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都希望应试者对应聘的职位感兴趣,而非纯粹以金钱挂帅。因此,只要老板觉得请你没有令公司损失,要争取高薪、福利并不困难。你可以讨论自己的才能、经验,要求老板让你承担多一点责任,甚至把职位提高,这样就有机会将福利提高。即使没法调升职位,但是工作范围扩大了,公司多付薪水给你,也不过是补偿你额外的工作,亦不会因任何一方吃亏而令谈判中断。
如果受公司预算限制,甚至比你现有或以往的薪水还要少。只要你认定这是一份理想工作,不妨暂时不谈薪水。待对方认定你是最佳人选,再尝试以职位及工作为由,多要求些福利津贴。例如,若想要求提高公务开销,你就应说以往工作顺利,全因频频与客户交际应酬,从而提出担心公务开销不够,雇主也会乐于增加这方面的津贴。
采取折中术回答令你左右两难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中庸之道,折中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是祖先智者留下的智慧结晶;是为人处世,各个方面都可以适当运用的生存立世之道。
在求职面试中,主考官经常会给你出一些令你左右两难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缄默吗?不能,那只会使你与工作失之交臂。你只能勇敢作答,但有勇也要有谋。左不行,右也不行,那就最好采取折中术。
在一次外企面试中,双方交谈得很投机,看来希望不小。接近尾声时,考官看了一下表,问:“可不可以邀请您一同吃晚饭?”
原来这也是一道考题。如果考生痛快接受,则有巴结、应酬考官的嫌疑;如干脆拒绝,又被说成不礼貌。考生动了动脑筋,他机智地回答道:“如果作为同事,我愿意接受您的邀请。”
由于他预设了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他的回答十分得体到位,获得了好评。
总之,对于可能设有“陷阱”的提问,一般情况不要直答,而应想一想对方的用意是什么,“机关”在哪里,然后运用预设前提的说法跳过陷阱,予以回应。所谓折中术,就是采取一个巧妙的方法将划分左右的界限模糊掉。
日本住友银行招聘公关人员时,极为重视职员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该银行没有专门考核应聘者的业务知识,而是提出了一道别出心裁的判断题:“当国家的利益和住友银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阁下采取何种对策?”
3类不同的应聘者对问题的回答迥然不同。
第一类人回答:“当国家利益跟我们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会坚决地站在我们银行的立场上。”银行主管人员认为,这样的人将来准会捅娄子,不能聘用。
第二类人回答:“当国家利益和住友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坚决保护国家的利益。”银行主管人员认为,第二类人员适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也不可取。
第三类人则回答说:“当国家利益和银行利益发生矛盾时,我要尽全力淡化矛盾。”
银行主管人员认为这种人才是住友银行需要的高手。企业同政府的关系往往集中表现在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上,企业公关人员作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媒介,只有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性,善于采取圆融战术,才有可能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在这里尤其要指出的一个方面是,由于女性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求职方面的先天劣势,如结婚生子、照料家庭内务等,招聘单位常担心其婚姻和家庭会影响工作,所以面试时往往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刁钻古怪,或直击要害,总让人觉得左右两难,如何回答都不妥当;但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求职是否能获得成功。比如,其中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当做拦路虎,它时时跳出来为难求职女性:如果让你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做选择,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事实上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重要的问题,之所以更经常地出现在女性求职者面试的情景中,是由于女性往往要对家庭内务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很可能与工作相冲突。招聘单位自然非常希望你以事业为重,但也很清楚谁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幸福的后方保证,才能无后顾之忧地集中精力工作。显然,这道题目是个两难的选择,不管你选择家庭还是事业,无疑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不和题目正面冲突,又给出招聘单位想要的答案。
你可以参考如下的回答:
“我认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中,女性的最大目标都是要使自己活得有价值。虽然我很想通过工作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体现活着的意义,但家庭对于我的意义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也相信,不只是我,可能每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家庭和生活也许是互相影响的两方面,但我相信,它们并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处理得当的话是完全有可能两全其美的。事实上,有很多女性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她们也做得很不错。我认为我也可以做到。”
这样的回答,既表明了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又表达了你对家庭的热爱,而这两点,正是一个心理健康、成熟的女性所应该具备的。
在面试中,学会这样回答问题,不要表明你对任何一个方向的倾向,能大大提高被录用的机会。
不要忽视一张简历的威力
有人说,职场无小事,此话不虚,尤其是对于那些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求职面试就是必经的一道关卡,如果能够充分重视面试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机会,那你一定会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忽略求职中的小事,比如说一张简历,而毁掉了自己大好的工作机遇的人。曾有报道说,武汉某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使他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得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3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PHOTOSHOP,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陈,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也许,你会为小陈感到惋惜,也许你会认为招聘负责人太苛刻,但职场就是如此,它青睐关注细节的人,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甚至说素质和修养等一系列的问题。小事不小,求职者一定不要忽略细节的威力。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有一个名叫李悦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时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的,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李悦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杜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李悦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李悦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接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李悦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李悦从容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导师看到此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李悦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李悦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李悦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可见,小事体现大品质,李悦的成功看似是缘于几个很微小的细节,但其中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无怪乎被部长钦点。
看起来,在求职场面试中,应聘者并不是一个完全被动者,虽然看似招聘单位占据着着主导优势,但是在一个短短的面试当中,即使一份简历,一个小动作,一句话语,也会让主考官眼前一亮,成为面试者反败为胜的绝好的机遇。因此说,面试中并无技巧可言,有的只是你的细心,你的态度和你的为人。
进入公司瞬间,面试就已经开始
面试时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专业问题上,面试官许多时候想了解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中青在线的总经理曾经谈起过应聘时的细节问题,每次有人去面试的时候,她都会先给对方倒一杯茶。而面对这杯茶,面试者的反应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种人,当看到有人给他倒茶时,一动不动、心安理得地在椅子上稳稳地坐着。
第二种人,将茶杯拿起来放到边上,连声称谢。
第三种人,立刻站起身来,抢过茶壶,说:“我来,我来……”
总经理认为通过这一杯茶,就能看到不同的人具有的不同素养。
第一种人自不必说,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
第二种人虽有礼貌,但不够主动。
而第三种人,是最有眼色的人,会主动做事。
别等面试官说“开始”,从走进面试官的办公室的那一刻,面试就已经开始了。这时要对每个细节都加以留意,说不定被你忽视的部分就是面试的核心呢。
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到一家500强企业求职,面试时一番锋芒毕露的自我介绍,主考官为之动容,然而,面试结束时他抛下声“再见”,连握手也免了,拂袖扬长而去。接待他的面试官苦笑着摇头:如果说有个性、有锋芒可以容忍的话,那么连基本礼节都不懂的人则“养不起”,也无法与之合作。
可见,面试虽然结束了,但公司的考查并没有画上句号。
面试结束时的礼节是公司考查录用的重要砝码。成功的方法在于,首先不要在面试官结束谈话前表现出浮躁不安、急欲离去的样子,你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告辞是最恰当的。
你应该把刚才坐的椅子扶正,一面徐徐起立,站在椅子的旁边,一面以眼神正视对方,与人事经理以握手的方式道别,趁机进行最后的表白,以显示自己的满腔热忱,边点头边说:“谢谢,请多关照。”“谢谢您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如果能有幸进入贵公司服务,我必定全力以赴。”然后拿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到刚进门时的位置,先打开门,在出去之前要转向屋内,并有礼貌地鞠躬行礼,再次说“谢谢您,再见”之类的话,特别要注意的是,告别话语要说得真诚,发自内心。然后转过身轻轻地退出面试室,再轻轻将门关上。
离开面试室,在走廊里和公司范围以内,不要和别人讲述过程,不能马上打电话,甚至兴高采烈地大声高叫,也不能无精打采地走出办公大楼。经过前台或在接待处归还来宾证时,要主动与工作人员点头致谢,边点头边说:“多谢关照。”有些应聘者对面试官彬彬有礼,走出门却对普通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傲慢无礼,这是不可取的。
不要忘记,进入公司的瞬间,就要接受所有人的面试,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是你的面试官。