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青年走青春
3417100000079

第79章 三顾茅庐(1)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已然没膝,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麻雀叽叽喳喳的叫着,孩童们三五一群嬉戏玩耍。四人四骑策马缓行。

刘富贵望着道旁被大雪压弯的竹子,吐着白气道:“哥!今年雪下得真大啊!”

刘光耀抬头看看满天飞散的雪花,笑道:“瑞雪兆丰年!”

“大人,前面有数间茅屋!”******指向竹子林的尽头。

刘光耀极目远望,正声道:“我们且去看看!”

四人策马行至茅屋外,隐约听到屋子里传来阵阵欢笑声。四人飞身下马。阿三哈气暖暖手,道:“大人,我去敲门问问?”

刘富贵向他使了个眼色,叮嘱道:“出来的时候不是嘱咐过你怎么称呼,这么快就忘了?”

阿三挠挠头,笑笑道:“一时半会还真不习惯!”

“咚咚!咚咚!”

一头戴毡帽,身着棉袄,模样憨厚的书生开了门。

阿三客气道:“先生你好!打扰了!我想打听个事?”

“不妨事!你且说?”

“此地可是竹子林?”

“正是!”

阿三会心一笑,又道:“先生是否知道有一位名叫金大山的隐居在此!”

书生注视了一会阿三,谨慎道:“有!你找金大山做什么?”

阿三手指向刘光耀三人,直言道:“我家公子有要事找金先生!”

书生望望刘光耀三人,见他几人都面相和善,诚然道:“此处便是金先生的宅子!可惜他人去昆明了。”

阿三喜忧参半,落寞道:“先生是否知道金先生何时回来?”

“阳春三月左右!”

阿三躬身作揖:“谢谢先生!告辞了!”

书生见屋外皑皑白雪,寒风呼啸,道:“外边天寒地冻,你们远道而来,要不要进来吃杯热酒,暖暖身子再走!”

“那就打扰了!”

栓好马匹,四人随书生进了茅屋,屋内还有俩人,他们都是金大山的好友。数人寒暄一番,一起吃酒聊天。谈话中,得知金大山素来怕冷,每到冬天就躲去四季如春的昆明;金大山爱品尝美酒,平日喜欢聚集三五好友饮酒作乐;金大山也爱喝茶,茅屋内有一茶几,茶几上有一副茶具;隐居后,金大山闲来无事,突发奇想做了许多新奇的玩意耽搁了一个时辰,刘光耀四人策马离去。他们虽未识得金大山庐山真面目,但找到了他的住所,也算不须此行。

雪花飘落,屋檐下冻结了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棍,大地一片纯白。临近岁末,天空渐渐放晴,驱散了些许寒冷,商铺照常开门做生意,百姓们纷纷出门置办年货。街头巷尾孩童们三五成群,堆雪人打雪仗,好不热闹。这几日,钦差府可谓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纷纷提前给刘光耀拜新年,来人少不了带上些礼物。刘光耀生怕招惹风言风语,本一心拒绝收礼。怎奈刘富贵进言,可将收受的礼物典当以资军饷,他思量再三方才应允。除夕当日,穿上新衣的刘光耀领着******来到淮水街的刘富贵家过新年,钦差府却落了个清静。

刘富贵在方桌上铺上红纸,用毛笔蘸了些墨,考虑了半晌,弯腰正欲下笔突然又停下。一旁的芳菲钰和李小凤见他眉头紧蹙,神情专注,几次提笔又几次罢手十分滑稽,“扑哧”笑了出来。

刘富贵一脸不悦,斥道:“不准笑!写春联可不是个容易活,需要酝酿!你们嘻嘻哈哈会影响我的!”

芳菲钰见他半天也没憋出俩个字,喃喃道:“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就不要勉强为难自己了,还是我来代劳吧!”话毕,她伸手去夺笔。

刘富贵身子一偏,硬着头皮装模作样的写了副春联。

芳菲钰与李小凤探头细细一瞧,不禁哈哈大笑。芳菲钰指着他写下的红纸黑字,嘲笑道:“你这也叫春联,佩服佩服!”

刘富贵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把笔一撂,较劲道:“你写啊!”

“小气鬼!”芳菲钰白了他一眼,提起笔兀自挥毫泼墨,一幅对联一气呵成。

刘光耀、******一进门,看见了桌上的俩幅对联。一幅对联:上联,高高兴兴吃饭;下联,热热闹闹过年;横批,快乐新春。另有一幅对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新年。刘光耀一眼就分辨出这俩幅对联各出自何人之手。

刘富贵、李小凤叫了声哥哥。芳菲钰见到他,递上笔高兴道:“大才子来了,快快留下些墨宝!”刘光耀微微一笑,手也痒痒的,道:“恭敬不如从命了!”他接过笔一番龙凤凤舞,片刻一幅对联跃然纸上:上联,家和万事兴;下联:国泰天下安;横批,和谐迎春。

“好!”芳菲钰品评道,“这幅对联既不乏寻常百姓家的温暖,又不失兼济天下的胸怀!”

“你这张利嘴就是能说!”

芳菲钰呵呵一笑,提来俩张靠椅,道:“光耀,你们先安坐!我去泡茶!”

“哥,那我就把你的这幅对联贴到门口了!”刘富贵叫上******,贴了春联,又挂红灯笼。

待到傍晚时分,淮水街鞭炮声渐渐响起,刘富贵兴奋的点了炮竹。五个人围坐一桌,吃年夜饭。吃着吃着,刘光耀放下筷子,走到门外望向北方,伤感道:“大过年的,不知道母亲在干什么了!”话毕,眼泪刷刷而下。刘富贵眼眶也湿润了,走到哥哥身旁,低声道:“这会,娘一定在想我们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