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龙黄
3412000000004

第4章 铁甲无敌

孙坚先前留在吴郡的1100名士兵每天都清早起来,从半山腰驻扎的兵营跑下山,人手一对木桶去湖边提水上山顶。

这是做何呢?孙策特意打制的木桶是尖底的长木桶,每桶装满是12斤水,这样每天都提三趟水上山顶,灌注山上的几个大水巣。

十个巨大的木圆桶是不到月余就全盛满了水。在下面的农田缺水灌溉时,就放水灌溉农田水稻。

不过眼见得几个月来,所有的士兵们练就了一身的蛮力,每个战士胳膊的肌肉都变得更紧绷结实。

孙策看着罗列成11个方阵的士兵们,他开始真正的布阵训练士兵了。

原本汉末兵士是很少有人拿大盾的,何况是钢质盾,巨大而沉重,不便于战场携带。

即使是木质盾,都是经过特意的打造的,汉朝毕竟没有更先进的盾牌制造技术能力。

但孙策能用木条拼合,在外缘包裹钢片,镶嵌钢钉的办法,很轻易的就用不多的木料做了400面钢质大盾。木盾牌外部包着薄钢片,并且有铜钉镶钉,坚固、而不全采用钢板的盾轻巧许多。

其实木条的侧面用钻孔埋竹楔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拼合的难题。即使盾被部分毁坏掉,只要拆开盾,换新的木板加入再组合就可以,不用把盾牌丢弃造成浪费。何况孙家的这400面泡桐油的厚盾是两层的实体,在最后的竹板面外层是木板面,这样两种材质十字交错后用纵穿条板的铁钉紧密的结合成双面盾,在朝外的盾面覆盖一层钢片,用铁钉打穿盾面,使之三层材料完全的弥合,这样横置的木条和竖直的竹条就和钢片组合成了复合盾牌。

这种盾比同样厚的木盾要轻很多,但抗穿通透能力要强上三倍,即使拿新打制的锋利投矛在50米内直接命中,都不可能通透。

此刻1100名孙家军士卒分成11个组,组成一个个百人队。百人队每排15人,罗列7排为一个方阵。

11个方阵又组合罗列成三个方阵为一横排,一共三排,最后是两侧各横置一个百人方队,护卫侧翼。

这样三列方阵可以前后灵活改变阵型,抵抗来自各方面的冲击。

外侧和前后排的士卒每人有一面钢盾,这是为了抵御飞来的箭矢所必须配备的,中间的士卒除了拿一杆长5米的木杆长矛外,每人背负三根长1.2米的投矛。

投矛是前锋呈三菱形的实质,具有强烈的穿透力。

此外每个士卒都配有一把细长的直刀,其实就是新打制的打刀。刀锋十分的锐利不易砍断或者砍崩刀口。

1100名士卒在收割后的打谷场上罗列好阵型。每人手握一根近5米长矛,按孙策的阵法列成刺猬阵型推进和后退,一边不断的前后移动队列,按口令掉转矛头,形成变阵。

这样训练好几种阵法后,开始让士兵们分为两边对立阵营对练变阵和刺杀。

再加上各种情势下的变阵和替换人手的战法。

最开始训练阵法时,整个阵列都是稀稀拉拉乱七八糟的,不过训练了月余后,阵法演变效果和战士之间的默契是长足的进展。一个个豆腐块似的方阵看了令人生畏,那密札札罗列的锋利长矛是绝对的人肉穿透机,这样的刺猬阵绝对是战场上力克强敌的有力武器。

高1.5米的盾,在盾的右上角处有一个凹陷缺口,那就是前排战士立好盾后,后排拿长矛的战士好架设长矛穿刺的所在。第二排的人把矛架设在前排人的肩头或者是盾上对敌人穿刺,这样的阵法是万人敌战阵。

一边的田间空地,是500弓箭手的练习场,在所有人中挑选合适射术的人后,孙策开始逐步的训练和筛选淘汰士兵。

17到30多岁的人都合适做弓箭手,不过孙家军需要的是神射手。不过幸运的是孙策能有许多时间去训练出来。

不远的打谷场,800战士在练习马术,其实眼下只有400匹马,这样就有了挑选精兵和替换骑兵的余地,能有好的轻骑,孙家军不久就能有自己无敌重骑了。

周围来参加孙家军队伍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毕竟兵慌马乱的时代,很多人都没有了生计。

即使经过训练没能达到军训要求的百姓,孙策都安排事去做,有的会圈养牲畜,有的会编制和挖掘。如此一来,没有人在家闲着无事可做。

孙家的野外采矿队也在半月后出发外地县城,他们按孙策给的样品石头图样,去找铜铁银矿和金属稀有矿产了。

眼看过完年就是公元186年,孙策努力的督促大伙奋力的工作着。

士卒不分晴雨天和黑夜的操练,早上提水练力后,下午就练单兵拳脚和刀术枪术,然后所有战士一起排列方阵对练。用过晚饭后大家休息好,孙策就召集大伙在田地草场坐下来,给大家讲述战斗的几种实例。比如攻城战和守城战的打法,还有如何和士兵产生相互默契配合的战斗效果。

之后还画图型,用泥土塑造城池模型,讲述了战壕和战术的配合,还具体的给战士传授篱笆墙的临时建立能抵挡箭雨和投矛的进攻,在凭借的木栅栏后如何拿长矛退敌人的方法。

士兵们渐渐的都有了各种战术的概念,这对今后的攻击战和防守战斗是有绝对作用的。

何况还不时的分兵相互演练,使得大家都成为了战场上的老兵。

孙坚在年前又带回来300募集来的精壮兵士,还有近800的工匠,30多车的矿石和军需材料。

孙策把1100人的长矛方阵在父亲面前演示了一遍。

看着前排的士卒架盾刺杀近十次就后撤,父亲不解的问:“你难道不怕对敌时回撤会使自己的人以为是溃败么?”

孙策淡定的说道:“不断的练习,士兵们是不会逃跑的,严格军法是绝不容情的,在战时逃跑和慌乱的一律处刑。”

孙坚点点头,看着分两边对峙长矛阵的方阵,他十分佩服的微闭着双眼在欣赏着士兵练。

看见100骑射跑马过来,一溜的目标瓜果全被射落柱顶,他不由兴奋的站起身来叫好。

孙坚:“伯符,看来你是带兵的帅材啊,为父都有点自愧不如也!”

孙策拍手命人把一套钢甲拿过来递给父亲。

孙坚一看就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能带护臂和护腿的全身钢甲,这可是孙策耗费心力画图纸,然后分部件一一让铁匠打制的。

头盔也是全防护盔,只在眼处留几道细缝,即使是面对箭雨,头部都不可能有多大损伤(只是看起来像个痰盂扣在头上)。身上纵然是被矛大力刺中,无非是人借力飞出,落地都不会跌坏身体,因为钢甲的衬底是厚实的多层布料,这导致甲胄穿在身上十分的舒服,灵活的各关节部位做得不错,使人不会笨得像头熊。

不过孙策没告诉父亲,他的盔甲更是拿钢片打制后全部用碳粉加了硬度的,和白银般的钢甲比起来,孙策的黑铁盔甲更是了得,坚韧无比。

在年后,3月初,积雪融化,孙家军募集的三千人马全部训练完毕,带回来的新战马也分配给了它的主人。

站在点将台上,孙策面对1100人的长矛步兵,400长矛轻骑手,和100骑射手,500弓箭手和300的投矛手。500重步兵,和100驽矢手,他顿时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许多。

战士的训练课总算是结束了,效果比他估计的要好很多。

孙家的后院外更是新坐落的造纸作坊,玉刻作坊,和布匹织造作坊触目可见。

就连喂养猪和鸡鸭都有了专人负责管理和宰杀。

孙策和孙坚一大家子人坐在打造武器的火炉边,看着烧得通红的炭火,孙策知道来年必有一场大战要打,毕竟幼虎要称王靠的是自己不断打拼。

186年(汉中平三年)。赵慈起事,武陵蛮反汉,鲜卑攻扰幽、并二州。

不过孙策没等朝野传来消息,父亲来信就开始打点人马准备出战了。

兵不用就会人心涣散。武器不常用就会生锈。

孙策派手下兵丁给周瑜去信,指派他即刻赶来吴郡县会合,在孙策打点好军务准备好北上时,这个小时候就常来玩的孙家好友提前赶到。

周瑜和孙策同年所生,是位只比孙策仅小月份的伙伴,一见面当然是十分的亲热。

在点将台看过孙策的三千兵马演练后,公瑾感慨的说道:“伯符,君之前途未可限也。”

孙策拍拍他的肩头,把一口精致的宝刀递给他。

孙策早就为他精心打制了这口利刀,不过孙策唯一没预料的是,公瑾看见刀后神色却是十分的淡定。

诚然,历史上行军布阵的将材是极少亲自出阵的,除非战局紧急。周瑜是没亲自打过几场硬战的。

主帅老是上场,那即是说手下兵将无能。

孙策对公瑾诚恳的说道:“此番和父亲同伐北国蛮夷,必能凯旋而还,不过你要做好迁地建都的准备啊。”

看着田间打谷场里热火朝天操练的兵马,来回穿插的战阵。

孙策满意的点点头,这些战士已经十分成熟老练起来了。

孙策许诺在3年里就给每个兵士分配田地,安置他们的家人。孙策知道这样的承诺说出口后,面临的一战是绝不可避免的。不打战那里来的田地分呢?

随后周公瑾和孙策查看了几个工坊,看到打造的精巧农具,他也赞许非常。

这些农田用具都堪称生产的利器,个个制作精美而且特别耐用。

加上此刻周公瑾在孙策身边,发展生产,招募训练兵士那会是更如虎添翼。

孙策淡然道:“天下纷乱,百姓疾苦,能一统天下,非你我等不能,不过今时你我羽翼未丰,必要养精蓄锐,勤劳操持家政,今后方可与众强敌争雄,一战定天下。”

周瑜点点头:“我与兄颇有默契,你带兵征讨,我在这给你筹措一切方可。兄大可无忧矣!”

孙策把一本手抄的兵法和战阵的书递给他,还附上一本兵器手册。

周瑜一看就是狂喜非常。

真的是将帅之材就爱好书啊,不过人家看不看美国成年版《花花公子》杂志?那是不能肯定的。

孙策最后说道:“此番我出战,必打个大胜圆满回来,你除了赶制器械,冶炼金属,研制农耕和开发矿石外,需征召十岁顽童练兵马战阵。”

周瑜点点头:“兄和我想得一样啊,这乱世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平复。我只想在十年以内和兄定江东,平巴蜀,然后和北蛮一决高下。”

孙策点点头,他和公瑾说话就是对路,说什么都是一唱即合。绝对的好基友

孙策清点所有的随行物资后,拔营起寨的日子也定于明天中午。所有兵士都在前天放假回家,这些战士还不知道自己2年内能否回来,和家人话别是必须的。今晚战士们就可以回营准备开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