国之后,徐志摩依然没有放弃追求林徽因,于第二年春天,到柏林与张幼仪进行见证离婚,随即马上回国找林徽因。可是那个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已有婚约在身,只是还没有到最后的定局而已。

林徽因在出国之前便与梁思成见过面,诗人与才女不仅相识晚了一步,而且当他终于为她抛弃妻子展开疯狂追求的时候,才女也已为他人的未婚妻。这不是命运的捉弄是什么?

1923年5月,梁思成因为骑一辆摩托车在路上被一辆大轿车撞倒,并且左腿被撞断了。自从他住进了协和医院之后,林徽因就经常到医院去探望他,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7月份梁思成出院之后,被断定已经留下了终身的残疾。那段时间,林徽因经常参加新月社的一些文学、游艺活动。她在诗歌方面的造诣,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徐志摩的调教。

1925年12月,在军阀混战之中,林徽因的父亲被流弹打死,从此之后林家便没落了。那个时候,林徽因跟梁思成在国外进修学习,两个人的婚事于1927年12月18日,由梁启超在北京“行文定礼”,并于1928年3月份在加拿大温哥华完成婚礼。他们结婚之后,便一起到欧洲游学,参观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算是门当户对,一个郎才,一个女貌。虽然梁思成因为那次车祸留下了病根,终身残疾,但是林徽因依然没有嫌弃他,并且两个人还相约一起把中国的建筑和艺术发扬光大。

出身大家庭的她,在突然之间失去了最后的依靠的时候,显得十分脆弱无助。但是她又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无助感。在那个年代,因为是庶出,所以根本不会被人重视,因此她本身会有一种弱者的感觉。她是那么渴望自己变强变大,她在内心里不断地想象自己强大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了。好在还有梁启超、梁思成父子对她的提携和帮助,并且作为一个丈夫,梁思成十分尊重她,给了她许多自由和空间。他们相处得也十分融洽,过得很幸福。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苦苦追求,在文化界里闹得沸沸扬扬。可是林徽因依然没有接受他,因为她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婚姻,她知道她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男人。女人和男人的很多想法总是不太一样。诗人追求的是浪漫与艺术,而女建筑家则是把艺术跟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何况她身边还有一个志同道合、对她呵护备至的丈夫。

在林徽因的眼里,徐志摩就是她的文学导师,是他把她引入诗歌的纯美世界,也是他打开了她懵懂少女的心。然而那都只是崇拜和钦佩,并非爱情。

对于徐志摩的事情,梁思成还是有所了解的。于是婚前,他曾经这样问过林徽因,他很认真地说:“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一点都不畏惧,坦诚回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作为才女,林徽因无疑是一个口才很好的人,她善于把一些不好的话题巧妙地转移掉,然后留下美好的。她一点都不虚伪,就那样真诚地流露出自己对梁思成的爱恋以及承诺,并用漫长的一生对那个问题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他们结婚之后,梁思成曾经用诙谐的语气悄悄地跟身边的朋友倾诉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梁思成同样是一点都不掩饰自己对林徽因的深情爱恋。他们一个是“梁上君子”,一个是“林下美人”,两个人的结合真可谓是“天作之合”。很多人在看他们甜蜜婚姻的时候,总是会不知不觉便把它跟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同样是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坚不可摧。

人们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上帝给了你美貌便不会再给你才华。然而,林徽因兼具二者于一身,不仅貌若天仙,而且才华横溢。其实她幼年受辱的经历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另外,林徽因年轻的时候,父亲的离世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那仿佛是一夜之间,没有了顶梁柱,林徽因变得孤苦脆弱。就这样,她常年游历于国外,饱受风霜雨打,逐渐变得强大,并且更加富有魅力。她是一个追求个性、十分自我的女人,一点都不做作,亦不矫情。她待人真诚,并且谈吐高雅。因此,她身边有很多非常聊得来、交往颇深的朋友。可以说,她早年有所缺失的亲情,在友情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1930年冬,梁思成和林徽因从国外回到国内工作,就住在北京北总布胡同3号,而且当时,他们夫妇俩就以知识渊博、修养颇高而著称于中国文化圈,因此常常有人慕名而来,到他们家里跟他们一起探讨学术文化研究,其中包括徐志摩、萧乾、张奚若、钱端升、周培源、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邓以蛰、陶孟和、李济、沈从文等许多文化名人和资深学者。冰心还曾经在她的一篇连载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有过关于那些十分美妙的下午茶座谈会的描述,虽然带有一定的影射和嘲笑讥讽,但是这无疑还是十分吸引人的。自此,梁思成夫妇家的下午茶便成为赫赫有名的“太太的客厅”文化沙龙。那里长年累月聚集了很多文化界的名人,开展了各种文化沙龙活动。

其实当时在北平,像这样的文化沙龙还有很多,比如说周氏兄弟的“八道湾和老虎尾巴”、胡适的“米粮库四号”、沈从文的“达子营”、徐志摩的“石虎胡同”、冰心的“中剪子巷”、凌叔华的“史家胡同”等等。那个时候这些小型文化交流中心都各自有各自的独特魅力,但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妻二人刚开始的这个“太太的客厅”无疑是最有名,也最有凝聚力的交流中心。就是在这里,他们进行了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或者针砭时弊,或者谈古论今,又或者只是就某个作品长久而深入地讨论……很多人在听了林徽因的一些充满智慧的见解之后,都对她赞赏有加,如果在场的人谁能够得到她的夸奖更是会让所有的人都欣羡不已。

每一次的沙龙,都是由她来主持,内容丰富多彩,让人收获很多。在场的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无不佩服她的才气与修养,有的男人甚至悄悄暗恋上了这位美貌佳人。

有一次文化聚会,徐志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人,让大家颇为震惊。此人就是著名的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他被称为中国的“逻辑学之父”,是中国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开山祖师。金岳霖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于英国、美国,还曾经游历欧洲各国,吸收了大量西式文化。他是一个生活偏于西化的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谈吐充满智慧和幽默,吸引了在座的不少人。他知道大家对枯燥的哲学也许没有多少兴趣,便不怎么谈论哲学,相反,他谈了很多关于文学艺术以及他知之甚少的建筑方面的话题。

1924年,金岳霖正在欧洲游学,其中与他同行的还有他来自美国的暧昧女友Lilian Taylor,她的中文名字是秦丽莲。第二年,金岳霖游学结束后便回国,而那个秦丽莲也跟着他来到了北京。她很喜欢金岳霖,并且对中国的婚姻、家庭生活充满浓厚的兴趣以及向往,她还曾经跟金岳霖倡导过婚前试婚,即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前,通过家庭内部来体验感情生活。1926年,在清华教书的金岳霖便与秦丽莲住在城里,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同居生活非常纯净,就只是平时的家庭琐事而已,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发生。

金岳霖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一样,即便他的生活习惯都极其富有绅士化。这个天真无邪的哲学大师竟然在自己家的庭院里养鸡,而且与鸡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即使鸡啄食碗里的食物,他也不打不骂,还傻笑不停。不仅养鸡,他还喜欢斗蛐蛐,并且在家里的角落摆了很多花纹十分漂亮的蛐蛐罐。

然而这样一个天真而富有情趣的大师,也在遇见林徽因之后便开始陷入感情的旋涡,仿佛再也看不见外面的世界。自从那一次被徐志摩带去参加文化沙龙,并且遇见林徽因之后,金岳霖一回来便把秦丽莲劝走,让她回美国去了。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无可抑制地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如此强烈的感情,让一直以理智著称的逻辑学大师也变得不理智,甚至做出一些让人看上去丝毫没有逻辑的行为。

金岳霖卷着铺盖,拎着铁锅,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搬到了林徽因夫妇居住的那个胡同里,与他们住在同一个院子。他住在后面的小院,他们住在前面的大院。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命运,只是他遇到她的时候,她身边已经有了一个能够把她照顾得很好的人。相逢太晚,至少总比不相逢来得好一些。更何况金岳霖又是一个极为乐观豁达的人,哪怕只是住在她身边,感受她的气息,他都觉得是极其幸福的。这便是他“择林而居”的目的,不为得到,只是为了远远地守望。

一生最爱不能知,唯有身后远望

之后的一段日子,梁思成经常在外面奔波考察,很少在家,恰逢林徽因怀着身孕,行动不便,再加上孕期综合征,本身体弱多病的她整个人心情都不怎么好。而住在后院的金岳霖则每天都会来到她床前细心照顾她,给她讲笑话,逗她笑,并且还和她一起聊聊共同认识的朋友。其中他们聊得最多的便是有关徐志摩的一切。那个时候徐志摩刚刚出事不久,作为他的生前挚友,他们两个人对他的突然离世十分难过。因此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常常谈起他,关于他的诗歌创作、文学理念,乃至他的个人脾性。

说来也真巧,徐志摩把金岳霖带来梁家,引荐给梁家夫妇,并且在这之后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挚友。但是在他把金岳霖带来不久之后便因飞机失事不幸身亡,这或许就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徐志摩生前对林徽因的浓情挚爱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消失,反倒是后继有人,又来了一个更加深沉地爱慕她的人。那段时间的金岳霖,可以说不仅在扮演着一个合格的钟子期,同时还兼具父亲、爱人、保姆于一身。他不仅要宽慰挺着大肚子的林徽因,以免她动了胎气,同时还要负责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并且还担任起小再冰的玩伴。每天,他的日子都过得忙忙碌碌,却又很充实。

在金岳霖的悉心照顾之下,林徽因心情好转,身体也渐渐好转。但是她的感情却又遇到了困扰:面对眼前这个谈吐风趣、儒雅博学的哲学家,她渐渐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潮水,如今它们已经在她的内心里澎湃翻滚,她已经渐渐爱上他,莫不说是爱,却也是一种依恋和欣赏。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相逢,并且从此交织在一起。即使不是爱情,也已经像亲情一样浓郁而无法分辨。作为一位女诗人,她是向往那种轰轰烈烈的极端的感情,至少也是曾经渴望幻想过的,但她又是一个本性善良而且知恩图报的柔弱女人,她极为理智并且清醒地控制住了自己对金岳霖的情愫,并且一直把它美好地珍藏在心底,不去破坏,亦不去改变。

面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不忍心去伤害;面对哲学家深挚纯净的爱情,她更不忍心去玷污。因此,聪颖明智的林徽因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最后谁都不伤害,但是也许却苦了她自己吧。

越是不想做选择的人,越容易遇到非要你作出选择的难题。而这个问题刚好是一道只有两种结果的难题。总觉得无果,想置之不理,可是过后却很容易发现自己无论时过多久,始终要作出选择。

出身于大家庭,并且受过最好的教育的林徽因,一直摇摆于情感与道德之间,她所受到的精神束缚,从来没有轻易表现出来过。她只是努力地去控制自己,一直在压抑自己——为了自己爱的人,同时也为了爱自己的人。如此的深明大义,如此的冷静抉择,不知道究竟要有多少勇气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