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龙黄
3412000000025

第25章 驱虎吞狼

讨伐董卓之战后,袁术郁郁寡欢的回到他的领地淮南,之前和孙策为了一枚传国玉玺,搞的诸侯彼此不和,讨伐之战几乎是无疾而终。回到封地他也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得罪了江东猛将孙坚,之后不久的一年里,先后得到消息,孙策拥兵近20多万,吞并了刘表的属地,平定了江南16郡。

此刻的袁术在干嘛呢?

却说袁术虎踞淮南,地广粮多,又新得到玉玺,天天作梦要当皇帝享受帝王生活,于是就自己建号仲氏,领地内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祀南北郊,立冯方女为皇后,立儿为东宫太子。他又开始征集民夫,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来准备称帝。

也不知他是否把长安的那汉献帝看在眼里否?

这真的东汉最后一位皇帝老还在,他就想称帝了。

刘备可就不同了,别人看着不出声,他可是汉室的皇叔啊。

于是带着关羽张飞和3万人马直接冲袁术的杨州而来。

刘备打着诛灭叛逆的旗号,也不管袁术的兵马此刻比他多上十倍。

在并州的大帐中孙策正看着中原的地形图。

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

公孙度占据辽东。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曹超占据兖州。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刘焉占据益州。张鲁占据汉中。刘备占据徐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刘表被灭,荆州归入孙坚父子旗下,此刻江南诸郡都在孙坚、孙策这父子俩的手中。

这些割地称雄的各路诸侯人马,彼此只要存在野心,彼此间的战乱和矛盾必然是不会间断。那么战争迭起的封建时代里,老百姓可就受苦了。颠沛流离不说还要被地方强匪欺凌。

孙策合计着,目前想坐大自己,就得依靠没有任何实力的朝廷势力和背景来暗中积蓄力量。

此番孙策讨伐鲜卑原本就只是个借口。

能打则已,不能打,找机会灭一个豪强也不错。

此刻孙家大军屯兵在北蛮常入侵的雁门关,孙策其实是想在这里操练自己带来的兵马。

朝廷的兵马难道还需要再训练么?打完战还不得归还?

归还?可能么?

孙策内心早算计好,即使打败了鲜卑游牧民族,还有西边的羌和胡,还有更远的南蛮。

不断的用兵征伐平定疆土才是用兵之道,难道士兵吃饱喝足就一直眷养着么?

那开支和消耗是巨大的。

站在雁门关的城头,孙策看着面前平原野地上,五万的轻甲士卒开始拿长矛和他的重步兵、弓箭手一起进退,演练着方阵。孙策内心能感觉到一个强大的中原野战军在逐步的成熟。

公元194年,12月初。

在北雁门关孙策新招的一万重骑已训练成熟,有了楔形阵,星月阵,一字长蛇阵,龙虎阵和流星阵。

这些重骑按聚集的形状不同有不同的攻击效果和表现。

拿楔形阵来说,全队马齐聚,100匹马形成一个三角的尖头阵型向前冲刺,即使是密集的方阵,也在逐步扩大的强力冲击面前溃散开。

这个楔形阵从侧翼和后方的攻击效果最佳。

星月阵就是100骑圈成一个密集圆圈,全部马头对外,密集的围拢一起,这是遭遇伏击和围攻时的防守阵势。

各骑马的士兵长矛对外,盾高举,即使是箭雨也难伤到全钢甲钢盾防护的骑兵。

一字阵是冲击分散敌军的攻击阵势,全队一字密集排列,成几横列,前后排有几米间距的冲击阵型,这样的冲刺会使散乱的敌军无力抵挡波涛般一波波冲刷过来的骑兵而溃散。

最令人欣慰的是,带来的5万朝廷兵士,虽然只有粗劣盔甲和武器,可是兵士都十分的勇猛。

和孙策全身都是钢铁战甲的孙家战士来比,他们之前得到朝廷发放的破旧竹板甲和木盾是垃圾般的军械。或许因为官吏的腐败和黑心,他们的新装备全部被人挪用掉了。用这些来充数。

不过得到孙策之前的许诺,他们和孙家的士兵一起训练时得到了极大的收益。

在12月底,北边的寒冷到来前,鲜卑会有一次大规模的入关。

这是为何呢?

此刻草原绿草枯竭,人也会没有足够的食物,为了好好的过冬不至于饿死,他们只有南进关内来劫掠财物和粮食,小孩和女人也是猎取的对象。

看着2万轻骑和3万长矛手全然被训练得纯熟,孙策知道北伐的一切已经就绪。

在这调拨的五万朝廷兵士面前,孙策让人人拖出来30大车东西。

全是大木箱子。

开来来看,一把把雪亮的钢刀,钢矛,钢盾和头盔露出来,一件件战马重甲的披挂露出来。

这些全是在北地,孙家的大本营偷偷运过来的。为北方的一战,周瑜早做好了战争准备。

孙策面前五万双眼光灼热的兵士是无语的。

看着孙家军士兵拿着这些新武器练时,他们都在渴望自己能有一套这样好的军械。

此刻这些精品装备就摆在众人面前,没有人不会动心的。

孙策立在这成堆的刀矛盔甲面前,对这几万汉末士兵道:“我这些精良的刀枪,是给平定中原的勇士预备的,没有想过为安定老百姓而战的人,我劝你最好不要拿起它们,我可能会将来与你为敌。想和我一起统一中原,安扶天下的弟兄才够资格拥有它们。”

面前的众人都是一片沉默。

是啊,拿刀枪是干嘛的?不就是为了今后有安定生活么?

难道是用来演戏的?

孙策举着长刀大声喝道:“愿意和我并肩一战的,请说话!”

孙策面前的士卒有人带头高喊:“我愿一直追随孙将军,我需要这些武器。”

孙策面前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叫喊着:“我们誓死追随将军。”

孙策手一挥道:“拿吧~!”

于是五万雄兵尽数归与孙策。

不过这五万人马中有15000是有马匹的,配上重骑兵的马具和鳞甲披风后,孙策又多了15000重甲骑兵。

加上先前孙策自己带的1万重骑兵,2万长矛圆盾轻甲军,1万重甲突击兵。孙策此刻的九万兵马足可横扫北国。

在接下来给新兵重新选拔出百夫长后。孙策带着这九万人马,突然消失在北国的寒冷风沙中。

孙策的100斥候,也同时在一天夜里全部消失在原住地兵营四周。

此刻的曹带着手下的夏侯渊、曹仁、曹洪,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许褚、典韦诸将,以及八万青州兵马在过黄河的白马县城岸边驻扎。

不一天,袁绍的兵马浩浩荡荡的开来。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就要变成白马之战了。

其实会看地图的人都知道,官渡在黄河的上游分叉口。

上游水流湍急,河岸坡陡峭,如何能过?下游的白马河道宽阔,水流迟缓,河流有许多浅滩正合适渡船。再看官渡在兖州的西边近300公里,曹可能抛弃自己军营驻地远道去上游去敌挡袁绍么?

再回头看并州的东南一直下来就是壶关,过了壶关就到魏郡,邺城,濮阳。跨两道黄河就到了曹的兖州。比起西南进箕关,经牧野到官渡,直线距离要近500多公里,至少近十天步行路程。

只能说古代没有准确的军事地图,人只有闭着眼在走路,才会盲目的舍近求远。

拥有幽、冀、并三洲的军马,袁绍是当时最强大的北方军阀。他当然和此刻坐拥南疆和荆楚的孙坚父子来比军力,他不过是一只蚂蚱。

但此刻据幽州的公孙瓒还在袁绍的东北虎视着袁绍的地盘。

历史上是198年,袁绍坐大后才吞掉幽州的公孙瓒,此刻激起他与曹的一战也是想驱动他身后幽州的公孙瓒这条狼。

大批兵马移动,必然是沿途的劫掠和杀戮,杀到曹的地盘,那心高气傲的曹能答应么?

南边得到袁绍斥候文书的刘备,此刻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起兵,开始一边讨伐袁术军团,一边策应袁绍南进。

曹无形中和袁术成了一条战线上的兄弟部队。

此刻的曹绝非是一般人可比。知道自己不能力敌强悍的袁绍军马,这样会消耗他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军团力量,于是他开始研究地图,在自己的地域扼守要地备战。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从山东临沂北进入青州,占领山东临淄、山东昌乐、沂水县等地,来牵制袁绍。巩固军团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亲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一起去阻滞袁绍军渡河或者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

此时的已经开始显示他的军事才华。

但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和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这点在古代战略上有点说不通。

刚说到黄河上游河道狭窄,水流急,而下游适合渡船强攻。而官渡在黄河的上游,乌巢在黄河的支流分岔夹岸处,也就在延津的左下不远。

此刻袁绍可能到,把自己的粮草放在敌对阵营的侧后翼么?

既然自己的粮草都堆到对方的防守阵营身后侧了,这防线又如何防守的?

更好笑的故事是文丑,颜良是袁绍的大将,结果被同盟军刘备的义弟关羽先前所斩杀,刘备此刻还在袁绍的大帐众将中呢。

刘备是被曹之前兵马回师主城,被其打得打败才逃去北边的,张飞后来也跑北边袁绍大营了,唯独傻冒关羽,还在替敌对阵营的曹超营里卖命,据说是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妾才忍辱负重的,后来才有历史上关羽斩关夺寨,千里走单骑一说,杀了曹六将才跑回他哥刘备那去。

按说这两边人都可以提刀就砍杀的凶徒,不应该是众人推崇的偶像啊?

谁会留翻脸无情的杀手呢?但笔者我也是想维护这忠孝仁义的关羽,同样的故事或许不同的作者,也能说得出不同的道理来。

难道关羽杀同盟军袁绍的文丑,颜良不称反叛,而后又杀曹的六员守关大将跑回他的原来阵营了,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属于双面间谍,会被两边的人诛杀的存在,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他因此成了明星人物,结果就不一样了。得了戛纳电影影帝最佳男猪脚奖和最佳两面三刀奖,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可怜的是他的刘备兄,几乎就被袁绍给砍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