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时尚经济漫谈
3422800000029

第29章 二、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形态和走向

中国社会高速成长和发展,外部全球化、内部市场化。在全球资本主义面前,中国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中国的发展是不按国际资本主义规则出牌的。全国的********都像一个董事会的董事长,常委会像一个公司里面的董事会。中国的政府不像美国、日本政府那样维持社会平衡,提供公共品,而是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每个地方政府都像一个公司主管,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公司,里面都是他的财产,说干就干,干起来就不得了,经济快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可以作一个比较,一个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大规模增长,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重大变化的一部分。

中国现在的外汇存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消耗居世界第二位,贸易金融居世界第三位,经济总产出为世界第四,目前高增长的GDP还存在低估的现象。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政府财政收入是53万亿,但是大家都知道,政府财政收入实际上是十万个亿,所以中国能撑到现在。奥运会能投入3500亿,就说明政府确实有钱,所以19万亿的外汇储备帮美国也行,救市也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变化确实是巨大的。中国的大学数量和大学生人数的增长,还有中央电视台的新楼、鸟巢、国家大剧院的修建,都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崛起。

如今,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沃尔玛共有6000家供货商,其中就有5900家在中国。所谓全球化,就是把资本配置到最好的程度,资本来了,中国有13亿人民要干活儿,两者一结合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个波澜壮阔的演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原因,就是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个人电脑革命,也叫信息革命。20世纪70年代,比尔·盖茨退学创办微软,发明了DOS的操作系统,把它装入个人电脑中之后,信息革命就开始了。大量的信息通过电脑处理变得非常便宜,交易成本随之急剧下降。

20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在外地,一次他请同学吃饭,花光了所有的生活费。怎么办呢?他需要发一封电报给他父亲。他到邮局花5块钱把电报发回去后,他父亲赶紧给他汇款。他需要到银行写一个单子,寄走后还要一周才能在北京收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汇款的成本是5块钱,他父亲还需要花手续费,还有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我的同学不向别人借钱,在这一周他可能会饿死。而现在呢?万一各位把卡里面的钱都花光了,在北京没钱了,很简单,你只要打开电脑,在QQ上告诉你父亲。他在电脑上一转账,你马上就有钱了。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交易成本下降了。交易成本一下降,资本主义剩的钱就多了,这个钱是干吗用的呢?钱是赚钱的,钱是要在资本市场流动的,资本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拿钱来投资。

全球资本主义的信息革命使交易成本下降从而积累了大量的钱,这个钱要生产东西,要赚钱。中国13亿人既要消费,又要生产,这些欲望和劳动就变成了全球化的关键。中国为什么不会崩溃,为什么不会威胁世界?就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最后一部分。信息革命创造出的资本跟中国的劳动力一结合,就创造出了“中国制造”。虽然这不是全球的大品牌,却是价廉务实的东西,全世界都用这个。你不坐飞机可以,但是你不能不穿裤子。所以中国为什么不垮?我们有一万个理由。

中国的改革正好和全球资本主义的信息革命结合起来了,这一结合就创造了中国。很多人以为西方跟我们的政治形态不同,但是这次奥运最支持我们的是谁?是布什总统。为什么?鲍尔森肯定跟他汇报过:“经济形势不行了,你到这儿来支持中国,中国一定会给钱的。”这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尽管中国和美国存在很多分歧,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现象。

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中国的青春发生了改变。这些我们可以从三幅画上看出来:

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画——罗中立的《父亲》。这幅画实在令人震撼,堪称中华民族五千年苦难的象征。起初,画上没有圆珠笔,领导审查一看,说:“这老农民也得爱学习现代文化呀,必须加一支圆珠笔,不加就不准展出。”这样,这幅画就成了今天诸位看见的那样了。最后,中国很多主流媒体都把这幅画当作中国的象征。

第二张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拍的《大眼睛苏明娟》。我记得1996年时,我和一个外国教授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问这个是怎么回事,我说,中国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孩没钱上学。这位老先生当时就掏出钱包,捐了两百,他说:“看见这双眼睛我就想给钱,真的很感动。”

20世纪90年代,每个人都渴望看见外面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我首先想到的是章子怡在《新闻周刊》上的照片。她背后一边是东方明珠,一边是长城。也许很多人不喜欢章子怡,但是现在在外国人眼里她就是中国形象的代表。实际上你会发现中国的形象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眼睛中欲望的光芒非常强烈。我经常看时装表演,发现中国的模特和外国的一样,长得又高又漂亮,走得也很好,唯一的差别是眼睛里的光芒。中国的模特眼睛里发出的是一种物质的光芒,一种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的光芒。后来艺术家艾未未告诉我,景德镇造假的青花瓷有一种光,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光不对,不像真的,这种光就叫贼光。从另一种角度理解,中国人眼中的光是一种好的光。中国的力量,一旦爆发,就能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

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两大跨越:

第一是摆脱贫困,就是创造出了将近几个亿的新的中产阶级,这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实际上,中国的收入状况基本上被低估了。看起来很穷的人,手里的钱并不少。除此之外,中国的GDP也被低估了。因此,总的来说中国摆脱贫困的状况非常惊人,游资很多。股市垮到这个程度,平均每户亏了20万还不影响生活,说明这些人的财富积累十分可观,也说明中国的经济状况相当稳定。

第二是脱离第三世界。原来我们觉得自己是第三世界的民族,比如抗美援朝、越南战争时和朝鲜、越南一起反对帝国主义。但是现在,原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你会发现中国人也会喜欢美国人,中国人对伊拉克人并没有过多的同情。这是怎么回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已经从一个穷国变成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这个变化特别深刻。

从中国内部的角度看,这个变化造成了很多中国人观念上的改变,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转变:从匮乏到丰裕,从弱者到强者再到奢侈品的消费。这种变化反映在很多方面。

中国内部文化转变的标志是张艺谋的电影《英雄》。

2002年12月,《英雄》在全球上映,在国内创造的票房高达两亿四千万,而那一年中国电影全年的票房才六亿多一点。这部电影非常奇怪。它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一个弱者反抗强者的悲壮的故事,但是你会发现它完全脱离了这个故事。过去是弱者杀强者,非常合理,但是它颠覆了传统的观念,说“秦王不可杀”——为了天下稳定。最后,李连杰饰演的大侠无名被活活射死了,弱者反抗强者变成了不合理的事,这显然违背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英雄》在全世界公映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开始是“9·11”,接着是反恐,你会发现中国人第一次有了这个观念,即“秦王不可杀”。本来我们都是被压迫者,现在竟然赞成为了天下和平不杀秦王。我们观众对这部电影采取的态度是一边骂一边看,它的内容很丰富,就是不爱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事实:强者为王,弱者根本无力改变任何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天下要和平!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中国的观念其实在发生微妙的改变,中国在现在这个秩序里的确得到了好处,这与中国惨痛的历史不同。

在近代,中国人不断被出卖,被人看不起,因此中国人有很深的民族的悲情痛苦。但《英雄》出现后,我们突然发现中国竟然也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了好处,所以大家顿时不适应了。事实上,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国在学习做一个强国、大国,世界也在适应中国变成一个强国、大国,这个变化的过程还要持续很久。所以张艺谋的《英雄》其实是一个里程碑,表明了我们观念的改变: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国,中国人在世界大家庭中得到了好处,并不是只遇到倒霉的事。这件事是原来没有过的,所以一开始中国人不习惯这个过程,才产生了越骂越看的情况。

《英雄》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拥有了一个新的位置。21世纪后中国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成了利益相关者,中国文化发生了转变,《英雄》正好把这个转变的过程体现出来了。

中国文化有两个转变,其中一个是生产型文化向消费型文化的转变。

中国的变化源自一个中国梦,一个个体奋斗的梦。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莱赛有一部小说,讲的就是一个小姑娘,从农村到城里,邂逅了一个商人,最后成为一位歌剧女演员。中国梦也有一点像《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傻根就是拿着钱,说“拿着6万块钱谁敢偷我”。很多人骂中国人,觉得中国人又土又横,其实这跟中国的发展状况有关。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全世界对中国又爱又恨,这种矛盾心理很严重。现在,美国、欧洲都不喜欢我们。过去,我去美国、欧洲、日本、我国香港的朋友家,机票都不用自己出,对我也很热情。但是现在,我开车到机场去接他们,他们反而觉得莫名其妙。

这个变化其实非常微妙,中国的崛起造成了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这个调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中国人在适应,然而中国人适应之后,突然发现大国还没有适应。比如说,家乐福支持“****”事件,使它一下子遭到了人们的严厉抵制。从2008年5月1日开始,家乐福员工就全穿上了“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红服,以此表示“我们爱中国,家乐福比谁都爱中国”。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