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行走职场不缺氧:高压环境下的职场生存之道
3410100000032

第32章 经常充电:时刻呼吸“新鲜氧气”(4)

另类充电之三:辞职充电,蓄力待发

一些高级白领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获得一份好工作、不错的收入,因此危机感时刻围绕着他们。为此,当他们工作了几年,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想到要去继续充电。为了避免工作的“干扰”,他们甚至主动放弃现有的一切,自愿辞职,全力充电,也借机调整一下心态和人生坐标,以便日后更好地重新走入职场。

万莉原为医药公司销售经理。“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再次出击。”万莉这样解释她辞职的原因,而且她确实觉得累了需要好好调养一下。目前,她功读MBA工商管理班。正在事业发展前景看好的时候,她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良好的事业基础,这一举动令周围许多人不解。而万莉却说,在职场上工作了十几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对于今后的工作,万莉并不担心,她认为自己选择辞职就是因为有这份自信,而且不断学习新知识是让自己处于职场优势的最佳途径。

小心掉进“充电误区”

我们已经知道,在今天的职场上,只有时时“充电”、日日进步,才能让自己保持竞争力。只是,对每个职场中人来说,每个人的发展目标不同,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如何“充电”还得细细思量。

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充电”的误区,好事反成了坏事。

一般来说,职场人的“充电”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提高个人效能的,譬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等,这类培训是长期的、持续的,也是通用的,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这类培训常常是由公司为员工统一安排;另外一种则是专业方面的培训,如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技术等,这类培训常常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或业务能力而进行,因而一般也是由个人自己制定方案。前一种培训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后一类的培训,常常与所从事的行业、职业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陷入误区,反而不利于个人发展。

职场中人在“充电”时要注意两大忌:

第一、“多一个证书没坏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多一个证书没坏处”。所以市场上流行什么,什么证书最吃香,他就学什么,拿了一大堆的证书,似乎是什么都能干,竞争力也增强了。

“多一个证书没坏处”这种想法的表现,就是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先学完拿了证书再说。这样的“充电”对个人来说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损失,更关键的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职业观念引入歧路。首先,有一大堆不成体系的证书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通才”了,什么都能干,但到底自己最擅长什么,干哪一行最好呢?自己会很迷茫。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因为自己拿了某张证书就去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不管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损失的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好几年时间。其次,去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看到你的一大堆证书也会很迷茫。用人单位据此可能会认为他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没有选择能力,反而对求职不利。

第二、在错误的时间点进行 “充电”

“充电”的方向是对的,可是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上来进行,结果同样是事倍功半。这也是人们常常犯的毛病。

比如你想朝管理方面发展,“进补”企业管理知识的大方向是对的,关键是选择的“充电”计划在时间上得恰当。对于你来说,不如等自己工作五六年后,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职位也有了提升,而且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时,再读个MBA学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好处。现在读,虽然也能学到一点东西,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但MBA证书的优势发挥空间不大。

更何况,拿了MBA证书,以后的职业发展恐怕就限定在管理这条路上了,因为花了这么大的成本,谁也不想没有收获。

从另一方面来说,合适的“充电”,选在不合适的时机,也是一个误区,这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还浪费了时间,本来这段时间可以用在“刀刃”上的。这里的时间阶段,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特定时间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职业发展的目标,来选择恰当的培训,这才是上策。

几点忠告

1.职场生涯没有一通到底的passport(通行证),充电是必须的。曾有人说,21世纪就业的3大基本技能是外语、电脑和开车。也许说得“邪乎’’了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这三样技能你样样精通,那就是好工作找你多一些而不是你忙着去找好工作。所以你看,大街小巷的电脑、外语学习班个个都火,驾校报名都困难。

2.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只有大学本科的学历,最多再撑三、五年,以后估计连研究生都是“堆儿撮”的了。也许,到那时你的大本文凭只相当于现在的中专,天哪,你不害怕吗?所以,有时间还是读个二学历、研究生、博士、MBA什么的,心里也踏实。

3.充电不盲目:不要看着别人报班就跟着起哄,最好选择有实用价值、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4.充电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读一本书、与同事探讨问题都是充电的过程。

平凡积累,最后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这是成功的大忌。一口吃不成胖子,长城也不是一天建成

的。充电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不断积累。

另外,对职场中人而言,充电固然重要,但在充电的过程中,对待手里的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须知成功往往来自平凡的积累,在晋升的阶梯上,女性常常要付出更多。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充电,而忽略的本职工作,那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有些女性充电之后,自以为很了不起了,于是变得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对现在的工作便很有些不放在眼里。认为:我已经充了很多电,具备了很大的能力,为什么还要做这种卑微的工作呢?在她们眼里,以为充电之后,就会立刻立竿见影,工资、职位应该立马提高一个档次才对。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与充电的本意实际上大相径庭。

总是说“这种无聊的工作我才不要做”的人,是因为对自己的才能过分自信或骄傲自满。“骄必败”是铁一样的事实,一旦骄傲就不会有进步,侮慢之心阻止了进步之路。因此,常保谦虚之心才能有新的发现,才有可能一直进步。

初入社会的人刚接触到工作觉得很困难,容易丧失信心。但是,熟悉了工作环境及工作程序之后,就会发现工作其实并没有困难。这时就很容易产生侮慢之心。原来“不耻下问”的上进心,就变成了“这么简单的事,不必问也知道”的傲慢想法,最后很容易就变成独断专行。因此,对工作一旦熟练到某一种程度之后,就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不但如此,如果周围的人不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立刻表现得很生气,这样的人对公司可是有害无益的。

公司的工作必须靠大家平心静气的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若是惹得周围的人讨厌而成为众矢之的,是不会有和谐的气氛的,更会把工作弄得乱七八糟。公司不需要这种“有能力的人”。

除了一些从事特定工作的人之外,一般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虽然是平凡的工作,还是需要大家的配合才会有好的成绩,所以就需要非常的努力、忍耐、用功才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上班族。正是这些平凡工作的不断的积累,才建立起公司的稳固基础,并且使公司能够顺利地发展。因此,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在平凡中求成长的人。所以,能够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你就是成功的。这个道理,这正如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至,就是绝招。

一个人不论多么的有才能,只要他有了侮慢之心,不论是对自己或是周围的人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不要看轻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没有平凡的积累是不会有成功的。

其实,在前面我们就说过,充电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有一定的回报周期,不可能你刚把资金投进去,就立刻能拿到利润。对工作而言也是这样,只要你踏实肯干,又能不断积累、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终有一日,你会得到你渴望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