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拿得出10到15块钱参加一次宴会,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可能为此花掉了15块钱,但她也许通过与成就卓著的客人结交,获得了相当于100块钱的鼓舞和灵感。那样的场合常常对一个追求财富的人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为她可以结交到各种博学多闻、经验丰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任何有助于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事情进行投资都是明智的消费。
英国著名文学家罗斯金说:“通常人们认为,节俭这两个字的含义应该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节俭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最恰当的用途上,怎样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娱乐等方面的花费。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最为恰当、最为有效,这才是真正的节俭。”
本着钱要花在刀刃上的原则,以下六条是给大家买商品时的建议,不妨参考一下:
一不要只求价廉。很多人在购物时很注意货比三家,选价格最便宜的。这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但现在有一些商家故意误导消费者,把一些低档的甚至已经过时的商品搞一个“特别推出”,如果不懂商品性能而仅仅以价决定取舍,很容易上当受骗。
二不要求“洋”。我国某些产品确实不如外国产的,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如此。比如电器,我国有不少名牌电器早已远销国外,如果一味舍“中”求“洋”,很容易花冤枉钱。
三不要求“全”。许多人在购买商品时爱选那些功能全的,以为全功能就是质量好,这是一个误区。须知商品是越“全”越贵,而“全”并不代表“精”。如果你买一台电视,只要画面清晰,音色好就已足够,没必要把那些带什么“画中画”功能的,因为你没什么机会用得上。
四不要求“大”。有些人不考虑自己的住房面积和经济能力,买商品一味求大,结果是花大价钱买回的庞然大物根本难于安置,这又是何苦呢。
五不要求“美”。商品是买来用的,不是买来看的,如果只看外表而不注重其性能,很容易买到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
六不要求“新”。任何商品在刚上市时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价格贵,二是性能不完善,如果为抢“新”而买,会很容易被淘汰,应该先等一等,购买第二代产品才合算。
戒掉让你欲罢不能的消费恶习
珍惜你的每一分钱,把它视为珍宝,因为你不知道,10多年后,这一分钱会变成多少钱;珍惜你的每一分钱,让它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你不能预见,10多年后,它将为你带来多少财富!
从某种程度上讲,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吝惜金钱,越是会减少错误的消费习惯。因为他们知道,一分钱有着怎样的真正价值!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戒掉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错误消费习惯吧。
1.远离奢侈品
奢侈品,能为你带来的最大效用就是虚荣心的满足,能在人群中尽情炫耀,能让人觉得你与众不同。不过为了这种满足,你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失去了更多的财富。
有一位富翁说:“其实我们的消费并没有小说里写得那么奢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舒适即可,杜绝奢侈。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些奢侈品消耗掉。”
(1)如果你有100万,你可能买不起一瓶1787年拉斐酒庄葡萄酒,它在售出时,为1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0多万。
(2)如果你有1000万,郑州奢华物品展上的一套海南黄花梨家具就能把它耗光——该家具的价值是1172万。
(3)如果你有1亿,凡·高的一幅《没胡子的自画像》是买不到的——该画售价71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5亿。
(4)如果你有10亿,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也差不多将其耗光——该画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折合人民币大约9亿多元。
不要怀疑这位富翁的话,就算你再有钱,可还是有你付不起账,买不了的奢侈品!
买了一些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东西,却花了大量的钱。只要是会算账的人,都知道根本划不来。
那么怎样远离奢侈品呢?
(1)生活用品能用的,就继续用,没必要买的物品就先别买。
(2)用什么东西不必太讲究,过于精细的生活不一定是幸福的生活。
(3)凡事应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奢求过度的消费,不追求不切实际的虚荣。
(4)在心里默默记住——只要舒适就好。
2.远离攀比心
大多数人都有攀比心。有时候,这种心态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去努力工作,努力得到他人的尊重;有时候,这种心态会让人狂傲孤僻,众人疏离。出现攀比心是很正常的,但是只要能自己把握好,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现在,请做一个测试,来看自己的攀比程度。
附:小测试
(1)当别人的工资提高的时候,认为该先提自己的,或者认为自己应该比他提得高。
(2)看到别人买房的时候,决心要买一个比他的更好的房子。
(3)看到别人买了新衣服、新首饰,自己决定要买更好的。
(4)看到别人出手阔绰,请客大方,自己也不切实际地要请更多地人,花更多的钱。
(5)看到别人的男朋友有钱,自己决定要找个更好、更出色的。
(6)看到别人的孩子出色,就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更棒。
(7)看到别人的丈夫给妻子买了很多奢侈品,也要求自己的丈夫买更贵的。
如果以上的问题,你的回答都是“是”,那就说明你的攀比心理很强,应该及时控制住,并尽量远离。因为攀比心强的人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欲念比一般人都要强,时间长了,其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出现问题。
攀比一旦成性,就不容易改掉。而攀比过程中的一笔笔费用,足以把你压得喘不过气。一件名牌衬衣,一辆高档轿车,一栋装修的豪宅,等等,这些看起来让你足够炫耀的物品,哪个不需要钱?想要理好自己的财,你就必须消除攀比心。
攀比心既然有如此多的危害,怎样才能避免它?
选择适当的参照目标。俗话说:“会选择适当目标比较的人,能比出快乐。”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了比较接近,并切合实际情况地作比较,那就不算是攀比,而是上进的动力。
放宽心态。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用更高的人格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在繁杂的社会中过于执著或者痴迷什么,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拥有平静的生活。
适当给自己减压。在自己的确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打肿脸充胖子。适当给自己减压,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肯定自己,才能让自己生活得更愉快。
攀比不能为你比出财富,不能为你比出幸福。
理财的明智之举——远离攀比。
3.远离透支消费。
钱,在今天是可以提前消费的。这在20年前如同天方夜谭的话,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自从银行提供了信用卡“透支”服务之后,人们就可以用今天的卡,花明天的钱。许多人为此欢呼不已,当然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会因为消费的繁荣而被带动。可是,我们也要看到,透支是具有两面性的。
如果你透支是为了投资或者其他经营性目的,而自己又有一定资产可以相抵,则这种投资可以一试。可你是为了消费来透支,就不太理智了。
“透支”消费,一方面会增长你的不必要消费额度,另一方面会让你养成爱花钱的不良习惯。很多人在不断地透支之后,由于还不上钱,成了“卡奴”。提前消费的钱在银行利息的滚动下,变成了更多债务,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要不停地还。本想做金钱的主人,可是却提前做了金钱的奴隶。
坚决不能再“透支”消费!不能再为了还钱而生活。
因此你要做到:
(1)时刻检视自己的消费习惯,提醒自己不能透支。
(2)一旦发现透支,要立刻调整消费结构,把欠款在最短的时间内还上。
(3)切记:“不以透支小而屡为,不以透支少而不还。”
不管你是否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我们都将真诚地提醒你一句——远离“透支”消费恶习!
“庸俗”一下,养成每月记账的习惯
你也许经常会有一种感觉,钱还没花怎么就没了?更要命的是,你还不知道它们都花在哪儿了。这是很多人的消费通病,花钱的时候糊里糊涂、大手大脚,待清醒过来却为时已晚。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赶快准备一个账本,记下你生活中的每一笔开支。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非常有效。平时居家过日子,进进出出的开支非常零星。一日三餐、交通、娱乐等,看上去好像很固定,但总是会有一些不经意的额外支出,月底时吓你一跳,不仅仅大大超出预算,还思前想后不知道钱花到哪儿了。
学会记“流水账”,时间长了,你不仅可以对钱的去向一目了然,还能清楚地判断哪些支出是必要的,哪些属于偶然性的“意外支出”,那些不必要的支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对记账嗤之以鼻,那多庸俗啊,像个十足的旧社会小市民。其实不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也适用于你的经济管理。只有把你的每一份开支都记清楚,才有助于你对自己的财产做一个预算,不管你是单身还是成家了,预算肯定是管理财务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因为在拥有了自己的经济预算之后,你就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对家庭的收支情况了如指掌。
(2)在量入为出的原则下合理安排用度。
(3)为以后的家庭规划或者预算积累资金,利于理财。
(4)注意在消费中省钱,并逐步达到的理财目标。
建立经济预算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你“量入为出”,从整个家庭的角度考虑来省钱。能不能省下钱,能省多少,在经济预算中都会到体现。有一个经济预算为你做指引,通盘考虑,就更容易让人想到要节省,而且的确有很多地方可以节省。所以,很多人将它视为理财的首选。但是要想做好预算,我们就不得不对自己的经济开支有个清楚的了解,记账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朋友们,别再当这是庸俗的做法,从现在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小账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