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青年走青春
3417100000200

第200章 治理水患

徐阶深为震惊,面露忧虑之色。少顷,他冷冷的看了眼夏福泉,又环顾众人,正色道:“我等商量对策吧!”

众官员为他马首是瞻,并没有说话。

徐阶整理思绪,部署道:“户部通告灾区各粮仓开仓赈济灾民,并与太医院协调,组织大夫赶赴灾区,防止发生大规模瘟疫;吏部发文指示受灾州府积极自救,营救被困人员,妥善转移安置灾民;兵部发令卫所全力配合各地州府救灾,维持秩序,以防发生暴乱!”顿了顿,接着补充道:“另外,三部衙门得抽调人员,成立督察组奔赴灾区,指导治理水患,安抚百姓!”

“是!首辅大人!”三部尚书统一思想,领命自去。

夏福泉回到户部衙门,马上召集官员商议水患之事,最终决定指派刘富贵奔赴灾区。傍晚时分,刘富贵取了衣物行李,在崇文门与吏部侍郎石玉恒、兵部侍郎路勇等人会合,一同驱车出了京城。吏部侍郎石玉恒,负责考察官员、选拔及任用。他出身寒门,历经乡试、会试、殿试,脱颖而出金榜题名。刘富贵听了他的际遇,联想到殒命的哥哥,不禁潸然泪下。兵部侍郎兼九门提督路勇,家世显赫,祖上三代皆是武将。

长途旅行十分辛苦,好在刘富贵健谈,途中与俩位同僚聊天,打发了不少时光。期间,路勇提及自己的军务,主要是负责内城城门内外的守卫与门禁,宵禁后巡夜,以及虎卫、骠骑二营的练和换防、调动等。前些日子,他曾收到戚王令,调派了二百精兵去东直门一带,处置了一伙贼匪。刘光耀也是在东直门一带出事的,且与其有过节的仇家也是官宦出身,刘富贵不由得联想到一块,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追问下去,果然俩个事件都发生在瑶池会,他暗想:“哥哥的死必然与戚王有关系!”以后数日,刘富贵情绪十分低落,变得少言寡语,完全像变了个人。路勇和石云恒觉得非常奇怪。

从京城一路南下,穿越山东,进入江苏境,一行人第一站抵达受灾严重的镇江。镇江乃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此地有河流六十余条,持续半月之久的暴雨,导致十余县被淹。刘富贵等人在镇江知府陪同下,走访了八个县。所到之处,大都一片汪洋,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失去了亲人。好在当地官员和驻军积极落实朝廷救灾政策,组织力量营救和妥善安置灾民,并在安全的地界为他们搭建茅屋、发放粮食和衣物。

视察灾情后,石云恒、路勇和刘富贵,召集镇江知府、卫所指挥使等一众官员,开了个紧急会议,作了重要部署:一,坚持营救被困百姓;二,妥善安置灾民,保障有衣穿、有屋住,有饭吃,维护当地秩序;三,密切关注水患,每日不间断派人巡查水位变化;四,从未受灾区域借调粮食、衣物,支援灾区。在镇江呆了不到俩日,一行人马不停蹄赶赴安庆府。安庆府地势平坦,长江在此地有十余条支流。刘富贵等人来此后,亲眼所见二郎河里有尸体漂浮,土黄的大水裹挟着树木、牲口等奔腾不已。安庆知府为了救灾连续奋战六天六夜,过度劳累致死。石玉恒根据形势,委任了临时知府,协同众官员对治理水患作出了指示。离开安庆府,最后一站,三人选择了九江府。

九江府,也称柴桑、浔阳、江州,自古是长江水域的咽喉要道。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这次水灾,九江府受灾最严重。安庆府与九江府相隔不远,驱车进了九江府境内。所见所闻,无不让人痛心疾首。灾民如蝼蚁处处都是,没有饭吃,且衣不蔽体。一路没见到一个官差卫兵,若不是有一队卫兵护卫,刘富贵三人坐的马车早被灾民抢了。一行人怒不可遏,进入九江府城。马车先到了九江卫所,路勇以渎职罪拿办了卫所指挥使,用兵部兵符调集三百精兵,风风火火杀到了知府衙门。

知府安禄正闭着眼靠在睡椅上哼着小曲,突然听闻大队官军拍马杀到,惊慌的跑出去查看。一到门口,正巧被路勇逮个正着。卫兵将其押至大堂,又迅速控制了府衙其余人员。

石玉恒是吏部侍郎,州府官员渎职疏忽,他自然可以拿办审问。他瞅着审案堂富丽堂皇,灾民却无处安身,愤怒的把太师椅一脚踹翻,朝着安禄吼道:“安禄,长江决堤,你为何不救灾?”

惊出一身冷汗的安禄急忙跪倒在地,怯怯道:“大人,没有银子,衙差和卫兵不肯去救灾啊!”

“岂有此理!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焉能不作为!”石玉恒怒目瞪着他,全然没有了书生意气。少顷,他凛凛道:“朝廷每年对九江府治水有专项拨款,何谈没钱!”

安禄沉思片刻,心想横竖都是个死,黯然低头道:“全给小的贪污咯!”

石玉恒不相信他一面之词,令道:“带师爷和账房师傅上堂!”

“参见大人!”二人躬身施礼,身体则不停的颤抖。

“你二人说说,为何衙门亏空巨大,没有银子救灾,即使没有银子,那为何不开仓放粮!”

师爷举报道:“安大人贪图享乐,耗费巨大,而且挪用公款购置私宅田地!”

安禄恨得直咬牙,怒骂道:“你个白眼狼,本官平日并未亏待你呀!”

“住嘴!”石玉恒面如恶鬼。

账房师傅想着关乎戚王声誉不敢明言,只道:“大人,这是九江府近三年的账目,请你查验!”

卫兵取了账本呈给石玉恒。石玉恒翻开粗略看了几眼,注意到有戚王从九江府支取的账目,陷入了沉思。

刘富贵瞧他心猿意马,忙提点道:“石大人!”

石玉恒定了定神,道:“先将他三人押入大牢,他日再审讯!”

刘富贵、路勇觉得事出有因,跟着石玉恒回到内堂。

刘富贵蹙眉道:“石大人,账目有什么问题吗?”

石玉恒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久久道:“账目牵扯到了戚王,本官岂敢定夺!”

刘富贵看他神情焦虑犹疑,暗道:“官不好当啊!”又咕哝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简直是放屁!”

处理了不作为的知府和卫所指挥使,刘富贵、路勇和石玉恒亲自指导九江府救灾。连续几日的艳阳天,加之措施得力,九江府的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灾民情绪也稳定了,当地秩序恢复了正常。石玉恒又上报吏部,从南昌调任了一位清廉官员作九江知府。一切事宜妥当,一行人方才离开九江府,回京复命。账本是个烫手的山芋,回京途中,石玉恒一直心事重重。

刘富贵却是另一番心思,一直思考着戚王与哥哥之死有何联系,最后只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女人。眼瞅着抵近京城,他开始打起了九江账本的主意,因为他觉得有了这个账本或许就拥有了一个对抗戚王的筹码。进了京城已是黄昏,三人商量明日一块去徐阶府邸禀报水患灾害处理事宜。车夫只好先送三人回家,第一站先到路府,接着到了石府,最后至刘府。下车时,刘富贵取行李,不经意发现有本册子遗漏在马车里。他拾起打开一看,正是九江府的账本,急忙塞进包袱里然后利索的跳下马车,快步跑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