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3439000000012

第12章 画框里的七里坪(1)

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从城市高密度、高污染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拥有深得前人精髓、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宅、院,归属感、安全感与私密性都得到保障,生活才能始终处于悠然、恬淡、清雅的状态。半山林居,传递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和谐、清寂、安宁气质。

发现七里坪

2008年之于我是悲喜参半的一年。悲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让我亲身体会了灾难之痛。喜的是第一次前往闻所未闻、从未涉足的一方领地,却意外又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并未受到地震伤害的地方。我通过自己的笔向仍处于惊悸中的人们传达了一个讯息,那就是,一个名为七里坪的避暑天堂,正张开它沉稳有力的臂膀,欲接纳饱受惊吓的众生,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

过去我多次游峨眉山,总是在零公里处就转道去了雷洞坪。众所周知的风景向左,一个隐秘的人间仙境向右,仅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便可发现,我却全然不知。直到2008年初,我驱车驶上乐峨快速通道,从苏稽立交桥到高山铺收费站之间一共两百多根的醒目路牌广告,又是一个左和右的关系:路左是一个个惊人的大问号,路右则是一个个“七里坪”的汉字组合。这一路所见引发了我脑海里更大的问号与猜想:七里坪是个什么地方?七里坪究竟在哪里?

大震之后,人们更渴望安宁的心灵栖居。到哪里搁置疲惫的身体?顺着乐峨快速通道那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我一路朝着秀甲天下的峨眉半山而去,在峨眉山风景旅游区进山口零公里处转个方向,绕着整洁平坦的盘山公路曲折而上,车行3.5公里左右,七里坪就在峨眉山北部,在那云山雾罩中若隐若现。

七里坪曾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盲点,那里的上百户山民一直过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山野生活。一条蜿蜒的小河自山顶而下,清澈见底,养育着沿河两岸的村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群山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和秘密。云雾缭绕、隐隐约约的大台地,就是不久的将来渴望放飞身心、度假安居的人们梦幻的理想栖息地。

我激动不已,不仅是为汶川地震后发现这样一处仙居而激动,更是为我能预见一个崭新的、佛光庇佑的安全避暑岛屿即将横空出世的盛景而激动!

据专家考证,地球北纬30度是一条神秘又奇特的纬线,它的周围汇聚了众多文明之谜:金字塔、百慕大、三星堆……七里坪机缘巧合处于同一纬度之上,平均海拔约1300米,属峨眉中山区,位处凉山山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区域,为盆周山地地貌,区内地势整体为西南高北东低。虽行政区划在洪雅境内,却一直处于峨眉金顶佛光的佑护之下,因而自带三分仙气、七分柔光,集千年造物之精华,蕴含中国传统地理之大和大美,凝聚成今日稀缺的天造人间仙境。

发现七里坪,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就像一件绝世精品,总有见诸阳光的那一天。养在深闺的七里坪,披着一袭薄如蝉翼的纱幔,抖落一地的晨风与清凉,变幻着各样的身姿,超凡脱俗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虽然七里坪过去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原生态村落,但它又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村落。环绕七里坪周围,展开的是一幅生动的布满自然遗产人文盛景的人文地图。距七里坪约23公里是有着古朴民风民俗的高庙古镇,毗邻的是高鹿古镇、柳江古镇,有着典型川西民居风格的曾家大院吸引着无数前来游玩的人们;距七里坪约65公里是有望成为“中国生态第一县”的洪雅县城,距七里坪约32公里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七里坪,其实是峨眉山、乐山大佛、洪雅瓦屋山森林公园和雅安周公山等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线上的重要连接点,而七里坪就在这片被称为“大峨眉旅游地区”的核心地带。

七里坪避暑天堂的出现,填补了大震之后西南地区避暑休闲度假的空白。从此,一个千百年来隐藏在峨眉山身后的云中仙境被世人关注惊叹,一场新的居住革命,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自峨眉半山七里坪悄然起程。五年来,随着七里坪度假置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引领人们前呼后拥地踏入,一座国际旅游度假新城也随之在世界双遗之地、佛光照耀、风和景明的峨眉半山拔地而起。

在中国,有广袤的乡村和山地。乡村仍然保留了传统农耕大国最多最真实的文化基因,“渔樵耕读”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厚重情结;“山”塑造了华夏独有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乐山乐水”是中国比德自然的文化传承;由邑至郊,由郊至野,千百年与“山”的对话和磨合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山居文化与山地情感。在半山居住,不论是静静地守望,还是亲身玩赏,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隐而不闭、回归自然,平心静气、益寿延年。多少深藏的秘密和个中玄妙被破解。七里坪就是一扇打开半山生活的门和窗。当我们发现它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会走进这道门,推开这扇窗,用身心去体验人居、神居和仙居;感悟蜀乡情结和闲雅清风,从精神到思想,返璞归真。

七里坪台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沈括,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以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涉猎天文、气象、历法、地理等几十个门类,写成传世之作《梦溪笔谈》。而今日的七里坪台,则是现代梦溪笔谈的探索源头,是另一部自然人文科学大书。今日的“沈括”无须自筑梦溪园,有七里坪山居体验,可以写就多少《梦溪笔谈》。

七里坪因其海拔高度1300米左右,多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6℃~24℃,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日照1000小时,年降雨天数为185天,雨季期在4~9月。这一串看似枯燥的数字,却是七里坪气象的真实写照。

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滋养了茂密的植被;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给予的是别样的感受;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少霜雪,正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堡里待久了的人们最渴望的。春季,七里坪的气温早早开始回升;秋季,七里坪天高云淡的景致,勾起多少美丽的惆怅;冬季,七里坪银装素裹,又给人分外惊喜。最值得一提的是夏季,有人分别在青城山、银厂沟、成都城区、乐山城区、七里坪等几处进行同一时段的温度监测比较,结论是,七里坪气温比成都、乐山城区同一时段低5℃~8℃,比青城后山低3℃~4℃。

夏季如春。最适宜人体的温度,可遇而不可求,但七里坪正好拥有,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

同样的暑夏,清晨的七里坪烟雨朦胧,整片大地被雾气笼罩,时隐时现,若有若无。雾气时而在成片的楠竹梢上“栖息”,时而在山间轻盈地舞动裙袂。漂浮的云彩游移的是一种心情,勾勒的是一幅变幻莫测的水墨图。如果你起得再早一些,在七里坪看日出,初阳就像一位清纯的少女,从金顶背后缓缓地露出羞涩的面容。待到晨曦渐散,红霞满天,便又是一个万里晴空的好天气。行走于七里坪低缓的坡道上,脸是干净的,眼睛是干净的,鼻孔是干净的,就连心也被凉丝丝的空气淘洗得干干净净。

七里坪的东面,则是一个很深的山谷,最深处与台地落差达六七十米,惊险秀美,很适合开展溯溪等探险活动。峡谷中巨石林立,潭水清澈见底,还有几处天然形成的小瀑布,以及神秘的水帘洞,是个浑然天成的亲水戏水大峡谷。

七里坪水资源不算丰富但水质很好,所有的水源都是山泉,夏凉冬暖,可直接饮用,当地山民日常饮用水都取之山泉。山民们普遍少病,老人精神矍铄,孩童活泼健康。

进入七里坪高山腹地,茂密的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高山植被密密交织。每到四五月,各色高山杜鹃开满山野,小熊猫等各种珍稀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更添了几分幽深与神秘。

与峨眉山、洪雅县等地相比,半山度假栖居拥有其独特的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它是三山公路沿线从峨眉山方向过来的第一块开阔台地,也是沿线最大的未开发的荒山坡地。一定坡度的起伏,使得七里坪度假区内每一片区域又形成了各自的私密性,有利于小区域内的主题景观营造。适中的地形坡度也增加了驾车、步行、活动的乐趣,依地形而建的建筑物、景观园林等可形成立体生动的画面。

由于七里坪独特的地理位置,天气晴好时,面朝东南方向,还可清楚地看到峨眉山金顶及十方普贤金像,有时连蜀山之王贡嘎神山也清晰可见。

半山之地,七里坪台;峨眉清凉,世间精华。

醉乡 一曲婉约田园牧歌

田园城市是人类理想的人居,城市与田园不是简单粗暴的结合,而是情感交融。田园将其悠闲赠予城市,城市将其活力赋予田园,两者的结合,是大地上最美的婚姻。

1932年,著名建筑师赖特甚至提出“广亩城市”(Broadacre Gty)的概念:广亩之间,城乡依然。理想的人居不仅仅是城市和乡村的联姻,更是后者对前者的包容,是个人在自己土地上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峨眉半山七里坪度假休闲区,成为田园牧景与城市人居生活最完美结合的典范。

自然而成的农家小院,鸡犬相闻,屋顶的炊烟流淌的是恬静的山野气息;桌上的菜肴大都来自屋后那一亩三分绿油油的菜地,自家熏制的腊肉香肠色泽透亮,令人垂涎无比。屋后堆积的柴火、屋前泛着陈色的风车,不远处飘浮着玉米清香的田野以及轻舞飞扬的谷穗,还有房前屋后成片成片的楠竹林,因四季不同披红挂绿的冷杉,都是最原初最丰富的油画底色。暮色时分,走在乡间小道上,都能听到清脆而有节奏的“咚咚咚”的声音,那是七里坪独有的弹琴蛙在歌唱。

最喜人的是山坡上那深海般碧绿的茶山,清香四溢的峨眉雪芽就出自这山上的茶园。《梦溪笔谈》中有描写茶芽的一段:“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木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唯牙长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如雀舌、麦颗者,极下材耳,乃北人不识,误为品题。余山居有《茶论》,《尝茶》诗云:‘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想想都美不胜收啊。

在这样一幅山中画、画中山生活的那些挑着担子披着蓑衣的老农,那些天真无邪眼睛清亮的孩子,无疑都是城市人最期盼回归的生活目标。

半山七里坪度假休闲区,还原的正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它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期盼,它是功能齐全的山中新城,它是本真生活的昨日再现。

1933年,国际建筑学会在希腊雅典制定了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提出工作、交通、居住、游憩是人类四大功能活动,将游憩与居住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1999年,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次人类居住大会,正式提出人居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魏晋时期,寄情山水、游隐山林成为一种风尚。文人雅士在悠闲平静,超然无欲的山野世界里,显示出俊才飞扬,逸然超群的魏晋风度。正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情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常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唐宋时期,山岳逐渐成为佛道修持之地,文士游栖之境,学者授徒之所,诗画审鉴之域。著名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禅画一体,诗境一处。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可望、可行、可居、可游,成为对山水画与人居的经典诠释。南宋之后,山岳已经不单单是崇道拜佛的寺观之地,不单单是陶冶性灵的游赏之境,已经开始走进尘世,融入世人的生活。书院讲学,居士入堂,山麓村镇,乡野耕读,中国人居文化真正进入山居和田园时代。

当代杰出科学史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在人类居住的建造上,再也没有其他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城乡中无论集中的或者是散布在田园中的房舍,经常呈现一种对称‘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自然象征主义。”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生态社会是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天人合一是最完美的境界,所以,老子笔下的小国寡民乃至德之世:“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以礼仪社会与比照自然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人们追逐于自然物候的变迁创造农耕诸事,在时光的造化轮回中选择休憩居所,七里坪将是人们避暑的最完美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山林中归隐,在耕读中构建和美家园。

从神性到人性,从理想到现实,从天堂到人间,乌托邦已成为过去,而人类理想的人居究竟在哪里?

从田园到广亩,人居的梦想走过数千年的历程,今天,一个新的度假时代将承载人类共同的居住理想,从峨眉半山扬帆起航。

朝着花开的地方出发

最是一年春好处,阳光山花七里坪。告别了冬日的寒冷,两次迎来初春的烟雨朦胧。时值3月,正是大地回春、百花争艳的时节。听说连续几周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的心再次召唤我前去半山。

车出成都,上了高速,正值川西平原最美的油菜花季,成片的油菜花将川西坝子铺成金色的海洋,又如一大块铺满油彩的画布,一幢幢白色的川西民居点缀其间,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美景画图。从峨眉半山到七里坪,一路山花烂漫,红、白、蓝、绿、黄各色鲜花竞相开放,把峨眉山和七里坪打扮得如同七彩世界。阳光相伴,山花吐芳,刚开始冒芽的嫩叶见风生长,峨眉山色不再是灰蒙蒙的冬日景象,无处不透着春的气息。

翻开手机的app,城市PM2.5数值始终居高不下,雾锁愁城。而此时的峨眉半山七里坪却阳光充足,空气透明而纯净。山泉清清,流水泱泱,处处青草依依,彩蝶翻飞,何等惬意。漫步度假区,阳光洒在身上,暖在心里。远远望去,云湖边山花点点,波光潋滟,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而C区和七里镇的桃花、玉兰花开得正艳,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更是摇曳生姿,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桃花出墙来。

在七里镇的酒吧小坐,点一杯浓浓的咖啡,感受落地窗外阳光的温暖,待气温上升,走出酒吧,在小镇便桥长廊随意倚靠,将腿舒服地伸展,让泥土的气息和新鲜的空气恣意流淌,上着免费的WIFI,打望下路过的帅哥美女,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乐趣。若是在度假区的山居洋房,将躺椅放在露台,喝着自制的小酒或峨眉山的绿茶,想晒就晒,想睡就睡,才是最美的享受。如果你不怕走光,拉开卧室的窗帘,让一缕阳光照在光背或屁屁上,可是相当不错的补钙秘笈哦。

七里坪的花期极长,春有春花的浪漫,夏有夏花的繁盛,秋有秋花的妩媚。从2月入春伊始,桃花、李花、玉兰花、迎春花率先斗艳,杜鹃花、栀子花、大丽花、牵牛花、石榴花次第开放,荷花、睡莲、紫薇、凌霄、木芙蓉百花满园。直到入冬,花色渐褪,开始孕育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