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优点书
3422200000050

第50章 以细节打动人

要使你的演讲耐人寻味,你必须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主题集中,内容储备丰富,以大量妙趣横生的故事作为例证,细节具体、真实而富有戏剧性。

多年前,一位哲学博士和一个曾服役于英国海军的人在我们纽约的一个演讲训练班里成为同学。这位博士是位大学教授,文质彬彬。那位退役海军是一个小摊贩,行为鲁莽。可令人困惑的是,那位小摊贩演讲的吸引力却远胜过这位学者。为什么呢?这位大学教授的演讲辞藻华美、姿态优雅,而且语速平缓、逻辑感好,但他的演讲缺了一个基本要素——具体化。

这位小摊贩习惯开门见山直奔话题的核心,观点清晰、表达具体,使人们了然于心。他那洋溢男子汉的活力,以及新鲜的用语,使他的演讲引人入胜。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不管一个人接受正式教育到什么程度,只有语言做到具体明确,他所说的内容才能吸引人。

下面提供使你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四个步骤。如果你遵循这四个步骤去准备演讲,那么你会轻松地掌握好听众的注意力。

1.主题不能太分散

主题选定后,首要完成的任务是限定演讲内容的范围。有个青年人想要做两分钟的演讲,而他选定的题目却是“从公元前500年的雅典至朝鲜战争”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糟糕的选题!往往是他刚讲完雅典城的建造,就用光了时间不得不坐回原位。他本想在一次演讲中包罗万象,结果是听众根本不知所云。

许多演讲都是由于范围限定不明确,包含了太多论点而使听众觉得索然寡味。为什么呢?枯燥乏味的论点排列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如果你的演讲听起来好像世界大事年表,听众必然很快就心不在焉。

以“黄石公园旅行记”的题目为例,大多数演讲者会对公园做一个详尽细致的描述,于是,听众被拉扯着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直到他讲完,听众也只是模糊地记着诸如瀑布、山岭和喷泉之类。如果他把描述对象集中到其中一个景点上,比如野生动物或者温泉,他的演讲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他也有足够的时间详细地为听众描述生动的细节,五彩斑斓的黄石公园也会浮现在听众眼前,哪怕是从未去过的听众,也会因他出色的语言表达而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重细节,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话题,无论是推销诀窍、蛋糕烘焙、税赋减免还是弹药武器。在你演讲前,先要慎重筛选可用的素材,给具体话题一个拓展的界限,并保证不超时。在5分钟演讲中,不要奢望能够讲清楚3件以上的事。

2.丰富你的知识储备

一次有如蜻蜓点水般不求甚解的演讲,自然比探求事实真相来得容易。如果你在这时候偷懒,留给听众的印象就不会深刻,甚至毫无印象。限定演讲题目范围后,还要学会向自己提问,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够用权威的语气回答自己的选题,如:

个中的缘由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何时遇到这种情况,并证明过它是正确的?

我要证明的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回答这类问题时,就是在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据说,植物学怪才路德·博潘为了培养出一两种最高级的品种而培植了100万种植物。这也同样适用于演讲。为自己选定的话题寻找100种思路,然后割舍掉90种。

畅销书作家约翰·肯特在谈到写作或演讲的准备时这样说:当我实际需要一份素材时,我事先要求自己搜集10份甚至100份。有一次,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1956年,他准备写一系列有关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前往各地精神病医院,与院长、护士和病患者分别谈话。我的一位朋友曾协助过他的研究工作,他告诉我,医院的楼梯他们上上下下不知多少次,从这栋楼到那栋楼,每天都是这样子,走了数不清的路。而肯特先生也整理了许多本笔记,他的办公室里则堆满了政府和各州的报告、医院的调查资料和委员会成叠的统计数据。

那位朋友告诉我:他最终写了4篇短文,简单而生动,是最好的演讲题材。那几张文字,也许只有几百克重。而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及其他资料,生产这几百克最终产品的原材料,却一定有几十公斤重。

肯特先生因为知道自己挖掘的是价值连城的矿石,他要求自己不漏掉任何一个角落。他全身心投入,然后提炼其中的金砂。

有一位外科医师说得很巧妙:我可以在10分钟内教会你怎样为盲肠动手术,而要花费4年时间教你在临床出现问题时如何应对。演讲也是这样:应当细致准备,来应对突发问题。比如说,由于前一名演讲者的观点与你的观点相同,这时,你不得不临时改变自己演讲的侧重点,或是在演讲结束后的讨论时间里应对听众的提问。如果你能尽快选好话题,并保证准备充分,你就有了动力去追求成功。

诺曼·托马斯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即使面对激烈的反对者,他也能掌握他们的注意力,最终让他们倒戈于自己。他如是说:面对一次至关重要的演讲,演讲者应该做到与主题合二为一的境界,内容在大脑里反复加以推敲。让他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即使在街上走路、看报纸、上床入睡或早晨一睁眼,也会找到不少有价值的证据,或者台上的表达方式也都涌入脑海。平庸的演讲,其源头就是平庸的思考带来的条件反射,是因为你对题目的理解太肤浅了。

3.以故事充实演讲内容

鲁道夫·富利奇在一本讲授写作技巧的书里,有其中一章用了这样的开篇语:只有故事才会给阅读带来快感。

故事性的描述手法,在公共演讲中也有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效果,就像给杂志投稿一样。诺曼·文森特·皮埃尔说,自己最乐于用实例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在一次接受《演讲季刊》记者访谈时说:使用真实的案例,据我所知是演讲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使你观点明确、有趣,并且有说服力。

通常我总是使用好几个实例来为我的一个论点提供明证。阅读过我作品的人,会很容易发现我喜欢使用真实有趣的事例来论述我的观点。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使用实例的技巧呢?下面给你提供五种方法:人性化、个性化、具体化、戏剧化和视觉化。

建议一:谈话要有人情味。

一次,我让在巴黎的一群美国商业人士以“成功之道”为题发表演讲。大多数人仅仅在理论上大谈成功的秘诀,还对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和远大志向的价值高谈阔论。

于是,我中途叫停这次演讲,说了如下的一席话:

切记,谁都不习惯听人家说教,演讲时要让听众产生愉悦的情绪,否则,你讲的话将失去意义。还要注意,世上最有趣的东西之一,就是妙趣横生的名人轶事。为此,请对听众讲述你们认识的两个人不同的经历,告诉他们为何其中一个成功了,而另一人却遭到失败。这样会激发听众听下去的热情。而且他们高兴之余,还能从你的演讲中获益。

在那个训练班上,一位学员一直认为激发自己和听众在演讲中的兴趣很难。然而,就在那天晚上,他明白了故事人性化的道理,向我们讲述了他两个大学同学的遭遇。

其中一个同学生性谨小慎微,他到不同的商店购买衬衫,并详细绘制统计表,以此比较不同衬衫洗熨、耐磨的能力,看看哪件更耐穿。他的精力都花在斤斤计较上面。大学毕业后,他好高骛远,不肯像别的毕业生那样从基层的职位做起。3年后老同学聚会中,我们发现他还在守株待兔地等着好工作投怀送抱,唯一的成果是他的衬衫洗熨统计表。

接着,这个演讲者又用另一个同学的成功故事来做对比:

第二个出场的同学不仅实现了当年所有的梦想,而且取得了更大的成绩。这位同学平易近人,与大家关系融洽。虽然他毕业之后仅仅是一名绘图员,却有远大抱负,有成就大事业的信念,并一直为此等候时机。当时纽约世界博览会正在筹划中,他得知那里需要工程人才,便辞去费城的职务远赴纽约。他在那里与人合伙一道干起了工程承包的活。他们承揽了许多电话公司的业务,这位同学也因此最终被博览会高薪聘请。

在他的叙述中,有许多好笑而充满人情味的细节,使得他的演讲妙趣横生。这个曾经因找不着合适资料而难以在演讲台上站立3分钟的人,竟然讲了足足10分钟。由于讲得十分精彩,连听众们都忘了时间,大家都意犹未尽。

当然,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是这种人性化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建议二:力求事例具体,增加可信度。

故事中引用真人真事最好要做到指名道姓,但从故事主人公的人身安全和保护隐私的角度考虑,仍然有必要杜撰个假名。即使你使用的是像“史密斯先生”或“乔·勃朗”等这种很大众化的名字,也比使用“这个人”或“某个人”更加生动。姓名具有识别功能,正如阿道夫·富利奇所说:没有什么能比名字更能使故事有真实性了。

试想,如果故事里的主角都是无名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旦你的演讲中出现众多名字与具体的称谓,人们便确信它值得一听,因为你的演讲已具备了妙趣横生的个性化元素。

建议三:用具体细节使内容更加丰满。

你或许会说:这固然是个好主意,问题是引入多少细节才够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检验的法则是新闻记者撰写新闻时遵循的“5W公式”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若是你的举证要素也符合这个公式,那么你讲述的故事必然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从《读者文摘》上摘下一篇有趣的文字来举例:

大学刚毕业后的两年,我一直奔波在南加州,担任铁甲公司的推销员。我奔波于各地的交通工具是搭乘运货车。一天,我得坐南行的火车离开勒德费尔,距开车还有两个小时。由于勒德费尔不是我的推销范围,因此我无权在那里进行推销。一年后,我就要前往纽约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了,我打算在这两个小时的空闲里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在月台上昂首阔步,表演起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里的一幕。我忽然张开双臂,表情夸张地咆哮:在我眼前的是一把匕首吗?它的握柄正对着我!来吧,让我握住你。我抓不到你,可我一直盯着你看呢!

我正沉醉于自己的表演中,4名警察突然朝我冲过来,问我为什么恐吓妇女。我感到莫名其妙,诧异程度不亚于他们指控我抢劫火车。他们告诉我,百米之外的某个厨房里有个家庭妇女正在透过窗帘缝隙观察我,被我这样的表现吓得不轻,于是打电话报警,闻讯赶到的警察恰好听到我在扯着喉咙和匕首对话。

我向他们解释,我其实是在演练莎士比亚戏剧,但是,直到我出示了铁甲公司的订货簿后才摆脱他们。

请注意,这则有意思的小故事怎样处理“5W”的。显然,它充满了杂乱无章、离题万里的细节。一旦演讲中充斥了画蛇添足的小事,听众的注意力势必被分散,很多言论根本不会带来任何帮助。

建议四:对话使演讲富有戏剧性。

如果你要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利用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成功地让一位顾客息怒,可能会有如下开场白:

前几天,有人气冲冲地闯进我的办公室,原因是一周前他订购的工具开始罢工。我向他保证说:我们将尽力做好售后工作。片刻之后,他的情绪平静了下来。看在我们真心诚意的分上,他不再纠缠。

这则小事十分详细,但是它缺少姓名和使事件灵活真实的对话。我们根据上边的建议修改一下:

上周二,有人咣当一声撞入我的办公室。我一抬头,看见的是查尔斯·波利可萨贝那张愤怒扭曲的脸。他可是我们的一位老顾客。我正要请他坐下,他已经怒不可遏地对我吼道:艾德,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马上派车把你们那混蛋洗衣机从我的地下室抬走!我向他询问缘由,这个愤怒的人半天说不清楚。

“它根本不能工作,他大声咆哮,衣服全绞在一起,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老婆气得发疯。我请他坐下,说明具体情况。”

“我上班已经迟到了,没工夫和你啰嗦,以后无论如何也别想让我到这儿来买家庭用具。我发誓,我再不这么愚蠢了。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敲打桌子。”

“听着,查尔斯,我说,你只要坐下来把详细情形统统告诉我,我保证满足你的一切要求,这样可以吗?听了这话,他才答应坐下来,我们最终和平解决了这件事。”

并非每一次演讲都能加入对话。你应该可以发现,上面引文中的对话,很具戏剧效果。演讲者若还有些模仿的天分,能够学当事人的语气声调复述,那效果更是非同凡响。此外,所引对话如果来自日常生活,那你的演讲会更真实,听众会更信服。

建议五:展示演讲内容,使之视觉化。

心理学家给我们的提示是:85%以上的常识,是通过视觉神经传输给我们的大脑的。公共演讲既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就充实细节和丰富内容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付诸视觉。如果你把高尔夫球的挥杆技巧讲几个钟头,听众会依然稀里糊涂。但如果你站起来亲身表演一下怎样把球击入球道,那么对方立刻就会来了精神。同理,如果你用伸直臂膀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摇摆不定,旁观者必然开始担心飞机会不会坠毁了。

制造业界人士组成的培训班里有一次演讲,令我记忆犹新,因为演讲者展现给听众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他开了视察员和效率专家一个小玩笑,他模仿这些家伙们在检修受损机器时的举手投足,令人笑出声来,我即使在电视上也从未看到过如此生动的画面。当然,视觉的效果使人对那场演讲永生难忘。

给你提个好建议,扪心自问:怎样才能使我的演讲充满可视细节?然后尽量去展示,正如深谙此道的中国人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4.以细节打动人

演讲者的首要目标就是博得听众的青睐。实现这一目标,掌握下面这个完全被人们遗忘的技巧至关重要,那就是通过文字在听众心里投射影像。成功取悦听众的演讲者,一定能够为你制造心理图像,使你在倾听中看到图像并完全理解。

图像、图像、图像!它们就像你在空气中呼吸一样轻松自如,让它们点缀你的演讲,你的谈话会更富有趣味和影响力。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那些百世流传的谚语,几乎都能够在你眼前构图。

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

不雨则已,一雨倾盆。

而那些一直沿用至今的古代比喻里,也都有同样的画面效果:

狡猾得像狐狸。

僵死得像一枚门钉。

像薄煎饼那般呆板。

坚如磐石。

你的眼睛乐于看到形象具体的事物,如此才可以在心中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图像。例如,当人们听到“狗”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想起这种动物大概的模样,或许是只短腿、长毛、耳朵下垂的小猎犬,或许是一只苏格兰猎犬,一只圣波内犬,或者一只波米勒尼亚犬。如果演讲者说的是“牛头犬”一种狗,其毛短、口方、有勇气、生命力强)在你脑海里的图像一定更加具体清晰。

说“一匹黑色的雪特兰小马”要比说“一匹马”形象得多,一只白色的瘸腿矮公鸡”肯定比单纯一个“鸡”字给你的印象更准确逼真。

多年前我曾做过一项试验,试验的伙伴是“有效演讲”训练班上的学员。我规定他们说话时要把每一句话表达明确。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句子里都必须涵盖一个事件,或一个专有名词、确切数字或日期。试验获得空前成功。

只有细节才可以使语言焕发出奇光异彩。若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那么采纳本章中的建议必将使你受益无穷。

销售员若能获益,他们会发现在推销过程中,这些建议会带来多么神奇的效果;那些部门主管、家庭主妇及教师们若能受益,他们会发现自己在表达要求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上,其效果都将因细节的魅力而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