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3431500000019

第19章 演讲能力训练(1)

演讲稿的写作

一篇完整的演讲稿大都可以分作开头、主体和结尾三大部分。在主体部分纵横展开,形成不同的层次,体现出演讲者思路展开的步骤,反映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可以记叙与抒情相结合,讴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达到鼓励先进、鞭挞落后的目的;也可以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达到统一思想,兴利除弊的效果。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演讲稿的结构,使结构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从而突出演讲的主题思想。

开头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演讲稿的开头在其结构中处于显要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开头部分,演讲者要引入所要阐释的主题,使听众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好的开头还要能抓住听众,通过一定技巧使听众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致。但如果故弄玄虚,乱加渲染,就会弄巧成拙,甚至事与愿违,引起听众的反感。

有这样一位领导,在给部属作演讲时,开头便说:“同志们,在我讲正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听众“唰”地把目光和注意力全部集中过来。可是这位领导并没有马上讲他的故事,却左右看了看,见门没关严,特意亲自把门轻轻关严。那样子,仿佛怕别人偷听了去似的。之后,他喝了口水,郑重地清了清嗓子。这一切使听众以为他会讲个从未听过的或是神秘的故事,无一不静静地等待着。谁知他接着说:“同志们,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是加拿大人,50多岁了……”听众被吊起的胃口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并非白求恩的故事不感人,只是以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作为开头并没有什么新奇可言,却一定要制造出过于神秘的气氛,听众难免会有上当受骗之感,这么一个严肃的故事被演讲者渲染得不伦不类,实在让人觉得可笑。倒不如平铺直叙,娓娓道来,让人觉得真切朴实。

演讲稿的开头部分也从侧面反映出演讲者的文风,那种罗里罗嗦、遮遮掩掩的开头方式很难和简洁精炼的文风联系起来。

内容不同,开头的方式也可以灵活选择,并没有什么固定方式。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就几种不同风格的开头方式进行剖析。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这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开头方式。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某些为提出讲题服务的话(可长可短);二是提出讲题的话。两者之间是过渡、衔接的关系。

列宁同志的著名演讲《论国家》就是这样开场的:

“同志们!根据你们定的,你们通知我的计划,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国家问题。我不知道你们对这个问题已经熟悉到什么程度,如果我没有弄错,你们的训练班是才开章,你们是初次有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做了这几点小小的说明之后,现在我来说本题,谈谈什么是国家,它是怎样产生的……”

在这个开场白中“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国家问题”“谈谈什么是国家,它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提出讲题的话,这个开场白的其他话,均属于为提出讲题服务的话。

当然,演讲者也可以根据演讲背景、演讲对象等具体情况,将某些为提出讲题服务的话省略掉,直截了当地提出讲题。******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开场白,就采用了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最简单的方式往往可能就是最好的方式。切莫低估了开头这短短几句话的作用,它是对整个演讲内容的高度概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起着统领全文的关键作用。

从切身体会入题 要想让一般的听众长时间忍受抽象式的声明,是很困难而且很费力气的。举例说明则很容易使听众听得下去,并且容易使他人信服自己的观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开头时就举个例子呢?很多说服性演说者都是这样做的。有些讲演者觉得,必须先发表一些一般性的声明,事实上并不见得必须如此。一个生动的例子就可以引起听众的兴趣,使人们愿意听你讲话。

切身经验可以是就某件事的背景进行交代,就某个事物的源流作介绍。

以下是演讲大师鲍威尔·希利先生在费城的一次讲演中的开场白:

“82年前,大约是在这个季节,伦敦出版了一本小书,是一段故事,它注定将永垂不朽。许多人称它为‘举世最伟大的小书’。它刚出现时,朋友们在街上遇到时,总会彼此相问:‘你读过它了吗?’回答总是一成不变的:‘是的,上帝保佑,我读过了。’

“它出版的那天卖出了1000本,两星期之内需求量便达到15000本。自那以后,它曾经再版无数次,并且翻译成普天之下各个国家的文字。数年前,摩根以极高的价格购得原稿。它现在正与许多无价珍宝一起憩于庄严伟丽的艺术馆中。这本举世闻名的小书的作者是查尔斯·狄更斯,书名是《圣诞欢歌》。”

鲍威尔的这篇讲演旨在向听众推荐《圣诞欢歌》这本书。在演讲的开头部分,他对这本书出版时读者竞相购买阅读的景象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以及尔后历次再版,人们仍兴趣不减的情况作了交代。在介绍了这些背景材料后,他郑重指出了这部令无数人爱不释手的名著的书名。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想马上了解一下小书的具体内容?这正是演讲者的目的。为了激起听众的兴趣,这段背景的交代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以悬念引起人们的好奇 引起听众注意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开头设下悬念,当人们怀有种种疑问时,总能静下心来倾听演讲者究竟在讲些什么。你可以提个问题,然后再透露一点儿,但不要透露太多,分寸把握得当,既能引起听众的好奇,又不会让他们觉得你在故意卖关子。

“歹徒是否真有组织?从某一种规则来看,他们确实有组织。怎么说呢?……”

在这篇题为《论歹徒》的演讲中,讲演者只用短短几句话就点出了他的主题,向你透露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使你急于知道歹徒究竟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制造悬念的方法并不囿于用提问激发听众的思考。

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卡耐基的例子。他在作《人性的优点——如何停止忧虑开始生活》的演讲时,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制造悬念的:“1871年春天,一位注定要成为闻名全球的青年医生威廉·奥斯功拾到了一本书,读了21个字,结果对他的将来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这21个字是些什么字?这些字又如何地影响到他的将来呢?尽管演讲者没有直接设问,但听众依然产生了这些疑问。

巧妙引用增添文采 最后我们来看看引用名言、警句概括演讲内容作为开头的方法。

卡耐基在讲述劳伦斯在阿拉伯的冒险事迹时,是以下面这种方式作为开场白的:

“洛伊德·乔治说,他认为劳伦斯是现代最浪漫和最多姿多彩的一个人物。”

这段开场白有两个特点:第一,引述了一位著名人物所说的话,而这个人经常受到大众的瞩目。第二,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为什么是最浪漫的?”这个问题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听众脑海里。还有,“为什么说他是最多姿多彩的?”“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人,他是干什么的?”听众肯定想知道。

主体的写法

演讲稿的主体是指开头和结尾之间的文字,是演讲的主要部分。主体演讲得如何,决定演讲质量的好坏,论点是否令人信服,决定于主体的阐述。

主体既然是演讲稿的主干,就要认真写好它。以下是在主体写作时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紧承开场白 开场白提出了问题,主体就要紧接着加以阐述。正所谓“趁热打铁”,听众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就该顺着这个问题讲下去,否则上下不接茬,造成整篇演讲结构松散,甚至文不对题。

突出演讲的重点 演讲内容上有详有略,篇幅上有长有短,这样才能使整篇演讲显得有重点,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既不会因为各个观点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泛泛而谈而让听众没什么印象,也不会因为事无巨细一概长篇大论而让人觉得厌烦。演讲稿的重点,或是要让听众了解的重要信息或是希望取得听众赞同的看法、认识,或是领导者期望下属心领神会并在行动中加以贯彻执行和大力推广的意志、意图,随演讲内容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如果在演讲稿的篇首提出了重点,那么在主体部分还要进一步加以详细阐述,否则演讲一结束,听众就把重点忘了。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着重讲演的部分也正是听众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部分。重点表现在一两个问句上的情况很少,绝大部分是集中在由几个段落结合而成的一个层次、一个部分,或集中在一个层次、一个部分的某几个段落上。重点集中是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采用将重点分散在全篇各部分、各层次之中的方法,但要注意必须围绕着主题组织展开,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安排好讲述的层次 层次,是演讲稿内容的表现次序,这是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相符合的。安排讲述的层次容易犯的毛病,一个是划分层次的内容分散或不准确,对一个问题的阐述被分割到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层次中,这就对听众全面、准确地理解演讲者的意思造成了障碍;另一个是次序排列混乱,让人难以理出头绪。要防止这些毛病,要求演讲稿的写作者要认真观察和分析事物及其内部联系,通过现象把握本质,并从主题的需要出发,恰当地安排讲述的层次。关于演讲稿划分层次的主要方式,下文还将结合实例详细加以介绍。

划分段落 层次是反映演讲内容的表现次序,而段落是表达演讲思路的一个步骤。划分好段落,可以使演讲稿眉目清楚,便于演讲者阅读、理解。段落隔开的地方要作适当的停顿。这样听众也能有小憩的机会。整篇演讲一口气下来无论对演讲者还是对听众,都会感到疲惫不堪。

分段时,要注意内容的统一与完整。各段之间要有内在联系,长短适中。统一,就是一个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意思太多,听众往往抓不住中心;完整,就是一个意思要在一段里集中讲完,不要分散到几段中反反复复地讲,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在各段之间内容连贯,段落之间在内容上有逻辑联系,体现出下一段是前一段意思的必然发展;长短适中,就是说段落不能过长过短,过长过短都不利于演讲的进行和意思的表达。

注意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关联、呼应。自然的过渡和必要的照应,可以保证演讲内容的连贯与流畅,在形式上自成一体。听众跟随着演讲者的思路,不会觉得话题的转换太突兀。

过渡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讲述的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需要过渡;

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

由议论转为叙述,或由叙述转为议论时需要过渡。

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行文和演讲题目的照应;

论点和演讲题目的照应;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照应。

结尾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束,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万万不可忽视。有的演讲者在结尾处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采用陈词滥调的套话。“关于某某问题我再补充几句”,“我前面讲的某一点是很重要的,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的话讲完了,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等等,索然无味,都会使听众感到不耐烦。

做文章,尚有“凤头”“豹尾”之说,对于演讲稿,道理也是相同的。所谓“豹尾”,是指演讲的结尾收束应该像虎豹之尾那样刚劲有力而又斑斓多彩,给人鼓舞、耐人寻味。

俗话说“编雀编篓,难在收口”,结尾的好坏,对演讲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如果演讲的前面不错,只能说有了成功的希望,还不能算作全胜的定局;反之,如果前面讲得不理想,在结尾处做些补救,收束有力,也可能振兴全篇。明代学者黄政枢在《春觉斋论文》中说得好:“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好的结尾,是演讲的终点,也是引发听众思维的起点,可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好的结尾,并无常规定法,没有固定模式,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揭示主题,给人力量;或展示未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感,催人奋进;或富有哲理,发人深思……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总结全篇 这种方法在政治演讲、工作报告中用得最为普遍。演讲者用简洁的语言扼要概括前面所讲述过的内容,或是把论述到的要点一一归总,提醒听众注意,使听众加深印象。

******同志在《军队要整顿》的报告中就是用这种方法结尾的:

“今天就是同大家见个面。军队究竟怎么搞法,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议。但是我想,刚才说的军队要整顿,要安定团结,要落实政策,这些原则是不会错的。为了做到这些,我们要增强党性,清除派性,加强纪律性,提高工作效率。希望我们总参谋部所有的干部,本着这样的精神团结起来,把工作做好。”

这个结尾禀承了小平同志一贯的演讲风格,思路清晰,简明扼要,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显然,这种总结概括的结尾方法,对于听众加深对演讲内容的理解、感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首尾呼应 这种结尾方式与前述方式有所不同,在总结全文的同时,还注意与演讲开头呼应,使整个演讲结构严密完整,使听众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

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对突出主题大有帮助。

例如《军装是一面旗帜》的演讲就具有这一特色,它的开头是:

“绿色,也许是七彩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军服,也许是时装中最普通的服饰。但我却深深地热爱那和大地同绿的军服,因为军服在我心灵深处烙刻着一段永远难忘的记忆……”

演讲的结尾是:

“我深知,从女学生到女军人有着又短又长的距离,仅仅有军衣的装扮还不够,还需要有军人意识的积蓄,用军装赋予生命更深的涵义。

“我深知,从戎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有风雪,也有泥泞,但我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会面对军旗的召唤,身着绿色的军服,义无反顾地去风雨兼程。我将用我的青春和热血为那永不褪色的军旗,为我那深深挚爱的绿色军服增添明艳的色彩。”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军绿”是人民军队的标志。演讲者怀着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赤诚情怀,抓住“绿色”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以优美流畅的语言谱写了一曲当代女军人的心灵之歌。一位女性的细腻情感,一个军人的博大胸怀,都在演讲者激越的深情中娓娓道来。结尾诚挚的表达,使演讲的主题愈加鲜明。

还有的演讲者在首尾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相互照应,加深听众对主旨的理解,并且引起深思。

请看下面的例子,开场白是:

“当今中国,要改革,要开拓,关键在于发现和使用人才。没有人才,就好像庙里没有和尚,什么经也念不成。因此,开拓事业,首先要开拓人才。人才在哪里?有人抱怨,自己单位‘千里马’太少!某某厂矿人才缺乏……人才真的这样缺乏吗?——不,古人曰:天涯何处无芳草。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人才何其多也!只是你尚未觉察到这一事实而已!”

演讲的结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