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有捷径
3421900000026

第26章 不断进取需要灵活迅速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者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新思想、新办法、新技术、新产品。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现象变化莫测。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人们需要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在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做出最迅速地反应,谁就会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潮流变化的人,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造成决策的失误。

在现代社会,如果单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这种做法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更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对于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确实探索过,研究过,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著述,充满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如果你以为凭借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你就将要大吃苦头。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化的规律。一个发展节奏加快、组合形式复杂的社会,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了不同的际遇:对于那些适应力强的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会;对那些适应力弱的人来说,多机会则等于无机会。性格封闭的人,不能把握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无法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在多变的社会中就会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而找不到出路。加速旋转的生活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把一些不能适应的弱者甩出去。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部题为《让这个世界停下来吧——我要离它而去》的音乐喜剧片轰动了伦敦和纽约,反映了一部分西方人对节奏加快的生活的反感。托夫勒说:“那些人是情愿和这个世界脱离,也要按自己惯有的速度闲混下去”在变化面前无法适应的人,自己也难以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乐趣。在美国的一个银行里,一个老太太愁眉不展,她忧伤地对银行职员说:并不是因为我个人的生活使我不安。而是整个世界都在变化,甚至像打电话这样的事情也由电子计算机或别的什么机器来代替了。发生在周围的数不清的变化,简直使老人不知所措,在变化中陷入困境。老年人害怕变化,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这没有什么奇怪。害怕变化,这是心理衰老的一种标志。但是,青年人却应当欢迎变化,不应当对变化采取漠视甚至固执的态度,因为那将会有使自己的心理发生衰老的危险。

怎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呢?

首先,在思想上对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各种新的东西犹如市场上的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相互竞争,供你选择。新的生活潮流如同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滔滔不绝。如果以迟钝的、保守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今天的生活,就势必会被不断向前的生活新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一个“不识时务”或“不合时宜”的人。

其次,在心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任何程式、习惯和经验,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的束缚,随时拿出新的招数来应付新的情况,以快速的心理反应来对付快速变化的形势。传统的人常以一种“打井”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沿着笔直的思路深钻下去,并且矢志不移。当然也有钻出成果来的,但是因此而钻进死胡同的人亦屡见不鲜。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要沿着自己的思路单线思考,而应该立体钻研,全方位思考。就像地质钻探一样,这里试一试,那里钻一钻,钻不进去,就赶快换个地方,直到找到能够钻进去的地方为止。锲而不舍,是传统社会的成功经验。但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目标的追求需要锲而不舍,但方法、途径却不一定非要锲而不舍不可。过分强调“锲而不舍”就有陷入呆板和僵化的危险。灵活转移有时候比锲而不舍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深钻,钻得越久,离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距就有可能越远。遗憾的是,有些人对于灵活转移的必要性至今尚认识不足。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见异思迁,做一件事三分钟热度,频繁地转移目标。但我们也反对头脑僵化,不知变化,“一条道走到黑”我们主张的是志向和兴趣的战略性转移,也就是说,应当根据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新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条件,发挥个性所具有的自我调节的能动作用,不断地重新校正和确定方向,选择途径,以顺应新的社会现实。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跻身于强者行列的,多数并不是固执己见、碰了南墙不回头的人,而是思路灵活,知其不可,赶快转向的人。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社会的变化是如此迅速,凝固的兴趣将意味着自弃。如果一味以“锲而不舍”自许,也许你顽强的毅力犹存,创造的精灵却早已悄悄地拂袖而去。

性格的高度灵活性,还表现为具有反经验性的倾向。真正性格灵敏的人,不是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作灵丹妙药,到处套用,而是坚信:经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与未来。他们不会忘记经验的参考价值,但决不拘泥于经验。事实上,经验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环节之一,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应看到,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受到个人智慧和实践活动的广度及深度的限制。而且,人们的行动总是面向未来的,而经验却只属于过去。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状况、变化程度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程度,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一项重大的决策,其因素之繁多,结构之复杂,功能之多样,时空跨度之巨大,参变量之众多,输出输入信息量之庞大,都是传统社会所不曾具有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大加速了已有经验的陈旧化。死守过去经验的人,难免会碰大钉子。生命之树常青,万事万物都在变,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方法也在变。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适用;此地适用的方法,彼地不一定适用。如果一个人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那么可以肯定,世界上任何最有效的成功方案,对他都不会有用。美国的福特一世曾重用库兹恩斯用流水作业法使生产标准化、高速化,生产效率提高了几百倍,福特本人也成了汽车大王。但福特一世自以为方法学到了手,1913年辞退了库兹恩斯。结果,到1945年,公司发展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来,福特三世改变领导方法,才又使企业新生了。1962年,福特又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毕业”了,不愿再有改进。结果企业不断亏损,以致气息奄奄。事实说明,在任何成功的道路上都是没有金科玉律可言的,全凭你的机智和智慧敏锐地探知变化,高效能地改变方法。否则,是注定要吃苦头后悔不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