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青年走青春
3417100000167

第167章 乐善好施

回到府邸,赵毅没急着休息,拉着高拱去库房,边走还边问:“明儿要用的东西备好了吗?”

“嗯!”高拱点点头。

进了库房,赵毅从怀里取出张单子,一一清点大米、面粉、糖块、铁锅、木桶、碗等等。来回看了三遍,他沉声道:“高管家!舀粥的瓢没有,另外碗得多备些!”

“还是您想的周到!”

“你赶快去张罗!”赵毅吩咐道。

“是!”高拱令领命自去。

次日,太阳刚刚升起。高拱指挥一群下人搬货上车,然后去了左安门。他们一走,赵毅叫了辆马车,赶忙直奔刘富贵住的四合院。

兴许是昨晚睡得太早,今儿天没亮,刘富贵和李小凤就醒了。他见着赵毅,道:“三哥!你真是神出鬼没!”

“今儿有事请你帮忙!”赵毅一本正经道。

“违反乱纪的勾当我可干不了!“刘富贵眼睛滴溜乱转,故意逗他道。

赵毅一把拉住他,笑道:“你哪那么多废话!走吧!”

“等等!”刘富贵指了指李小凤。

“带上她一块去呗!”

“好吧!”

三人上了马车,风风火火直奔左安门。城门开了,进出流民很多,城墙边,许多乞丐姿态各异的躺着呼呼大睡。左安门附近有数棵大槐树,树下有八个新筑的土灶。提早赶到的高拱已命人烧柴生火。每个土灶上有一口大锅,锅里盛了水。有人在张罗着煮粥,有人忙着蒸馒头。

距离土灶一丈多远,搭了个茅草亭。茅草亭里有一排木桌,桌上放着五个井口大的石盆,石盆里有汤瓢。为避免人多混乱,还设置了五条进出的栏杆。

高拱见到刘富贵,立刻拉下脸,不悦道:“公子!你怎么把他叫来了?”

“多个人多把手!”

“哦!”高拱应了声,转而冲着土灶旁几个生火的老汉道,“嘿!多加点柴!”

刘富贵钦佩的看了看赵毅,道:“没想到你还是个好人!”

此话一出,赵毅心里很不痛快,郁闷道:“你!你!”

刘富贵瞧他急了,忙赔罪道:“我就是嘴欠,你别往心里去!”他游目望向茅草亭,乐呵道:“我去帮忙舀粥!”

搭了草棚后,左安门一带的乞丐和进出城的流民口口相传,有富人施粥。也就一个多时辰,蜂拥而来的穷人排成了五条长龙。不多久,锅里粥熟了,加了糖,伙夫们把粥倒进石盆。与此同时,数百个蒸好的馒头也上了桌。刘富贵忙得不亦乐乎,赵毅也亲自上阵舀粥。李小凤瞧着热闹,挤到刘富贵身边帮忙发馒头舀粥。原本规定,每人一碗粥一个馒头。李小凤却不按常理出牌,见人只问:“你能吃多少馒头!”“三个!”人家要几个,她就给几个,颇有点捣乱的意思。刘富贵好心劝道:“小凤,后面还那么多人,你总得留点馒头给他们吧!以后每个人最多给俩!”

“好吧!”李小凤扑闪扑闪大眼睛,点了点头。

还没到黄昏,粥分完了,馒头也没了。舀了一天粥,赵毅、刘富贵和李小凤手都抬不起来了。赵毅感激的看着刘富贵,道:“今天辛苦你们了!”

“小事一桩!”刘富贵一脸笑容,欣然道:“行善积德嘛!”

赵毅沉吟片刻,想了想,征求道:“后天我还要去办件好事,你要不要去?”

“必须的!”

二人相视会心笑笑。赵毅叫来辆马车,将刘富贵和李小凤送回了家。

这日,风和日丽。接了刘富贵和李小凤,一行人赶着三辆马车出了城。

车厢里很安静,高拱闭目养神;李小凤也靠在刘富贵的肩膀上睡着了;刘富贵、赵毅,还有一生人,从穿着打扮看是个读书人。

刘富贵首先打破了沉默,对着赵毅道:“哥!我们这是要去哪啊?干什么?”

“到了你自然就清楚咯!”

“哦!”

奔走了数十里,经过庄稼地,一片片金黄金黄的麦穗。

触景生情,刘富贵联想到以前村子里割稻子的场面,动容道:“这时节,娘有得忙活咯!”

这会,李小凤醒了,听到外面鸟叫虫鸣,欣然放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声婉转动听,算是给四人解解乏。

不多久,三辆马车进了村里子。这村子叫周家村,估摸周姓在这地是个大姓。村里有一百多户,清一色的低矮的茅草屋。村口,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玩耍嬉戏。高拱先跳下车,后扶着赵毅下了车。刘富贵本想让他搭把手,没想到刚伸出手来,高拱冷哼一声,视若无睹的跟着赵毅走了。

孩子们看见赵毅,一张张笑脸像花儿盛开似的。他们疯跑着冲向赵毅,有些脸上脏兮兮的,有些刚从土里打滚爬起来的。高拱不是不喜欢小孩,只是觉得孩子们很野,疏于管教,飞快的上前护住赵毅。赵毅并无买账,反而进步去迎。

亲近了,一群孩子争先恐后的喊道:“赵哥哥!”

赵毅轻轻的摸着他们的头,矫情道:“你们有没有想我啊?”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道。

刘富贵见状,挤眼道:“真臭美!”

一名叫胖墩的小胖子很贼的瞄了马车一眼,馋道:“赵哥哥!这次你给俺们带什么好吃的来了啊?

赵毅刮了刮他的鼻子,道:“没带吃的!”

“哦!”胖墩有些沮丧应了声。小女孩喜子嘟嘴问道:“那你带什么来了啊?”

“你们跟我来啊!”赵毅像个孩子王,领着大家走向马车。

三个车夫把箱子搬下车。刘富贵、高拱帮忙将书、蹴鞠、小脸谱面具,还有扎好的风筝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得了礼物,欢呼雀跃。李小凤光明正大的要了个风筝,边跑边放线,风筝慢慢飘向了天空,玩得不亦乐乎。

临近正午,正是吃饭的时候。村民们看见赵毅,就像见了亲人似的,纷纷邀请他到自个家吃饭。赵毅很不好意思,一行人只好去村长家吃饭,谁也不得罪。周家村没人识字,孩子们像放羊一样长大,几乎目不识丁。赵毅来过三次,一次带来了小麦种子,一次带了吃的给孩子们,最后一次带了几个泥瓦匠来修了间私塾。这一次,他不但带来了书,还专程找来了一位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叫孔方德,约莫三十岁,是个落第秀才。赵毅对其承诺,只要他愿意安心在周家村教三年书,日后必重用。

下午,孩子们全进了私塾,个个坐得笔直。村子里的大人也围成了一圈。

周村长激动道:“乡亲们,孩子们。我们周家村今有幸在赵大官人的资助下,有了第一间私塾,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下面,我们请赵大官人说俩句!”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赵毅一脸谦卑,道:“我只对孩子们说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稍后,孔方德和孩子们做了一番交流,包括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读什么书等等。

一晃,太阳快要落山了。高拱提醒道:“公子!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赵毅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稚嫩可爱的面庞,非常不舍。他挥手道别了孩子们,上了马车。村口,村民提着鸡蛋、有些从菜园里摘了瓜果蔬菜,还有绑了自己的老母鸡,要送给赵毅。赵毅意思的收下一点,其余全退了。

回城的路上,刘富贵和赵毅聊了起来。刘富贵赞道:“哥们!你还挺有爱心的哟!”

“我一人力量有限,只能进点绵薄之力!”

刘富贵笑着道:“你啊!太谦虚了!不过我越来越喜欢你!”他原想说欣赏,只是话说得快说错了。

一旁李小凤不干了,拉下脸,醋意十足道:“哥!那我呢?”

“我也喜欢你!”

“那你亲亲我!”李小凤笑嘻嘻道。

刘富贵拿她没辙,只好亲了她一口。

到了四合院,刘富贵对赵毅道:“今晚睡这吧!”

赵毅本想答应,突然想到明儿张少傅要授课,方才回绝。

赵毅走了,刘富贵还久久的站在门口。他的内心颇不平静,咕哝道:“赵毅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