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主人与已经认定的朋友外,藏獒对任何人,任何动物,包括自己的同类都不会太亲热,这是因为藏獒生就一身傲骨,也是因为其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草原上的牧人除了会圈养藏獒外,还会养些与它不同的动物,比如一般的藏狗、牛羊马等。这些动物与藏獒同处一地,藏獒也有保护它们的责任,按理说,之间应该非常亲热、友好,然而事实却不是,藏獒与这些动物保持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在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某两个人以前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可是,没过多久却翻脸为敌,不仅互不来往,而且反目成仇。何以至此?太过亲热也!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所以要想友谊长青,就要懂得若即若离。
西方有一种“刺猬理论”说:刺猬浑身长满针状的刺,天一冷,它们就会彼此靠拢,凑在一块。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之间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只有若即若离,距离适当,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又不伤害对方。
“刺猬理论”如是说:距离太近,就会刺伤对方。一般来讲,人与人密切相处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否则怎么会有“亲密的战友”亲密的伙伴”如胶似漆的伴侣”等誉词呢?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就会走向极端。俗话说,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亲则疏”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这大概也可算作一条交际规律。因此,朋友之间不可以过密,上下级之间不可以过亲,否则就会造成彼此的伤害。“刺猬理论”告诉我们:距离太远,就会感到寒冷。人际交往过密不好,那么是否意味着越远越好呢?当然不是。不过现在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命清高、目中无人,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与任何人都不来往;有的人消极地认为世间险恶,交际虚伪,企图寻求一种世外桃源来隔绝人世尘缘,不愿与外界接触。这样,自己就会感到孤独,甚至会留下终身遗憾。我国有句老话“久别胜新婚”讲的是夫妻之间不必成天耳鬓厮磨,适度的分别更能增添夫妻生活的情趣。
推而广之,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交际双方表现出过分的亲密或纠缠不清,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别扭。在这种情况下,善于给自己留后路的人,往往采取回避的办法,可以获得独到的功效。一、当你和上司过分热乎时,回避”可知晓你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在一个单位里,上下级之间除了工作关系,个人感情也还是有的。随着工作的改变、地位的升降,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试探”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当然不必动不动就闹调离,暂时“回避”也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上司对你依然如故地器重,就会马上表现出来。二、当你和别人争执不下时,回避”能免去不必要的情感伤害。我们周围的有些人生性好强,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大可不必和他针锋相对,适度的“回避”定能使他有所清醒。三、当你被别人误会时,回避”更能显示你的宽容。生活和工作中被人误会的事常会发生。心胸狭窄者往往会把别人的无意看成故意,甚至把好心也视为恶意。作为被误会的一方,大可不必当面斥责人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不必“破罐子破摔”立马同人家“断交”不妨先把理挑明,然后暂时“回避”一下,过后看看对方的反应。如果他有认识错误的迹象,你再同他“恢复关系”这样经过小波折得来的友谊,一定比从前更牢固。
“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道出了待人处世的真谛,要达到上述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不卑不亢”做人;二是“不歪不斜”立身;三是“不偏不倚”办事;四是“不亲不疏”交友。当然,不要与人太亲热和“回避”绝不是要人们在待人处世中退而远之,避而躲之。当你走路遇到一个壕沟当时不能过去时,后退几步,稍稍用力、定能一跃而过。待人处世厚黑之道的“待人勿知心”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