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3430800000060

第60章 充实自己,用知识点亮智慧人生(2)

许多人后悔自己年轻时耽误了求学的机会,以致现在失去一个良好的工作机会;也有人说,现在虽然积累了许多钱,但因缺乏经验,以致今日没有什么成就。一个人,岁数大了、钱也有了、天资也不笨,可是因缺少某方面的学识与训练,因此对他所想的工作不能胜任,这多么可悲。更可悲的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到了中年后萎靡不振,失去了自信力,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平时在学识与经验上的努力,是你在危急关头最有力的支持者。一个建筑师,平时只要拿出一半的经验,就足以应付一般工作,可是到了重要关头时,就必须搬出他所有的技术、学识与经验来应付,他的“资本”到那时才会一显真相。又比如,一个商人,平时他可以随意经营,但不会就此永远下去,他必须学会更大的本领,好在遇到困难时能随时搬出来应付。

同样,一个人初入社会时,也要有尽可能多的准备,在事业初创时,或许只要一部分学识就足以应付,但到了他的事业渐渐发展大了的时候,就必须把所有的学识都搬出来应用了。累积起来的学识与经验,是成功的资本,年轻人必须储存这些资本,应当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去进行。这样累积起来的资本,才是无价之宝,你必须趁年轻时,把握机会,努力学习,那么你将来的“收成”一定会很可观。

若你做事没有进步的话,这是最可怕的。当你初离学校时,可能抱着很大的希望,想尽一切力量,完成一桩伟大的事业;或者打算努力自修,以求做事进步,准备开始去过愉快的社会生活;或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

但等你刚一开始工作时,一切外界的诱惑就纷纷来到,它们使你不能安心自学、工作,甚至把你拖入堕落的深渊里。若你对工作不再感兴趣时,那就糟了,一切人生的愉快、幸福、安乐全都将离开你。除非你幡然醒悟,痛下决心,重新踏上一个求进步的轨道里;不然的话,随着你的年纪渐增,才能开始渐退,就只好平庸地度过余生了。

请你现在就下定决心!不论你的情况怎样,不要忘记“求上进”,不随意消耗任何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的学识、经验、思想没有一样可以不求进步,若你能这么去做,即使你的工作受阻时,也会有力量求得恢复。

只要具有真才实学,就不怕各种阻挠。即使没有大笔财富,世人也会看重你,因为你的本领是他人无法抢走的。总之,要尽量培养自己的本领,将它积存起来,这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将精力集中于某一领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人最终无法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原因就是他们同时涉足了太多的领域,由此难免会分散精力,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步,使得他们最终一事无成。他们没有采取一种更明智的做法,集中精力于某一个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成为该领域所向无敌的行家高手;相反,他们选择了在很多领域成为三脚猫似的人物,四处出击,什么东西都有所涉猎,却又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最终只懂得一点皮毛。更明智的做法是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个领域,最终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

也许我们的天资不高,能力有限,但是如果我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个领域,就一定能做出惊人的成就。许多我们景仰的伟人,也不过是专心于一个领域的平常人。

巴尼斯专心于销售爱迪生牌口授机,他在年轻时就宣布退休,那时他已经赚到了自己用不完的钱;威尔逊专心于入主白宫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最后终于成为白宫的主人,这应感谢他懂得坚持“明确的首要目标”的价值;乔丹视篮球为自己的生命,众所周知,他成功的统治了篮坛十余年,并把NBA推广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李特顿在听过一次演说后,他内心充满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自己一切精力专注于这项目标上。据说,他目前已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律师,每一个案件的收费很少低于5万美元;麦克尔·舒马赫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赛车手,果然他如愿以偿,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当今车坛一骑绝尘,无人能及。福特专心于生产廉价小汽车,结果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及最有权势的人物。吉列致力于生产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把脸刮得“干干净净”,也使自己成为了百万富翁。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小照相机,为他赚进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口带来无比的乐趣。派特森专心于发明及生产收银机,使人们大感方便,结果自己成为一名富翁。烈兹曼专心于生产利润低微的小小酵母饼,结果行销全球。菲力普·亚莫尔专心发展肉类食品事业,建立了大企业及庞大财团。普尔曼专心于发展卧车车厢,这个念头使他成为富翁,使数百万人获得舒适的旅行。

他们从事的事业都不是那么得惊天动地,但是他们能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上面,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基础。

英国政治活动家、小说家爱德华·利顿说:“有许多人看到我整日里如此忙碌,事无巨细无不顾及,竟然还能有时间来从事学问研究,他们都免不了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完成了这样多的著述呢?你究竟有什么分身之术,可以做完这么多工作呢?’或许我的回答会令你大吃一惊,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从来不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一个能从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会让自己过于劳累。换句话说,如果他在今天疲于奔命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疲劳和困乏,这样的话,他明天就不得不减慢工作节奏,所以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我认为,我真正专心致志的学习是从离开大学校园跨入社会之后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在生活阅历和各种知识的积累方面,跟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相比,自己毫不逊色。我游历了许多地方,所见甚广;在政界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中,我也收获颇丰;除此之外,我在各地出版了大约六十卷著作,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课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你认为通常一天中我会有多少时间用来研究、阅读和写作呢?我可以告诉你,不到三个小时;在国会开会期间,可能连三个小时都没有。然而,在这三个小时之内,我却是全神贯注地投入我的工作的,心无旁骛,用心极专。反之,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在想着另外的事情,什么也不能投入,最终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方法得当,鲜有不成功的。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准某个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矢志不移。一个人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如果你不想再庸庸碌碌的生活下去,那就不要凡事都投入精力,浅尝辄止,让自己一事无成。

不可一日无书

记不清哪位先贤说过:“人生善读书,享世间清福。”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心灵空间的展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记载。书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能让人增加智慧与才干,让人学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本领。

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读书大多为了应仕,而现代人除了从书中获取知识外,还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和休闲方式。因为书可以让人陶冶情操,又可以让人忘掉一切烦恼与不快。古人说:“古今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又说“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的航标灯,在我们困惑糊涂时指点迷津,在我们迷茫危急时解除烦恼,在我们空虚无聊时充实大脑。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好书就像是和过去最优秀的人交谈一样。”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妨找本自己喜欢的书,钻心去读,去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向他们诉说你的苦楚与无奈;生活中当我们寂寞难奈时,不妨伴着雨声,打开一本书。

喜好读书是好习惯,然而喜读书还要善读书,善读书还要善用书。读书要有所选择,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精湛。读书无选择,便只能当一个书架,你放上什么书,它便容纳什么书。读书即使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总也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书吧!就像交友一样,有的人可以成为无所不谈的知己,而有的人则只能是泛泛之交,有的人则需敬而远之。

此外,读书贵有疑,不能完全相信书中所讲,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有言:“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主。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读书既要有所获,有要有所思,有所疑,这才复合认知的过程。

善于读书的人,任何一本书对他而言就都如同一条帮他渡河的小船,既然渡过了河,就该舍弃小船,有谁会在登岸之后还拖着小船过日子的啊?毕竟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更好地做人,是学会把生命过得更好,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世间最为渊博的书籍莫过于人生,读书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参悟出人生的真谛。读有字书可以让人增长学问,而读懂人生这本无字书,则可以增长智慧,可以让人快乐富有过一生。

从生活中学到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诚然重要,但实践获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光懂得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会把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活用于实际生活,并变成智慧。“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地拼搏。知识已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财富、地位和能力的象征。中国的古人曾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可见,读书与获取知识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你要明白,在做人的成熟上面也不是能够光靠书本的。试问你是否见过,一个知识、人格都远不如他人的人,却能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比他优秀的人耍得团团转?这类人通常是学识、人格较差的人,是手段圆滑的老江湖,他们抓住那些有知识、人格高尚却不懂人情世故者的弱点,然后随心所欲地摆布对方。而且还有不少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却被学历不如他的人领导着,他们的收入也当然没有后者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的体验而熟悉世故的人,和单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却不谙人情世故者,不但有根本上的差异,而且比后者更优秀。不谙世故的学者,就像牛顿一样,是透过三棱镜看光线,用颜色把人类分类,这个人是这种颜色,那个人是那种颜色。而经验丰富的染匠却不同,他们知道颜色有明度、有彩度,也知道虽然看起来一种颜色,其实它是由种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另外,你还必须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他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这个问题只要是略谙世事的人都能理解。但是,脱离社会,独自关在研究室里,满怀自信的学者却无法知道。因为这类事不是光使用头脑就可以想明白的。于是,这些学究尽管想将所学付诸实践,却往往发现两者无法协调。例如,没看过别人游泳的人,或者没学过游泳的人,即使看过许多讲解游泳的书,十分了解游泳的原理和要点,也无法学会游泳!你只有下水亲自去试才能学会它。

因此,这类人和那些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而熟知世事的人截然不同。例如,后一类人不仅也同样知道“赞美”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懂得分辨应该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使用这种武器最好,也就是他们懂得对症下药。他们很少直接赞美别人,总是运用委婉的、比喻或暗示的手法来进行。

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把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本身的见闻归纳起来,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行为模式、礼仪礼节。接下来的工作,只剩下了解人情世故,且多加磨炼了。你不妨多看看有关社会学方面的书,把书上所写的和现实生活加以比较。如果不实际踏入社会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则无法活用那些辛苦得来的知识,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生活是一部无字书。有志向的年轻人要善于读生活这本“无字书”,体悟成败之理。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人要有较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也是要人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利用知识处理各种事情。丰富的阅历也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资本,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阅历一般较少,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注意书本知识,也要注重生活、社会中的知识积累。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鲁迅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死的知识不但对人无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出现害处,就像古时候纸上谈兵的赵括无法避免失败。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你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的学以致用经验,并从中取得借鉴,避免走叉道、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你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就必须脚踏实地,有深入调查及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可以帮你纠正“有字之书”之中的错误,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到新的知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是依物体本身的轻重决定的理论,学者们都没有加以证明就全盘地接受了。因为在当时学者的心目中,亚里士多德永远是对的。但是,年仅25岁的伽利略却因善于读“无字之书”,通过进行试验把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推翻了。可见,只有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进行结合,才能获取更多精神财富,成就大事。

超越自己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可谓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我们若想成为社会的弄潮儿,就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来武装自己,并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充电。这是当今时代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立住脚跟,并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