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诚信中国:中国企业信用危机报告
3413900000028

第28章 信用回归,敢问路在何方--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刻不容缓(7)

(2)信用担保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实现可持续担保必须具备承担责任的实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信用担保经营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因而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这一自然属性决定了担保机构必须具备承担责任的实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承担责任的实力源于担保机构的资金总量与补偿机制:前者规定着担保机构的信用程度;后者决定着担保机构的可持续性。补偿机制包括内补与外补:内补侧重于担保机构从担保收入中适量提取形成风险准备金制度;外补则要以代偿损失与担保总额这对制衡因素为基础,形成财政(出资人)的有限补偿机制。从事担保一定有风险,风险只能识别、防范、控制和化解,不应转嫁也无法消灭。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靠的是经验与技术;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则主要靠制度和机制。风险的控制取决于风险的分散:一靠筹资多元分散;二靠业务品种多样分散;三靠银行风险共担分散;四靠客户提供反担保措施分散;五靠实施再担保分散;六靠联合保险业分散。

(3)信用担保的风险与收益严重失衡,风险准备必须制度化。担保对信用的依存度极高,解决“寻保难”的关键还在于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用担保与风险投资承担着相似的风险,但收益却有天壤之别。风险与收益严重失衡是担保业的又一特征。这种失衡还表现在担保损失的周期性。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担保是不赔三年一赔到底”。即微薄的保费收人难以抵偿担保的风险。鉴于此,以准公共品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其盈余所得不应视为利润并缴纳所得税,而应全部转增风险准备金,并形成制度。

同时,担保业应明确行业定位,以便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税收制度、资质评估、专业人士测评等相关制度。担保的作用有效亦有限。担保是对信用的补充,对银行的补偿。但同时,它对社会经济体制、法律制度尤其信用环境的依存度也极高。应当说,是信用不足推动了担保业的生存与发展;反之,信用不足又增加了担保成本,从而制约了担保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担保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在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水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作用。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企业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及展的一个突出因素。“讲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以德治国在企业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如果连最基本的信用关系都建立不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

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由于其占有的社会资源有限,受经营理念、经营范围、经营者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信用程度往往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融资难、对外交往难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又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经营主体,其信用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因此,要创造国际水准的企业理念,日益激烈的竞争已使企业产品在质量、性能、服务、信誉等方面难分伯仲,也使企业间通过产品向社会大众传达的信息趋于统一,这种竞争使消费者很难从日益统一的产品信息中感受到企业的独特魅力,进而由选择产品到选择企业。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浅层次的、单纯的局部竞争,而是在理念与价值取向、人才与技术储备、产品与市场开拓、服务与质量保证、公益与社会责任等各个层次上的全方位的实力竞争,是企业形象的角逐。同样,性质有着相同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企业,单就经营理念的不同,就可以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有着截然相反的结果。谁能将独特而鲜明的企业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塑造和策划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头戏。无论是各种不同假说条件下的企业,还是现代企业理论范式下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涵,即代表、反映企业形象及特征的企业理念。企业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企业竞争的结果,又是竞争取胜的法宝。它摆脱了企业单纯的只重视“量”的传统“商人”气息,塑造出了千姿百态、各具魅力的企业形象,以接受社会和顾客的评判与选择。企业理念的提出是企业理论的又一次革命。企业理念是指企业根据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文化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氛围。它不同于一般的精神意识。

首先,它必须在时代共性中表现出企业个性。日本专家认为:企业在未来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追求个性化,从而使企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追求发展战略,塑造光辉形象,搏击商海大潮。企业理念要受到产业特点、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其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特征,以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前提下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其次,它要受到不同企业的特殊经营内容、经营方式及历史传统和现实追求的制约,应是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实的统一。

再次,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为它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反过来为生产经营实践服务的,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企业理念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创造名牌及辐射等功能。它能够从根本信念、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及员工行为提供导向、激励,以引发企业及员工的进取行为,从而产生强大的上下一气的凝聚力,创造名牌,并将自己的形象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扩散、传播到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企业理念作为企业形象的精神内涵,越来越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

不管企业性质、体制及经营方式如何不同,但在能否为社会接纳上却是相同的。因为其独特的、有利于在社会及顾客心目中形成良好影响的企业理念,就能够使人们对其产生一种认同感。从认同企业形象到认同企业,再到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与企业及其产品结下不解之缘。这种建立在顾客与企业信任基础上的“依恋”关系,本身就使得顾客在这种产品的需求上具有排他性,而这正是企业获得成功所必需的。

企业理念是企业形象的基本精神和最高境界,企业形象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理念的竞争。长期表现优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其鲜明的、为社会和顾客所认可的企业理念。“理信主义”的管理,曾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繁荣;“人性化”的管理,则使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可见企业理念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中取胜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我国来讲,企业理念开始逐步确立,并日益表现出成熟的特征。如“康佳”集团的“康乐人生、佳品纷呈”,“美的”集团的“开放、和谐、创意、追求完美”,“海尔”的“领先世界”,“长虹”的“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等,这都为我国企业理念的确立开了先河。毕竟我国企业直接介入市场的时间还不很长,所以其竞争意识、竞争手段、特别是创立企业理念的意识还不算很强。这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国际化是极不协调的。要使我国的经济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就必须首先使企业跨入国际竞争的前列,必须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有国际水准的企业理念。

三、信用管理在西方。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发达的市场经验看,一般都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信用制度,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一般国际上信用经济的做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在立法上,都对诚信原则给予明确规定。

二是企业普遍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如果客户不还钱,有事前、事中和事后一系列解决办法,保护自身利益。

三是社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利用专门的信用管理顾问公司,规避信用风险。同时,社会上形成整套网络,上黑名单的企业将受到海关、商检、银行等机构的严厉制裁。

四是法律上进行保证。对不守信的企业可依法起诉。

五是舆论监督。对违规企业一追到底,充分曝光。

了解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将为我国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

美国: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对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成熟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状况。

1.完善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战后,美国信用交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伴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征信数据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公平授信,正确报告消费者信用状况、诚实放贷等问题,其中特别敏感的是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鉴于市场的发展情况,有关方面都对国会出台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提出了强烈要求。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间,美国开始制订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一般来讲,美国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共有17项,几乎每二项法律都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其中一项被称之为“信用控制法(Credit Control Act)”的法律在80年代被终止使用。其他16项法律有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平等信用机会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Fair Debt Collection Practice Act)、公平信用结账法(Fair CreditBilling Act)、诚实租借法(Truth in Lending Act)、信用卡发行法(Credit Card Issuance Act)、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电子资金转账法(Electronic Fund Transfer,Act)等。上述法案,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

在美国16项生效的信用管理相关基本法律中,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因此,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行业受到直接和明确的法律约束,而对征信行业中企业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行业则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这16项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中,最重要的是“公平信用报告法”。

2.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的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信用服务结构作为组织保障,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个人资信服务领域,全国有一千多家当地或地区的信用局(credit bureau)为消费者服务,但这些信用局中的绝大多数或者附属于Equifax,Experian/TRW和Trans、Union三家全国最为主要的信用报告服务机构,或者与这三家公司保持业务上的联系。这三家公司都建有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库,包含超过1.7亿消费者的信用记录。信用局每年会提供5亿份以上的信用报告。在企业征信领域,邓白氏(Dun&Bradstreet)是全世界最大、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公司,在很多国家建立了办事处或附属机构。邓白氏建有自己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超过全球5700万家企业的信息。在资信评级行业,目前国内主要有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and Poor’s)、菲奇公司(Fitch)和达夫公司(Duff&Phelps),他们基本主宰了美国的资信评级市场。

3.企业、个人都具有较强的信用意识。

在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有很强的信用意识。美国的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由于信用交易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美国的消费者都十分注重自身的信用状况,尽可能避免在信用局的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

4.对信用行业的管理。

由于美国有比较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政府在对信用行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也不存在一个直接管理该行业的机构,但美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和法院仍然起到信用监督和执法的作用,这些机构主要包括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美国,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我管理和进行政府公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信用保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据《山西担保》报道:信用保证制度的历史概况自1937年东京信用保证协会在全国首创以来,日本的信用保证制度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年来,日本经济曾遇到很多困难,但信用保证协会一直在支持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1999年度末(2000年3月31日止),全国的信用保证协会已有52家,其保证债务余额达到470万件43万亿日元。从事保证业务的工作人员达6030人以上。其中,日本最大的东京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债务余额达83万件8万亿日元,从事保证工作的职员有700多人。现在,每两家中小企业中便有一家使用保证,可以说,对中小企业来说,信用保证协会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日本,全国的52家信用保证协会各自独立完成保证业务,但各协会进行保证的做法都是按《信用保证协会法》及《国家的行政指导》等进行的,基本相同。

一、保证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