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时尚经济漫谈
3422800000011

第11章 创意管理与新阶层的诞生

创意其实是一个比较感性的部分,如果你要让创意变成一个商务,就不能排斥管理,因为一个创意不被管理,最后很难变成一个商品,或者是变成一个东西去作行销。创意基本上是感性的,管理者是理性的,创意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流程。所以做文化创意产业,最好能是一个组合,彼此是合作伙伴或者合资伙伴关系。通常来说,如果自己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我可能就要找一个做商务的合作伙伴。这其中也有一个经验,就是你找的这个管理者,必须非常热爱你这个创意,记得这个事情,他一定要自己热爱。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创意回到商务的过程,它永远有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距离,因为有预算的问题,有上市行销的问题,你必须作各种各样的决定。如果这个管理者本身不热爱你的创意,他就只会用纯粹的财务模型来看你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们会有非常大的冲突,因为他没办法了解,为什么你一定要坚持这个材料,为什么你一定要再延长三天的创作时间。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一个非常完美的创意就不见了。

在自己的记忆里面,我看到过非常多的失败的创意。一个很好的管理者,由于他并不热爱这个创意本身,所以在作决策的当下,他没有办法做出一个让创意者觉得还可以接受的底线方案,去把这个商品推上市,那么最后这个创意就失败了。

既然谈到创意,就一定要谈品牌和设计。在亚洲,不管是在台湾或者大陆,很多时候你问一个企业家,你的品牌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我这个品牌是什么,然后我说,你只告诉了我一个名词,它不是品牌。为什么?当你讲品牌的时候,你必须告诉我,这个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而不只是一个名词。品牌就像一个人,今天他进来的时候,你会看他的穿着,作出一个判断,第二天你发现他去参加一个派对,你会作第二个判断,之后他可能出现在一个表演场所,你又作出一个判断。这说明什么?品牌是一个活的东西,不是死的,不是教条式地告诉你这个品牌是什么。一个品牌是有生命的,唯有有生命的品牌,才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底下孕育出不同的感觉,而每个消费者在选择品牌的过程中,就是在找寻这种感觉,这种跟自己味道相似的东西。

但是在亚洲,我发现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抓到那个品牌的精神。比如路易·威登或者爱马仕,很多消费者去买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品牌跟他们的气质是否契合。在欧洲,我常常发现,当一个人走进来,手上如果拿个路易·威登的包包,她会穿成某一种样子,如果拿的是古奇,她会以另一种样子出现。可如果你回到亚洲去看,有时就变得很怪异,很多时候衣服和包是不搭配的。比如我选择东西,我喜欢选Paul Smith,因为它常常喜欢在商品里面做一点点幽默,我其实是欣赏这个品牌里面的幽默感。比如它会在一个笔上面,或者一个东西上面,做一个狗的脑袋,在它的设计品里面对我有意义的是那种幽默感,所以我喜欢它。但是很抱歉,其他没有幽默感的商品我都不会买,我同时也会去搜寻其他品牌里面哪个部分带有幽默的特质,所以这是我在选一个品牌时的理念。

一个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一定要很清楚,你要告诉消费者的是什么,所以设计其实只是这个品牌的工具,它帮助这个品牌去传达它想传达给消费者的东西。记住,不要反客为主,你要先有品牌精神,才知道要用怎样的设计去传达给消费者。可是,回到亚洲市场,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常常是本末倒置,它会先去想它的东西长什么样子,挂上一个名字就以为有了品牌,这不叫品牌。记住,你的品牌是一个活的东西,不要把它定死,但是品牌的中心思想一定要非常清楚。

M型社会结构的解析

注:M型化席卷全球,我国台湾地区已是M型化社会。

为什么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这里我要提一个现象,就是“新富阶层”和“新贫阶层”的诞生。大家知道,欧美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的,就是说富人穷人占两端,占比较小的比例,但是中间的中产阶级特别多,消费量大。但是这一块儿人群正在往下掉,就形成了“新贫阶层”。为什么呢?这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就是全球化,很多东西都采用了廉价的外包,中间这一段不见了;另外一个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很多原有的工作都往外搬,所以中产阶级的数量在萎缩。这个趋势在欧美社会越来越明显,你如果不是往“新富阶层”那边爬,就是往“新贫阶层”这边掉。传统的那些富人是些暴发户,这些新富人不是,通常他们可能通过创业积累财富,所以他们对商品的要求,比传统富人要高,要讲究得多。而“新贫阶层”,就是从中产阶级往下掉的这一群人,跟传统的穷人也不一样。传统穷人觉得没资格作选择,新穷人不是,他要选择,但是他没有钱,所以你必须给他一个性价比非常好的东西,高质量,好感觉,服务贴心,但是价格可接受。所以这两个新阶层的诞生,让那些“没有态度”的品牌,就是那种表达不出“购买理由”的品牌,失去了生存的余地。

案例:Apple,科技产业的时尚艺术

苹果的确是科技产业的一个艺术,大家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它非常受欢迎,接着因为它不作系列的开发,市场几乎被戴尔和IBM全部吃掉,后来越来越糟,创办人乔布斯也被董事会赶走了。但是在1998年左右,他重新回到苹果,开始了这个长达十年的苹果复兴记。

其实在我来看,苹果在骨子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不“科技”的科技公司。它改变了太多商场的游戏规则,我们先来看几个事情。

第一个就是1997年的时候,苹果出了一个彩色透明的机器。那个时候,所有的机器全部都是黑灰色的,可是它不,它告诉你,既然科技已经融入生活,那么它就应该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所以它作了一个透明的彩色的改变,结果引发了后面一股抄袭风,都变成透明的彩色。接着它又变了,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这样一个广告,有一个很像台灯的电脑,底下有一个半圆球的底座,那个电脑放在橱窗里面,有一个人走过去仔细看,因为那个电脑很像一个头。然后那个人摆右,它就摆右,他摆左,它就摆左,他摆上、摆下,它都跟着摆,后来那个人累得摆不动了,它说,好吧,这下你摆不动了,我来吐个舌头。然后它就把底下的光碟吐出来了。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广告,它完全没有讲它的任何功能,只带给你一样东西,就是这个电脑跟你的关系是什么。非常幽默,在它吐舌头的时候,你绝对没有想到,它竟然是电脑吐出它的光碟机,用这种方式跟人作呼应。

接着,它在2001年推出了iPod。我相信,很多即使不用电脑的人,也一定听说过iPod。它长得很漂亮,白白的,其实它改变的绝对不止是外表,还改变了很多事情。在2001年苹果推出iPod之前,已经有了MP3播放器,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其他地方,已经有人在做了,为什么没有iPod这么成功?因为其他人看到的都是产品本身,而苹果看到的是一个产业——音乐的数字化是无法抵挡的潮流。当年它推出iPod时,我记得第一款的iPod是5G,其他品牌都是256M,这是相当大的差距。苹果要传达一件什么事?它的意思是要告诉你,我有足够大的音乐空间可以让你带着走。

当时的传输界面,在苹果之前,传一首歌要几分钟的时间,到了苹果,这个速度提到了几十秒。而且,硬体的事情解决了。可是,我今天做了一个不错的硬体,那别人过两年做了一个更好的,不就取代我了吗?怎么办?怎么才能不被取代?当时因为美国的输入版权是有价的,就是你自己拷贝是违法的,所以苹果选择作网络上的音乐购买。它花了非常非常长的时间,去说服五大唱片行,请你授权给我,我一定可以让你赚更多的钱。所以当苹果正式推出了iPod的时候,很多人只看到那个白白的漂漂亮亮的硬体,苹果却看到了一个iPod+iTunes的产业。过了三年、五年,你可以做一个跟它一样漂亮的iPod硬件,但是你可以再做这个产业吗?你不可能模仿。经过几年的发展,iPod已经卖了几千万首歌了,其他人进不来了,因为这个产业链太强了,它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完了。你们再进来,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要去做别的事了,我将要去做iPhone了,后面的价值不高的部分就留给你们吃吧,我要去做一个价值更高的东西,往前走。

说起苹果,就必须提到iPhone,很优雅又很酷的样子,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iPhone的成功,绝对不只是因为它的外表,所以你怎样模仿它的外表都没用。我先跟大家说说我使用这个iPhone的感觉。

2007年,苹果推出了iPhone,买到的时候真的很感动。为什么呢?因为我每次出国去旅行,在出去之前都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决定我要放什么CD到我的箱子里。因为在旅行的时候,音乐对我很重要,我常常会在自助旅行时,在一个环境里面,那个情景让我想到一首歌,可能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歌,你很想很想听到的那首歌。所以每次我在旅行的时候,总是去挑到底要带哪些CD。可是iPhone可以放上百张的CD,那个时候我觉得这简直是上天赐给的礼物,怎么可以做得那么好,我终于可以把我的音乐带着走。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有了MP3,我这种喜欢音乐的人,为什么还要保留那么多老唱片呢?因为把它们藏在我家的书房,当我去翻那些老唱片时,老唱片的封面让我很有感觉,我常常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看那个唱片的封面,因为我看到的可能是80年代的罗大佑、苏芮。不知不觉中,我就在那儿看了很久,想了好多事,想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参加过什么活动。这个回忆和回味的过程,感觉是很丰富的。可是当音乐数字化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不见了,变成数字,变成一个文字在播放器上面。iPhone的伟大在哪里?它把这个感觉给你找回来了,因为你的唱片封面上去了。

我在拿到iPhone的时候,有不少时间,我其实是在看封面。当然,iPhone的很多功能,都非常好,苹果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能找准一个切入点,用科技把你最留恋的那个感觉找回来。

我只是举这个小例子告诉大家,看商品千万不要只看表面。所有的商品,从开发到现在,一定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做好,这就是你要找的切入点,不要总想着在外形上加个什么东西,东加西加,加了一堆,你需要吗?你不需要。但是你为什么不去把人的感觉找回来?科技本身不是要牺牲人的感觉,人的感情应该被保留,科技只是让人更便利。你不要把人的感觉都丢掉,你给他一点感觉好不好?

你看用iPhone看照片的感觉,注意到没有,是不是很像在翻相簿?人为什么要去翻相簿,人是有情感的,这绝对跟按一个按键往前往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苹果要把触控笔拿掉,回到用指头?这不是单纯为了方便不方便,是在帮你找回感觉,那种很像你在翻相簿的感觉。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创意根源于生活,如果你连生活都不懂,就不要告诉我你有品位,就不要告诉我你有创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先去发现你的生活,再用心地去生活,不要那么急,不要老是去看遥远的二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多看看你现在,看看你现在的生活,看看你周围的朋友在干什么。我觉得这绝对会让你有非常多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